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377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docx

室内分布标签规范

室内分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签,标签编号应与设计方案保持一致,内容要包括每个器件的名称、线的方向等。

一.标签的分类

标签的种类有:

器件标签、路由标签、标识标签、设备标签等。

1.器件标签用来表明器件名称,每个器件上都必须粘贴,器件标签上必须标明该器件的名称、编号、楼层等;

2.路由标签用来表明线的方向,每条馈线的两端都必须粘贴,路由标签上必须体现馈线另一端器件的名称及楼层;

3.标识标签用来标识馈线所属的运营商,该标签粘贴在馈线上,每隔2米粘贴一张;

4.设备标签用来标明设备类型等信息,在有源设备上粘帖,包括直放站、干放、BBU/RRU等,对于BBU/RRU要特别注意标签格式。

二.标签的粘贴

1.所有不干胶标签粘贴好后都需要用透明胶带加固;

2.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标签,在业主同意的前提下,必须贴在显着位置,以便辨认;

3.在业主同意的情况下,电梯、地下室应粘贴(安装)中国联通网络信号覆盖标志。

三.标签、路由标签的样式要求

室外部分标签

1、要求:

(1)质地为机打防水,

(2)标签为白底红字,字体为宋体

2、图例说明:

八木天线

表示此处信号来自于21F第一个耦合器

室内设备标签(不包含BBU/RRU)

1、要求:

(1)质地为机打不干胶,后用宽透明胶带加固

(2)标签为白底红字,字体为宋体

2、图例说明:

G网近端机

D网远端机

W网无线站

其他室内标签

1、要求:

(1)质地为不干胶,

(2)标签为白底黑字,字体为宋体

2、图例说明:

(1)器件标签:

ANT:

表示天线

表示21F第一个天线

T:

表示耦合器

表示21F第一个耦合器(6dB)

PS:

表示功分器

表示21F第一个功分器

CB:

表示合路器

表示1F第一个合路器

(2)路由标签:

表示此处信号来自于21F第一个耦合器

表示此处信号到21F第一个天线

(3)标识标签:

BBU/RRU及相关线缆标签:

针对现在室内分布中要求使用BBU+RRU的方式进行覆盖,我们对BBU、RRU及基站部分的路由标签做一下统一规范:

(1)3GBBU及RRU命名规范:

3GBBU命名规范

设备命名:

WM—碑亭巷1光口命名:

WM—碑亭巷1—2—4

说明:

WM——WCDMA室内覆盖

碑亭巷1——碑亭巷基站第一个BBU

2——2槽位的WBBP板

4——2槽位WBBP板的第二个光口(光口编号依次为0、1、2、3、4、5)3槽在先,2槽在后

2GRRU命名规范

WM0-0-人民大会堂

说明:

WM——WCDMA

第一个“0”——BBU上光口号

第二个“0”——该光口下的第一级RRU

人民大会堂——该RRU所在室分站点的名称

再例:

WM5-1-人民大会堂

说明:

该RRU为人民大会堂用,接在BBU上的2槽第3个光口的第二级RRU

(2)3GBBU/RRU标签

1、要求:

(1)质地为机打不干胶,并用宽透明胶带加固

(2)标签为白底黑字,字体为宋体

2、图例说明:

3GBBU标签:

该标签粘贴于“WM-碑亭巷1”BBU上,表示“碑亭巷”的第一个BBU,站号:

6527,使用碑亭巷基站第5、6个2M,连接碑亭巷基站3G传输设备第2个FE口。

光口方向:

注明该光口的用途用于哪个室分站点,并注明集成商。

3GRRU标签:

该标签粘贴于“WM0-0-人民大会堂”上,表示该RRU使用于人民大会堂室内分布系统,其上联碑亭巷基站“碑亭巷1”的3槽0口,下联4楼的“WM0-1-人民大会堂”。

(2)2GBBU及RRU命名规范:

2GBBU命名规范

设备命名:

GM—碑亭巷1光口命名:

GM—碑亭巷1—2

说明:

GM——GSM室内覆盖DM-DCS室内覆盖

碑亭巷1——碑亭巷基站第一个BBU

2——BBU的第三光口(总过6个口,按0-5编号)

2GRRU命名规范

GM0-0-人民大会堂

说明:

G——GSM900,DM——DCS1800

第一个“0”——BBU上光口号

第二个“0”——该光口下的第一级RRU

人民大会堂——该RRU所在室分站点的名称

再例:

DM5-1-人民大会堂

说明:

该RRU为人民大会堂用1800RRU,接在BBU上的第6光口的第二级

(4)2GBBU/RRU标签

1、要求:

(1)质地为机打不干胶,并用宽透明胶带加固

(2)标签为白底黑字,字体为宋体

2、图例说明:

2GBBU标签:

该标签粘贴于“GM-碑亭巷1”BBU上,表示“碑亭巷”的第一个BBU,使用碑亭巷基站第4个2M,光口方向:

注明该光口的用途用于哪个室分站点,并注明集成商。

RRU标签:

该标签粘贴于“GM0-0-人民大会堂”上,表示该RRU使用于人民大会堂室内分布系统,其上联碑亭巷基站“碑亭巷1”的2号光口,下联2楼的“GM0-1-人民大会堂”。

(5)主机线缆标签

1、要求:

(1)质地为运维下发样品

(2)手写字体工整清晰

(3)张贴位置:

线缆两端,靠近连接头约3CM左右连接处,原则上旗形统一向右(线缆上下布放)或向下(线缆左右布放)。

要求在设备接口处、光缆熔接盒处、法兰盘对接处以及ODF/DDF架接线处

(4)内容要求:

业务名称、业务类型(可以忽略)、本端端口、对端端口

2、格式范例:

(1)2M线标签:

尾巴

(业务类型)室内分布BBU2M连接

(业务名称)WM-碑亭巷1

(本端)WM-碑亭巷1

(对端)3GDDF-5/6

该标签粘贴于BBU侧的E1线上,表示该BBU使用了DDF架第“5”、“6”两个端口;

尾巴

室内分布BBU2M连接

WM-碑亭巷1

3GDDF-5

WM-碑亭巷1-1

该标签粘贴于DDF架侧的2M线上,表示DDF架第“5”端口连接的是BBU出来E1线的第1对2M;

尾巴

室内分布BBU2M连接

WM-碑亭巷1

3GDDF-6

WM-碑亭巷1-2

该标签粘贴于DDF架侧的2M线上,表示DDF架第“6”端口连接的是BBU出来E1线的第2对2M;以此类推。

(2)FE线标签:

尾巴

室内分布BBU网线连接

WM-碑亭巷1

WM-碑亭巷1

3G传输设备-FE-2

该标签粘贴于BBU侧的网线上(3G传输设备侧的标签本端对端相反),该示例标签表示使用碑亭巷第1个BBU使用传输设备FE的第2个端口;以此类推。

(3)基站内尾纤标签:

尾巴

室内分布BBU尾纤

室分人民大会堂

WM-碑亭巷1-3-0

人民大会堂方向-1、2/48

该标签粘贴于BBU侧的尾纤上(ODF侧的本端对端顺序相反),标签上侧表示:

编号为“碑亭巷1”的BBU的3槽0号光口用于人民大会堂的室内分布系统;下侧表示:

该尾纤的两头一头连接“碑亭巷1”的BBU的3槽0号光口用于,另一头连接“人民大会堂”方向48芯光缆的第1、2两芯。

(备注:

如有光交则为“光交”方向)

(4)光交内跳纤标签:

尾巴

室内分布跳纤

室分人民大会堂

ODF-A-1/2

ODF-G-7/8

该标签粘贴于光交内跳纤的两头(注意区分本端对端),标签上侧表示:

该尾纤用于“人民大会堂的室内分布系统”跳纤;下侧表示:

该尾纤的两头一头连接光交的A盘的第1、2芯,另一头连接光交的G盘第7、8两芯。

(5)大楼内光纤标签:

BBU至第一级RRU

尾巴

室内分布跳纤

室分人民大会堂

0-0人民大会堂-2F

WM-碑亭巷1-3-0

该标签粘贴于“WM-碑亭巷1-RRU00”侧上联口(至BBU方向),表示上联基站的BBU,即碑亭巷1的3槽0口;

RRU级联:

尾巴

室内分布跳纤

室分人民大会堂

0-0人民大会堂-2F

0-1人民大会堂-4F

该标签粘贴于第一级RRU“0-0人民大会堂”侧下联口,表示到RRU“0-1人民大会堂”去

尾巴

室内分布跳纤

室分人民大会堂

0-1人民大会堂-4F

0-0人民大会堂-2F

该标签粘贴于“0-1人民大会堂”侧上联口,表示该室内光缆从RRU“0-0人民大会堂”来;

(6)电源线缆标签参照以上规范执行

附件:

各设备网管命名

3GBBU网管命名

同设备命名

3GRRU网管命名规范

建议改为:

p0-0-XW人民大会堂-站点补充信息-楼层号

命名共31个字符

P:

表示为工程调测站

XW:

表示人民大会堂站点为玄武区,各区对应编号为(区域简写为大写):

区域

简写

 

江宁

JN

 

六合

LH

 

浦口

JP

注意不是PK

溧水

LS

 

高淳

GC

 

玄武

XW

 

秦淮

QH

 

白下

BX

 

鼓楼

GL

 

建邺

JY

 

雨花

YH

 

栖霞

QX

 

下关

XG

 

站点补充信息:

若人民大会堂站点有3栋楼,该RRU在2栋,则站点补充信息为“2栋”

楼层号:

表示该RRU安装的楼层号

说明:

以上信息尽量完善。

2GRRU网管命名规范

1、范围:

室内分布专用RRU

2、具体命名规范:

“运行状态”“光口号”-“RRU级联号”-“站点归属行政区域”“室内分布站点名称”-“安装位置”;

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的设备,“T”代表测试设备,“P”代表预割接/联调的设备;

光口号:

指该RRU使用的光口号,例如0,1,2,3,4,5,在3G中指WBBP板的光口号;

RRU级联号:

指级联编号,第一级为0,第二级为1;

站点归属行政区域:

指该RRU服务站点归属的行政区域;

室内分布站点名称:

指该室分站点的名称,在业务区(地市)内的具有唯一性。

要求与工程台账一致,对于一些长度很长的名称,建议用通俗的简称代替,避免RRU命名中字符数的限制;

安装位置:

指该RRU安装的具体位置,对于例如一些大型站点内有多栋楼,具体位置应描述是哪栋的几楼;

举例:

P0-1-XW人民大会堂-新楼1F

表示:

安装在玄武区的人民大会堂站点的新楼1楼的RRU,使用的是第0光口的第二级RRU;

2GBBU网管命名规范

1、范围:

室内分布专用基站

2、具体命名规范:

“运行状态”-“站点网络标识”“站点类型”-“站点归属运营商”“站点归属行政区域”“物理站点名”“辅标”

具体含义如下:

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的设备,“T”代表测试设备,“P”代表预割接/联调的设备;

站点网络标识:

“G”代表的是GSM网GSM900的基站,“D”代表的是GSM网DCS1800的基站,“W”代表的是WCDMA网的基站;

站点类型:

“I”代表专供室内覆盖的基站、“M”代表专供室内覆盖的微蜂窝基站;

站点归属运营商:

指该BBU\微蜂窝安装物理位置的归属,

若安装在基站,基站所有权归属联通则为U、基站所有权归属电信则为T、基站所有权归属移动则为M;

若安装在用户大楼侧,则统一为U;

站点归属行政区域:

指该物理站点归属的行政区域;具体为高淳GC、溧水LS、江宁JN、浦口PK、六合LH、栖霞QX、下关XG、鼓楼GL、玄武XW、白下BX、秦淮QH、建邺JY、雨花YH;

物理站点名:

指该BBU\微蜂窝安装物理位置的站点的名称,在业务区(地市)内的具有唯一性。

若安装在基站侧,则物理站点名同该基站名称一致;

若安装在大楼侧,则物理站点名为工程台账中的站点名称;(对于一些长度很长的名称,建议用通俗的简称代替,避免后期RRU命名中字符数的限制)

辅标:

指在同一个物理站中有2个以上同网络的BBU或者2个以上同网络的微蜂窝基站的,在物理站名后面添加数字,从1、2顺序后编;

举例:

P-GM-UGL河西大楼2

表示:

安装在归属联通河西大楼基站内的第2套供室分单独使用的2GBBU或微蜂窝,该站点为新开站点。

2G直放站网管监控命名规范

1、范围:

室内分布专用直放站

2、具体命名规范:

1)安装在基站的近端:

“运行状态”-“站点网络标识”-“站点归属运营商”“站点归属行政区域”“物理站点名”“辅标”-“设备类型”-“安装位置”

具体含义如下:

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的设备,“T”代表测试设备,“P”代表预割接/联调的设备;

站点网络标识:

“G”代表的是GSM网GSM900,“D”代表的是GSM网DCS1800,“W”代表的是WCDMA网;

站点归属运营商:

指该近端安装物理位置的归属,

若安装在基站,基站所有权归属联通则为U、基站所有权归属电信则为T、基站所有权归属移动则为M;

若安装在用户大楼侧,则统一为U;

站点归属行政区域:

指该物理站点归属的行政区域;具体为高淳GC、溧水LS、江宁JN、浦口PK、六合LH、栖霞QX、下关XG、鼓楼GL、玄武XW、白下BX、秦淮QH、建邺JY、雨花YH;

物理站点名:

指该近端安装物理位置的站点的名称,在业务区(地市)内的具有唯一性。

若安装在基站侧,则物理站点名同该基站名称一致;

若安装在大楼侧,则物理站点名为工程台账中的站点名称;(对于一些长度很长的名称,建议用通俗的简称代替)

辅标:

指在同一个物理站中有2个以上同网络的设备,在物理站名后面添加数字,从1、2顺序后编;

设备类型:

填写为“近端”;

2)安装在用户端远端、干放或无线直放站主机:

“运行状态”-“站点网络标识”-“站点归属运营商”“站点归属行政区域”“物理站点名”“辅标”-“设备类型”-“安装位置”

具体含义如下:

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的设备,“T”代表测试设备,“P”代表预割接/联调的设备;

站点网络标识:

“G”代表的是GSM网GSM900,“D”代表的是GSM网DCS1800,“W”代表的是WCDMA网;

站点归属运营商:

指该设备安装物理位置的归属,

若安装在基站,基站所有权归属联通则为U、基站所有权归属电信则为T、基站所有权归属移动则为M;

若安装在用户大楼侧,则统一为U;

站点归属行政区域:

指该物理站点归属的行政区域;具体为高淳GC、溧水LS、江宁JN、浦口PK、六合LH、栖霞QX、下关XG、鼓楼GL、玄武XW、白下BX、秦淮QH、建邺JY、雨花YH;

物理站点名:

指该设备安装物理位置的站点的名称,在业务区(地市)内的具有唯一性。

若安装在基站侧,则物理站点名同该基站名称一致;

若安装在大楼侧,则物理站点名为工程台账中的站点名称;(对于一些长度很长的名称,建议用通俗的简称代替)

辅标:

指在同一个物理站中有2个以上同网络的设备,在物理站名后面添加数字,从1、2顺序后编;

设备类型:

填写为“近端”、“无线直放站”、“干放”;

安装位置:

指该设备安装的具体位置,对于例如一些大型站点内有多栋楼,具体位置应描述是哪栋的几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