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537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docx

新题速递精校解析打印word版山东省德州市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统考历史

 

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统考二模

文科综合试题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梁惠王>说“深耕易耨”;《礼记·月令》说(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荀子·王制>说“修堤渠,通沟浍……使民有所耘艾”。

这反映出当时

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B.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形成

D.国君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B

2.

上表为不同史籍对唐初史事的叙述,据此能够确定的历史事实是

A.李建成、元吉图谋篡位夺权

B.李渊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反复不定

C.李世民继承皇位是众望所归

D.李渊父子、兄弟间权力斗争激烈

【答案】D

【解析】从《新唐书》、《资治通鉴》和《旧唐书》的有关信息可以看出,唐初李渊父子、兄弟间的权力斗争激烈。

故答案为D项。

A项只是《新唐书》反映的内容,其他史籍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李渊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反复不定,排除B项;C项只是《旧唐书》涉及到的内容,其他史籍没有涉及,排除。

3.宋代限制父子、兄弟及亲近在中央和地方同一重要部门任职,官员任职必须避开原籍,同时还要回避祖产和妻家田产的所在地。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健全各级行政机构

B.抑制土地兼并

C.防止官员营私舞弊

D.打击权贵势力

【答案】C

【解析】宋代对官员任职的相关规定,是为了防止官员利用血缘亲属等关系营私舞弊,材料中的规定是切断舞弊的条件和可能带来舞弊的影响因素,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机构的健全,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采取的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官员能够廉洁从政,排除D项。

4.雍正元年上谕各省官员:

“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胥役于中,未免高下其手,任意勒索”,“应报税者,纳税即放,不得任胥役作弊,勒索阻滞,以副朕通商便民之意。

”在这里,雍正皇帝

A.批评官吏盘剥

B.主张取消海禁

C.提出加重赋税

D.反对重农抑商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胥役于中,未免高下其手,任意勒索”等信息可以看出,雍正帝强调官吏不得在通商征税过程中勒索作弊,征税是对商品流通的正常管理,不能对商人进行盘剥。

故答案为A项。

材料没有涉及海禁,排除B项;材料没有主张加重征税,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联系史实可知,雍正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5.近代某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外谈判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等。

判断该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在北京长驻公使,开放长江沿岸的新口岸、外国人在中国内地游历”是1858年《天津条约》的内容,因此该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项。

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都没有材料中反映的内容,排除A、C、D项。

点睛:

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据此可以确定答案。

6.19世纪80年代,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棉布、棉花、毛织品、五金器材等,出口货物种类大量增多,主要有豆类、花生、桐油、锡、猪鬃等。

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已取代自然经济

C.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D.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说明中国当时的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国家,是西方国家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

故答案为D项。

1842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中国已经丧失关税主权,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状况,没有涉及国内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工业发展落后,不能说明经济结构趋于平衡,排除C项。

7.1905年,陈独秀指出:

“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惟戏曲改良,则可感动全社会,虽聋得见,虽盲可闻,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

”据此判断,他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

A.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B.实现社会教化,适应革命思潮

C.启蒙民众,以求救亡图存

D.号召思想革命,指导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现今国势危急,内地风气不开”和“诚改良社会之不二法门也”等信息,可以看出陈独秀主张戏曲改良的目的是以戏曲容易被民众接受的特点,进行启蒙教化,应对“国势危急”的形势即以求救亡图存。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没有涉及政体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陈独秀的主张是为了“适应革命思潮”,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15年,排除D项。

8.1979年3月,陈云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两种经济:

计划经济部分(有计划按比例部分);市场调节部分(即不作计划,只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进行生产,带有盲目性调节的部分)。

该主张

A.强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

B.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

C.主要目的是扩大我国私营经济

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答案】B

【解析】陈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也应当包括市场调节部分,说明该主张已经认识到完全的计划经济存在不足,应当以市场调节对计划经济进行必要的补充。

