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484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投资估算表

2、经济评价表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组织机构代码证

3、税务登记证

4、关于市金冠生物肥有限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

5、益利来生态有机肥试验报告

6、肥料登记证

7、验资报告

8、技术转让合同

9、用款申请

10、浅谈企业管理

11、肥料设备购销与安装合同书

附图:

1、区域位置图

2、总平面布置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

市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

某科技产业园区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

2、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3、《农业部“十五”农业发展规划》;

4、《00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纲要》;

5、《某科技园区投资指南》;

6、《微生物肥料标准体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和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检中心编制;

7、企业提供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8、承办单位编制委托书。

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市有限公司年产60×104t生物有机肥料建设项目的国内外市场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确定产品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并根据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对项目配套的土建、公用工程及环保、职业安全卫生等内容进行相应研究,最后采取合理的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为项目融资提供可靠的依据。

1.4项目建设必要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壤肥料是农业的基础,任何先进的农业技术,离开土壤肥料这个载体,将难以发挥作用。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农作物丰产的奇迹,为农业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大量长期地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忧患。

具体如下:

一是破坏了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各类养分比例失调,土壤开始酸化、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其保水、保肥、透气性差,难以满足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要。

二是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较强,必须逐年增加期使用量,否则,农作物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造成减产。

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化肥施入农田后,实际利用率平均只有30%,大部分随农田排水流入江河湖泊或残留于土壤和植株及农作物体内,其中携带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有机氯化合物,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危及人类和生物的安全和健康。

我国农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发展目标从建国初期的“高产”到目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农业上持续、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产品安全,合理和永续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数量需求,解决温饱问题。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对土壤肥料提出了更高标准,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考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兼顾效益和质量。

同时,由于目前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形态已经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高低都可以通过产品质量的好坏表现出来。

而生物有机肥为农业输送高质量的生产资料,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增强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实力。

本项目的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来源于深圳市益利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有技术。

该生物有机肥料集增产、高效、长效,提高品质,改良土壤,抑制土传病害为一体,并且无残留,无污染,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生物有机肥达到了国家有机肥的标准,通过了有机肥料认证,是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型生物有机肥,代表着饲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肥料工业的产业政策,与农业向无害化、有机化的发展趋势一致,随着国家食品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市场对生物有机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1.5生产规模

根据我国生物有机肥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自身的建设条件、生产能力,确定建设规模如下:

年产生物有机肥料60×104t。

1.6主要生产方法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主要是将具有特定功效的多种有益微生物和按规定配比的煤矸石粉、磷矿粉、次面粉、以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经充分搅拌后造粒成型。

1.7主要建设内容

厂区总占地面积483亩。

本项目利用**市丰富的煤矸石资源,在某科技园区建设12条5×104t/a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线。

建筑物包括生产车间、成品仓库、原料库、综合楼、宿舍楼、食堂、洗浴中心、机修车间及门卫室、水泵房、配电室等。

总建筑面积为94220m2。

同时配备锤式磨粉机、圆盘造粒机、发酵罐等工艺设备324台(套)。

项目在建设中,环保设施按“三同时”原则配套建设。

1.8项目总投资与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2502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21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806万元。

总资金为33904万元,资本金比例为100%。

融资方案:

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自筹解决。

流动资金12688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3806万元由企业自筹解决,其余8882万元由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解决。

1.9研究结论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60235万元,年均利税总额1233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9466万元。

投资利税率36.37%,投资利润率27.92%,财务内部收益率30.29%(税前),投资回收期5年(税前)。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成,将对我国土壤肥料的的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良好,工艺技术先进可靠,原材料供应有保障,设计方案合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项目可行。

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设计规模

1.1

生物有机肥料

104t/a

60

劳动定员

1853

2.1

其中:

生产工人

1748

2.2

技术人员

78

2.3

管理人员

27

3

动力

3.1

t/a

177000

3.2

104kwh/a

4000

3.3

t

5184

4

项目总资金

万元

33904

4.1

总投资

万元

25022

4.1.1

建设投资

万元

21216

4.1.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806

4.2

其它流动资金

万元

8882

5

资金筹措(总资金)

万元

33904

5.1

借款

万元

8882

固定资产投资借款

万元

0

流动资金借款

8882

5.2

自筹资金

万元

25022

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1216

用于流动资金

万元

3806

铺底流动资金

5.3

资本金比例

%

100

6

财务评价

6.1

销售收入

万元

60235

年均

6.2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0509

年均

6.3

利润总额

万元

9466

年均

6.4

税后利润

万元

6342

年均

6.5

增值税

万元

2604

年均

6.6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30.29

税前

6.7

全部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5

税前

6.8

借款偿还期(从借款之日算起)

0

含建设期

6.9

盈亏平衡点(BET)

%

37.3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承办单位概况

2.1项目建设背景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在过去的50年间,全球农业有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1950-1990年,世界粮食产量从6.31亿吨增长到17.81亿吨,增加了2.82倍。

