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702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docx

爆破复习资料优化排版整理教材

第一章爆破工程概论

1.1工程爆破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

1)按药包形状分类:

集中药包法。

最长边不超过最短边的4倍(辐射状作用)。

平面药包法。

炸药包的直径大于其厚度的3或4倍(柱面波作用)。

延长药包法。

最长边超过最短边或直径的4倍(长度大于17~18倍直径)(近似平面波作用)异形药包法。

2)按装药方式与装药空间形状的不同分类

药室法(集中装药和条形装药)、药壶法(集中药包法)、炮孔法(延长药包法)、裸露药包法

第二章爆破器材与起爆技术

2.1对工业炸药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

1)具有足够的炸药能量,爆炸性能良好,且有足够的爆炸威力;

2)具有合适的感度,既能用工业雷管引爆,又能确保制造、运输、储存和使用等方面的安全;

3炸药的反应接近零氧平衡,即爆后生成的有毒气体不得超过安全规定所允许的标准;

4)具有一定的化学安定性,在存储中不变质、老化、失效甚至爆炸,具有一定的存储期;

5)原料来源广,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

2.2试比较铵梯炸药、铵油炸药的优缺点及组成成分。

答:

铵梯炸药组成:

NH4NO3─铵梯炸药的主要成分,氧化剂

TNT(黑索金)─敏化剂(还原剂)、可燃剂

木粉(柴油、Al粉)─可燃剂

沥青(石蜡、松香等)─憎水剂

谷糠(木粉)─疏松剂

NaCl(KCl)─消焰剂

岩石硝铵炸药。

适用于岩石隧道、巷道的掘进,由硝酸铵、梯恩梯和木粉三种成分组成。

(有毒气体80L.kg-1)。

露天硝铵炸药。

梯恩梯含量低。

煤矿硝铵炸药。

有毒气体生成量少,瓦斯、煤尘爆炸。

高威力硝铵炸药。

高威力炸药、中威力炸药(猛度10~16mm,爆速3000m/s~4000m/s;),低威力炸药。

铵油炸药:

是一种无梯炸药(廉价炸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是含粒状硝酸铵(94%)和轻柴油(6%)的氧平衡混合物。

为了减少炸药的结块现象,可适量加入木粉作为疏松剂,和表面活性剂。

特点:

铵油炸药与铵梯炸药相比成分简单,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制造使用安全,可自己制造,一般用于露天爆破。

感度低,起爆比较困难,吸潮及固结的趋势更为强烈。

性能及配比原则(硝酸铵粒度和含水量)

2.3试比较水胶炸药和乳化炸药的组成、优缺点。

答:

水胶炸药:

主要由氧化剂、水溶液、敏化剂、胶凝剂和交联剂组成,有时加入少量交联延迟剂、抗冻剂、表面活性剂和安定剂,以改善炸药的性能。

水胶炸药的特点:

抗水性强,适合于有水工作面的爆破作业;机械感度低,安全性好;爆炸产生的炮烟少,有毒气体含量少;炸药的威力高,猛度和爆速值一般高于岩石铵梯炸药;具有塑性和流动性,有利于机械化装填,可提高工作效率、装药密度和爆破效果。

乳化炸药:

也称乳胶炸药,是在水胶炸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水炸药。

它由氧化剂水溶液、燃料油、乳化剂、稳定剂、敏化发泡剂、高热剂等成分组成。

乳化炸药的特点:

乳化炸药不含有爆炸性能的敏化剂,炸药的敏化是通过加入发泡剂,使其产生大量的气泡或直接加入空心多孔物质实现的。

乳化炸药的密度可调范围较宽、爆速、起爆敏感度高、猛度较高、抗水性能比水胶炸药更强;加工使用安全,可实现装药机械化;原料广泛,加工简单;适合各种条件下的爆破作业。

2.4最大安全电流、最小发火电流、发火冲能

答:

最大安全电流:

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内不致引爆雷管的电流最大值,称为最大安全电流,又称工作电流。

最小发火电流:

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能准确地引爆雷管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最小发生电流,一般不大于0.7A。

发火冲能:

电雷管在点燃tB时间内,每欧姆桥丝所提供的热能称为发火冲能,在tB内,若直流电为I,则发火冲能为:

2.5常用的起爆方法有哪几种?

