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612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

2.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稀盐酸

双氧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3.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

则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A.2.4g

B.3.6g

C.4.8g

D.11.2g

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滴入碳酸钠溶液

B

CO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OH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CuO

Cu

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

 

A.AB.BC.CD.D

5.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6.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7.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R+MgSO4=RSO4+Mg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

8.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

滴加无色酚酞试剂

B

除去CO2中少量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

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AB.BC.CD.D

9.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C.稀释pH=2的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

11.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H2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全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全

12.如图所示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向等质量的氧化锌和氢氧化锌中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水

13.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则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4.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

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生成沉淀的质量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溶液的pH

15.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整理有错误的是

A

①一氧化碳会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②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B

①人体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

②缺Ca会引起骨质疏松

C

①灌装汽水时加压,是为了增加气体溶解的量

②碎鸡蛋壳加入食醋,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D

①明矾具有净水作用

②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A.AB.BC.CD.D

16.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Cl2、Ca(NO3)2

B.蓝色溶液B的溶质有2种

C.无色溶液A呈中性

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CI可能含有NaNO3

1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Al2(SO4)3溶液

H2SO4溶液

加入足量Al2O3粉末后过滤

B

Cu

CuO

通入氧气并加热

C

CaO

CaCO3

高温煅烧

D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A.AB.BC.CD.D

1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

甲>乙

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

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

1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征,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20.中考复习阶段,小胖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③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使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低;⑤粗盐提纯时需把蒸发皿中的水蒸干才能停止加热;⑥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能解离出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5B.4C.3D.2

21.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A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B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C

镁铝合金

稀盐酸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A.AB.BC.CD.D

22.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C.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D.反应③可得NaOH

23.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

B.

C.

D.

24.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

A.HCl、Na2SO4B.NaCl、HNO3

C.HNO3、Ba(NO3)2D.NaCl、NaOH

25.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实验题

26.已知:

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溶质NH3•H2O能解离出

和OH-,某同学对其制备与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制取;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可以制取氨气。

①图中e所指仪器的名称是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选填大写字母)。

②检查你所选择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则气密性良好。

③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

吸收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_____。

④用装置D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还可以收集并测量O2体积,另一仪器名称为_____,在D中气体应从导管_____(填“b”或“c”)端通入。

⑤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残余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溶液中的阳离子为_____。

(2)性质探究:

向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再滴加足量Al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7.现有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发生装置选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O2并长时间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某小组同学将棉花团投入水槽中,发现溶液为墨绿色,摇晃水槽,又变成紫红色,可能是生成了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缘故。

(3)为进一步研究KMnO4制氧时的失重率,某小组查阅了如下资料,回答:

(资料卡片):

1、反应中固体失重率为O2与KMnO4质量比;

2、研究表明,KMnO4受热分解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a、KMnO4

K2MnO4+K2Mn4O8+O2↑(失重率约为13.5%)

B、KMnO4

KMnO2+O2↑(失重率约为20.3%)

①取8.0gKMnO4,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生成O2的质量可能为___________

A.0.81gB.1.08gC.1.42gD.1.63g

②在43.9℃~377.9℃范围中,KMnO4的失重率为18.0%,结合资料分析,在43.9℃~377.9℃范围中,KMnO4分解反应主要以_______________(填“a”或“B”)为主。

28.莫尔盐(NH4)2Fe(SO4)2溶于水后形成浅绿色溶液,请预测其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限选试剂是:

(NH4)2Fe(SO4)2溶液、稀HCl、BaCl2溶液、MgCl2溶液、NaOH溶液、CO2、Zn片、Cu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NH4)2Fe(SO4)2溶液能与碱反应。

(NH4)2Fe(SO4)2溶液中含有Fe2+

取少量(NH4)2Fe(SO4)2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②(NH4)2Fe(SO4)2溶液能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

_____,

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③(NH4)2Fe(SO4)2溶液能与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

_____,

如果观察到_____,则预测成立。

 

29.下图是某同学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5%的盐水的全过程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至少两种)_____、_____.

(2)操作步骤:

①计算:

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克,水_____克.

②称量:

用_____称量,氯化钠应放在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溶解:

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从下列中选用:

10mL、50mL、100mL);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3)反思:

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条)._____、_____.

30.某初级中学学生为探究该校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右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

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用

收集一试管气体,并在试管口塞上带活塞的尖嘴玻璃管的橡皮塞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原假设

31.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加以实验.

