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5866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docx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教师版

仁而下士的战国公子——信陵君

魏无忌(?

-前243),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

因安釐王元年(前276)被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公子。

当时魏公子威名远扬,各诸侯国十余年不敢出兵伐魏。

信陵君救赵存魏

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

秦又乘胜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的计划。

当时的形势十分紧张,特别是赵国首都被围甚急,诸侯都为秦国的兵威所慑,不敢援助。

魏国是赵国的近邻,又是姻亲之国,所以赵国只得向魏国求援。

就魏国来说,唇亡齿寒,救邻即自救,存赵就是存魏,赵亡,魏也将随之灭亡。

信陵君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不惜冒险犯难,窃符救赵,抗击秦兵,保障了两国的安全。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屈尊求贤、不耻下交的一系列活动,着重记写了他在这些“岩穴隐者”的鼎力相助下,不顾个人安危,不谋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窃符救赵”的历史大业,歌颂了信陵君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

通篇洋溢着作者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之情。

一、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   同“座”,译为“座位”

2.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

同“睥睨”,译为“斜着眼看_”

3.辞决而行同“诀”,译为“告别”

4.北乡自刭同“向”,译为“向着”

5.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同“锤”,译为“一种武器”

二、古今异义

1.以公子为长者

古义:

有德行的人      今义:

年长的人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古义:

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

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公子颜色愈和

古义:

脸色

今义:

有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4.以公子退让也

古义:

谦让今义:

让步

三、一词多义

1.就

2.独

3.下

4.辞

5.无

6.存

7.过

8.之

9.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留车壁邺          壁:

扎营驻守

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

用衣袖子藏

③仁而下士下:

谦逊地对待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鼓:

拿、弄

⑤直上载公子上坐上:

登上

(2)名词作状语

①皆谦而礼交之礼:

用礼节

②北救赵而西却秦西:

向北,向西

③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椎:

用铁椎

2.动词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①公子从车骑从:

使……跟从

②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屏:

使……走开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却:

使……退却

④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立:

使……立、让……停留

(2)动词为动用法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怒:

为……发怒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今公子有急急:

危急的事

(2)形容词作动词

①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骄:

傲慢地对待

②且公子纵轻胜轻:

轻视、看不起

(3)形容词意动用法

①为能急人之困急:

以……为急

②公子怪之怪:

以……为怪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也”表判断)

②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釐安王异母弟也。

(“……者……也”表判断)

2.省略句

①欲以(之)观公子。

(省略宾语)

②遍赞(于)宾客。

(省略介词)

③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

(省略宾语)

④可使(之)击之。

(省略宾语)

3.倒装句

(1)主谓倒装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正常语序:

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

(2)宾语前置

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正常语序:

在安)

②何功之有哉?

(正常语序:

有何功)

③请救于魏。

(正常语序:

于魏请救)

(3)定语后置

而诸侯敢救者。

(正常语序:

敢救之诸侯)

4.被动句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所”表被动)

②而如姬最幸。

(语意含有被动意味)

1.阅读全文,分析作者描写了信陵君哪些高尚品格?

明确:

品格

解析

礼贤下士

  作品一开始,首先用简洁洗练的语言,概括地介绍了信陵君的身份地位,接着突出他的性格特点,“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接着作者通过“自迎侯生”的典型例子,形象地写出了信陵君“仁而下士”“谦而礼交之”的具体情况。

急人之难救人之危

  当邯郸被围,赵求救于魏,而魏王畏秦不救时,信陵君“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这一切把信陵君急人之难,救人之危的品质写了出来。

仁爱思想

  当侯嬴为他策划“窃符救赵”,估计老将军晋鄙“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时,信陵君难过地掉下了眼泪;矫杀晋鄙后,他下令“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这些充分表现了信陵君的仁爱之心。

2.司马迁为何着重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高尚品德?

明确:

(1)从信陵君角度看:

信陵君靠着贤士们的帮助,建立了他的功业。

“窃符救赵”是在宾客们的帮助下完成的;信陵君在魏国,就是由于他的“贤,多客”而使得别国“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从作者自身角度看:

通过这些事来反映他的一种社会理想,表明他的一种政治见解。

他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必须要礼贤下士,广开才路,要让天下的贤士都到自己这个国家来,要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只有这样,才有希望使自己国家的政治进一步达到像五霸、像三皇五帝那样的境界。

3.关于侯嬴在信陵君到达晋鄙军之日北向自刎一事,如何理解?