试述各种起爆方法所用的器材。

(自己总结)

第三章炸药爆炸的基本理论

3.1炸药爆炸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要素?

为什么?

答:

1)反应的放热性:

因为爆炸过程必须是一种放热的分解反应,所以必须先供给能量,分解活化或破坏其原来的结构,重新组成新的产物分子;且爆炸时先要进行能量转换,将内含能转变为热能,再由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对外做功。

所以需要放热以提供做功的能量。

2)反映的快速性:

反应的快速性使炸药爆炸时产生的气体来不及发生膨胀,同时减少了热量的热传递和热传导的损失,使炸药达到一个很高的能量密度,进而使炸药拥有巨大的做功能力。

3)生成大量气体:

爆炸对环境介质做功是通过高温高压的气体膨胀实现的,也就是说气体产物是炸药爆炸时对外做功的工质。

3.2炸药化学变化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

1)缓慢分解(热分解):

常温常压下,炸药会自行分解,它是在整个炸药内部展开的,炸药内各点的温度相同没有集中反应区。

2)燃烧:

燃烧反应是从炸药的某个局部开始,然后沿着炸药的表面或条形的轴向方向以缓慢的速度靠热传导向未反应区传播。

3)爆炸:

反应从局部开始,靠冲击波向未反应区迅速传播,无论在密闭还是敞开条件下,均可产生较大压力,并伴随光、声等效应的过程,以每秒数百米至数千米的速度进行。

3.3什么叫氧平衡?

有几种类型?

配置时为什么要选用零氧平衡?

答:

炸药内含氧量与可燃元素充分氧化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氧平衡。

用每克炸药中剩余或不足氧量的克数或百分数表示。

类型:

正氧平衡(Kb>0)、负氧平衡(Kb<0)和零氧平衡(Kb=0)

零氧平衡炸药因氧和可燃元素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故在理想反应条件下,能放出大热量,而且不会生成有毒气体。

3.4求下列炸药的氧平衡,写出它们的爆炸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包容:

①硝化乙二醇;②奥可托金;③苦味酸;④1号岩石炸药(硝酸铵82%,TNT14%,木粉4%);⑤铵油炸药(硝酸铵92%,柴油4%,木粉4%)。

解:

硝化乙二醇:

C2H4(ONO)2;奥可托金:

C4H4N4(NO2)4;苦味酸:

C6H2(NO2)3;

大家自行看书解答

3.5什么是炸药的爆容、爆热。

爆温和爆压?

答:

爆容:

单位质量炸药爆炸时,气体产物在标准状态(00C和一个大气压)下的体积,用V0表示,单位L/kg。

爆热:

单位质量炸药在定容条件下爆炸所释放的热量称为爆热,其单位是kJ/kg或kJ/mol。

爆温:

爆温是指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将爆炸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爆压:

爆轰产物在爆炸完成的瞬间所具有的压力称为爆压,单位为MPa。

3.6试述热能起爆机理?

答:

三点假设:

1)在整个炸药中各处温度相同且不随时间变化,即炸药的温度T=const

2)环境温度恒定,即炸药周围的温度T0=const

3)如果炸药要发生爆炸,则要求T>T0,且T与T0相差不大。

单位时间里炸药所放出的热量大于散失给周围环境的热量,在炸药中产生热积累,同时,炸药的放热反应速度大于散热速度产生的热积累,温度不断升高,使反应加速导致爆炸。

3.7什么是爆轰波?

