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154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docx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

矿井水患普查报告

 

编制单位: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编制时间: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六日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

矿井水患普查报告

单位编制负责人:

吕俊高

审核:

姬有仓

项目负责:

鲜林

技术负责:

郝会生

报告编写:

陶烈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2015年10月

 

报告编制单位承诺书

本调查报告使用测绘局出版的地形图为底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矿图由矿方提供。

现场井下及地面测绘工作在矿方领导、技术人员参与下完成。

资料来源真实可靠。

我方完成的《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能真实反映该区域内关闭矿井采空区水对保留矿井的影响,提出的防治水措施有一定针对性,可供区域内各保留矿井编制矿井防治水方(预)案使用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

2015年10月26日

目录

附图4

前言1

1普查区地质及水文地质背景1

1.1自然地理1

1.1.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1

1.1.2气候及主要气象指标1

1.1.3人类的主要工程活动1

1.2地质构造2

1.3地层岩性3

1.4开采煤层5

1.5矿床充水类型8

1.5.1建设煤矿充水类型8

1.5.2大田湾煤矿充水类型8

2关闭煤矿采空积水9

2.1关闭矿井大田湾煤矿采空积水9

2.1.1概况9

2.1.2采空积水分析12

3保留煤矿受关闭煤矿采空积水影响14

3.1对保留矿井建设煤矿的影响14

3.1.1概况14

3.1.2受关闭煤矿采空积水的影响17

3.1.3建议措施18

4结论18

附件

1、保留煤矿三证一照(副本)

2、关闭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

3、访问笔录

附图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普查区统一图例

/

2

东梁坝井田片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1:

5000

3

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采空区积水对相邻保留煤矿

影响警示图

1:

5000

前言

随着全国煤矿关、停、并、转等工作的推进,保留下来的煤矿隐蔽性危险因素益发突出,而作为隐蔽性致灾因素之一的煤矿水患事件频发,人员伤亡严重,引起国家及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近年来四川省内各地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形势十分严峻,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及《四川省煤矿防治水细则》等要求,我省各中小煤矿开展了煤矿水患现状调查,相对弥补了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缺乏的现状,但随着煤矿关、停、并、转工作的深入,区域性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缺乏的矛盾也进一步显现,对于关、停、并、转保留矿井的生产和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水害防治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为进一步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达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

为贯彻国家关于煤矿防治水精神,四川省安委会、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先后颁发了《四川省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实施方案》(川安办[2014]2号)、《四川省2014年煤矿安全工作要点》(川安监[2014]40号)和《四川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的通知》(川安办〔2015〕28号)等文件,要求煤矿建立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机制,对小煤矿集中的矿区进行区域性水害普查治理,落实和完善预防性保障措施。

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受兴文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承担对兴文县区域内关闭矿井水患普查工作。

普查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资料分析等判断关闭矿井水患普查工作,基本查明关闭矿井积水状况,圈定积水区域的空间位置,分析判断关闭矿井积水区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相邻保留矿井的影响程度,并对保留矿井需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建议。

普查的任务:

按照《四川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关闭煤矿水患普查的通知》(川安办〔2015〕28号)中规定的技术标准,编写《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水患普查报告》。

普查对象: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其中关闭煤矿为兴文县大田湾煤矿(以下简称大田湾煤矿),保留煤矿为兴文县建设煤矿(以下简称建设煤矿)。

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保留煤矿相对位置关系见下图。

关闭煤矿、保留煤矿相对位置平面图

普查工作的内容:

普查区域内的关闭煤矿的名称、井口位置及坐标、开拓方式、开采规模、开采煤层、开采年份;采空区空间范围、采空塌陷坑分布情况、采空区最低标高;采空区积水溢流通道及标高、最低标高矿区内地表水体及其渗漏等情况、河流溪沟历年最高洪水位与各井口的空间关系、矿井井口涌水量、可能的最高及最低积水标高、采空积水区与相邻保留矿井间的空间关系,与相邻保留矿井是否存在沟通情况、沟通的位置、标高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普查区域内的保留煤矿的名称、井口位置及坐标、开拓方式、开采规模、开采煤层、开采年份;采掘现状,与关闭矿井相邻区域涌水量变化情况,与相邻关闭矿井是否存在沟通情况、沟通的位置、标高及采取的措施,各井口与河流溪沟历年最高洪水位的空间关系等。