明确:

首先,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

战国时,士人交往的一条重要准则是“士为知己者死”,信陵君能“仁而下士”,且“待侯生者备矣”,侯生就会成为“为知己者死”的士。

侯嬴身上寄托着司马迁为人处世的一种道德观念,这就是“士为知己者死”。

文中朱亥说“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就是当时这一道德观念的反映。

其次,可以看做是侯生为激励信陵君,坚定他的意志而为。

因为当初侯生一讲出“夺晋鄙军”的计策,信陵君就哭了。

晋鄙是为国领兵在外的大将,下决心杀了他是要有大决心支持的。

侯生可能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坚定信陵君的夺军信心。

侯生这里的死,不是无谓的,与《刺客列传》中田光的死意义相同,是有重要价值的,都是为了借以激励、坚定当事人的信念与决心。

他的死是促成信陵君救赵安魏这一历史壮举的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也有人认为侯生为信陵君出谋窃兵符杀晋鄙救赵国,此计客观上救了赵国,也保住了魏国,但对魏王毕竟是欺君之举。

欺君是不忠的,作为洁身自好的侯生,为保住自己的声誉,也会自刎的。

4.“窃符救赵”一段故事,波澜壮阔,险象环生。

作者在情节设置上是如何做到的?

明确:

渲染紧张气氛

  邯郸被围,赵国多次送信给魏王和公子求救,魏王惧秦威胁,“使人止晋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设置悬念

  公子力劝魏王不成,决心“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读者不禁为之担心。

出人意料的是,对公子以卵击石的方法侯生并不阻拦,辞行时只是说“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情节发展到这里为之一顿,读者心中充满了悬念。

蓄势

  侯生比读者更了解公子: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原来侯生使用这种特殊的方法锻炼公子的性格,使其冷静思考。

这一波折为下文侯生献计蓄势。

结局

  当侯生推荐朱亥同行时,读者已预感到故事前景:

为了救赵却秦,老将军晋鄙将不得不被杀。

真令人惊心动魄,公子也为之落泪。

更令人荡气回肠的是,侯生以死来激励公子痛下决心完成大业。

这层层波澜让我们目不暇接,感慨万千。

贤能的信陵君

《史记》中的信陵君“窃兵符,夺晋鄙军,却秦救赵,成五霸之伐”,难怪后来赵王深情地拜曰:

“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

事实确实如此,信陵君在秦攻赵、赵“旦暮且下”的情况下,毅然矫魏王令杀晋鄙,夺军救赵。

既救了赵,又避免了魏唇亡齿寒的命运。

这是多么伟大的功绩!

又需要有多大的胆量啊!

这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信陵君千百年来被人称颂的原因。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贤能”“果断”“眼光”“勇敢”等内容有关的作文中。

[精彩片段]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敬仰英雄的民族,也历来不缺乏英雄。

从贩夫走卒到帝王将相,灿若群星。

然信陵君文不足以扬名天下,武不足以定国安邦,官位不高,却能世世代代留下礼贤下士的美名,人们一旦谈论起他,无不肃然起敬。

后世百姓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和对他一生忧国忧民的崇拜,将其安息之地“信陵”改称“宁陵”,以使这位贤达之士永远安宁地躺在这块土地上。

时至今日,宁陵县县城的西北角,依然可以看到信陵君曾经开荒种田的那块土地、信陵君行宫后边的那条小河及贯穿宁陵县城十里长的东西大街“信陵路”,听到在“信陵路”上流淌着的关于信陵君的故事和歌谣……

为何?

谦虚谨慎,礼贤下士,救危济困。

信陵君正是这些精神的寄托者,理当被我们仰慕与学习。

内助之贤

晏婴是春秋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

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着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

那位御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着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丈夫挥着马鞭,显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怪他道:

“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

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骄傲的样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

晏婴看见御者突然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

晏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申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

今日,如果一般人的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称他有“内助之贤”。

——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信陵君(?

-前243),名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

魏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

生年不详,死于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

《史记·魏公子列传》载: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孟尝君(?

