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803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9.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docx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第一讲货币及货币理论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四、货币制度

五、货币供求理论及通货膨胀(宏观均衡)

提出几个问题

简要讨论:

你如何看待金钱?

能否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货币运动?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

银行卡是货币吗?

今天的货币形式有哪些?

是否未来会发展成为无现金社会?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货币:

money,currency

(一)货币起源学说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2、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

3、西方货币起源学说的探讨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起源学说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1)货币的出现是与交换紧密相连的;

2)西方古代的一些说法;

3)中国古代的一些言论。

如: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

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币之兴焉。

2、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

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分析

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3、西方货币起源学说的探讨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讨论从交易成本角度比较物物交易与通过媒介(货币)交易来探讨.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古往今来论证货币起源的主流观点:

1、是物品的交易,导致货币的出现。

2、从物物交易到通过货币的交易——货币出现在人类经济生活之中,直至现在。

3、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4、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不可能离开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二)货币形态的发展

1、实物货币:

贝壳、牛、羊、盐巴、布帛等

2、金属货币:

铜币、银币、金币

3、可兑现纸币:

银行券

4、不可兑现纸币:

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纸币

5、存款货币:

账簿上的货币

6、电子货币:

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铸币:

coin;银行券:

banknote;

纸币:

papermoney/papercurrency;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货币的种种形态:

1、不可兑现纸币:

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纸币

2、存款货币:

账簿上的货币

3、电子货币:

以电磁信号为载体的货币

外汇存在的种种形态:

1、外国的钞票和硬币

2、外币的存款

3、用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

4、限定用于国际支付的本国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金属货币演进的特点:

1、贵金属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主要币材;

2、金属货币是以贱金属货币向贵金属货币演进的过程;

3、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式流通的,逐渐发展成铸币形式。

金属铸币的出现诠释了很深的货币内涵。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金属货币演进过程揭示了货币的一些基本属性:

1、币材选择的要求: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铸币的流通开始体现国家权威的意义;

3、铸币流通中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为纸币产生提供了基础。

4、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根本属性,从而提出研究货币流通手段职能及领域的重要性。

货币形态分类

货币形态演变的规律:

不断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1、币材不断优化;

2、币材不断节约;

3、效率和节约的意义;

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几个应认识到的具体问题: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

2、金属货币的演进特点:

1)从贱金属向贵金属的演变;

2)流通形式主要以铸币形式表现;

3、不同货币形态的分类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及职能

1、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

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

的生产关系。

1)货币首先是商品:

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其次是特殊的商品:

与普通商品的本质区别

A.货币能够表现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B.货币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特殊的使用价值

3)货币代表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其特殊的使用价值)

4)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是商品货币,其他则是非商品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马克思货币的职能观

1)价值尺度: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确定度

量货币自身的货币单位。

2)流通手段:

充当商品交易媒介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研究商品货币流

通是一个基本问题。

3)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赊销商品、信用、财政等是货

币发挥支付手段的主要领域;出现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不同时进行的运动;现实货币。

4)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处于静止状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现实的货币;金

属货币时代的自发调节功能;纸币在币值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发挥一定的贮藏手段职能。

5)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上述四种职能。

金属货币时代世界货币往

往还原成条块贵金属;现代信用货币社会世界货币的意义已不同。

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对于货币职能的理解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首要的职能;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形成货币(马克思);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互

为前提和基础,是货币得以体现其本质的基本职能。

货币保持相对价值稳定是其发挥贮藏手段职能的基础条件;

当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时引起了货币运动(货币流通);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西方经济学家对货币本质的认识

1.货币金属论

认为货币是一种商品,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其价值为贵金属

的价值所决定。

货币本质就是贵金属。

2.货币名目论

完全否定货币的商品性,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主张货币只是一个符号,一

种票券,一个名目上的存在。

货币名目论又有货币国定说、货币职能说、货币

票券说、货币抽象说等。

货币名目论

①货币国定说:

认为货币是法律规定的支付债务的手段,货币的价值由国家法律和行政力量决定。

只要获得国家法律和行政力量的支持,任何没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充当货币。

②货币职能说:

认为货币的价值不是币材实体的价值,而是发挥作用的职能价值。

由于货币具有不同的职能作用,因此,有的强调货币的价值标准职能,认为具有衡量其他物品价值的物品就是货币;有的强调货币交易媒介职能,认为货币是交易的媒介、支付的手段。

③货币票券说:

认为货币是所有者用来换取任何商品的一种票券,是使交换得以实现的一种计量单位、计量符号,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因而可以由国家任意规定或由货币数量决定。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西方经济学家关于货币职能的认识

1、交换媒介(mediumofexchange)

2、计价标准(unitofaccount)

3、支付手段(meansofpayment)

4、价值储藏或购买力储藏(storeofvalue)

西方经济学家公认的货币的四大职能与马克思货币职能认识有异曲同工之效。

总之,货币的主要职能体现在: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四

个方面。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四)货币的定义问题

1、从职能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1)亚当.斯密:

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是商业的大工具;

2)马克思: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形成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

殊商品;

3)米什金:

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4)现在的一种综合认识: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四)货币的定义问题

2、从法律角度归纳的货币定义。

1)《管子》:

先王确定金、玉、珠等为货币;

2)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马克思的货币本质与职能问题

2、了解西方的货币本质学说

3、货币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范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货币定义将其内涵与外

延完整系统的概括出来。

作为交易媒介我们更多的是站在货币职能意义上认识货币和理解货币经济。

如美国斯蒂格利茨所言:

货币就是货币行使的职能。

而就货币管理当局的应用来讲,往往采用实证的货币定义。

因此,对于货币的认识还需要通过系统的货币理论进行深入把握。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一)货币流通

1、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不停的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的

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

2、货币流通表现在现实一切货币收支系统中。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二)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货币必要量理论,马克思或古典经济学的货

币需求理论)

1、货币流通规律:

一定时期、条件下,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也称货币必要量规律。

它是要回答为了完成一定的商品流通,流通领域需要有多少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问题。

2、基本内容: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

比。

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M)=商品价格总额(PQ)/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V)M=PQ/V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3、理解上应注意的要点:

a.一定时期货币需要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当速

度不变时,货币需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当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时,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b.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即等式右边决定左边。

原因:

商品价格在进入

流通前由生产商品和金属货币的劳动生产率决定,而流通中现存的货币多少则由流通中货币转化为贮藏手段或货币贮藏转化为流通中的货币的机制来自发调节。

c.上式为简单商品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必要量规律,只表明执行流通手段

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在复杂商品流通下,货币既发挥流通手段职能,又充当支付手段,其货币必要量规律为:

流通中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ª本期赊销商品总额¡ª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平均流通速度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4、决定货币必要量的因素:

1)商品价格总额=价格水平·商品数量(P·Q),商品价格总额决定于商品数量

和价格水平,商品的价格水平又取决于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商品价格水平与

商品价值呈正方向、与货币价值呈反方向。

关系:

商品数量、商品价值、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必要量呈正方向变化;(单

位)货币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总额呈反方向变化,货币必要量与货币价值呈反比例关系。

2)货币流通速度:

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周转次数。

货币流通速度与货

币必要量成反比关系。

货币周转次数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就会减少;反之,货币需要量就会增加。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货币的数量。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5、纸币流通规律

基本内容:

纸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在流通中代表金属执行流通手段和

支付手段的职能,所以纸币在流通中只能代表流通中所必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即:

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

单位纸币代表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流通中的纸

币总量

推出:

单位纸币的价值=货币需求量/货币供应量

特点: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影响商品流通。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既存在商品价格决定货币必要量的一面,也存在货币必要量决定商品价格的一面。