普查工作简况: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水患普查工作由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技术中心兴文县关闭煤矿水患普查项目组负责,项目组组长由地质高级工程师或防治水专家担任,项目组成员由地质、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在宜宾市安监局、兴文县安监局的具体指导下,项目组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对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进行水患普查工作,历经工作策划、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图件)、综合分析、报告编制、报告内审、及报告汇总等七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水患普查报告》。

(附电子版)。

主要普查成果:

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矿井水患普查报告及附图。

附图包括统一图例、(片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关闭煤矿采空积水对相邻保留矿井影响警示图。

普查工作依据:

a.《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

c.《四川省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攻坚战实施方案》川安办[2014]2号;

d.《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令》;

e.《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令;

f.《四川省煤矿矿井水患现状调查技术要求》川安监〔2014〕173号;

g.《四川省煤矿防治水细则》,川安监〔2010〕157号;

h.《煤田地质填图规程》DZ/T0175-1997;

i.《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

j.《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MT/T1091—2008);

k.《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

m.《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煤矿图纸管理和监管监察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4〕80号);

n.《四川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关闭煤矿水患普查的通知》(川安办〔2015〕28号)。

 

1普查区地质及水文地质背景

1.1自然地理

1.1.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

该区处于四川盆地的南部边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为构造剥蚀型低山地貌。

区内山脉因遭受强烈的褶皱和侵蚀、切割作用,形成褶曲构造的背斜山、向斜谷,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区内最高点为西面的采山坡,标高约为+722m;最低点为东面永清河柏香树脚,标高约为+350m,系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形相对高差约370m。

半边山、雷打坡、采山坡、龙冒顶、马鞍山一线为矿区地表分水岭,煤矿区大部分位于分水岭以东的永清河水系。

1.1.2气候及主要气象指标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温和,冬季多阴雾和绵雨,偶见小雪及冰冻,夏秋为雨季,7、8、9月多大雨和暴雨。

据兴文县气象站近20年的观测资料:

历年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5℃,月平均气温17.5℃左右。

月最高平均相对湿度为93%,月最低平均相对湿度为69%,年平均相对湿度一般为81%~83%。

年最大降雨量为1597.9mm,年最小降雨量为883.4mm,一般年降雨量为1100mm~1517mm。

月最大降雨最为505.8m,月最小降雨量为6.7mm。

年蒸发量为1071.4mm。

全年多西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可达6级以上,风速一般为4m/s~7m/s,最大达14m/s。

1.1.3人类的主要工程活动

该片区内人类进行的工程活动较多,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共建设多个煤矿,目前仍保留有1个矿井。

此外,有关政府部门在该区域内修建有多条公路、地面建筑等。

1.2地质构造

该区位于珙长背斜南东倾没端。

珙长背斜是川南、黔北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的组成部分,主要由褶皱及少量断层组成,生成于燕山期,背斜内部次级褶曲较发育,在矿区附近的次级褶曲有玉竹山背斜和廻龙场向斜,走向呈近南北,全长约14km,轴向165°左右。

(区域构造简图见图1-1)

该区位于次级褶曲廻龙场向斜北部西翼,南段跨部分向斜轴;地层倾角北陡南缓,北段为26°~37°,一般在30°以上;南段为12°~28°,一般在20°左右。

区内断层除矿区南东边缘钻孔揭露一隐伏逆断层f22外,其余地段尚未发现断层。

图1-1区域构造简图

1.3地层岩性

该区位于黔北川南分区遵义南川小区和筠连镇雄小区及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的接壤部位。

矿区附近出露最老地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及第四系。

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一)第四系(Q)

