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665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4孔子集语六艺.docx

004孔子集语六艺

卷四

 

 

  六艺四上

  《周易乾凿度》 仲尼,鲁人。

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

曰:

"子有圣智而无位。

"孔子泣而曰:

"天也命也!

凤鸟不来,河无图至。

呜呼!

天命之也。

"叹讫而后息志,停读《礼》,止史削。

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几教。

若曰:

"终日而作,思之于古圣,颐师于姬昌法旦。

"作九问、十恶,七正、八叹,上下系辞,大道、大数,大法、大义。

易书中为通圣之问,明者以为圣贤矣。

孔子曰:

"吾以观之曰,仁者见为仁几之文,智者见为智几之问,圣者见为通神之文。

仁者见之为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

随仁智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者,易也。

变易也,不易也。

管三成德,为道苞吁。

易者,以言其德也,通情无门,藏神无内也。

光明四通,佼易立节。

天地烂明,日月星辰布设,八卦错序,律历调列,五纬顺轨,四时和栗孳结。

四渎通情,优游信洁,根著浮流,气更相实,虚无感动,清净昭哲,移物致耀,至诚专密,不烦不桡,淡泊不失。

此其易也。

变易也者,其气也,天地不变,不能通气。

五行迭终,四时更废。

君臣取象,变节相和,能消者息,必专者败。

君臣不变,不能成朝,纣行酷虐,天地反,文王下吕,九尾见。

夫妇不变,不能成家,妲已擅宠,殷以之破。

大任顺季,享国七百。

此其变易也。

不易也者,其位也。

天在上,地在下,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

此其不易也。

故易者,天地之道也。

乾坤之德,万物之宝。

至哉易,一元以为元纪。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方上古之时,人民无别,群物无殊,未有衣食器用之利。

于是伏羲乃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中观万物之宜,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易者,所以继天地,理人伦而明王道。

是故八卦以建,五气以立,五常以之行。

象法乾坤,顺阴阳,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

度时制宜,作网罟,以畋以渔,以赡人用。

于是人民乃治,君亲以尊,臣子以顺,群生和洽,各安其性,八卦之用。

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

盖取诸离,质者无文,以天言,此易之意。

夫八卦之变,象感在人。

文王因性情之宜,为之节文。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

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

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

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

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

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

皆易之所苞也。

至矣哉!

易之德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

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

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

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

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乾坤,阴阳之主也。

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

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

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

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

成于离,离,南方之卦也,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

入于兑,兑,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物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

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盛,阴阳气含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

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乾坤艮巽,位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为智。

故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

五者,道德之分,天人之际也。

圣人所以通天意,理人伦而明至道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阳三阴四,位之正也,故易卦六十四,分而为上下,象阴阳也。

夫阳道统而奇,故上篇三十,所以象阳也;阴道不纯而偶,故下篇三十四,所以法阴也。

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为上篇始者,尊之也。

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终始万物,故以坎离为终。

咸恒者,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所以奉承祖宗,为天地主也。

故为下篇始者,贵之也,既济未济为最终者,所以明戒慎而存王道。

"

  《京氏易传》下 孔子曰:

"阳三阴四,位之正也。

三者,东方之数,东方日之所出,又圆者径一而开三也。

四者,西方之数,西方日之所入,又方者,径一而取四也。

言日月终天之道,故易卦六十四,分上下,象阴阳也。

奇耦之数,取之于乾坤。

乾坤者,阴阳之根本。

坎离者,阴阳之性命。

分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卦象定,吉凶明,得失降,五行分。

四象顺则吉,逆则凶,故曰吉凶悔吝生乎动。

又曰明得失于四序,运机布度,其气转易,主者亦当,则天而行,与时消息,安而不忘亡,将以顺性命之理,极蓍龟之源,重三成六,能事毕矣。

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离之象配戊己,艮兑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阴阳六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

天地若不变易,不能通气。

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以为典要。

惟变所适,吉凶共列于位,进退明乎机要,易之变化六爻,不可据以随时所占。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

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

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

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各顺其类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升者,十二月之卦也。

阳气升上,阴气欲承,万物始进。

譬犹文王之修积道德,宏开基业,始即升平之路。

当此时也,邻国被化,岐民和洽,是以六四蒙泽而承吉,九三可处王位,享于岐山,为报德也。

明阴以显阳之化,民臣之顺德也,故言无咎。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益之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