土壤肥料工作是农业的基础,任何先进的农业技术,离开土壤肥料这个载体,将难以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土壤肥料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伴随着农业发展,全球肥料工业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我国自1949年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成就,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农业总产值增加了80多倍(见表2-1)。

 表2-1          中国历年农业总产值一览表     单位:

亿元

年份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6

1977

农业总产值

22.59

31.87

36.81

40.15

57.27

71.33

91.66

100.71

89.16

其中:

种植业

19.41

26.14

30.1

34.19

47.02

57.08

72.17

82.53

73.05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农业总产值

105.87

145.25

138.45

153.62

188.11

207

253.82

288.55

332.66

其中:

种植业

85.17

114.26

105.98

119.9

145.69

160.38

193

201.85

235.07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农业总产值

380.25

497.95

522.25

580.53

580.93

673.82

875.37

1335.23

1686.78

其中:

种植业

257.9

310.2

325.02

362.46

354.42

411.33

518.55

777.97

986.15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农业总产值

1693.76

1816.37

1849.2

1837.43

1869.73

其中:

种植业

1062.39

1085.26

1096.88

1095.13

1096.02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与此同时,种植业也带动了肥料工业的飞速发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农业部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基础化肥(不含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氮肥约500家,磷肥500家,钾肥40家。

其中:

合成氨生产能力约4000×104t/a,氮肥生产能力约3000×104t/a,尿素约1800×104t/a,磷肥生产能力约1000×104t/a,硫酸生产能力3300×104t/a;钾肥生产能力120×104t/a,其中氯化钾50×104t/a。

化肥的消费量约占世界的30%,尿素为28%,磷酸二铵(DAP)为21%,钾肥为13%,历年化肥施用量见表2-2。

表2-2      中国历年化肥施用量表单位:

万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化肥施用量

2590

2805

2930

3152

3318

3594

3828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化肥施用量

3981

4086

4124

4146

4254

4339

4425 

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是于20世纪50年代从根瘤菌接种剂开始的,60年代推广使用“5406”抗生菌肥料等微生物肥料,并在根瘤菌肥料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其标志是紫云英栽培的北移;70年代开始研究VA菌根,以改善植物营养条件和提高水分利用率,并已开始结合牧草飞播根瘤菌剂;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农业生产中又相继应用我们现在称之为“第二代微生物肥料”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主要包括根瘤菌剂、固氮菌剂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以及生物有机肥料等。

截至到2003年底,全国已有226个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登记,年产量为300×104t。

随着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发展,以及保持土壤的可持续性效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政府开始寻找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农业道路,也就是向着环保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方面发展。

因此,为与生态农业趋势相适应,肥料工业也必然发生变化。

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运用,大大促进了生态型生物有机肥料的研究和应用。

早在五十年代,我国就把生物肥料的开发列入了农业发展纲要,1990年,经李鹏总理批准,还专门设立了“非豆科作物固氮研究”总理基金项目。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的生物有机肥技术日臻成熟,绿色农业的观念也深入人心。

展望肥料工业的未来,我国肥料产业将会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通过研制新型生态型的无害化肥料,减少化肥生产量,增加有机肥、微生物肥料施用面积,增加通过提高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00省是农业大省,在产业结构上,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农业中占有绝对比重。

据统计,2004年,在政策支持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双重作用下,粮食面积稳定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455.1×104亩,比上年增加70.1×104亩。

 在面积增加的同时,农民不断加大生产投入,强化田间管理,调整施肥的种类,加上夏秋两季气候基本上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新增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

全年粮食总产量4260.00×104t,比上年增加690.53×104t,增长19.3%,比历史最高的1999年增产6.75×104t。

因此,对农村人口占多数的00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这就要求农业经济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而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要决定在农产品的肥料上面。

目前00省的肥料的结构和全国的肥料结构基本相似,基础化肥产品占到95%以上,虽然有些农业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微生物肥料的使用量,但离国际上微生物肥料在农业中的比重还相差很远,因此,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改变土壤肥料结构比例的需要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农作物丰产的奇迹,为农业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大量长期地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忧患。

具体如下:

一是破坏了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各类养分比例失调,土壤开始酸化、板结,土壤的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其保水、保肥、透气性差,难以满足农作物的实际生长需要。

二是农作物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较强,必须逐年增加期使用量,否则,农作物生长缓慢,病虫害严重,造成减产。

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化肥施入农田后,实际利用率平均只有30%,大部分随农田排水流入江河湖泊或残留于土壤和植株及农作物体内,其中携带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有机氯化合物,不仅带来环境污染而且危及人类和生物的安全和健康。

这些都成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

此外最近10年,化肥的增产作用也明显递减,化肥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作物产量增长速度,据统计,目前我国耕地平均施化肥量为240kg/hm2,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上限225kg/hm2标准。

因此,这就要求必须加大弥补化学肥料缺陷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力度,本项目的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来源于深圳市益利来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专有技术。