主要由坡、残积和冲、洪积物等组成,多分布在坡麓、低洼地、沟谷及河床边滩部位,成份为杂色粘土、亚粘土、砂粒和砾石等。

厚度0~34.76m,一般2~5m。

~~~~~~~~~~~~~~~~~~~不整合~~~~~~~~~~~~~~~~~~~

(二)三叠系(T)

1、中统雷口坡组(T2l)

以灰色、深灰色、黄灰色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及灰岩为主。

夹生物碎屑灰岩、粉砂岩、细砂岩、页岩及盐溶角砾岩等。

底部为一层厚约0.5m的黄绿色水云母粘土岩,为与下伏嘉陵江组的分界标志层。

厚40~60m。

—————————————整合—————————————

2.下统嘉陵江组(T1j)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二段:

(1)第二段(T1j2)

上部为浅灰色、灰黄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岩,夹灰质白云岩及白云岩,顶部有一至二层盐溶角砾岩;中下部为浅灰色、灰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白灰岩,夹薄层灰岩、盐溶角砾岩,灰岩常见蠕虫状构造。

平均厚243m。

(2)第一段(T1j1)

顶部以一套厚约20m黄灰色钙质粉砂质泥岩、水云母粘土岩,夹薄层浅灰色泥质白云质蠕虫状灰岩、泥灰岩等与二段分界;中下部为灰色中厚层细粉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鲕粒灰岩。

平均厚206m。

——————————————整合————————————

3.下统飞仙关组(T1f)

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段:

(1)第三段(T1f3)

紫、紫灰及绿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紫色薄层状含钙粉砂岩及灰色泥灰岩。

常见脉状、缓波状层理,间有水平层理,局部可见扰动构造。

平均厚337m。

(2)第二段(T1f2)

以浅灰色中厚层状鲕粒状灰岩、厚层状细粉晶灰岩为主,间夹灰绿色、紫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砂质泥岩、薄层状泥晶灰岩。

厚69m。

(3)第一段(T1f1)

以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灰色粉砂岩,偶夹薄层紫红色砂质泥岩。

底部为厚约10m的灰色中厚层状细粉晶灰岩或泥岩,并以具龙须状方解石脉为特征,是与下伏长兴组分界的标志层。

厚平均62m。

—————————————整合————————————

(三)二叠系(P)

1.上统长兴组(P2c)

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镜下鉴定为深灰色泥晶灰岩;上部与中部之间有一层深灰色砂质泥岩,含黄铁矿晶粒,有少量植物化石碎片;中部和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晶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镜下鉴定为粉晶灰岩,含沥青质;底部夹薄层状泥灰岩、砂质泥岩,含星散状黄铁矿晶粒。

平均厚50m。

—————————————整合————————————

2.上统龙潭组(P2l)

为含煤岩系,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粘土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炭质泥岩和煤层,顶部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底部为含黄铁矿高岭石粘土岩。

上部和下部普遍含黄铁矿结核;上、中、下部均含菱铁矿结核,但下部结核偏少。

含煤2~5层,其中可采1层,局部可采1层。

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及动物化石。

平均厚108m。

-------------假整合-------------

3.下统茅口组(P1m)

上部为灰、浅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镜下鉴定为褐灰色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中、下部为深灰、灰色中至厚层状泥晶灰岩、棕灰色厚层状细至粗晶灰岩,含较多沥青质条带及燧石结核;底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和薄层泥灰岩。

平均厚227m。

1.4开采煤层

区内含煤4-12层,其中可采煤层2层,以“11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1号煤层”为次要可采煤层。

现将各煤层特征简述如下:

11号煤层:

俗称“大汉炭”,为本区稳定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上距长兴灰岩底界5.53m,上距12号煤层平均约1.34m,下距1号煤层约102.28m,下距茅口灰岩顶界约107m,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内可采范围分布于+400~-150m标高之间,煤层厚度一般为0.87~2.65m,平均厚度1.75m,属较稳定~稳定的薄煤层,不含或偶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较简单。

