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5991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IEEE802154协议规范.docx

IEEE802154协议规范

基于IEEE802.15.4的IPv6协议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nternet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巨大,并将继续在未来得各领域持续发挥其影响力,集成了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微机电系统(MEMS)及传感器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Internet为从虚拟世界延伸到物理世界,从而将逻辑上的信息世界与真实物理世界融合在一起,改变了人与自然交互的方式,满足了人们对“无处不在”的网络的需求。

2000年12月IEEE成立了IEEE802.15.4工作组,致力于定义一种供廉价、固定、便捷或移动设备使用的,复杂度、成本和功耗极低的低速率无线连接技术,产品的方便灵活,易于连接、实用可靠及可继承延续是市场的驱动力,一般认为短距离的无线低功耗通信技术最适合传感器网络使用,传感器网络是IEEE802.15.4标准的主要市场对象。

一方面,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无处不在”和节点数量庞大等特点,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数量巨大的IP地址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往往对安全性要求较高,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的先天性缺乏应有的安全机制,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协议,具有地址资源丰富、地址自动配置、安全性高、移动性好等优点,可以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地址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所以IETF于2004年11月成立了一个6LowPan(IPv6overIEEE802.15.4或IPv6overLR_PAN)工作组,它规定了6lowPan技术底层采取IEEE802.15.4,MAC层以上采取IPv6协议栈,致力于如何将Ipv6与IEEE802.15.4展开,实现Ipv6数据包在IEEE802.15.4上的传输,研究基于IPv6over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问题。

目前这方面研究成为了一个很活跃的方向,其中,通过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对IPv6协议栈基本需求,借助协议工程学理论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并实现体积小、功能全、效率高,适用于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已经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overIEEE802.15.4的技术特点之后,重点提出了一种能够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且底层采用IEEE802.15.4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设计方案,最后,还总结了基于IPv6overIEEE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设计的核心原则。

1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overIEEE802.15.4的技术节点

1.1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大量低功耗、低速率、低成本、高密度的微型节点组成,节点通过自我组织、自我愈合的方式组成网络,图1给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作原理,图中分散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形成传感器网络。

节点负责采集周围的相关信息,并采用多跳方式将这些信息通过Internet或其他网络传递到远端的监控设备。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许多个功能相同或不同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

每个传感器节点由数据采集模块(传感器、A/D转换器)、数据处理和控制模块(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无线收发器)以及供电模块(电池、DC/DC能量转换器)等组成。

节点在网络中可以充当数据采集者、数据中转站或者簇头节点(cluster-headnode)的角色。

作为数据采集者,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周围环境的数据(如温度和湿度),通过通信路由协议直接或间接将数据传输给远方基站(basestation)或汇节点(sinknode);作为数据中转站,节点除了完成采集任务外,还要接收邻居节点的数据,将其转发给距离基站更近的邻居节点或者直接转发到基站或汇节点;作为簇头节点,节点负责收集该类内所有节点采集的数据,经数据融合后,发送到基站或汇节点。

与传统AdHoc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1)网络节点密度高,传感器节点数量众多,单位面积所拥有的网络节点数远大于传统的AdHoc网络,2)传感器节点由电池供电,节点能量有限;3)网络拓扑变化频繁;4)网络应具备容错能力,正是由于以上特点,IPv6已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结合对IPv6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IPv6地址自动分配机制和IPv6包头压缩机制,另外,还有一些管理问题、与无线数据链路层接口问题等,因此,设计IPv6微型协议栈时,除了要实现功能完整,高效实用。

占用的存储资源少以外,如上所述的一些新要求也应考虑进来。

1.2IPv6overIEEE802.15.4的技术特点

IEEE802.15.4是2004年提出的无线标准的安全网络技术,主要定义物理层和MAC层的协议,其余协议主要参照和采用现有的标准,主要应用场合是读表自动化、自动化控制和传感器网络,IEEE802.15.4针对的就是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短距离网络,目标是将普通小型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到几年,当芯片批量生产时,每个802.15.4设备的销售价格最终不到3美元,将很好地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要求,IEEE802.15.4定义了两个物理层标准,即2.4GHz物理层和868/915MHz物理层。

这两个物理层都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SequenceSpreadSpectrum),使用相同的物理层数据包格式;区别在于工作频率、调制技术、扩频码片长度和传输速率。

