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5848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docx

环境作文之全国环境状况公报

全国环境状况公报

【篇一:

199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综述

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

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不仅本世纪最后这几年要抓得很紧,下个世纪也要抓得很紧,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抓得很紧。

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进展,环境保护投资显著增加,国家重点治理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市被列为国家污染治理的重点城市。

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生态建设和保护得到重视和加强。

但是,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

中国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

1998年发生了洪水、赤潮和沙尘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水环境

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

1998年,废水排放总量有所减少,但水体仍处于较高的污染水平。

由于气候异常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依然匮乏。

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对地表水的影响日趋严重。

从全国范围来看,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

1998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95亿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49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0%和14.7%;生活污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1%,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46.2%,均比上年有所增加(详见表1)。

表11998年与1997年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对比

我国主要流域(水系)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和太湖、巢湖、滇池的断面监测结果表明,36.9%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8.5%,Ⅱ类水质为21.7%,Ⅲ类水质为6.7%;63.1%的河段水质为Ⅳ类、Ⅴ类或劣Ⅴ类,失去了饮用水功能,其中,Ⅳ类水质为18.3%,Ⅴ类水质为7.1%,劣Ⅴ类水质为37.7%。

与1997年相比,长江、淮河和珠江水质有所好转,黄河、海河、松花江水质变化不大,辽河水质则有所恶化。

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为:

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

巢湖(西半湖)、滇池和太湖的污染仍然严重。

七大水系长江干流污染较轻,水质基本良好。

监测河段的75%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4%,Ⅱ类水质为67%,Ⅲ类水质为4%;Ⅳ类水质为11%,Ⅴ类水质为10%,劣Ⅴ类水质为4%。

主要污染指标为:

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洪水期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江干流水质变差,支流水质有所改善。

总体上,干流水质优于支流,非城镇河段水质优于城镇河段。

三峡工程施工区上、下游水质无明显变化。

污染严重的是岷江、湘江、赣江、沱江以及京杭运河。

黄河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体污染的双重压力。

监测河段的29%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Ⅱ类水质为24%,Ⅲ类水质为5%;Ⅳ类水质为47%,Ⅴ类水质为12%,劣Ⅴ类水质为12%。

监测河段无Ⅰ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

悬浮物和挥发酚。

在主要入黄支流中,汾河、渭河、大汶河水质污染十分严重。

1998年,黄河利津水文站累计断流天数为137天,比1997年减少89天。

珠江水质良好,但局部水污染问题不可忽视。

监测河段的72%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29%,Ⅱ类水质为36%,Ⅲ类水质为7%;Ⅳ类水质为22%,Ⅴ类水质为2%,劣Ⅴ类水质为4%。

主要污染指标为:

石油类、悬浮物和氨氮。

污染严重的是珠江城市段和西江。

淮河干流水质有机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总体水质仍较差。

监测河段的28%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Ⅱ类水质为11%,Ⅲ类水质为17%;Ⅳ类水质为18%,Ⅴ类水质为6%,劣Ⅴ类水质为48%。

主要污染指标为:

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

颍河、涡河和洪河污染严重。

海河除引滦专线水质未受污染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监测河段的28%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5%,Ⅱ类水质为19%,Ⅲ类水质为4%;Ⅳ类水质为10%,Ⅴ类水质为9%,劣Ⅴ类水质为53%。

主要污染指标为:

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氨氮。

海河干流、漳卫南运河和子牙河污染严重。

辽河水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以Ⅴ类或劣Ⅴ类水质为主。

监测河段的11.3%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4.5%,Ⅱ类水质为2.3%,Ⅲ类水质为4.5%;Ⅳ类水质为22.7%,Ⅴ类水质为4.5%,劣Ⅴ类水质为61.4%。

主要污染指标为:

氨氮、高锰

酸盐指数和挥发酚。

松花江水污染仍然较重。

监测河段的4%断面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Ⅳ类水质为67%,Ⅴ类水质为21%,劣Ⅴ类水质为8%;监测河段无Ⅰ、Ⅱ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