煤层顶板以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局部为泥岩;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或泥岩,含大量炭化石碎屑及草黄色鲕状、星散状菱铁矿。

1号煤层:

俗称“细花炭”,为本区局部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区内可采范围分布于Ⅴ号剖面以西150m至Ⅵ号剖面以东100m,可采范围走向约600m,开采深度+50m~+270m之间,(且矿山承诺:

近10年不在1号煤层布置采掘系统,仅开采11号煤层);上距11号煤层约102.28m,下距硫铁矿层平均1.0m,距茅口灰岩顶界约4.31m。

煤层开采范围内厚度一般为0.67~1.16m,平均厚度0.76m,属不稳定的薄煤层,不含或偶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较简单。

煤层直接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厚0.3~0.5m,在接近煤层顶界处含黄铁矿较多,常聚集成条带或薄层。

底板以浅灰色含菱铁矿粘土岩为主,向下含硫成份增多,逐渐过渡为硫铁矿层。

 

开采煤层特征表(表1-1)

煤层

编号

煤层

名称

一般厚度

平均厚度

(m)

煤层倾角

(°)

煤层

结构

可采性

(稳定)

上距顶板充水含水层距离(m)

相邻煤层

间距(m)

下距底板充水含水层距离(m)

顶底板特征

/

11号煤层

12~37°

简单

结构

较稳定全区可采

4~7m

80~117m

/

顶板为岩性以深灰色砂质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局部为泥岩。

砂质泥岩具水平层理,局部含黄铁矿晶粒,并含少许生物碎屑及炭化植物碎屑;底板为浅灰色粘土岩,层位稳定,含有大量炭化植物化石碎片及鲕状、星散状菱铁矿。

1.74

/

1号煤层

0.09~1.19

/

简单

结构

局部可采

84~124m

/

直接顶板为黑色炭质泥岩,厚0.3~0.5m,在接近煤层顶界处含黄铁矿较多,常聚集成条带或薄层。

底板以浅灰色含菱铁矿粘土岩为主,向下含硫成份增多,逐渐过渡为硫铁矿层。

0.50

1.5矿床充水类型

煤矿矿区位于四川盆地的南部边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为构造剥蚀型低山地貌,沟谷发育,地形坡度较大,地形切割强烈,地表标高+450m~+600m,采深+400m~-100m。

区内地表无水库及塘堰分布,仅在建设矿区南翼边界向东有一条河流(永清河),该河流标高+350m,与矿井现开采水平相距约400m距离,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矿区内二叠系、三叠系含、隔水层相间出露,露头呈独立的补排关系,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不紧密。

含水层段地层以孔隙、裂隙含水为主,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雨后大部分地表水顺地形坡向排泄,少部分经岩石孔隙渗入岩层中,具有一定的富水性。

11号煤层位于煤系地层龙潭组(P3l)顶部,上距长兴组(P3c)4.37~10.16m。

长兴组岩性以石灰岩为主,夹泥质灰岩、砂质泥岩、泥岩,长兴组的厚度5~56m,长兴组为岩溶性强含水层,该段在地表大面积裸露,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极为有利,雨后少部分地表水沿岩石孔隙、裂隙渗入岩层中,长兴组是11号煤层开采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11号煤层煤层厚0.60m-2.46m,平均厚度约为1.67m,开采冒落导水裂隙影响高度为10m~40m,其导水裂隙高度达到或超过长兴组(平均厚42m)含水层,故长兴组(P3c)为该矿主采煤层的顶板灰岩岩溶性强含水层。

龙潭组(P3l)为本区主采煤层的底板砂岩裂隙弱含水层,积水通过裂隙流出,对本区开采无影响。

综上所述,矿井充水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浅部老窑及采空区汇集,含水层渗透、采动裂隙、构造裂隙等途径渗入矿井。

因此,建设煤矿是以顶板灰岩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因为大田湾煤矿与建设煤矿边界相距仅50m,且开采同一层煤(11号煤层),因此,大田湾煤矿也是以顶板灰岩岩溶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2关闭煤矿采空积水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东梁坝井田片区)关闭煤矿为大田湾煤矿,保留煤矿为建设煤矿。

2.1关闭矿井大田湾煤矿采空积水

2.1.1概况

(一)矿权设置情况

矿区处于兴文县古宋勘探区73~80号勘探线之间,东西长约3000m,位于兴文县县城165°方向,直线距离3km,行政区划隶属宜宾市兴文县古宋镇都良村二组管辖。

该矿井关闭前所持采矿许可证于2010年3月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颁发,证号:

C510000************8065,有效期至2020年3月,批准开采11号、1号煤层,核定生产规模为21万吨/年,开采深度+400m~-150m。

矿区范围由1~4号拐点圈闭,面积2.1115km2,拐点坐标见表2-1。

大田湾煤矿拐点坐标表(表2-1)

拐点编号

X

Y

1

3131462.00

35523111.00

2

3129510.00

35525557.00

3

3128978.00

35524985.00

4

3131017.00