-前279年),名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

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

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异母弟。

田婴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任齐相,封于薛。

田文为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

平原君(?

-前253年),名赵胜,是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之一,以善于养士而闻名,门下食客曾多达数千人。

春申君(前320-前238),名黄歇,为战国时期楚国王室大臣,曾任楚相。

黄歇游学博闻,善辩。

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赐淮北地12县。

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

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

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

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任他为相。

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

后又为楚北伐灭鲁。

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

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

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楚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而李园妹被立为王后。

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

考烈王病死后,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5分)

一、基础知识(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赞:

称赞

B.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辞:

言辞

C.而公子亲数存之存:

问候

D.乃谢客就车谢:

辞别

解析:

A项“赞”应为“引见、介绍”的意思,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

故应选A项。

答案:

A

2.“所”字用法相同的两句是(  )

①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②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④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

①中的“所”与前面的“为”配对,成为被动句的标志;③中的“所”与后面的动词“过”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动词所涉及的对象;②和④中的“所”均与“以”构成固定结构,可译为“……的原因”。

答案:

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公子故过之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B.故久立,与其客语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C.臣宜从,老不能从骑皆窃骂侯生

D.而公子亲数存之遂救邯郸,存赵

解析:

A项“故”,故意/缘故;B项“立”,站立/使动用法,使……站立;C项“从”,均为“跟随”之意;D项“存”,问候/保存。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市人皆以嬴为小人

B.身死于秦,为天下笑

C.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D.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解析:

例句的“为”表被动,“被”。

A项,动词,当做。

B项,表被动,被。

C项,动词,难为。

D项,介词,替、给。

答案:

B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挺身救赵,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主要还是平原君的激将法起了关键作用。

C.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解析:

关键还是其扶危济困的性格作用。

答案:

B

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公子为人,仁爱而谦逊地结交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都谦逊而按礼节结交他们,不敢凭自己的富贵(身份)而慢待士人。

(2)现在邯郸城早晚之间就要臣服秦国,而魏国的救兵却没有到达,公子解救别人危难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呢!

(3)如姬愿意为了公子去死,没有什么推辞的,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

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

“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妄人耳            妄:

无知妄为

B.乃装为去装:

穿上衣服

C.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走:

D.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信:

诚实

解析:

B项,收敛行装;C项,使……败逃;D项,相信。

答案:

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 乃行金万斤于魏

B.夫人具以语平原君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C.魏王日闻其毁日夜出兵东伐魏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

解析:

A前者意思是“原来是”,表确认的副词;后者的意思是“就,于是”,表承接的连词。

B前者义为“把”,介词;后者相当于“来”,表目的关系的连词。

C日:

每天,一天一天地;名词作状语。

D前者是“使者”,名词;后者义为“假使,假如”,表假设的连词。

答案:

C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和“名冠诸侯不虚”的一组是

(  )

A.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

公子乃谢夫人去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

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C.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D.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

解析:

B前者为公子之言,言为心声,表明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后者为公子“名冠诸侯不虚”的具体情景的叙述。

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公子听说有两个隐士分别躲在赌博馆和豆浆店里,就想见见他们;可这两个人瞧不起公子,不愿见面。

但公子还是找到其中一人,两人一见如故。

B.面对平原君的鄙视,魏公子用假装要离开赵的办法迫使平原君很快向他道歉并坚决挽留;除此之外,魏公子还特别能借题发挥,善于宣传自己,以至天下有本事的人都纷纷前去投奔。

C.毛丞、薛公的成功劝谏,最终成就了魏公子忠君报国的美名,同时也充分说明魏公子“仁而下士”赢得了人才们的忠诚。

D.魏公子之所以最后被免去上将军一职,从根本上讲是秦国的反间计太厉害,太巧妙,以致“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

解析:

A“有两个隐士分别躲在赌博馆和豆浆店里”“这两个人瞧不起公子”“公子还是找到其中一人,两人一见如故”均与原文不符。

B“假装”应是“整理行装”,“特别能借题发挥,善于宣传自己”也无文字依据。

D“从根本上讲是秦国的反间计太厉害”有认识错误。

答案:

C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凭我这么个人跟他们交往,害怕他们不想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当做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

(2)公子之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

(3)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

参考译文: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混迹在赌徒中,一个是薛公混迹于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

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

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

“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