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017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docx

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第二单元第四课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

选题明细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1(易)、2(易)、3(中)、4(易)、5(易)、13

(1)(难)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6(中)、7(易)、13

(2)(难)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8(中)、9(易)、10(中)、11(易)、13

(1)(难)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2(易)、14(难)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片中的传统文化属于(  )

京剧    书法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

解析:

图画中反映的是传统戏曲、古代书法,属于传统文艺,C符合题意,A、B、D与图画无关。

答案:

C

2.孔子的“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老子的“道生万物”、庄子的“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

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对我们利用自然有促进作用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D.传统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至今仍引领着中华民族在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中繁衍生息这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正确;B说法错误,因为传统文化有优秀和落后之分,故排除;C、D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3.(2017·烟台检测)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世代称颂。

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推己及人,善心善行”的新型人际关系仍然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友善。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  )

①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始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④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孔融让梨”“六尺巷”的故事世代称颂,今天,建设“推己及人,善心善行”的新型人际关系仍然需要践行友善,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①③符合题意。

②说法过于绝对,传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主要渊源,④说法错误。

故选B。

答案:

B

4.《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

C.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解析: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说明民族文化能够涵养当代人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B正确切题。

题干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其作用,不体现发展,A不合题意。

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感受诗词之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不合题意。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

D说法错误。

答案:

B

5.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

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

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说明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同时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③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对人们产生持久的影响,并没有涉及注重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6.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

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应该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对传统文化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③随着实践的发展,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 ④当前已经没有传播、继承传统文化的必要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解析:

本题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传统节日产生于农耕时代,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习俗不适应时代了,因此传统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剔除过时的、腐朽的东西,保留发展优秀的成分,①②符合题意;随着实践的发展,很多习俗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但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仍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7.(2016·广东六校联盟联考)2015年年初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一村一主题”的叙述方式讲述有关家国情怀的中国乡村故事,诗意回望美好家园,阳光展现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村落及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了鲜活的正能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传递着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告诉我们(  )

①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能唤起人们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纪录片的展播让散落在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汇聚和升华,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文化自信能够确保中国梦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解析:

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

文化自信会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但不是“确保”,④说法不准确。

①③正确切题,故选B。

答案:

B

8.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如图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要辨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④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讽刺的是对传统文化只知继承不知发展,不加辨别全盘吸收的人,这启示我们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②③正确。

漫画的启示是发展,①强调的是继承,与题意相反。

实践是学习的根本目的,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9.2016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

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

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

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 ③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

家风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家风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0.(2016·郑州月考)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上,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形成及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对待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  )

①忠实地全盘继承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予以放弃,以开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局面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孔子的思想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

对待孔子的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故②③入选。

①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11.(2016·保定一模)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这主要说明(  )

①传统文化可以在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②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要积极开发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传承。

材料强调了屠呦呦积极开发和利用中医药文化为人类造福,①③符合题意;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说法错误。

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1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

这说明(  )

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科技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①错误,文化多样性主要是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不同导致的。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③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逸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

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 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

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

但过去的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1)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解析:

(1)问,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体现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但仅仅答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不够的,还要注意从维护文化多样性、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等方面组织答案。

(2)问,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建议,首先要说出围绕哪一个或哪两个发展理念提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与选定的发展理念相吻合。

答案:

(1)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或区域性)。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维护不同城市文化的多样性(或保持城市的区域特征),展现不同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②文化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形成特定的文化环境,发展城市特色产业。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城市的情感,展示城市特有的精神风貌。

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城市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城市特色文化发展。

⑤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城市历史文脉具有相对稳定性,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就是保持城市特色。

(2)示例:

绿色——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增加绿化面积;优化配置垃圾分类处理设施。

(必须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写出理念,并提出对应的具体措施;可以是一个理念对应两条措施,也可以是两个理念各对应一条措施。

14.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

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工业”;政府与互联网合作,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务接入微信,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这就是“互联网+政务”;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

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涉及科技、教育等因素,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

答案:

(1)“互联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2)“互联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

(3)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推动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4)“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