永贞吉,王用享于帝。

吉,益者,正月之卦也。

天气下施,万物皆益,言王者之法天地,施政教,而天下被阳德,蒙王化,如美宝,莫能违害。

永贞其道,咸受吉化,德施四海,能继天道也。

王用享于帝者,言祭天也,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天气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体,方知此之时,天地交,万物通,故泰益之卦,皆夏之正也,此四时之正,不易之道也。

故三王之郊,一用夏正,所以顺四时,法天地之道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

王用享于西山,随者二月之卦,随德施行,藩决难解,万物随阳而出,故上六欲九五拘系之,维持之,明被阳化而阴随从之也。

譬犹文王之崇至德,显中和之美,拘民以礼,系民以义。

当此之时,仁恩所加,靡不随从,咸悦其德,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享于西山。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阳消阴言夬,阴消阳言剥者,万物之祖也。

断制除害,全物为务,夬之为言决也。

当三月之时,阳盛息消,夬阴之气,万物毕生,靡不蒙化。

譬犹王者之崇至德,奉承天命,伐决小人,以安百姓,故谓之决。

夫阴伤害为行,故剥之为行剥也。

当九月之时,阳气衰消,而阴终不能尽阳,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谓之剥,言不安而已。

是以夬之九五言决,小人剥之,六五言盛杀万物,皆剥堕落。

譬犹君子之道衰,小人之道盛,侵害之行兴,安全之道废,阴贯鱼而欲承君子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

三才之道,天、地、人也。

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

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系于地也。

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仁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

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

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于四,盛于五,终于上。

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

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万人所以为象则也。

故阴阳有盛衰,人道有得失,圣人因其象,随其变,为之设卦。

方盛则托吉,将衰则寄凶,阴阳不正,皆为失位,其应实而有之,皆失义。

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介,必有悔吝。

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

丘系之曰:

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六位正,王度见矣。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有君人五号也:

帝者,天称也;王者,美行也;天子者,爵号也;大君者,与上行异也;大人者,圣明德备也。

变文以著名,题德以别操,王者,天下所归往。

《易》曰:

'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师者众也。

'言有盛德,行中和,顺民心,天下归往之,莫不美命为王也。

行师以除民害,赐命以长,世德之盛。

天子者,继天理物,改一统,各得其宜,父天母地,以养万民,至尊之号也。

《易》曰:

'公用享于天子。

'大君者,君人之盛者也。

《易》曰:

'知临,大君之宜,吉。

'临者,大也,阳气在内,中和之盛,应于盛位,浸大之化,行于万民,故言宜处王位,施大化,为大君矣。

臣民欲被化之词也。

大人者,圣人之在位者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易》曰: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又曰: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高宗者,武丁也,汤之后有德之君也。

九月之时,阳失正位,盛德既衰,而九三得正,下阴能终其道,济成万物,犹殷道中衰,王道陵迟。

至于高宗,内理其国,以得民心,扶救衰微,伐征远方,三年而恶消灭,王道成。

殷人高而宗之,文王挺以校易,劝德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本阴阳,以譬于物也。

掇序帝乙、箕子、高宗著德,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业也。

上术先圣,考诸近世,采美善以见王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也。

美帝乙之嫁妹,顺天地之道,以立嫁娶之义,义立则妃匹正,妃匹正则王化全。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泰者,正月之卦也。

阳气始通,阴道执顺,故因此以见汤之嫁妹,能顺天地之道、立教戒之义也,至于归妹。

八月卦也,阳气归下,阴气方盛,故复以见汤妹之嫁,以天子贵妹而能自卑,顺从变节而欲承阳者,以执汤之戒。

是以因时变一用,见帝乙之道,所以彰汤之美,明阴阳之义也。

孔子曰:

自成汤至帝乙。

帝乙,汤之元孙之孙也。

此帝乙,即汤也。

殷录质,以生日为名,顺天性也,元孙之孙,外绝恩矣。

同以乙日生,疏可同名。

汤以乙生,嫁妹,本天地,正夫妇,夫妇正,王道兴矣。

故曰:

《易》之帝乙,为成汤,《书》之帝乙六世王,同名不害以明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绂者,所以别尊卑、彰有德也,故朱赤者,盛色也。

