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132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docx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修辞手法1人教部编版

第一讲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生动,更具说服力。

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有以下: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设问、反问、对偶。

【考点分析】

考试分值:

2--3分

考察范围: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好修辞手法,对于语句、诗词、阅读以及作文等方面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

在近年来的小升初语文考试中,主要题型常以改写句子或阅读理解的形式出现。

考查重点:

学生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一语道破】

知识积累

名称

作用

例句

备注

比喻

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恩重如山如虎添翼

挥汗如雨 轻如鸿毛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拟人

感情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表意更加丰富。

樱花舒展了笑脸。

夸张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生动性。

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对比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排比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一定要3个或3个以上的相同结构的句式才能构成排比。

设问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有问有答

反问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问不答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对偶必须是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反复

更加强烈的表达某种感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名校真题】

例1:

正确区分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

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

3.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

4.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

5.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6.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

7.小明长得很像他的哥哥。

()

【解析】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比如第2题是表示推测,第3题和第5题是表示举例。

第7题是同类事物相比较。

练习

1.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的打“√”,不是的打“×”。

(1)鹅毛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

()

(2)榆树像哨兵一样挺立在公园四周,为百花遮挡狂风。

()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

(4)小明是奶奶的掌上明珠。

()

(5)蜻蜓飞来飞去,小猫好像没有看见一样。

()

(6)我望着蓝天上的星星,好像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在正确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不正确画“×”。

(1)秋天好像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  )

(2)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  )

(3)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  )

例2:

选择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

B.我原来想收获一缕阳光,却得到整个春天;我原来想捧起一朵浪花,却得到整个海洋;

我原来想撷起一片红叶,却得到整片枫林。

C.我用心谛听,好像听见了竹枝生长、竹叶舒张的声响。

D.洁白的月光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

【解析】虽然句子中出现了“好像”一词,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A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练习

1.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茫茫的草原上,嫩绿的小草编织出彩色斑斓的毯子,一直铺展到天边。

B.知识如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

C.姑娘从泉边汲水回来了,几滴水珠欢乐地盛开在她的眉毛上。

D.人生就像一支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大作品使我们变矮,小作品使我们升高。

B.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C.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的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

D.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凉气。

例3:

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的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面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练习

1.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凤凰树开花了,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用___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__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在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当作

人来写,它会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人山人海。

”这句话中是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__

例4:

直接判断修辞手法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

5.海底有声音吗?

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

练习

1.下列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

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

(2)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

深山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

(3)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演奏。

()

(4)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

(5)什么是路?

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

(6)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

(7)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

2.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欣赏其精彩的地方。

(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

(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5)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

(6)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8)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

(9)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

例5:

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教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天气可真冷。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察学生对“反问”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第

(1)题可以改成“难道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教诲吗?

”第

(2)题可自由发挥,示例一:

这天气可真冷,呵气都成冰。

示例二:

这天气可真冷,冷得我都冻僵了。

练习

1.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各写一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用比喻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用比喻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有条清亮的小河。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刃有余】

1.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

()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

()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

()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

全是勤奋努力。

()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

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

劳动。

()

(6)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

()

2.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来。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

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 )

3.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

(2)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改为拟人句)

(3)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跑来了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

(排比句)

(4)考场上静得很。

(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粱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

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

”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

(1)对偶、比喻

(2)比喻(3)引用、比喻(4)比喻

B.

(1)对偶、讽刺

(2)比喻(3)引用、夸张(4)比喻

C.

(1)夸张、比喻

(2)比喻(3)引用、比喻(4)夸张

D.

(1)对偶、夸张

(2)夸张(3)引用、比喻(4)象征

6.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7.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借代)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8.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方法点拨】

 

通过以上句子的学习,你掌握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课外拓展:

诗人故事

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共二十篇,是儒家最著名的经典,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的话,而最核心的是讲述做人的道理。

让我们选取其中的几句来读一读。

原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过的知识,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心中并不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

原文: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在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君子会努力勤快地做事并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论语》里有很多关于学习的话,那么以下哪句是在讲述学习的方法呢?

(C)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司马迁: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史记》虽是传记文学,但它也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讲述了很多历史故事。

让我们边读以下内容,边感受《史记》的魅力。

原文: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在小小的军帐之内做出部署,能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负。

原文: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原文: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汲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原文: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

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就可以冲天,一鸣叫就能惊人。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史记》中记录的很多典故成为了后世考证历史的依据。

请将以下《史记》中的典故和所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

焚书坑儒——秦始皇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

图穷匕见——荆轲

乌江自刎——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