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用pH试纸测①溶液的pH值

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

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

无色溶液

②向①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固

体已变质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

【拓展应用】

(2)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填化学式)溶液除去.

(4)该氢氧化钠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呢?

为进一步确定是否全部变质,请写出操作步骤、相应的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溶液酸性减弱,但是仍为碱性,则溶液的pH会逐渐减小至接近7,但不会小于7,错误;B、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氯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铁锈先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直到铁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说明X和Y反应生成气体或者是混合之后放出热量。

【详解】

①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符合题意;②水和氢氧化钠混合之后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水和氯化钠不反应,混合之后也不放热,不符合题意;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题意;⑤水和硝酸铵混合之后溶液的温度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设0.4g氢气全部是由Mg、Al、Fe3种金属中的一种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所生成的。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可得出要生成0.4g氢气需要Mg4.8g或需要Al3.6g或需要Fe11.2g。

设生成0.4g氢气需要Mg、Al、Fe的质量为x,y,z

解得:

x=4.8g

解得:

y=3.6g

解得:

z=11.2g

如果0.4g氢气是由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那混合物的质量一定在上步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即在3.6g与11.2g之间。

故选C。

4.B

解析:

B

【解析】

A、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是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错误;B、氧气与灼热的铜网反应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氧气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正确;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D、稀盐酸与氧化铜反应,违背除杂原则,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20℃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选项错误;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0%,此选项错误;

C.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2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所以将5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5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20℃时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此选项错误;

D.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上,溶剂的质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反应后的滤液显蓝色,表明滤液中仍含有硝酸铜,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也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也可能不含铜,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B、锌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仍为蓝色,表明滤液中有硝酸铜的剩余,说明锌可能与部分硝酸铜反应,有可能没有与硝酸铜反应,所以滤渣中可能含有铜,滤液仍为蓝色还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锌,否则锌还会继续和硝酸铜反应,选项错误;

C、锌先和硝酸银发生了置换反应,且反应后的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错误;

D、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显蓝色,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和硝酸锌,锌也可能反应了少量的硝酸银,也可能将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所以滤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银,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

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总是把金属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完,再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将金属逐一进行置换。

7.A

解析:

A

【解析】

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R能与稀盐酸反应,即活动性R>H;由R+2HCl2=RCl2+H2↑可知,R在化合物中显+2价;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Zn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即Zn>R。

A、由于金属活动性Mg>Zn>R,所以R不能与MgSO4反应,错误;B、由于金属活动性R>H>Cu,所以R能与Cu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CuSO4=RSO4+Cu,正确;C、金属活动性R>H,R能与H2SO4反应,化学方程式R+H2SO4=RSO4+H2↑,正确;D、由于金属活动性Al>Zn>R,所以Al能与RSO4反应,化学方程式2A1+3RSO4=Al2(SO4)3+3R,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能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A

解析:

A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色,错误;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正确;C、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不能与碳酸钠反应,正确;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可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铁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不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银的活动性比铜弱,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质的要求是:

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入某种试剂与杂质发生反应后生成需要的物质。

9.B

解析:

B

【解析】

A.向含有稀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沉淀;剩余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其质量在反应中增多,反应结束不再改变;C.稀释pH=2的稀硫酸,随水的增多,硫酸被稀释,酸性变弱,但PH始终小于7;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碱性到中性,酸过量,溶液呈酸性pH小于7.选B

1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正确;

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正确;

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正确;

D、镁的活动性比铝强,故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更快,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消耗的硫酸的质量更多,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关系图可知,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关系为:

X>Y>Z,则金属X为镁,Y为锌,Z为铁;

等质量的镁、锌、铁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关系为:

镁>铁>锌,而在关系图中三种金属反应停止后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

铁>镁=锌,说明等质量的镁没有完全反应有剩余,铁消耗盐酸量最大且可能完全反应。

【详解】

A、由于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而图中X反应速度最快,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镁;所以判断正确;

B、图中铁生成氢气最多,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可判断铁消耗盐酸质量最大;所以判断正确;

C、图中镁、锌产生氢气质量相等,说明镁没有完全反应,但不能确定锌也没有完全反应;所以判断错误;

D、从图中看到镁和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则消耗的稀盐酸一样多,那么镁一定过量,锌可能过量或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