挥发酚和石油类。

主要湖泊太湖高锰酸盐指数(主要控制指标)基本达到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但氮、磷污染较重,五里湖、梅梁湖等湖区富营养化严重,全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由于氮、磷污染,太湖湖体水质介于Ⅳ类~劣Ⅴ类之间。

无锡、宜兴、锡山等地环湖河流污染较重,为劣Ⅴ类水质;吴江、苏州和浙江境内环湖河流基本达Ⅱ~Ⅴ类水质要求;环湖交界水体污染突出。

滇池氮、磷污染严重,全湖均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草海较外海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指标为:

氮、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

草海总磷、生化需氧量年均值分别超过地面水Ⅲ类标准9.80倍和2.36倍;外海总磷、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也分别超标4.60倍和0.51倍。

巢湖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巢湖全湖均为劣Ⅴ类水质,总磷、总氮超标率分别为100%和50%,超标倍数范围分别在0.21~1.56和1.01~2.97倍之间。

巢湖西半湖较东半湖污染更为严重,但东半湖总磷污染突出,含量普遍高于西半湖。

1998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分别达到87.4%和65.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8.5个和10.9个百分点。

其中,县及县以上分别为88.2%和67.0%,比上年分别提高了3.5个和5.2个百分点。

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得到巩固并扩大达标排放成果。

截止到1998年底,在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562家工业企业中,验收达标企业数由年初的731个上升到1077个,增加47%;治理设施由年初的774个上升到1045个(已验收,后因故停产企业的设施未统计),增加35%;

设施正常运转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数由年初的592个上升到955个,增加61%;排放口排放达标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

沿淮四省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进行了约28000次现场监督检查,处罚266起擅自闲置、停运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太湖流域工业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饭店等排污单位排放的废水,在1998年底前已基本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草海底泥疏挖工程进展顺利,其他治污工程也已全面开展;巢湖流域重点排污单位1999年达标排放计划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辽河、海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各项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

近岸海域环境

1998年,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仍呈继续恶化趋势。

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1998年,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详见图1、图2)和重金属(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渤海污染持续加重,海域内的70%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

辽东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三类标准。

黄海污染较轻,海域内的45%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三类和二类标准。

东海污染严重,海域内的78%监测站位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

南海水质较好,局部污染严重,海域内的28%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珠江口海域污染突出。

重大海洋污染事件赤潮1998年,我国海域监测到赤潮22起。

其中,南海10起,主要发生在珠江口、大亚湾、深圳西部和阳江海域;东海5起,主要发生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嵊泗海域;渤海和黄海7起,主要发生在烟台海域和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溢油1998年,我国近岸海域监测到20余起溢油事故,其中一起为大型溢油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组于5月21日至6月

下旬就《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分别对海南、山东、辽宁三省进行了执法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纠正,加大了执法力度。

98中华环保世纪行建设万里文明海疆1998年是国际海洋年。

为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海洋局等14个部委于1998年4月组织开展了98中华环保世纪行--建设万里文明海疆大型采访宣传活动。

2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团自6月5日至11月底,对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两个阶段进行了采访报道,传播海洋知识,提高了各界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1998年,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

调查测项100多个,共完成水质、沉积物、生物和放化调查测站2500个站(次),采集各类样品23000余份,获得各类基础数据10余万个,投入调查人员上千人次,出动各类船只百余艘次。

1999年将向社会公布调查成果。

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综合调查1998年10月至12月,上海、浙江等6个省(市)出动船只30余条,开展了近岸海域准同步监测和排海污染源、入海河口和放射性污染源的监测。

其中,监测点位310个,海上行程4200多海里,采集样品7640多个,监测项目120多项,分析监测数据4万余个,为评价与分析这一海域近岸环境质量、加强海域和沿岸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生态保护1998年7月,浙江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国际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

9月,建立了河北黄骅古贝壳堤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为加强海洋生态管理,监测海洋生态环境,1998年底在昌黎黄金海岸保护区建立了北方海洋生态监测站,并完成第一航次的生态监测调查工作。