2.4GHz波段为全球统一、无须申请的ISM频段,有助于15.4设备的推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2.4GHz的物理层通过采用高阶调制技术能够提供250kb/s的传输速率,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吞吐量、更短的通信时延和工作周期,从而更加省电。

868MHz是欧洲的ISM频段,915MHz是美国的ISM频段,这两个频段的引入避免了2.4GHz附近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相互干扰,868MHz的传输速率为20kb/s,915MHz和40kb/s。

由于这两个频段上无线信号传播损耗较低,因此可以降低对接收机灵敏度的要求,获得较远的有效通信距离,从而可以用较少的设备覆盖给定的区域,这些特点使其非常符合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要求,如前所述,IEEE802.15.4只规定了物理层和MAC层,并且市场目标主要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所以在选择网络层标准时,考虑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嵌入式设备中引入IPv6协议也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6LowPan组织建议采取如图2所示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受限与功能相对完善之间的折中。

2嵌入式IPv6协议栈的设计

2.1嵌入式IPv6协议栈的设计思想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一般都是嵌入式设备,所以嵌入式IPv6协议栈的设计主要应突出“微型化”的思想,TCP/IP协议最先在Uuix系统里实现的,由于嵌入式系统与PC机的差别很大,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TCP/IP协议与在操作系统中的实现有很大不同,所以这是设计的核心环节。

嵌入式系统的IPv6微型协议栈,直接面对硬件,没有一个多任操作系统平台,MCU中的程序结构一般是顺序执行和硬件中断相匹配的方式,与高级操作系统中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方式截然不同,因为单片机上系统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例如CPU的处理速度、字长、RAM、ROM存储器的容量以及接口的数量等与通用计算机相比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使协议栈做到精细、通信可靠、功能相对完善,而且又能发挥单片机的特点成为IPv6微型协议栈设计的关键问题。

“微型化”思想主要体现在设计方案核心应着眼于设计体积小,但又不影响运行的协议栈,所以要对协议栈的剪切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去掉不必要的组件,传统的复杂调度机制和额外的扩展功能,甚至可去除操作系统等。

综合研究以上多方面因素,提出了能够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嵌入式IPv6微型协议栈的设计要求。

1)协议栈运行于单片机系统上,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可以在以太网上正确运行,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IEEE802.15.4MAC的无线数据传输功能来传送数据包。

2)实现IPv6基本协议栈核心协议的最基本功能,包括IPv6基本描述协议,ND(邻居发现)协议、ICMPv6(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和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协议等。

◆IPv6基本描述协议;IPv6数据包的发送、接收、处理等基本功能。

◆ND(邻居发现)协议:

邻居发现的地址解析功能,实现邻居请求和邻居通告。

◆ICMPv6(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

主要实现控制报文的消息处理,以及对网络诊断功能的回应请求和回应答复。

◆IPv6地址自动配置协议:

根据IPv6地址格式的要求,主要实现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配置和请求节点多播地址的配置。

3)利用对校验和字段的计算与处理来提高ICMPv6,TCP等协议运行的正确性。

4)实现简单的应用层协议(如TELNET/SNMP协议),利用远程终端可以登陆到运行嵌入式IPv6协议栈的单片机系统,以及进行简单的控制和管理操作。

2.2嵌入式IPv6协议栈的分层与模块化设计

嵌入式IPv6协议栈采用分层结构进行设计,将整个协议栈(包括TCP及上层应用)分为4个层次,事件触发接口层、TCP/IP网络协议层、NIC网络接口核心层和网络设备驱动接口层。

图3是对整个协议栈的分层描述,在协议栈的工作过程中使用上层调用相邻层的函数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各层的功能简述如下:

1)事件触发接口层。

该层对应于TCP/IP模型的应用层协议(OSI模型的高层协议),主要功能是定义网络数据的格式以及网络的应用。

2)TCP/IP网络协议层。

该层对应于TCP/IP模型的传输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OSI模型的3.4两层),主要功能是定义数据如何传输到目的地的,使用TCP协议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保证可靠的传输,IP协议进行路由选择和基于IP的寻址。

3)NIC网络接口核心层。

该层是整个网络接口的关键部位,其上层是具体的网络协议,下层是驱动程序,它为上层提供统一的发送接口,屏蔽各式各样的物理介质,同时负责把来自下层的包向合适的协议发送。