故答案为B项。

该主张没有表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重,排除A项;市场调节是经济手段,与私营经济反映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排除D项。

9.古罗马《法学阶梯》引述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

“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

”在其序言中还宣称: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说明在当时的罗马

A.皇权高于一切

B.崇尚法治精神

C.社会矛盾尖锐

D.维护公平正义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和“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罗马最高统治者崇尚法律,强调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依靠法律来维护统治,故答案为B项。

材料是反映法律的重要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0.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在《欧洲经济发展》中写道: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该看法

A.批评了欧洲中心论

B.体现了工业革命的意义

C.贬低了亚非拉地区的贡献

D.说明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欧洲工业化对于世界的意义,同时认为“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因此该看法贬低了亚非拉地区的贡献,故答案为C项。

材料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崇欧洲中心论,排除A项;材料探讨的是欧洲工业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欧洲工业化与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

11.下表为1759~1818年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变化表(以1850年为100)

该表反映出当时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C.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工人名义工资指数有所上升,但由于生活费指数的提高,实际工资指数是在不断下降,说明工人生活水平总体上没有改善,故答案为B项。

工人实际收入没有增长,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与廉价劳动力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D项符合事实,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

12.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

该做法

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

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

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

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以及开展这种活动的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说明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的亚非拉地区,故答案为A项。

B项没有考虑到当时美苏“冷战”格局,这一做法应当是服务于美苏对抗需要的,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不结盟运动无关,排除D项。

点睛: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所采取的除直接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1946年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1949年北约的成立,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在此之后,世界形势形成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

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

此受命之符也”。

——摘编白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

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

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全面体系。

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

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

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或答“德主刑辅”);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

影响:

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

(2)趋势:

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哲学化(或答“思辨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

原因:

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白佛、道的冲击(或答“三教合一”);理学家个人的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和影响、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根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得出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根据“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

刑主杀而德主生”可以得出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根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说明董仲舒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根据“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说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此限制君主权力。

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教材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产生的影响来回答。

(2)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根据“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哲学化的趋势;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得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

其发展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儒学发展到理学的背景来回答。

点睛:

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儒学由一家之言上升到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并贯彻于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家思想正统化。

自汉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程朱理学宣扬天理,并将天理推崇到宇宙万物本源的高度;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在理物关系上带有鲜明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但其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王心学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而心就是理,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这些主张表明宋明理学在引入佛、道哲思的同时,在万物本源的高度来确立穷理灭欲、重建礼制的道德理想,儒学进入哲学化、思辨化阶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美国根据经济形势与实力不断改变其贸易政策。

阐述:

在美国已经完成工业化、对世界市场需求上升之际,胡佛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方式,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国则经济实力急剧膨胀。

此时,自由贸易显然对美国有利。

于是,美国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

随着欧亚的复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再加上美国白身经济遭遇困境,美国的白由贸易政策开始转向,把维护美国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由贸易变成贸易保护主义。

其他论题:

世界贸易的发展从无序到有序(法律化、制度化);贸易白由化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世界贸易的发展。

【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胡佛政府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到二战后美国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可以看出美国在不同时期,根据自身经济形势与实力的变化不断改变其贸易政策。

从20世纪40年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的发展从无序状态到法律化、制度化的有序状态的过程;还可以从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化各自的影响来阐述20世纪30年代后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提取多个论题,然后确定一个论题,再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论证。

解答本题首先必须明确写出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史实来论证,阐述须史论结合。

点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此类试题特别重要。

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

(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

请考生在45、46、47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朝入关前就建立理藩院管理蒙古事务。

后来将漠南、漠北蒙古各部先后编制为若干旗,编旗时在蒙古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再予分割,通常为一部多旗。