大气环境

【篇二:

2015大气环境状况公报总结】

2015中国大气环境状况公报总结

根据对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大气内容可以得知在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73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标准(约为总数的21.6%),与2014年相比较为之下降。

公报中显示,2015年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地级城市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14.1%。

通过对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六项污染物年比较可以发现不管是平均浓度还是达标天数的比例都比较2014年有之下降,其中污染物主要有pm2.5、pm10、no2、so2、co和co3,大多数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但是空气质量面临形势依然严峻,东部城市和区域pm2.5及pm10污染负荷高,北方冬季重污染问题十分突出,重点区域大气臭氧污染问题显现。

通过对中国的经济现状和公业发展现状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交通类的尾气排放、燃煤的不完全燃烧排放大气污染物和化工类企业挥发性物质的排放。

中国是一个以燃煤为主要工业能源的国家,但是中国的煤质量不高,其中含有大量的杂质物质,因此大量的煤燃烧排放出大量的硫化物、pm等污染物质,而另一重大污染源则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截止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约为1.3亿辆,燃油中未完全燃烧物质直接排放则对空气造成重大污染。

【篇三: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

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1697吨,比上年增长4.7%;砷排放量1038吨,比上年增长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

10.l%。

(3)工业固体废物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

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

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6.2%。

与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上年持平。

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北京、广洲、乌鲁木齐和鞍山。

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据77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4一7.54,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8.1%,81.6%的城市出现过酸雨。

酸雨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长沙、南充、赣州、怀化和梧州,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为长沙、赣州和宜宾。

(2)水域

1994年,全国各大江河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镇)附近水域的污染尤为突出。

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类的占3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39%。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

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

长江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对沿岸饮用水源构成威胁。

全流域水质符合地面水1、2类标准的占4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29%。

主要污染指标为氯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个别河段铜、呻化物超标。

黄河干流水质尚好,有些河段受到有机污染。

支流汾河、渭河、煌水河、伊洛河的部分河段污染严重。

全流域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7%,3类的占27%,属于4、5类的占66%。

主要污染指标为氯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

1994年,黄河兰州段发生两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造成约500公里河长的水体污染。

珠江流域水质总体较好,部分支流河段受到污染。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39%,3类的占43%,属于4、5类的占18%。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砷化物。

1994年,广西南宁大王滩水库发生一起较大的水污染事故。

淮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994年发生3起特大污染事故,其中以7月15日一20日淮河干流鲁台子段至蚌埠闸段发生的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群众反应强烈。

此次污染在一段时间内给淮南、蚌埠、淮阴、连云港市区、盐城等地数十万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影响,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16%,3类的占40%,属于4、5类的占44%。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仅占6%,3类的占23%,属于4、5类的占71%。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铜、氰化物。

太子河的本溪段污染最重。

海河流域的拒马河水质尚好,其余河段基本为污染河段。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32%,3类的占24%,属于4、5类的占44%。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

浙江、福建地区的水质较好,少数河段受到污染。

水质符合1、2类标准的占49%,3类的占32%,属于4、5类的占19%。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

内陆河流水质良好,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个别河段的总硬度和氯离子含量偏高。

符合1、2类标准的占66%,3类的占13%,属于4、5类的占21%。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

在统计的136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符合地面水2类标准的有18条,3类的有13条,4类的有37条,5类的有17条,超5类的有51条。

影响城市河流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挥发酚、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汞等。

大淡水湖泊富营养程度进一步加重。

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

巢湖西半湖和滇池污染较重。

太湖高锰酸盐指数较高,入湖河道污染较重。

洪泽湖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

全国城市内湖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济南大明湖和南京玄武湖污染较重。

大型水库水质普遍较好,但多数水库受到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影响。

全国各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严重超采现象十分普遍。

比较突出的有太原、南京、石家庄、苏州、大同、唐山、保定、青岛、淄博、烟台等。

大连、青岛、烟台、北海等城市的海水入侵现象日益突出。

水质好于上年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南昌、成都、大连、襄樊、咸宁、本溪等;水质变差的城市有:

郑州、贵阳、信阳等。

沿岸海域各海区无机氮和无机磷普遍超标,污染程度比上年有所增加,局部海域营养盐含量已超过国家3类海水水质标准;油类污染比上年有所减轻,但珠江口、大连湾、胶州湾等海域污染仍较严重;各海区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均符合1类海水水质标准;监测海域的化学需氧量未超标,近海大部海域ph值基本正常。

1994年,全国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恶化的状况没有改善,水产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局部水域内发生水生生物死亡。

沿岸梭鱼、鲜鱼、海螺、蛤蜊、毛蛤、贻贝、牡蛎等水产品受污染影响较大。

莱州湾、舟山渔场等局部海域渔业生态环境恶化较为明显,部分水生生物濒危。

(3)城市噪声1994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严重。

据39个城市统计,平均(面积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57.4db(a),与上年持平。

温州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高达72.6db(a),海口、深圳、宁波、大连和桂林5城市平均等效声级在6odb(a)以上,近2/3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

据42个城市统计,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7一75.7d(a),长度加权平均等效声级为71.7db(a),城市中2/3的路段受到交通噪声污染。

在城市噪声源中,交通噪声占28.9%,生活噪声占46.8%,施工噪声占5.1%,工业噪声占8.3%,其他噪声占10.9%。

3.污染事故据统计,1994年全国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3001起,比上年增加240起。

其中,废水污染事故1617起,比上年增加186起;废气污染事故986起,比上年增加98起;固体废物污染事故58起,比上年减少14起;噪声污染事故76起,比上年增加2起。

据20个省不完全统计,1994年共发生污染渔业事故333起,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2.6亿元,较去年增长142.3%,其中海水产品损失6.01亿元,淡水产品损失6.59亿元。

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站和大业湾核电站的运行对周围环境没有产生可察觉的影响。

位于青海省的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已按严格的标准完成退役治理工作,达到无限制开放使用的标准。

4.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环境因素是影响居民健康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4年,全国人口总死亡率为649/10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28.08/10万人,占总死亡数的21.83%,较上年有所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94.40/10万人。

男性仍以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第一位,达156.01/10万人,较上年略有增加。

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率为最高,达35.36/10万人。

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农村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1988年的95.02/10万人上升到1994年的105.53/1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6.51%,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

农村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1994年的死亡率为161.57/1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25.27%。

(二)生态环境状况

1.森林与草原全国森林资源继续呈现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势头。

据调查,1993年度林木资源消耗量力29665万立方米,毛竹42935万根。

与1992年度相比下降0.5%,减少林木消耗量140万立方米。

1994年发生森林火灾1196次,受害森林面积31298公顷。

全国森林火灾受害率下降到0.l%。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733万多公顷,防治面积473万多公顷,比上年有所增加。

全国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仍呈发展趋势。

据北方11个省、自治区的统计,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达304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333.3万公顷,主要是黄兔尾鼠暴发成灾。

城市公共绿地面积有所增加,由上年的7.4万公顷扩大到7.9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上年的4.5平方米增加到4.6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3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上年的21.4%上升到22.4%。

2.土地1994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71.4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

其中国家、集体建设和个人建房占用耕地13.79万公顷,占19.3%;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45.32万公顷,占63.4%;自然灾害毁地12.34万公顷,占17.3%。

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是内蒙古、陕西、河北3省(自治区),约占全国

减少总量的40%,其次是江苏、广东、四川、山东、云南5省,占全国耕地面积减少总量的22%。

近年来,由于我国某些省区对农田基本建设工作有所放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自然毁损耕地现象增加。

年内,全国新增耕地31.6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云南、新疆、河北4省(自治区),约占全国新增耕地面积的30%。

3.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1994年,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气候反常现象:

南方和北方洪涝、中部干旱、夏季高温、东南沿海台风灾害等均为历史所罕见,气象灾害损失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年份之一。

广西、广东、湖南、江西等省(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