是以圣人法以为绂服,欲百世不易也,故困九五。

文王为纣三公,故言困于赤绂也。

至于九二,周将王,故言朱绂方来,不易之法也。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易》天子、三公、诸侯绂服,皆同色。

困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九五劓刖,困于赤茀。

夫困之九二,有中和,居乱世,交于小人;困于酒食者,困于禄也。

朱茀者,天子赐大夫之服,而有九二,大人之行,将赐之朱茀,其位在二,故以大夫言之。

至于九五,劓刖者不安也,文王在诸侯之位,上困于纣也,故曰劓刖困于赤茀。

夫执中和,顺时变,所以全王德、通至美也,乃徐有说。

丘记彖曰:

困而不失其所亨。

贞,大人吉,以刚中也。

文王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统天地。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生。

故曰: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易无形埒也,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

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清轻上为天,浊重下为地。

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俱生。

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

卦者,挂也,挂万物,视而见之。

故三画已下为地,四画已上为天。

物感以动,类相应也,易气从下生,故动于地之下,则应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上。

故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谓之应。

阳动而进,阴动而退,故阳以七、阴以八,为彖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

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

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

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五音、六律、七宿,由此作焉。

八卦之生物也,画六爻之移气,周而从卦。

八卦数二十四,以生阴阳,衍之,皆合之于度量。

阳析九,阴析六,阴阳之析,各百九十二,以四时乘之,八而周,三十二而大周,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析也。

故卦当岁,爻当月,析当日,大衍之数,必五十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故曰:

日十者,五音也;辰十二者,六律也;星二十八者,七宿也。

凡五十,所以大阂物而出之者,故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戒各有所系焉。

故阳唱而阴和,男行而女随,天道左旋,地道右迁,二卦十二爻而期一岁。

乾,阳也;坤,阴也。

并治而交错行。

乾贞于十一月子,左行,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右行,阴时六。

以奉顺成其岁,岁终次从于屯蒙。

屯蒙主岁,屯为阳,贞于十二月丑,其爻左行,以间时而治六辰;蒙为阴,贞于正月寅,其爻右行,亦间时而治六辰。

岁终则从其次卦。

阳卦以其辰为贞,丑与左行,间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为世,六五景子水为应,世生外,象生象来,爻生互内,象艮别子,应有五子。

一子短命。

"颜回云:

"何以知之?

""内象是本子,一艮变为二丑三阳。

爻五,于是五子,一子短命。

""何以知短命?

""他以故也。

"

  《京氏易传》下 孔子易云:

"有四易:

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

八卦鬼为系爻,财为制爻,天地为义爻,福德为宝爻,同气为专爻。

龙德十一月在子,在坎卦,左行。

虎刑五月午,在离卦,右行。

甲乙庚辛天官,申酉地官。

丙丁壬癸天官,亥子地官。

戊己甲乙天官,寅卯地官。

壬癸戊己天官,辰戌地官。

静为悔,发为贞,贞为本,悔为末。

初爻上,二爻中,三爻下。

三月之数以成。

一月初爻三日,二爻三日,三爻三日,名九日。

余有一日,名曰闰余。

初爻十日为上旬,二爻十日为中旬,三爻十日为下旬。

三旬三十,积旬成月,积月成年。

八八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配三百八十四爻,成万一千五百二十策。

定气候二十四,考五行于运命,人事天道,日月星辰,局于指掌。

吉凶见乎其位,系乎吉凶,悔吝生乎动。

寅中有生火,亥中有生木,巳中有生金,申中有生水;丑中有死金,戌中有死火,未中有死木,辰中有死水。

土兼于中,建子阳生,建午阴生,二气相冲,吉凶明矣。

积算随卦起宫,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相荡,二气阳入阴,阴入阳,二气交互不停,故曰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内,无不通也。

乾起巳,坤起亥,震起午,巽起辰,坎起子,离起丑,艮起寅,兑起□,□于六十四卦。

遇王则吉,废则凶,冲则破,刑则败,死则危,生则荣。

考其义理,其可通乎!

