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540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

1.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  )

A.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              B.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

C.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2.西周实行分封制,微子被封于宋地。

微子代表的是(  )

A.王室子弟          B.伐商功臣           

C.周王姻亲          D.亲周旧贵族

3.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

“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

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4.下列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是(  )

①秦朝的道②汉代的州③宋朝的枢密院④元代的宣政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  )

A.疆域规模的扩大                        B.皇权的至高无上

C.三公九卿各司其职                            D.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

6.寻找历史地图中的关键词是阅读历史地图的重要方法。

所谓“关键词”就是能够识别地图的关键信息点。

某同学在查阅地图时找出了“匈奴”“北海郡”“胶东国”等关键词。

他查阅的地图应该是(  )

A.秦汉时期B.西汉初期C.北朝初期D.蒙元帝国

7.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  )

B.朝贡体系的形成

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        

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

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说:

“中朝,内朝也。

”汉代下列官员属于中朝的有(  )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左右将军 ④常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州的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州是历代地方行政区划之一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低到高的演进趋势

C.州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

D.州是专设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行政机构

10.下图所示为元代政区。

对图中标有“★”号的地区实施直接管理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腹里                 

C.宣政院             D.三司

11.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C.《论唐以来政事堂的变迁》

D.《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12.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

“内阁”是(  )

①内侍机构②君主专制产物③决策机构④制约皇权工具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清朝雍正、乾隆之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的中枢机构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吏部

14.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后所签《南京条约》内容的有(  )

A.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B.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C.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

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15.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海上的一次战役。

有人曾作诗“城上神威炮万斤,枉资倭寇挫吾军。

后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此诗是纪念(  )

A.丁汝昌              B.刘步蟾               C.林永升              D.邓世昌

16.日人不但在台湾各地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

日本能够在台湾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下列事件属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是①虎门销烟②淞沪会战③辽沈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以下各项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内地经商        B.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D.北京义和团运动后“惩办首祸诸臣”

19.下列关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制统治B.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民主权利D.实现了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目标

20.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南京临时政府采用的国旗是(  )

 

21.右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

图中的①②

应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

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实行()

A.总统制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D.责任内阁制

23.“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这是董必武同志

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

诗句的“会”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24.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5.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八七”会议召开                              B.遵义会议召开

C.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D.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师

26.有人找到一条历史标语条幅,可以辨识出“打倒叛党卖国的蒋介石”、“江西全省总工会宣传部印”等内容。

据此判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渡江战役

27.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  )

A.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8.1943年12月中共浙东区党委为牵制日本兵力,发展抗日武装,在诸暨黄家店成立金(华)萧(山)支队。

次年1月正式定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金萧线人民抗日自卫支队”。

新四军的正副军长是(  )

A.叶挺项英        B.叶挺彭德怀     C.朱德彭德怀    D.朱德项英

29.1988年6月11日,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首映,万民争看。

影片中可能出现的场景有

①李宗仁将军运筹帷幄②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

③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歼敌万余的战报④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

30.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损失的军队,占其损失总数的65%。

这说明抗日战争(  )

A.是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

B.大大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31.观察下图,当时毛泽东致信并盛赞蒋介石,主要是因为国民政府(  )

A.出师讨伐北洋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正面战场组织抗战                            D.倡议国共两党合作

32.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叙述,确切的是(  )

①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 ②讨论了国名、国旗、国歌等问题

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3.某同学在学习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后,制作了一个知识结构图。

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知识完全正确的是

 

A.《共同纲领》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B.1954年宪法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54年宪法中共八大中共十五大

D.《共同纲领》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

34.有学者认为在历史上汉族通过吸收妨碍他们的‘夷狄’扩大了控制范围,怎么对付这些‘夷狄’成了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  )

A.一国两制的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法

35.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6.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的事件是(  )

A.香港、澳门的回归                            B.两岸“三通”的实现

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万隆会议的召开

37.周恩来说: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是(  )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

38.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改善建设环境、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其中包括(  )

①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③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以“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亚非会议顺利进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9.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    

B.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

D.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

40.“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多边外交D.不结盟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

其中规定:

“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是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

”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

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

两岸,70年》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6分)

 

42.(10分)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注:

指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二中俄关系成熟而稳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20年前,中俄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5年前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是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要内涵。

……中俄关系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是让西方人开眼的21世纪大国关系。

——摘自2016年6月28日人民网文章《普京“旋风式”访华观察:

中俄联合声明18次提“支持”》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

概述该原则提出与完善的过程?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简要评价。

(5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5BDBBD6-10BADCB11-15DACBD16-20CBDBB

21-25CDCDA26-30BABCB31-35CBCBB36-40DACDD

41.【答案】

(1)政治: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

军事: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2分)

(2)因素:

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海峡两岸民间团体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与会谈,如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措施,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海峡两岸“三通”的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局面初步形成;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6分)

42.【答案】

(1)背景:

①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②周边国家对中国“一边倒”战略存有疑虑;③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2分,答对2点给满分)。

过程:

1953年12月中印会谈首次提出;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分别发表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亚非会议进一步完善(3分)。

(2)特点:

①战略协作伙伴;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2分)(或答“中俄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也可得2分)。

评价:

①打破了西方对大国关系的传统认识;②推动新型区域合作模式(上海合作组织)的形成;③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