各旗都有固定的地界,旗民不得越界游牧,日常往来亦受限制。

蒙古原有“会盟”的传统,编旗之后相邻的旗也形成会盟单位,盟长由皇帝在蒙古诸旗长官中指定,代表朝廷监督各旗。

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对蒙古王公百般优待,爵同宗室。

又广建喇嘛庙,尊崇漠北、漠南蒙古的两大活佛,以适应蒙古百姓崇尚黄教的心理。

康熙帝曾得意地说: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作用。

【答案】

(1)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打破蒙古旧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新体制;尊重蒙古的政治传统;笼络蒙古上层人士;保持蒙古宗教信仰。

(2)保持了蒙古地区的稳定;强化了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控制;加强了满、蒙之间的民族联系;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清朝入关前就建立理藩院管理蒙古事务”“后来将漠南、漠北蒙古各部先后编制为若干旗,编旗时在蒙古原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再予分割,通常为一部多旗”“蒙古原有会盟的传统,编旗之后相邻的旗也形成会盟单位”“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对蒙古王公百般优待,爵同宗室”“尊崇漠北、漠南蒙古的两大活佛,以适应蒙古百姓崇尚黄教的心理”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清朝前期治蒙政策的作用,应当根据第一小题概括得出的措施,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对蒙古地区的稳定、清王朝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民族关系和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16.【历史一选修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0年,随着德国闪击欧洲,日本受到刺激和鼓舞,要乘英法无暇东顾之机,加快南进步伐,扩大战果。

1940年,二度上台的近卫文唐制定了《基本国策要纲》,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

确立了夺取东南亚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

日本企图利用这里丰富的原料资源,击溃太平洋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进而扩大中国战场之战果。

“要纲”的出笼,标志着日本正式将南进政策视为其基本国策,南进战略开始实施。

——摘编自宋凤仙<《20世纪上半期日本南进战略述论》

材料二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获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暂时胜利。

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

日本既无法以南进支持其对华战争,也无法从中国抽身专注于太平洋战场。

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的原因?

【答案】

(1)目的:

抢夺东南亚地区战略资源;切断英美援华补给线;确保在中国大陆的霸权;向太平洋地区扩张。

(2)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军主力,限制了日军“南进”;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日本陷入两线作战;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加速了法西斯国家的败亡。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和实施这一计划带来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根据材料中的“日本企图利用这里丰富的原料资源,击溃太平洋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进而扩大中国战场之战果”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抢夺东南亚地区战略资源、切断英美援华补给线、确保在中国大陆的霸权和向太平洋地区扩张。

(2)“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日本既无法以南进支持其对华战争,也无法从中国抽身专注于太平洋战场。

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二战史实来回答。

17.【历史一选修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万历四十六年,范文程归顺后金,“参与帷幄”。

天聪三年,后金在范文程的建议下以考试选拔官员。

同年,随皇太极伐明,因战功显著,被授予游击世职,不久升任大学士。

顺治元年四月,范文程奏请出兵伐明。

五月,清军进据北京。

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议:

“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

面对清军初占北京人心惶惶的局面,他提出:

“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稳定了民心。

范文程昼夜操劳,佐理国政,“安抚孑遗,举用废官,搜求隐逸,甄考文献,更定律令,广开言路”,确定赋税制度。

顺治九年,复进世职为一等子,授议政大臣,任《太宗实录》总裁官。

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文程受到满族统治者重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程的历史作用。

【答案】

(1)后金崛起,清军人关;满族统治者需要入主中原的治理方法;范文程战功显著,富有才干,尽心国事。

(2)为清朝入主中原做出了贡献;参与确立清初开国规制;对缓和化解满汉矛盾、稳定清初政局起了重要作用;使满族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了解和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范文程受到满族统治者重用的背景和范文程的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范文程受到满族统治者重用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因战功显著,被授予游击世职,不久升任大学士”“范文程昼夜操劳,佐理国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的形势来回答。

(2)范文程的历史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范文程归顺后金,‘参与帷幄’”“后金在范文程的建议下以考试选拔官员”“范文程向多尔衮建议”“稳定了民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