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085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docx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3)班数学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9人,其中男生23人,。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

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与合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一学段里初步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

本单元继续教学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继续教学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继续教学旋转,要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在内容的编排上先教学对称,再教学平移,然后教学旋转。

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认识多位数》:

经过2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数、10000以内的数三个循环的认数教学,学生已经获得了许多数的知识。

他们联系实际,体会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概念;学会了表示数的方法和技能,会认、读、写一万以内的整数;感受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数表达身边的物体有多少个,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也会经常接触到较大的数,需要用大数来表达和交流,这就要求拥有大数的知识。

已经认识的数以及已有的认数活动经验,使学生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大数的条件。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十进制计数法。

包括万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和相应的数位,多位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多位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多位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实际应用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加深对整数的认识,在现实情境中更好地应用整数,并为进行多位数的四则计算以及认识小数打下基础。

《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是整数乘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十分相似,把它们的教学分开编排,主要是受认数教学的限制。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不会满一万,可以在认识万以内数阶段里教学。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经常会超过一万,只能在认识多位数以后教学。

相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而言,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更容易发生错误,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习惯,细心运算、及时检验得数。

另外,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中,还会出现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的情况,如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有0(几百几十乘几十),以及相应的积的变化规律。

所以,把三位数乘两位数编排一个单元,教学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

《用计算器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把整数加、减法限定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范围内,把整数乘、除法限定在三位数乘或除以两位数的范围内。

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倡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是人类发明的计算工具,能够十分便捷地得到计算结果,而且价格便宜,已经相当普及。

数学教学合理使用计算器,既不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把学生从繁琐、沉重的笔算负担中解脱出来。

鼓励学生有条件地使用计算器计算,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整数四则计算的口算、笔算和估算的基础上,紧接着认识多位数而编排,是极好的时机。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计算,并且探索计算中的一些规律。

认识计算器是使用计算器的前提,用计算器计算是基本技能,探索规律为计算教学增添思维含量。

《解决问题的策略》:

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同一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为了帮助学生把这些具体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数学思考,体验策略的有效性和提高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从本册开始,每册安排一个单元,相对集中地介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需要经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题策略。

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计划和运用,通过对方法的反思、内化促进策略的形成,增强使用和选择“策略”的自觉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主要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运算律》:

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

本单元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

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

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

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

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常见的、比较简单的,也是很基本的平面图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还是特殊的四边形。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四年级上册教科书里建立了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以这些知识经验为基础,本单元相对系统地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主要是这些图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们的底和高等内容。

随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形成,学生会增加许多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空间观念会得到明显的发展,还能为以后教学多边形的面积作必要的准备。

《确定位置》: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如果物体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往往用“第几”描述它的位置。

如,从前往后数第5个,从左往右数第7个等。

如果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往往用两个“第几”。

如电影票上的第6排第8号,图书架上的第3层第4本等。

这些描述联系生活经验,十分有用,方便了表达和交流,体现了自然数有表示次序的作用。

本单元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并且渗透以后要认识的直角坐标系。

《整理与复习》:

本单元与第二学段各册教科书的期末《整理与复习》一样,分“数的世界”“图形王国”“应用广角”等部分编写。

(一)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等是本学期教学的“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教材在“数的世界”里,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认识了哪些数,学习了哪些运算律,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什么新的认识。

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住该领域学习的主要知识,明白期末复习应该抓住的主要内容。

第1~18题为深入、系统复习“数的世界”的有关知识而编排。

复习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的主要知识,可以先阅读教科书的目录,找到有关单元,再阅读这些单元里的例题,找到重要的知识点,并整理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整理多位数的知识,在回忆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形成如下的结构:

(1)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

(2)按数位和计数单位分析数的组成,按数级分析数的组成;

(3)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4)比较数的大小;

(5)把大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近似数。

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可以形成如下的结构:

(1)几十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的口算,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联系表内乘法或两位数乘一位数进行计算;