答:

在炸药中传播并伴随又有高速化学反应的冲击波就叫爆轰波,也称为反应性冲击波或自持性冲击波。

3.8试述影响炸药爆速的主要因素?

答:

1)药卷直径的影响:

当装药直径大到一定值后,爆速就接近于理想爆速DH,与其对应的装药致敬dL称为极限直径,此时爆速不随装药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当装药直径小于极限直径时,爆速将随装药直径减小而减小,当装药直径小到一定值后便不能维持炸药的稳定爆轰。

能维持炸药稳定爆轰的最小直径称为炸药的临界直径dK,与其相应的爆速称为临界爆速DK。

2)炸药密度的影响:

对单质炸药,因增大密度既提高了理想爆速,又减小了临界直径,在达到结晶密度之前,爆速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对混合炸药,增大密度虽然提高理想爆速,但相应地也增大了临界直径。

当药卷直径一定时,存在有使爆速达最大的密度值,这个密度称为最佳密度。

3)炸药粒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炸药粒度细、临界直径和极限直径减小,爆速增高。

但混合炸药中不同成分的粒度对临界直径的影响也不完全一样。

其敏感成分的粒度越细,临界直径越小,爆速越高;

而相对钝感成分的粒度越细,临界直径增大,爆速也相应减小;

但粒度细到一定程度后,临界直径又随粒度减小而减小,爆速也相应增大。

4)装药外壳的影响:

装药外壳可以限制炸药爆轰时反应区爆轰产物的侧向飞散,从而减小炸药的临界直径。

当装药直径较小时,爆速距理想爆速较大时,增加外壳可以提高爆速,其效果与加大装药直径相同。

5)起爆冲能的影响:

起爆冲能不会影响炸药的理想爆速,但要使炸药达到稳定爆轰,必须供给炸药足够的起爆能,且激发冲击波速度必须大于炸药的临界爆速。

3.9炸药爆炸作用有哪两种?

答:

炸药的爆炸作用可分为动作用和静作用两部分:

动作用:

利用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或应力波形成的破坏作用称为炸药爆炸的动作用;

静作用:

利用爆炸气体产物的流体静压或膨胀功形成的破坏或抛掷作用称为炸药爆炸的(准)静作用。

3.10何为炸药的爆力和猛度?

答:

爆力:

炸药的爆力是爆炸产物对周围介质膨胀做功的能力(静作用)。

猛度:

炸药爆炸产生冲击波和应力波的作用强度称为猛度。

第四章岩石中爆炸的基本理论

4.1何为岩石的波阻抗?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

岩石的密度ρ与纵波在该岩石中传播速度Cp的乘积。

其物理意义是使岩石介质产生单位质点运动速度所需的应力波的应力值。

4.2岩石爆炸破岩理论有哪几种假说?

答:

岩石爆破破岩机理三种假说

1)爆生气体膨胀作用理论(静作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使岩石破碎和抛掷的推力是炸药爆炸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巨大的气体膨胀压力,这一假说完全忽视冲击波的作用。

实验基础:

早期的黑火药爆破漏斗理论。

2)反射拉伸应力波作用理论(动作用理论)

该理论单纯强调冲击波的作用,认为岩石破碎是由于爆炸产生的压缩应力波从自由面反射而形成的拉伸应力引起的这种拉伸应力,从自由面朝向装药的位置将岩石成片拉裂。

这种假说忽视了爆生气体的作用。

实验基础:

杆件和板件实验。

3)爆生气体和应力波共同作用理论

该理论认为岩石的破碎是冲击波和爆生气体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产和试验研究证明,这种假说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爆破破岩的机理。

实质:

最初裂隙由应力波造成,随后爆生气体渗入裂隙,并在准静态作用下使裂隙扩展。

4.3什么叫爆破的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答:

爆破内部作用:

当药包爆炸后,在自由面上不会看到爆破迹象。

也就是说,爆破作用只发生在岩石的内部,未能达到自由面,药包的这种作用叫做爆破的内部作用。

爆破外部作用:

当最小抵抗线小于临界抵抗线时,即不是在无限岩石中,而是在半无限岩石中装药爆破时,炸药爆炸后除发生内部的破坏作用外,自由面附近也将发生破坏。

也就是说,爆破作用不仅发生在岩石内部,还将引起自由面附近岩石的破碎、移动和抛掷,形成爆破漏斗。

4.4试简述爆破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时,岩石的破坏过程。

答:

爆破内部作用岩石破坏过程:

1)压缩粉碎区的形成炸药爆炸后,产生二、三千度以上的高温和几万兆帕的高压,形成每秒数千米速度的冲击波,伴之以高压气体在微秒量级的瞬时内作用在紧靠药包的岩壁上。

2)裂隙区的形成①径向裂隙的形成当粉碎区形成后,冲击波衰减成为应力波,其压力已低于岩石的抗压强度,不足以压坏岩石,但仍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岩石周围传播,相应地产生岩石质点的径向位移,其径向压应力σr1导致切向拉应力σθ2的产生。

爆生气体作用在爆炸空腔的岩壁上,形成准静压应力场。

在高压气体的膨胀挤压、气楔作用下,径向裂隙继续扩展和延伸,并且在裂隙尖端处的气体压力下引起应力集中,加速裂隙的扩展,构成了靠近粉碎区的内密外疏、开始宽末端细的径向裂隙②环向裂隙的形成在冲击波、应力波作用下,岩石受到强烈的压缩,积蓄了一部分弹性变形能。

当粉碎区空腔形成,径向裂隙展开,压力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原先在药包周围的岩石释放出压缩过程中积蓄的弹性变形能,并转变为卸载波,形成与压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拉应力σr1,使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运动。

③在径向裂隙与环向裂隙形成的同时,受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作用的结果,还可能形成剪切裂隙。

这样应力作用首先形成了初始裂隙,接着爆轰气体的膨胀、挤压、气楔作用助长裂隙的延伸和扩展,只有当应力波与爆轰气体衰减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停止裂隙的扩展。

随着径向裂隙、环向裂隙和剪切裂隙的形成、扩展、贯通,纵横交错、内密外疏、内宽外细的裂隙网分割成大小不等的碎块。

靠近粉碎区处岩块细碎,远离粉碎区处大块增多,或只出现延伸的径向裂隙。

这就是破裂区(裂隙区)的破坏过程。

3)震动区当应力波衰减到不能破坏岩石时,只能引起岩石质点作弹性震动,形成地震波,它的能量仅占爆破总能量的很小一部分,约为2~6%。

爆破地震瞬间的高频振动可引起原有裂隙的扩展,或超过岩体的固有频率,导致露天边坡滑坡,地下冒顶片帮,地面或地下建筑物的破裂、损坏、倒塌。

地震波是构成爆破公害的危险因素,因此必须掌握爆破地震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控制爆破降震措施,尽量避免和防止爆破地震的严重危害。

爆破的外部作用岩石破坏过程:

1)反射拉伸应力波造成自由面岩石片落。

药包爆炸后,岩石中产生的径向压缩应力波由爆源向外传播,遇到自由面时,由于自由面处两种介质(岩石和空气)的波阻抗不同,应力波将发生反射,形成与入射压缩应力波性质相反的拉伸应力波,并由自由面向爆源传播。

自由面附近岩石承受拉应力。

2)反射拉伸应力波引起径向裂隙延伸。

由于爆炸能量的不断消耗,入射压缩应力波的强度逐渐降低,反射拉伸应力波的波强也随之降低,其峰值拉应力低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后就不足以引起岩石的破坏片落。

但它仍能同原径向裂隙尖端处的应力场进行叠加,拉应力得到加强,使径向裂隙进一步扩展延伸。

3)自由面改变了岩石中的准静态应力场。

自由面的存在改变了岩石由爆生气体膨胀压力形成的准静态应力场中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值的大小,使岩石更容易在自由面方向受到剪切破坏。