该生物肥料集增产、高效、长效,提高品质,改良土壤,抑制土传病害为一体,并且无残留,无污染,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可见,本项目的建设,不但可以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节余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又可避免化学肥料对土壤和大自然的破坏,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2.2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我国农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农业发展目标从建国初期的“高产”到90年代的“一优双高”,再到目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农业上持续、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产品安全;合理和永续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保障农产品数量供给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成为中国农业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项战略任务”。

生物有机肥是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主要材料,可以提高农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使用后无残留、无污染,与中国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无害农业的发展方向一致,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3顺应肥料行业发展的必然

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对土壤肥料提出了更高标准,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考虑,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兼顾效益和质量。

本项目拟建的生物有机肥料是指以富含有机质(腐殖酸)的风化煤、泥炭土单用或混用为主要基质原材料,并配入部分天然磷矿粉、钾矿粉(不缺钾地区不配入)以及富含淀粉的有机物(如麦粉、红薯粉),经添加具有多种特定功效的微生物发酵后精制而成的颗粒状生态型生物有机肥料。

肥料中不添加化学肥料及牲畜粪便。

该生物有机肥达到了国家有机肥的标准,通过了有机肥料认证,是有机肥和微生物肥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型生物有机肥,代表着饲料行业的发展方向。

2.2.4农产品的安全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数量需求,解决温饱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成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经国务院批准于2001年4月正式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这项工作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体系,对农产品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加工贮运到市场准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

生物有机肥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可靠原材料,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基石,该项目的建设可以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满足农民的健康需要。

2.2.5中国农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目前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形态已经从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

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的高低都可以通过产品质量的好坏表现出来。

在既定价格水平条件下,质量越高,竞争力越强;质量越低,竞争力越差。

我国主要农产品与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差距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这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发挥带来直接影响。

生物有机肥为农业输送高质量的生产资料,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可以适应竞争的需要,增强我国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实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肥料工业的产业政策,与农业向无害化、有机化的发展趋势一致,随着国家食品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市场对生物有机肥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3承办单位概况

 

第三章市场预测及建设规模

3.1市场现状

据世界化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化肥年生产量约为1.5亿吨。

截至2002年底,我国内共有直接化肥生产企业1000多家,其中氮肥企业600多家,磷肥企业400多家,钾肥企业40多家;化肥生产能力约为4000×104t(纯养分,下同),产量达3695.4×104t,我国化肥消费总量达4339.5×104t,同期我国共进口化肥890.7×104t,均占世界第一。

我国化肥进口主要为尿素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氯化钾进口、硝酸铵及高效复合肥等,进口国家为乌克兰、摩洛哥、美国、俄罗斯等。

2002年我国共出口化肥246.62×104t,同比下降14.17%。

出口主要为尿素、过磷酸钙,主要出口的国家为朝鲜、孟加拉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古巴和越南、缅甸等国家。

目前我国化肥自给率已达90.8%,氮肥产需基本平衡,但高效有机肥、钾肥、磷酸二铵和三元复合肥仍要依靠进口满足需要。

由于消费量的稳步增长,国内产能供应缺口仍将存在,我国化肥的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的需求增长空间。

从生物有机肥料市场来看,2003年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年产量为300×104t,约占商品肥料使用量的1%左右,销售额约为80亿元,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施用微生物肥料的量可谓“微乎其微”。

远远不满足市场的需求。

据00省农调队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00省共施用化肥467.89×104t,总需求量占到国内需求量的10%以上。

2004年由于化肥原料涨价,运力紧张,化肥价格一路攀高,部分化肥谋求出口,化肥终端经销商的库存量偏少,麦播需肥缺口较大。

从对新乡、南阳、三门峡等市肥料市场调查情况来看,缺口达一半左右。

商丘市、市肥料库存率仅为去年的1/5;南阳市肥料供应量只有去年1/4;新乡市肥料缺口也在25%以上;三门峡市化肥需求量为78000t,而可供应量为37000t,还不到需求量的1/2。

而目前00各地使用的有机肥料主要为畜禽粪便利用传统堆沤的肥料,其施用的高效生物有机肥几乎为零。

3.2市场预测

1、从肥料销售市场预测

据世界化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在预计今后五年,世界化肥需求将以年均2.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预计2008--2009年度将超过1.63亿吨。

国内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据专家预计2005年化肥需求量将达4600×104t,2010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5100×104t和5600×104t,2004-2010年年均增长在2.4%左右,2010-2020年均增长在1%左右。

若按此发展,国内化肥的缺口将继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无污染、安全、卫生的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肥料是绿色食品的基础,只有配制绿色肥料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据FAO(世界粮农组织)肥料年鉴的有关报道,世界肥料的发展方向是:

向多成分、多功能、高效、高浓度、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走有机、生物、无机相结合的道路。

发达国家70—80%的化学肥料,转化成有科技含量的复混肥料类及专用肥施用。

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生物肥料和新型肥料。

而我国的复混肥类、生物肥及新型肥料只占肥料总用量的10%不到,而生物有机肥的使用量更少。

距80%相差太远,但也预示了我国肥料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若要使中国80%的生物肥料代替传统的化肥,近几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