(2)乘数末尾没有0的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

(3)看成比较接近的几百乘几十,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整理运算律,可以形成如下的结构:

第1、2、3、4、5题细化复习多位数的知识,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改写、大小比较等内容。

使用这些习题,要突出十进制计数法,尤其是计数法的数位顺序、计数单位、数位分级,以加强对多位数意义的理解。

要以多位数的组成为抓手,整理并沟通多位数的读法、写法、比较大小、改写成“万”“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求近似数的方法,体会“按级”分解多位数的组成有利于认识多位数。

第6、7、8、9题着重复习计算知识,包括应该掌握的口算、笔算、混合运算和用计数器计算。

其中,第6题主要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先整理计算法则,列竖式计算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再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列稍简便的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65×177、107×65、170×65都把65作为第二个乘数,写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都可以按“两步乘、一步加”的步骤完成笔算;三道乘法有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大的算式积比较大。

42×30、42×300、420×30的乘数末尾有0,都可以列比较简便的竖式笔算。

由于乘数末尾0的个数不同,在简便竖式得数末尾添0的个数不同。

42×300与420×30的积相等,它们都在42×3的得数末尾添两个0。

第7题的要求是“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这个要求对学生群体来说,应该知道怎样的乘法可以口算,怎样的乘法需要笔算。

一般而言,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能够归结为表内乘法或者归结为较容易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可以采用口算。

如,90×70能归结为9×7,410×20能归结于41×2,像这些乘法题可以口算。

这个要求对学生个体来说,应实事求是,能口算才口算,不能口算就笔算,不把需要笔算的乘法勉强自己口算。

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会完全一样,而是有强有弱的,应鼓励能口算的学生多一些口算,不能口算的学生多一些笔算。

第10、11题着重复习运算律的知识,包括各条运算律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运算律的简便计算。

在复习运算律的具体内容时,要注意根据各运算律适当进行逆向推理。

如,根据加法结合律不仅要说出式子(a+b)+c能改写成怎样的式子,还要说出式子a+(b+c)能改写成怎样的式子,并根据每次改写说说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在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36×25、201×34、630÷45等题,它们不具备直接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的条件,要把某个乘数或除数分解成两个数的相乘或相加,才能应用乘法运算律和除法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这就需要培养数感,看到25与某个数相乘,就想到25×4=100;看到几百零几的数,就想到它是几百加几;看到被除数630,就想到63÷3、63÷7、63÷9等都能口算。

学生对某些数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就会自觉采用简便算法。

第12、13题复习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在解答第12题时,应说说各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如,每个缸的容量×缸的个数=一共收集到的雨水,每个教室的用水量×教室个数=一共用去的水,剩下的雨水÷每平方米的浇水量=还能浇多少平方米地。

解答第13题应举一反三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第14、15、16、17、18题着重复习解决问题时的画图策略。

其中有些题明确要求“先画图,再解答”,有些题没有规定画图。

教学这些题应鼓励学生画图表示题意,利用线段图或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借助图形直观帮助推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第14题通过画图,有助于识别两个物体的相向运动与同向运动,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第15、16、18题,都是以前没有解答过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新颖性,画图策略有助于理解题意并解答。

(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都是本学期“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的知识

教材提出本学期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习了哪些图形运动的方式,怎样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整理有关的知识。

第19~23题配合“图形王国”有关知识的复习整理。

整理三角形的知识,要按其三条边的长度关系、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按角的分类、两条边或三条边长度相等的特殊图形等线索细化整理知识的过程,优化知识结构。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三个内角的和180°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边特殊的: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整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要突出各种图形的特点,以及这两种图形的不同点,还要多呈现一些两种图形的位置变式,提高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

第19、20、21题着重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知识。

第19题要求学生在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之间画了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梯形,很直观地突出了这些图形的特点: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所围成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这道题还要求画出各个图形的高,体验这些图形的高的含义:

从图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这样的垂直线段是图形的高。

三个图形的一个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面,对边都在另一条平行的直线上面,这些图形的高等于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这些图形的高相等。

第20题通过用小棒围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的特点,操作活动具有开放性。

“任意选择3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不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取决于每2根小棒的长度和是否大于另一根。

“用小棒围出平行四边形”,最少要4根小棒,而且2根较长小棒应相等,2根较短小棒也相等。

如果多用一些小棒(6根或者8根),也能围成平行四边形,只要两组对边的长度分别相等,就能围成平行四边形。

把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改变成长方形,只要使四边形的所有角都是直角,这是长方形与一般平行四边

形的主要区别。

把围成的平行四边形改变成正方形,除了4个角变成直角,还要4条边的长度相等。

体现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是更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21题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求三角形里未知角的度数。

解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是多少度的问题稍难些,可以鼓励学生画图,利用图形直观来克服解题难点。

第22题复习图形的平移,第23题复习图形的旋转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便于把图形平移、旋转,也便于用数对表示图形顶点的位置。

在图形平移中,要感受图形平移前后的对应边互相平行,要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要体会图形平移,它的所有边向相同的方向,平行移动相同的距离。

图形在方格纸上水平平移,表示每个顶点位置的数对中列数不同、行数相同;垂直平移,表示每个顶点位置的数对,列数相同、行数不同。

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其直角顶点顺时针旋转,每次90°,连续3次。

画出每次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形成一个图案。

三角形旋转,它的每个顶点、每条边、每个角都绕同一个固定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

图中A点的旋转,是C点为圆心,半径为3格的圆周运动,这个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其4个端点是一个正方形的4个顶点。

B点的旋转,是C点为圆心,半径为2格的圆周运动,这个圆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其4个端点也是一个正方形的4个顶点。

当然,这些认识不在四年级教学,是以后的内容。

(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材编排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多,但问题的现实性和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是这些习题的特点。

木头椅子摇晃了,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把椅子加固。

估计一个人从7岁到60岁大约能阅读多少文字,可以通过乘法计算得出。

了解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可以上网查询或阅读有关资料。

解决稍难的实际问题,可以采用整理信息的策略。

总之,教学“应用广角”里的问题,应鼓励学生独立解决,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联系有关知识经验落实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混合运算,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用字母表示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及学困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3.2-3.8

平移、旋转、对称轴、练习一(2课时)

2

3.9-3.15

《平移、旋转和对称轴》测试及讲评(3课时)认识整万数、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3

3.16-3.22

练习二、认识整亿数、认识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练习三、大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

4

3.23-3.29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练习四、整理与练习、《认识多位数》测试(2课时)

5

3.30-4.5

《认识多位数》试卷讲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常见的数量关系练习五、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6

4.6-4.12

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第一次月考及讲解(3课时)

4.6清明放假

7

4.13-4.19

练习六、整理与复习、《用计算器计算》测试及讲评(3课时)

8

4.20-4.26

计算器的认识和简单应用、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练习七、一亿有多大

9

4.27-5.3

用划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有关面积计算问题、练习八、《解决问题的策略》测试(2课时)

5.1-5.3劳动节放假

10

5.4-5.10

《解决问题的策略》试卷讲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练习九、乘法分配律

11

5.11-5.17

《期中考试》及讲评(3课时)、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练习十、

12

5.18-5.24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练习十一、整理与练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测试及讲评(3课时)

13

5.25-5.31

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练习十二

14

6.1-6.7

月考及讲评(3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六.一”国际儿童节

15

6.8-6.14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练习十三、认识平行四边形、认识梯形、练习十四

16

6.15-6.21

整理与练习、多边形的内角和、用数对确定位置

(一)、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

6.20-6.22端午节放假

17

6.22-6.28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测试及《确定位置》(6课时)、练习十五、数字与信息

18

6.29-7.5

整理与复习

(一)、整理与复习

(二)、整理与复习(三)

19

7.6-7.10

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