4)网络设备驱动接口层,该层是分层结构的最底层,其主要功能是控制具体物理介质,从物理介质接收和发送数据,并对物理介质进行诸如最大数据包之类的各种设置。

结合对嵌入式IPv6协议栈设计要求和分层结构的全面分析,将设计实现划分为4个模块,如图4所示。

各模块的功能简述如下:

1)网络接口核心模块,该模块为网络协议提供统一的发送接口,屏蔽各式各样的物理介质,同时负责把来自下层的包向合适的协议配送。

2)事件接口模块,嵌入式IPv6协议栈没有采用BSD套接口,而是采用了事件驱动接口,当特定TCP/IP事件发生时,将调用应用程序,而当应用程序产生输出数据时,也通过此接口发送出去。

3)SNMP网管模块。

该模块负责获取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相关MIB信息。

4)配置显示调试命令模块,该模块用于提供用户配置和调试的界面。

包括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MAC地址等,在程序正常运行前,由超级终端进入配置模式,由用户进行配置管理。

结语

基于IPv6overIEEE802.15.4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门新兴的网络技术,人们对它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针对基于IPv6overIEEE802.15.4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特点,对其关键技术嵌入式IPv6协议栈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现有的IPv6协议栈虽然在功能、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由于代码体积较大(几MB-几百MB),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存储资源只有不到200MB,因而无法运行在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

所以在设计适合传感器节点的嵌入式IPv6协议栈时,应充分分析和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对IPv6提出的新要求,考虑在性能和资源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的方案。

充分运用协议工程学理论和软件工程的方法,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嵌入式IPv6微型协议栈,这对推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IPv6的发展,以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EEE.802.15.4网络协议栈及物理层

IEEE802.15.4网络协议栈基于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如图5-4所示,每一层都;实现一部分通信功能,并向高层提供服务。

IEEE802.15.4标准只定义了PHY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PHY层由射频收发器以及底层的控制模块构成。

MAC子层为高层访问物理信道提供点到点通信的服务接口。

MAC子层以上的几个层次,包括特定服务的聚合子层(servicespecificconvergencesublayer,SSCS),链路控制子层(logicallinkcontrol,LLC)等,只是IEEE802.15.4标准可能的上层协议,并不在IEEE802.15.4标准的定义范围之内。

SSCS为IEEE802.15.4的MAC层接入IEEE802.2标准中定义的LLC子层提供聚合服务。

LLC子层可以使用SSCS的服务接口访问IEEE802.15.4网络,为应用层提供链路层服务。

5.3.1 物理层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无线信道和MAC子层之间的接口,提供物理层数据服务和物理层管理服务。

物理层数据服务从无线物理信道上收发数据,物理层管理服务维护一个由物理层相关数据组成的数据库。

物理层数据服务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功能:

(1)激活和休眠射频收发器;

(2)信道能量检测(energydetect);

(3)检测接收数据包的链路质量指示(linkqualityindication,LQI);

(4)空闲信道评估(clearchannelassessment,CCA);

(5)收发数据。

信道能量检测为网络层提供信道选择依据。

它主要测量目标信道中接收信号的功率强度,由于这个检测本身不进行解码操作,所以检测结果是有效信号功率和噪声信号功率之和。

链路质量指示为网络层或应用层提供接收数据帧时无线信号的强度和质量信息,与信道能量检测不同的是,它要对信号进行解码,生成的是一个信噪比指标。

这个信噪比指标和物理层数据单元一道提交给上层处理。

空闲信道评估判断信道是否空闲。

IEEE802.15.4定义了三种空闲信道评估模式:

第一种简单判断信道的信号能量,当信号能量低于某一门限值就认为信道空闲;第二种是通过判断无线信号的特征,这个特征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扩频信号特征和载波频率;第三种模式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同时检测信号强度和信号特征,给出信道空闲判断。

1.物理层的载波调制

PHY层定义了三个载波频段用于收发数据。

在这三个频段上发送数据使用的速率、信号处理过程以及调制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三个频段总共提供了27个信道(channel):

868MHz频段1个信道,915MHz频段10个信道,2450MHz频段16个信道。

具体分配如表

在868MHz和915MHz这两个频段上,信号处理过程相同,只是数据速率不同。

处理过程,首先将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HYprotocoldataunit,PPDU)的二制数据差分编码,然后再将差分编码后的每一个位转换为长度为15的片序列(chipsequence),最后BPSK调制到信道上。