35522720.00

登记面积

2.1115km2

开采煤层

11号、1号煤层

开采深度

+400m~-150m

(二)矿井采掘概况

大田湾煤矿关闭前处于整合技改阶段,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该矿井采用暗斜井开拓方式,通往地面的井筒有四个,即主斜井(X=3129431,Y=35524288,Z=+345m),副斜井(X=3129397,Y=35524330,Z=+345m),西回风斜井(X=3130506.082,Y=35523664.627,Z=+341.645m)和东回风斜井(X=3129090,Y=35524870,Z=+430m)。

矿井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放炮落煤,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矿山井巷掘进采用风钻湿式作业。

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即+80m水平和-150m水平,关闭前布置四个采区(+80水平按东、西翼划分2个双翼采区;-150m水平按东、西翼划分2个双翼采区)。

+80m水平采用一级机械排水。

在副斜井底+80m标高设水仓和水泵房,水仓有效总容量3000m3,沿副斜井敷设两趟D219×8cm无缝钢管将水排至地面。

查阅矿井相关图纸、资料核实,矿井关闭前主采11号煤层,+80m水平以上资源大部分被采空,采空区水平投影面积约459000m2,开采上界为+400m,煤层平均厚度1.75m,倾角12~37°。

(三)矿井水补给水源

大田湾煤矿是以顶板裂隙充水为主的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关闭前正常涌水量53.36m3/h,最大涌水量116.89m3/h。

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为该矿主采煤层的顶板砂质泥岩裂隙强含水层,该段在地表大面积裸露,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极为有利,雨后少部分地表水沿岩石孔隙、裂隙渗入岩层中。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为本区主采煤层的底板砂岩裂隙强含水层,呈条带状分布于背斜翼部岭脊地带,往往被溪沟切割成串珠状山间区块,含水性强。

区内地表无水库及塘堰分布,仅在矿区西翼边界有一条河流(古宋河),古宋河平水期水位标高+322m,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约为+325m(资料来源于2008年7月矿山环评报告),低于最近的井口西回风斜井17m,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大气降水主要通过采空区等过水通道进入井下,对矿井充水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在雨季时节,矿井涌水量成倍上涨。

此外,自大田湾煤矿井工开采以来,矿井巷道系统成为良好的地下集水廊道,各类水源在水压、重力等作用之下,不断汇入矿井成为矿井水,矿井水经人工抽排又补给地表溪沟水。

(四)矿井封闭情况(注:

所附照片为矿井最低标高井口,以下类同)

大田湾煤矿于2014年6月正式关闭,兴文县安监局组织相关人员分别对主斜井、副斜井、西回风斜井和东回风斜井进行永久性封闭,封闭情况如下:

+334m主斜井井口往内3m和26m处,均用MU30毛石、M10水泥砂浆砌筑厚度3m的毛石砌体,中间20m充填毛石混凝土,对井口低凹处用黄土进行覆盖,并恢复植被。

(见图2-1)

图2-1大田湾煤矿主斜井、副斜井封闭后照片

+345m副斜井井口往内3m和26m处,均用MU30毛石、M10水泥砂浆砌筑厚度3m的毛石砌体,中间20m充填毛石混凝土,对井口低凹处用黄土进行覆盖,并恢复植被。

+341m西回风斜井井口往内3m和26m处,均用MU30毛石、M10水泥砂浆砌筑厚度3m的毛石砌体,中间20m充填毛石混凝土,对井口低凹处用黄土进行覆盖,并恢复植被。

+430m东回风斜井井口往内3m和26m处,均用MU30毛石、M10水泥砂浆砌筑厚度3m的毛石砌体,中间20m充填毛石混凝土,对井口低凹处用黄土进行覆盖,并恢复植被。

关闭时矿井轨道及其它设施、设备均已拆除。

2.1.2采空积水分析

大田湾煤矿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开采深度标高+400m~-150m,主采11号煤层。

矿井关闭时开采最低标高为+200m,但大部分采空区位于+250m水平以上。

1号煤层由于煤层较薄,基本未进行开采。

矿井充水主要是大气降水通过浅部老窑及采空区汇集,含水层渗透、采动裂隙、构造裂隙等途径渗入矿井。

矿井划分两个水平(+80m、-150m)巷道系统,在各水平运输巷中开掘石门巷揭穿各煤层,布设沿煤运输平巷,再布置采煤工作面。

各水平矿坑涌水由巷道坡度自流,汇集到各自水平水仓内,由水泵沿斜井抽出主井口。

矿井采用一级排水,排水路线为+80水仓→排水管道→地面。

2014年6月主斜井、回风井密闭时,井下基本无积水。

根据矿井以往水文地质资料,井下出水点主要有顶板裂隙滴、淋水、采空区涌水等几种主要形式,正常涌水量53.36m3/h,最大涌水量116.89m3/h。

分析认为:

大田湾煤矿在2014年6月关闭以后,停止机械排水,必然导致该矿主斜井标高(+345m)以下巷道系统和采空区积水。

矿井积水最低标高为主斜井延伸最低标高+80m。

2015年10月10日现场调查时,已封闭的主斜井暂无水流出。

推测该矿井目前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井下的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