分三十为中,六十为上,三十为下,总一百二十,通阴阳之数也。

新新不停,生生相续,故淡泊不而治六辰。

阴卦与阳卦同位者,退一辰以为贞,其爻右行,间辰而治六辰。

泰否之卦,独各贞其辰,共北辰,左行相随也,中孚为阳,贞于十一月子,小过为阴,贞于六月未,法于乾坤,三十二岁期而周。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一千五百二十析,复从于贞,历以三百六十五日四分度之一为一岁。

易以三百六十析当期之日,此律历数也。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以应律历之数。

故乾坤气合戌亥,音受二子之节,阳生秀白之州,载钟名太一之精也,其帝一世,纪录事,明期推移,不夺而消焉。

"

  《周易乾凿度》 孔子曰:

"三万一千九百二十岁,录图受命,易姓三十二纪。

德有七,其三法天,其四法地。

五王有三十五半。

圣人君子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王。

六子上不及帝,下有过王,故六子虽纯,不为乾坤。

"

  《周易坤灵图》 丘序曰:

"天经曰:

乾,元亨利贞。

爻曰: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故德配天地,天地不私公位,称之曰帝。

故尧天之精阳,万物莫不从者。

故乾居西北,乾用事,万物蛰伏。

致乎万物蛰伏,故能致乎万人之化。

经曰:

用九。

经曰:

震下乾上,无妄。

天精起,帝必有洪水之灾。

天生圣人,使杀之,故言乃统天也。

丘括义,因象助类,辞曰:

天无云而雷,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经曰:

乾下艮上,大畜,天灾将至,预畜而待之,人免于饥,故曰元亨。

上下皆通,各载其性,故曰利贞。

至德之萌,五星若连珠,日月如合璧。

天精起,斗口有位,鸡鸣斗运,行复始,莫敢当之。

黄星笰于北斗,必以戊己日,其先无芒,行文元武动事,莫之敢拒。

"

  《史记·仲尼弟子传正义》引《中备》 鲁人商瞿使,向齐国。

瞿年四十,今复使行远路,畏虑,恐绝无子。

夫子正月与瞿母筮,告曰:

"后有五丈夫子。

"子贡曰:

"何以知子?

"曰:

"失其所,确然示人,阴阳运行,一寒一暑,五行互用,一吉一凶,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故《易》所以断天下之理,定之以人伦而明王道。

八卦建五气,立五常,法象乾坤,顺于阴阳,以正君臣父子之义。

故《易》曰:

元亨利贞。

夫作《易》所以垂教,教之所被,本被于有无。

且《易》者,包备有无。

有吉则有凶,有凶则有吉,生吉凶之义,始于五行,终于八卦。

从无入有,见灾于星辰也;从有入无,见象于阴阳也。

阴阳之义,岁月分也;岁月既分,吉凶定矣。

故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六爻上下,天地阴阳运转,有无之象,配乎人事。

八卦仰观俯察,在乎人,隐显灾祥,在乎天,考天时,察人事,在乎卦。

八卦之要,始于乾坤,通乎万物。

故曰《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久于其道,其理得矣。

卜筮非袭于吉,唯变所适,穷理尽性于兹矣。

"

  《困学纪闻》引《京氏易积算法》 夫子曰:

"八卦因伏羲,暨于神农。

重乎八纯,圣理元微,易道难究。

迄乎西伯父子,研理穷通,上下囊括,推爻考象,配卦世应,加乎星宿,局于六十四所,二十四气,分天地之数,定人伦之理,验日月之行,寻五行之端。

灾祥进退,莫不因兹而兆矣。

故考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情状,运气生死休咎,不可执一隅。

故曰易含万象。

"

  《韩诗外传》八 孔子曰:

"《易》先同人后大有,承之以谦,不亦可乎!

"故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者,抑事而损者也。

持盈之道,抑而损之,此谦德之于行也。

顺之者吉,逆之者凶。

五帝既没,三王既衰,能行谦德者,其惟周公乎!

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假天子之尊位七年,所执贽而师见者十人,所还质而友见者十三人,穷巷白屋之士,所先见者四十九人,时进善者百人,官朝者千人,谏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六人,载干戈以至于封侯,而同姓之士百人。

孔子曰:

"犹以周公为天下赏,则以同族为众,而异族为寡也。

"故德行宽容,而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而守之以俭者安;位尊禄重,而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溢。

此六者,皆谦德也。

《易》曰:

谦亨,君子有终。

吉。

能以终吉者,君子之道也。

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德不谦,以亡其身者,桀纣是也,而况众庶乎?