意义:

揭示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基本关系,对于探讨宏观经济均衡发展提

供了思想基础。

三、货币流通及流通规律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掌握并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2、理解纸币流通规律;

3、马克思的货币流通规律的研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高度发展,其货币需求

思想对认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monetarysystem)概念

1、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

2、货币制度的形成原因是要解决货币流通分散、混乱和不稳定的缺陷。

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规定货币币材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货币的铸造与发行及流通程序

4)建立准备制度

关于币材

货币币材的确定即规定什么商品充当币材的问题)

规定何种材料为货币币材,是一个国家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选用不同的货币

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制度。

国家对币材的选择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发展的制约。

银→银本位制

金→金本位制(英国1816年正式宣布实行金本位制)

不兑现的无价值的纸→纸币本位(自由本位)

金属货币制度币材规定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确定则成为货币制度的核心构成要素。

关于货币单位的确定

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货币单位的“值”)。

(价格标准:

统一规定的用作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即对货币单位及其等分的规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两方面内容:

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币值。

按国际习惯,一国货币单位的名称往往就是该国货币的名称(国名加主币单位名称),我国比较特殊。

金属铸币流通时规定单位金属货币的重量与成色,纸币流通时规定单位纸币的含金量,或本国货币与世界主导货币的固定比价。

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1934-1971)1美元含金量是0.888671克纯金。

关于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金属货币的铸造:

1、铸币的铸造制度经历了从私铸到国家垄断铸造的发展过程。

2、自由铸造和限制铸造。

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

国家造币厂铸成铸币;限制铸造指对那些实际价值低于面值的通货,为了防止投机者私铸或自由铸造谋利,法律规定由国家根据需要铸造,国家造币厂不为任何人代铸,更不允许私铸。

3、一般主币可自由铸造,辅币则限制铸造。

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的发行:

1、银行券的发行是从分散发行到垄断发行的发展变化;

2、信用货币的现钞和硬币由央行垄断发行,存款货币是由银行体系创造的。

关于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1、本位币(主币):

是一国法定价格标准的铸币,是该国的基本通货。

特点

(银本位和金本位货币制度下):

a.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一致(足值货币)

b.可自由铸造

c.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即法律赋予它在一切交易支付活动中,不论数额大小,

不得拒绝接受)

关于货币的铸造与发行

?

?

?

2)辅币:

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专供零星支付之用。

特点(银本位和金本位货币制度下):

a.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不足值货币)b.不可自由铸造(限制铸造)c.具有有限法偿能力(即在交易支付活动中,超过规定限额,对方有权

拒绝接受)

?

当今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

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仍具有上述特点。

关于建立准备制度

金币制度下货币发行的准备为金准备,又称黄金储备,它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

用途:

a.调节国内金属货币流通

b.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

c.用于国际支付

d.当今各国金准备的用途只是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

四、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

1、金属货币制度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平行本位、双本位、跛行本位

3)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金块本位(生金本位制、富人本位制)、金汇兑本位(虚金本位制)

2、纸币本位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四、货币制度

(三)货币制度变迁

1、银本位制(16世纪-19世纪)是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是资

本主义发展初期(18-19世纪)最典型的货币制度,金本位制度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崩溃于20世纪30年代,取而代之的就是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2、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格雷欣明确提出,又称格雷欣法则。

3、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

“一国三币”

4、区域货币制度:

是以货币一体化理论为依据的,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理

论。

四、货币制度

复本位制度下,劣币驱逐良币定理发挥作用:

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

币充值市场,贱币驱逐贵币,副本位制无法实行。

如:

美国在1791-1861年间实行复本位制,规定金银之间的铸币比率为1:

15,

而其它主要复本位制国家规定的金银之间的铸币比率为1:

15.5。

结果就是美国流通的是相对比较便宜的银币,而外国流通相对比较贵的金币。

四、货币制度

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1、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并清楚理解货币制度构成要素的内容及相关概念。