自由面在爆破破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形成爆破漏斗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由面既可以形成片落漏斗,又能促进径向裂隙的延伸,并且可以大大减少岩石的夹制性。

有了自由面,爆破后的岩石才能从自由面方向破碎、移动和抛出。

自由面越大、越多,越有利于爆破的破坏作用。

因此在爆破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岩体的自由面,或人为地创造自由面,以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改善爆破效果。

4.5利文斯顿爆破漏斗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答:

利文斯顿认为,炸药在岩体内爆破时,传递给岩石爆破能量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岩石性质、炸药性能、药包重量、炸药理置深度、位置和起爆方式等因素。

当岩石条件一定时,爆破能量的多少取决于炸药重量,爆炸能量的释放速度与炸药起爆的速度密切相关。

炸药能量释放后,主要消耗在以下四个方面:

岩石的弹性变形;岩石的破碎和破裂;岩石的抛掷;空气冲击波和对气体做功。

4.6最小抵抗抗线W

答:

岩石内装药中心到自由面的垂直距离,即药包的埋置深度,也就是倒圆锥的高度。

4.7单位炸药消耗量

答:

在一定的岩石条件和装药量的情况下,爆落的土石方体积与所用的炸药量成正比,即Q=qV。

式中q—单位耗药量,kg/m3;V—爆破漏斗体积,m3。

第五章地下工程爆破

5.1隧道或井巷掘进中常用的掏槽方式有哪些?

各自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是什么?

答:

掏槽方式有:

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

斜眼掏槽:

单向掏槽、锥形掏槽、楔形掏槽、扇形掏槽

直眼掏槽:

缝隙掏槽或龟裂掏槽、角柱状掏槽、螺旋掏槽、双螺旋构槽

斜眼掏槽的优缺点:

优点:

1)适用于各种岩层并获得较好的掏槽效果;

2)所需掏槽眼数目较少,单位耗药量小于直眼掏槽;

3)槽眼位置和倾角的精确度对掏槽效果的影响较小。

缺点:

1)钻眼方向难以掌握,要求钻眼工具有熟练的技术水平;

2)炮眼深度受巷道断面的限制,尤其在小断面巷道中更为突出;

3)全断面巷道爆破下岩石的抛掷距离较大,爆堆分散,容易损坏设备和支护,尤其是掏槽眼角度不对称时。

直眼掏槽的优缺点:

优点:

1)炮眼垂直于工作面布置,方式简单,易于掌握和实现多台钻机同时作业和钻眼机械化;

2)炮眼深度不受巷道断面限制,可以实现中深孔爆破;当炮眼深度改变时,掏槽布置可不变,只需调整装药量即可;

3)有较高的炮眼利用率;

4)全断面巷道爆破,岩石的抛掷距离较近,爆堆集中,不易崩坏井筒或工作面内的设备和支架。

缺点:

1)需要较多的炮眼数目和较多的炸药;

2)炮眼间距和平行度的误差对掏槽效果影响较大,必须具备熟练的钻眼操作技术。

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的使用条件(课本116页表5-1)

直眼掏槽和斜眼掏槽的使用条件

序号

使用条件

斜眼掏槽

直眼掏槽

1

开挖断面大小

大断面较适用

大小断面均适用,小断面更优

2

地质条件

总种地质条件均适用

韧性岩层不可用

3

炮眼深度

受断面大小的限制,不宜太深

不受断面大小限制,可以较大

4

对钻研的要求

相对来说可稍差些

钻研精度影响大

5

爆破材料消耗

相对较少

炸药、雷管用量较多

6

施工条件

钻机干扰大

钻眼相互干扰小

7

爆破效果

抛渣远

爆堆较集中

5.2什么叫管道效应(或间隙效应)?

它是如何引起的?