夫《易》有一道焉,大足以治天下,中足以安家国,近足以守其身者,其惟谦德乎!

"

  《大戴礼·易本命》 子曰:

"夫易之生人、禽兽、万物、昆虫,各有以生。

或奇或偶,或飞或行,而莫知其情,惟达道德者,能原本之矣。

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

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

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

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

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

五九四十五,五主音,音主猿,故猿五月而生。

四九三十六,六主律,律主禽鹿,故禽鹿六月而生也。

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化也。

其余各以其类也。

鸟鱼皆生于阴而属于阳,故鸟鱼皆卵。

鱼游于水,鸟飞于云,故冬燕雀入于海,化而为蚧。

万物之性各异类,故蚕食而不饮,蝉饮而不食,蜉蝣不饮不食,介鳞夏食冬蛰。

龁吞者八窍而卵生,咀嚾者九窍而胎生,四足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无角者膏而无前齿,有羽者脂而无后齿。

昼生者类父,夜生者类母。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

山为积德,川为积刑。

高者为生,下者为死。

丘陵为牡,溪谷为牝。

蜯蛤龟珠,与月盛虚。

是故坚土之人肥,虚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秏土之人丑。

是故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木者多力而拂,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敢而捍,食谷者智惠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生而神。

故曰:

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此乾坤之美类,禽兽万物之数也。

故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

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

妖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

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

"

  卢辩《大戴礼·易本命》注 孔子曰:

"圣人智通于大道,应化而不穷,能测万品之情也。

"

  《后汉书·郎珝传》 孔子曰:

"雷之始发大壮始,君弱臣强从解起。

"

  《吕氏春秋·慎行论·壹行》 孔子卜,得贲。

孔子曰:

"不吉。

"子贡曰:

"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

"孔子曰:

"夫白而白,黑而黑。

夫贲,又何好乎?

"

  《说苑·反质》 孔子卦得贲,喟然仰而叹息,意不平。

子张进,举手而问曰:

"师闻贲者吉卦,而叹之乎?

"孔子曰:

"贲,非正色也,是以叹之。

吾思夫质素,白当正白,黑当正黑。

文质又何也?

吾亦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

质有余者不受饰也。

"

  《淮南子·人间训》 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

"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

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

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

  《说苑·敬慎》 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

子夏避席而问曰:

"夫子何为叹?

"孔子曰:

"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

"子夏曰:

"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

"孔子曰:

"否。

天之道,成者未尝得久也。

夫学者以虚受之,故曰得。

苟不知持满,则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

昔尧履天子之位,犹允恭以持之,虚静以待下,故百载以逾盛,迄今而益章。

昆吾自臧而满意,穷高而不衰,故当时而亏败,迄今而逾恶。

是非损益之征与?

吾故曰,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夫丰明而动,故能大,苟大则亏矣,吾戒之。

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是以圣人不敢当盛,升舆而遇三人则下,二人则轼,调其盈虚,故能长久也。

"子夏曰:

"善。

请终身诵之。

"

  《论衡·卜筮》 子路问孔子曰:

"猪肩羊膊,可以得兆,萑苇槁芼,可以得数,何必以蓍龟?

"孔子曰:

"不然,盖取其名也。

夫蓍之为言耆也,龟之为言旧也。

明狐疑之事,当问耆旧也。

"

  《抱朴子·内篇·袪惑》 有古强者云:

"孔子尝劝我读《易》,云:

'此良书也,丘窃好之。

韦编三绝,铁挝三折。

今乃大悟。

'"

  《尚书序疏》引《尚书纬》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

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

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

  《尚书大传》郑注 心明曰圣。

孔子说休徵曰:

"圣者,通也。

兼四而明,则所谓圣。

圣者,包貌言视听而载之以思心者,通以待之君。

思心不通,则是不能心明其事也。

"

  《尚书大传》 孔子曰:

"吾于《洛诰》,见周公之德光明于上下,勤施四方,旁作穆穆,至于海表,莫敢不来服,莫敢不来享,以勤文王之鲜光,以扬武王之大训,而天下大洽。

故曰圣之与圣也,犹规之相周,矩之相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