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414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docx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铜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1.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K+进入神经细胞B.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O2进入动物肺泡D.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K+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正确;植物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分子通过扩散就可以通过细胞壁了,B错误;动物肺泡细胞吸收O2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

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不能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C.盐酸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的作用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D.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与琼脂块体积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蛋白质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详解】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A正确;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需要进行漂洗,然后才能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B正确;在观察DNA和RNA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C错误;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与琼脂块体积无关,D正确。

3.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后的产物可以用于合成RNA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增多,ATP生成减少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绿叶中色素对光能的捕获不需要酶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详解】ATP是由腺嘌呤、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的,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可以作为合成RNA的基本单位,A正确;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导致ATP合成减少,则ADP的含量增加,B正确;无氧条件下,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会有少量ATP合成,而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没有ATP的合成,C错误;叶绿体色素可以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能力随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减弱

B.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特征

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

D.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利的,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不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详解】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增加,分裂能力逐渐降低,A正确;正常细胞具有接触抑制现象,而癌细胞失去了接触抑制,变成了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错误。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会增多

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A正确;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但是其散热量一定比炎热环境高,C错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其可以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不具有特异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密切配合,相互影响;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并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

【详解】免疫系统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完整的调节网络,A错误;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是监控和清除人体内的衰老、损伤细胞及癌变细胞,B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免疫缺陷病,C错误;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不具有特异性,D正确。

7.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

分析曲线并回答

(1)曲线中C点和G点处,植株呼吸强度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强度;据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_______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__点。

(2)图中E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由于气温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叶片吸收的CO2大量减少。

在CO2的吸收量减少后的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

FG段CO2吸收速率逐渐减少主要是因为光照减弱,以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

(3)从以上信息得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1).等于

(2).BH(3).D(4).G(5).气孔关闭(6).增加(7).[H](8).ATP(9).光照强度(10).CO2浓度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曲线与时间轴的交点C、G对应的CO2吸收速率为0,表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即为光补偿点。

因此在CG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在BC段、GH段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AB段、HI段只进行呼吸作用。

曲线DE段的变化是由于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FG段的变化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引起的。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曲线与时间轴的交点C、G对应的CO2吸收速率为0,表示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点之前和H点之后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BH段;据图所示,D点时吸收CO2最多,因此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时刻是D点;G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而G点之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G点。

(2)图中E点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蒸腾作用旺盛,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关闭气孔,导致植物吸收的CO2减少;由于CO2吸收减少,导致其固定减慢,则消耗的C5减少,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增加;FG段光照强度降低,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不足,导致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弱,进而影响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使得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既有光照强度,也有二氧化碳浓度。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图示曲线图变化规律,判断各个点或线段之间可以发生的代谢类型及其大小关系。

8.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②③④中,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______,不能在动物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

(2)粮食贮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因为原核细胞内也含有_______。

(4)有氧呼吸的主要底物是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CO2是在第________阶段;H2O是在第________阶段参与反应;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需要_______参与,是在___________上进行的。

(5)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

(2).③(3).呼吸作用产生水(4).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5).葡萄糖(6).二(7).二(8).氧气(9).线粒体内膜(10).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过程③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④是无氧呼吸(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进行。

【详解】

(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因此能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是②;动物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因此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发生的是③。

(2)粮食贮藏过程中,其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所以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

(3)有些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细胞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4)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反应底物;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产生ATP最多的阶段,该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5)有氧呼吸的反应物有葡萄糖、水、氧气,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式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能够根据图示物质变化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代谢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场所,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9.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

(1)图D属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其在曲线图中处于_______段,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特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观察细胞分裂图像,需制作临时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漂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图C所在时期,在细胞中央将出现__________,该结构的形成与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有关。

【答案】

(1).中

(2).bc(3).形态稳定,数目清晰(4).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5).使组织细胞分散开(6).防止解离过度(7).B→D→A→C(8).细胞板(9).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可知,图示细胞含有细胞壁和细胞板,为植物细胞,其中A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有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呈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细胞染色体、纺锤体消失,出现了细胞板,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曲线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ce段表示末期。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对应于曲线图的bc段,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且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处于有丝分裂末期,D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在在一个细胞周期中,A、B、C、D发生的先后顺序是B→D→A→C。

(4)图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央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相关物质的规律性变化,根据不同细胞中典型特征判断其所处的分裂时期,并能够根据曲线的走势判断不同线段可以代表的分裂时期。

10.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些问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当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1时,对茎起________作用,对根起__________作用,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在光的照射下,A点的生长素向B点发生_______运输,A、B点的生长素向茎尖以下进行________运输,最终,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背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更强,茎向光弯曲。

(3)根据丙图信息,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

【答案】

(1).促进

(2).抑制(3).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具有两重性)(4).横向(5).极性(6).大于m,小于2m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分析图乙,由于受到单侧光的影响,B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A点,培养一段时间后茎向光生长,根背光生长;分析丙图,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先增加后降低。

【详解】

(1)据图分析,当生长素浓度为10-4/mol.L-1时,对茎起促进作用,而对根起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分析图乙,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即从A点向B点运输,导致A点的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然后A、B点的生长素都向下进行极性运输,导致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所以背光侧促进生长的作用更强,茎向光弯曲。

(3)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的原因是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导致的,因此若测得其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m,且促进作用也比该点强,所以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大于m,小于2m。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以及作用机理等知识点,分析三幅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最适宜浓度、向光性、背光性的原因等。

11.Ⅰ.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b表示反射弧中的______,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

(2)当①兴奋时,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

(3)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_______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Ⅱ.根据人体下丘脑、垂体调节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问题:

(5)图中TSH是___________。

(6)寒冷环境中激素A和B在血液中的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

(7)下丘脑控制垂体,垂体控制腺体的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称为__________。

(8)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减少,使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答案】

(1).传入神经

(2).效应器(3).正电位→负电位(4).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单向(6).神经递质(7).促甲状腺激素(8).升高(9).分级调节(10).负反馈调节(11).下丘脑(12).抗利尿激素(13).肾小管、集合管

【解析】

【分析】

据题Ⅰ图分析:

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表示突触,d是神经中枢,e表示传出神经、f表示效应器;乙图表示突触结构,其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是突触小体、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据图分析,图示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体温调节过程,其中A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B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两种激素都可以促进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

【详解】Ⅰ.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甲中b表示传入神经,f表示效应器。

(2)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因此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图乙为突触的结构,兴奋通过突触由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Ⅱ.(5)图中TSH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6)寒冷条件下,A甲状腺激素和B肾上腺素的含量都增加,以促进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7)下丘脑控制垂体控制腺体的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8)当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突触的结构,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和数字代表的结构的名称,还要能够根据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判断图中各种激素的名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