([]内为补充内容)

答:

对于混合炸药,特别是硝铵类混合炸药,在细长连续装药时,如果不耦合系数选取不当,就会发生爆轰中断,在炮眼内的装药会有一部分不爆炸,这种现象称为间隙效应,或称管道效应。

间隙效应的产生与炸药性能、不耦合系数值和岩石性质有关。

在实际爆破中,应避免和消除间隙效应。

其方法主要有:

[

1)采用散装药,即不耦合系数值为1;

2在连续装药的全长上,每隔一定距离放上一个硬纸板做成的档圈,档圈外径和炮眼直径相同,以阻止间隙内空气冲击波的传播,削弱其强度;

3)采用临界直径小,爆轰性能好的炸药;

4)减小炮眼直径或增大装药直径,避开产生间隙效应的不耦合系数值范围。

]

5.3反向起爆装药与正向起爆装药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

正向起爆装药——起爆雷管在炮眼眼口处,爆轰向眼底传播;

反向起爆装药——起爆雷管在炮眼眼底必,爆轰向眼口传播。

反向装药与正向装药相比的优点:

1.提高了炮眼利用率;2.加强岩石的破碎,降低了大块率。

5.4光面爆破有哪些优点?

解释光面爆破破岩机理。

答:

光面爆破是控制爆破中的一种方法,目的是使爆破后留下的围岩具有光滑表面,并保护它不受损伤。

在地下工程开挖中,光面爆破只限于断面周边一层岩石(主要是顶部和两帮),所以又称为轮廓爆破或周边爆破。

光面爆破优点:

1)爆破后成形规整,符合设计轮廓,特别适用于松软岩层,能减少超挖;

2)爆破后围岩不产生或很少产生裂缝,提高围岩自身稳定性和承载力,降低了支护要求;

3)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提高了掘进速度。

光面爆破机理:

1)应力波叠加原理:

两相邻装药爆炸时,产生的应力波沿着装药连线相向传播,经一定时间后孔壁处应力达到峰值,其后则由于应力波相互干扰,装药连心线中心处应力开始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在逐渐减小。

当相邻装药连线中心上产生的拉应力大于等于岩石的抗拉强度便会产生贯穿裂缝。

2)应力波与爆炸气体共同作用原理:

相邻装药的贯穿裂缝通常不是靠应力波的叠加形成的,而是各装药激起的应力波先在各自炮眼壁上产生初始裂缝,然后在爆生气体在静压使之扩展贯穿,最终形成贯穿裂缝。

5.5微差爆破有什么优点?

解释微差爆破的破岩机理。

答:

微差爆破的优点:

1)增加了破碎作用,能够减小岩石爆破块度,降低单位炸药消耗量;

2)能够降低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防止对围岩或地面建筑物造成破坏;

3)减小了抛掷作用,爆堆集中,既能提高装岩效率,又能防止崩坏支架或损坏其他设备;

4)在有瓦斯与煤尘的工作面采用微差爆破,可实现全断面一次爆破,缩短爆破和通风时间,提高掘进速度。

微差爆破的破岩机理:

1)应力波干涉假说:

若相邻两装药间隔若干毫秒爆炸,先起爆的装药在岩体内形成的应力场尚未消失,而后起爆装药又立即起爆,使两者所产生的应力波相互叠加,从而加强了破碎效果。

2)岩块碰撞假说:

该假说认为,在微差爆破过程中,先后相继爆破下的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相互碰撞,利用动能使其再次发生破碎,导致运动速度降低,因而抛掷距离减小,爆堆集中。

3)残余应力假说:

先期爆炸激起的爆炸应力波在炮孔周围的岩体内形成动态应力场,并产生径向裂缝向外扩展;其后,高温高压的爆生气体渗入裂缝,在较长时间内使岩体处于准静应力状态,使裂缝进一步扩展。

后期装药若在此刻爆炸,就可利用岩体内已形成的残余应力来改善岩石的破碎质量。

第六章露天工程爆破

6.1露天爆破有哪些爆破形式?