差分编码是将数据的每一个原始比特与前一个差分编码生成的比特进行异或运算:

En=Rn⊕En-1,其中En是差分编码的结果,Rn为要编码的原始比特,En-1是上一次差分编码的结果。

对于每个发送的数据包,R1是第一个原始比特,计算E1时假定E0=0。

差分解码过程与编码过程类似:

Rn=En⊕En-1,对于每个接收到的数据包,E1是第一个需要解码的比特,计算R1时假定E0=0。

差分编码以后,接下来就是直接序列扩频。

每一个比特被转换为长度为15的片序列。

扩频过程按下表进行,扩频后的序列使用BPSK调制方式调制到载波上。

          868/915MHz比特到片序列转换表

输入比特片序列值(C1C2……C14)

01111101011001000000010100110111

2.4GHz频段的处理过程,首行将PPDU的二进制数据中每4位转换为一个符号(symbol),然后将每个符号转换成长度为32的片序列。

在把符号转换片序列时,用符号在16个近似正交的伪随便噪声序列的映射表,这是一个直接序列扩频的过程。

扩频后,信号通过O-QPSK调制方式调制到载波上。

2.物理层的帧结构

物理帧第一个字段是四个字节的前导码,收发器在接收前导码期间,会根据前导码序列的特征完成片同步和符号同步。

帧起始分隔符(start-of-framedelimiter,SFD)字段长度为一个字节,其值固定为0xA7,标识一个物理帧的开始。

收发器接收完前导码后只能做到数据的位同步,通过搜索SFD字段的值0xA7才能同步到字节上。

帧长度(framelength)由一个字节的低7位表示,其值就是物理帧负载的长度,因此物理帧负载的长度不会超过127个字节。

物理帧的负载长度可变,称之为物理服务数据单元(PHYservicedataunit,PSDU),一般用来承载MAC帧。

 

IEEE.802.15.4网络协议栈-MAC子层

在IEEE802系列标准中,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进一步划分为MAC和LLC两个子层。

MAC子层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帧传输,而LLC在MAC子层的基础上,在设备间提供面向连接和非连接的服务。

MAC子层提供两种服务:

MAC层数据服务和MAC层管理服务(MACsublayermanagemententity,MLME)。

前者保证MAC协议数据单元在物理层数据服务中的正确收发,后者维护一个存储MAC子层协议状态相关信息的数据库。

MAC子层主要功能包括下面六个方面:

(1)协调器产生并发送信标帧,普通设备根据协调器的信标帧与协议器同步;

(2)支持PAN网络的关联(association)和取消关联(disassociation)操作;

(3)支持无线信道通信安全;

(4)使用CSMA-CA机制访问信道;

(5)支持时槽保障(guaranteedtimeslot,GTS)机制;

(6)支持不同设备的MAC层间可靠传输。

关联操作是指一个设备在加入一个特定网络时,向协调器注册以及身份认证的过程。

LR-WPAN网络中的设备有可能从一个网络切换到另一个网络,这时就需要进行关联和取消关联操作。

时槽保障机制和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机制相似,但它可以动态地为有收发请求的设备分配时槽。

使用时槽保障机制需要设备间的时间同步,IEEE802.15.4中的时间同步通过下面介绍的“超帧”机制实现。

1.超帧

在IEEE802.15.4中,可以选用以超帧为周期组织LR-WPAN网络内设备间的通信。

每个超帧都以网络协调器发出信标帧(beacon)为始,在这个信标帧中包含了超帧将持续的时间以及对这段时间的分配等信息。

网络中普通设备接收到超帧开始时的信标帧后,就可以根据其中的内容安排自己的任务,例如进入休眠状态直到这个超帧结束。

超帧将通信时间划分为活跃和不活跃两个部分。

在不活跃期间,PAN网络中的设备不会相互通信,从而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

超帧有活跃期间划分为三个阶段:

信标帧发送时段、竞争访问时段(contentionaccessperiod,CAP)和非竞争访问时段(contention-freeperiod,CEP)。

超帧的活跃部分被划分为16个等长的时槽,每个时槽的长度、竞争访问时段包含的时槽数等参数,都由协调器设定,并通过超帧开始时发出的信标帧广播到整个网络。

在超帧的竞争访问时段,IEEE802.15.4网络设备使用带时槽的CSMA-CA访问机制,并且任何通信都必须在竞争访问时段结束前完成。

在非竞争时段,协调器根据上一个超帧PAN网络中设备申请GTS的情况,将非竞争时段划分成若干个GTS。

每个GTS由若干个时槽组成,时槽数目在设备申请GTS时指定。

如果申请成功,申请设备就拥有了它指定的时槽数目。

每个GTS中的时槽都指定分配给了时槽申请设备,因而不需要竞争信道。

IEEE802.15.4标准要求任何通信都必须在自己分配的GTS内完成。

超帧中规定非竞争时段必须跟在竞争时段后面。

竞争时段的功能包括网络设备可以自由收发数据,域内设备向协调者申请GTS时段,新设备加入当前PAN网络等。

非竞争阶段由协调者指定的设备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

如果某个设备在非竞争时段一直处在接收状态,那么拥有GTS使用权的设备就可以在GTS阶段直接向该设备发送信息。

2.数据传输模型

LR-WPAN网络中存在着三种数据传输方式:

设备发送数据给协调器、协调器发送数据给设备、对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星型拓扑网络中只存在前两种数据传输方式,因为数据只在协调器和设备之间交换;而在点对点拓扑网络中,三种数据传输方式都存在。

LR-WPAN网络中,有两种通信模式可供选择:

信标使能通信和信标不使能通信。

在信标使能的网络中,PAN网络协调器定时广播标帧。

信标帧表示超帧的开始。

设备之间通信使用基于时槽的CSMA-CA信道访问机制,PAN网络中的设备都通过协调器发送的信标帧进行同步。

在时槽CSMA-CA机制下,每当设备需要发送数据帧或命令帧时,它首先定位下一个时槽的边界,然后等待随机数目个时槽。

等待完毕后,设备开始检测信道状态:

如果信道忙,设备需要重新等待随机数目个时槽,再检查信道状态,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有空闲信道出现。

在这种机制下,确认帧的发送不需要使用CSMA-CA机制,而是紧跟着接收帧发送回源设备。

在信标不使能的通信网络中,PAN网络协调器不发送信标帧,各个设备使用非分时槽的CSMA-CA机制访问信道。

该机制的通信过程如下:

每当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或者发送MAC命令时,它首先等候一段随机长的时间,然后开始检测信道状态:

如果信道空闲,该设备立即开始发送数据;如果信道忙,设备需要重复上面的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和检测信道状态的过程,直到能够发送数据。

在设备接收到数据帧或命令帧而需要回应确认帧的时候,确认帧应紧跟着接收帧发送,而不使用CSMA-CA机制竞争信道。

3.MAC层帧结构

MAC层帧结构的设计目标是用最低复杂度实现在多噪声无线信道环境下的可靠数据传输。

每个MAC子层的帧都由帧头、负载和帧尾三部分组成。

帧头由帧控制信息、帧序列号和地址信息组成。

MAC子层负载具有可变长度,具体内容由帧类型决定。

帧尾是帧头和负载数据的16位CRC校验序列。

在MAC子层中设备地址有两种格式:

16位(两个字节)的短地址和64位(8个字节)的扩展地址。

16位短地址是设备与PAN网络协调器关联时,由协调器分配的网内局部地址;64位扩展地址是全球惟一地址,在设备进入网络之前就分配好了。

16位短地址只能保证在PAN网络内部是惟一的,所以在使用16位短地址通信时需要结合16位的PAN网络标识符才有意义。

两种地址类型的地址信息的长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MAC帧头的长度也是可变的。

一个数据帧使用哪种地址类型由帧控制字段的内容指示。

在帧结构中没有表示帧长度的字段,这是因为在物理层的帧里面有表示MAC帧长度的字段,MAC负载长度可以通过物理层帧长和MAC帧头的长度计算出来。

IEEE802.15.4网络共定义了四种类型的帧:

信标帧,数据帧,确认帧和MAC命令帧。

1)信标帧

信标帧的负载数据单元由四部分组成:

超帧描述字段、GTS分配字段、待转发数据目标地址字段和信标帧负载数据。

(1)信标帧中超帧描述字段规定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