2、认识货币制度演进的过程与货币制度类型。

3、了解我国货币制度发展及形成情况。

五、货币供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demandformoney)

(二)货币供给(moneysupply)

(三)货币供求均衡(equilibrium)与总供求

(四)通货膨胀(inflation)与通货紧缩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含义

1、货币需求:

需求能力与需求愿望的结合。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公众(个人、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和存款货币)持有其拥有的财富的一种需要。

把所有社会公众的需求加总起来就形成全社会的货币需求。

2、理解货币需求的多种角度

(1)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

宏观货币需求是一个国家从宏观和全社会角度出发,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探讨为完成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根据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视角是一种从总体上判断货币需求的方法。

微观的货币需求,是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来考察货币需求的变动规律性。

(一)货币需求

(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Md)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济单位或整个国家在不考虑价格变化时的货币需要量,即用货币单位来表示的货币数量。

实际货币需求(Md/P)就是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货币需要,即各经济单位所持有的货币量在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其实质是以实物价值所表示的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量是一个弹性区域

货币需求量是一个由经济系统内部决定的内生变量,在进行货币政策决策时更为现实的考虑是把货币需求量视为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区域。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

(一)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

(1)重农学派:

魁奈(法)在其名著《经济表》中明确指出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并考察了货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2)重商主义:

斯图亚特(英)指出一国的流通只能吸收一定的货币量,这个货币需求量由用来支付债务和购买东西的两部分组成。

(3)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

将货币需求的分析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一)货币需求

2、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1)费雪的交易方程式(equationofexchange)和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式

(equationofCambrige)

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学说cashtransactionapproach)

M·V=P·T→P=MV/T

式中:

M:

货币流通量,V:

货币流通速度P:

商品平均价格,T:

商品交易量费雪认为V在短期内不变,T大致稳定,M是一个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

量。

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

货币数量M的变动将导致物价P的同比例同方向的变动。

货币数量变动是因,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果。

(一)货币需求

2、传统的货币数量论

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学说cashbalancetheory)

Md=kPY

式中:

Y:

总收入,P:

价格,k:

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重,

Md:

名义货币需求。

即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货币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

剑桥学派认为,经济社会中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

自己的资产。

(一)货币需求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a.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

的性质。

b.费雪方程式侧重分析货币总流量与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关系,剑桥方程式则

侧重货币存量占收入的比例。

c.费雪方程式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

的影响,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

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角度分析的产物,利率因素已经隐含在对K的分析中,考虑了利率对微观主体对持币动机的影响。

费雪方程式(M=PT/V)和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M=PQ/V)在形式上很相似,

但实际含义不同,前者强调货币数量变化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后者则特别强调商品生产过程对商品价格的作用。

(一)货币需求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liquiditypreferencetheory);

1936年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提出。

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持有

货币是因为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

(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是从货币需求动机入手:

对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

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并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函数关系。

(一)货币需求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就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motiveofthe

demandformoney)的分析。

交易性货币需求:

企业或者个人出于交易动机(transactionmotive)为进行

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企业或者个人出于预防或谨慎动机(precautionarymotive)

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产生的货币愿望。

投机性货币需求:

人们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

获利的动机(speculativemotive)而产生的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

交易性货币需求及预防性货币需求(M1)是收入(Y)的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

(M2)是利率(r)的函数。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M1+M2=L1(Y)+L2(r)。

L1和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的函数符号。

凯恩斯认为不仅商品交易的规模与价格总额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变化也会

影响货币需求,进而提出了廉价货币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是将货币通过利率与投资、就业以及国民收入等实

际经济因素联系起来的。

与费雪的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的观点大相径庭,但与剑桥学派的观点差异较小。

(一)货币需求

4、货币学派(monetarism)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

费里德曼1956

年发表的《货币数量说之重申》一文中,系统地阐述了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