答:

露天爆破按一次爆破炸药量和装药方式不同分为:

裸露药包爆破、深孔爆破、浅孔爆破、硐室等。

裸露药包爆破:

用于二次破碎,爆破炸药量小

浅孔爆破:

孔深小于5m;直径小于50mm;

深孔爆破:

孔深10~18m,直径150~310mm;

硐室爆破:

大爆破

6.2预裂爆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有什么优点?

答:

原理:

预裂爆破是一种控制爆破方法,用以减弱在预定方向上的爆破破坏作用。

这一方法的实质,是沿设计边坡境界线钻一排间距较小的密集炮孔,在主炮孔爆破之前,预裂孔先起爆,爆破结果,在岩体中沿预裂孔联线形成一定宽度的裂隙,以此来隔离或降低主炮孔爆破产生的应力波和地震波对边坡的作用。

优点:

1)、由于预裂孔孔径一般均较小,不耦合装药,采用低猛度炸药爆破,因而预裂孔爆破对边坡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大大减小,并且可以形成一较为光滑的预裂面。

2)、炮孔连线上首先形成的裂隙,使炮孔的爆炸气体通过该裂隙散出,降低其对周围岩石的压力,保证边坡的坡面比较完整,达到维护边坡稳定的目的。

一、名词解释

1、被筒炸药:

是指用含消焰剂较少,爆轰性能较好的煤矿硝铵类炸药做药芯,其外表再包裹一个用消焰剂做成的“安全被筒”复合而成的炸药。

2、炸药的氧平衡:

炸药中的含氧量能够把可燃元素完全氧化的程度叫炸药的氧平衡。

3、炸药的感度(敏感度):

炸药在外界起爆能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

4、加热感度(爆发点):

是指炸药在规定时间内(5min)起爆所需加热的最低温度。

5、炸药摩擦感度:

是指炸药在一定压力(表压50kg/cm2)作用的击柱之间,通过固定摆锤(有1kg和2kg两种)在固定摆角(960)的实验条件下,击打击柱时的炸药爆炸频数,以百分数表示。

6、冲击波感度是指被动炸药包和主动炸药包在惰性介质(空气、蜡等)作隔板的实验条件下,当主动药包爆炸时所激起的冲击波,经惰性介质隔板传入被动药包,并使被动药包发生爆炸频数为50%,此时的隔板厚度,单位为cm。

7、殉爆距离是指主爆药卷和从爆药卷被置于直径略大于药卷直径的半圆槽中,使两药卷的纵轴处于同一水平上且相距一段距离,当主爆药卷被8#雷管引爆后,所产生的空气冲击波足以使从爆药卷全爆的最大距离,单位为cm。

8、爆容是指每公斤炸药爆炸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条件下的体积数。

9、爆热是指单位质量炸药在定容条件下爆炸时所释放出的热量。

10、爆温是指炸药在爆炸瞬间放出的大量热量,给爆生产物加热,待达到热平衡后所能达到的温度。

11、爆压是指爆轰结束后,爆生产物在炸药的原始体积内达到热平衡时流体的静压。

12、猛度是指炸药爆炸瞬间爆轰波压力和冲能对装药邻近的介质产生局部压缩、破碎和击穿的能力,它是用一定规格铅柱被压缩的程度来表示,其单位为mm。

13、炸药能稳定爆炸的条件是:

反应终了时爆轰产物的流速

和音速

之和必须等于爆速。

即:

该条件即为爆轰波的稳定传播条件,又称为C-J条件。

14、最大安全电流:

是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内不致引爆雷管的电流最大值,叫做最大安全电流,又称工作电流。

15、最小发火电流:

是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的直流电,能准确地引爆雷管的最小电流值,称为电雷管的最小发火电流。

16、炸药的间隙效应(管道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