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022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血脂(zhī)妊娠(chén)祛(qū)除蓊蓊郁郁(wēng)

B.袅娜(nuó)拙(zhuó)劣孝悌(tì)自怨自艾(ài)

C.瑕疵(cī)霎时(chà)招徕(lài)煊赫一时(xuǎn)

D.脉脉(mò)佣(yòng)金暸(liào)望风靡一时(m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妊娠(shēn),蓊蓊郁郁(wěng);B项,拙(zhuō)劣,自怨自艾(yì);C项,招徕(l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犒赏(gào)抵牾(wǔ)万户侯(hóu)天遂人愿(suí)

B.笑靥(yè)殷红(yān)冠名权(guān)汗流浃背(jiá)

C.贮藏(zhù)翩跹(xiān)订书机(dīng)嗜书成癖(pǐ)

D.荫蔽(yìn)炽热(chì)踩高跷(qiāo)幡然醒悟(fā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天遂人愿(suì);B项,汗流浃背(jiā);C项,订书机(dìng)。

3.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A.曲尽其妙各行其事不落窠臼没精打彩

B.万马齐音一愁莫展螳臂当车伏案疾书

C.一枕黄粱时乖命蹇荜路蓝缕风流倜傥

D.破啼为笑扪心自问无上光荣再接再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题中A项,各行其是,没精打采;B项,万马齐喑,一筹莫展;D项,再接再厉。

4.选出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这本小说集读来索然无味,只其中一篇差强人意。

B.无论你是风靡一时的英雄,还是成就卓然的学子,都不要忘记了共和国的基石。

C.这套卷帙浩繁的史书所记朝代不一,编撰人员不同,却有相同的体制。

D.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答案】B

........................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

而“六义”之说,则指《诗经》“风、雅、颂”三种体制和“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楚辞体”是指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和诗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

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并且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又因为春秋时期的屈原所做《离骚》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所以后人也常称“楚辞体”为“骚体”。

C.《故都的秋》的作者是郁达夫,他原名郁文,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D.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擅长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散文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如《背影》。

并且,他也擅长写自然景物,以此来借景抒情,如《荷塘月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题中B项,应为“战国时期的屈原”。

二、课内古诗文

6.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夫夷以近平坦②修短随化变化

B.①有怠而欲出者懈怠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志向

C.①无物以相之帮助②知不可乎骤得突然

D.①夫人之相与交往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A项,化:

造化,命运;B项,致:

情趣;C项,骤:

全部。

7.下面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扣弦而歌之而不知其所止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当其欣于所遇

C.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及其所之既倦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题中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连词,表承接;B项,代词,自己/代词,他们;C项,形容词词缀,……的样子;D项,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独。

8.下面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寄蜉蝣于天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列坐其次本自无教训

C.杯盘狼籍凌万顷之茫然

D.哽咽不能语叶叶相交通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A项,一种动物/游览的人。

B项,古义,它的旁边;今义,表顺序/古义,教养;今义,教育或惩戒。

C项,凌乱/古义,不清晰;今义,迷茫。

D项,指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古义,交错;今义,往来通达。

9.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况吾与子鱼樵于江渚之上

③凌万顷之茫然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此余之所得也⑥亦将有感于斯文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⑧而今安在哉

⑨当其欣于所遇⑩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①⑤⑦⑧/②⑥⑨/③④⑩

B.①⑤⑦/②⑥⑨/③④/⑧/⑩

C.①⑤⑦/②⑥⑨/③④⑩/⑧

D.①⑤⑦/②⑥⑧⑨/③④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题中①⑤⑦判断句,②⑥⑨介宾短语后置句,③④⑩定语后置句,⑧宾语前置句。

点睛:

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10.下面各项中两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举匏樽以相属

B.蒲苇纫如丝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箱帘六七十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于嗟兮鸠,无食桑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

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

一般通假有两类:

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

题中A项,悟——晤;B项,纫——韧;C项,帘——奁;D项,冯——凭,于——吁。

11.下面句中加点字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侣鱼虾而友麋鹿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B.顺流而东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C.泣孤舟之嫠妇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西望夏口火尚足以明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题中A项,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把……等同;B项,名词动用,向东而去,攻克;C项,使动用法,使……哭泣,使……错误;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12.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靡室劳矣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

B.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C.府吏见丁宁府吏见到后就叮嘱她

D.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他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题中C项,府吏叮嘱我。

三、课外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灵岩

明袁宏道

灵岩一名砚石,《越绝书》云:

“吴人于砚石山作馆娃宫。

”即其处也。

山腰有吴王井二:

一圆井,日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

周遭石光如镜,细腻无驳蚀,有泉常清,莹晶可爱,所谓银床素绠①,已不知化为何物。

其间挈军持瓶钵而至者,仅仅一二山僧,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

悲哉!

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

或曰即玩华池也。

登琴台,见太湖诸山,如百千螺髻,出没银涛中,亦区内绝景。

山上旧有响屧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冲飙至,声若飞涛。

余笑谓僧曰:

“此美人环珮钗钏声,若受具戒乎?

宜避去。

”僧瞠目不知所谓。

石上有西施履迹,余命小奚②,以袖拂之,奚皆徘徊色动。

碧繶缃钧③,宛然石

中,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

色之于人甚矣哉!

山仄有西施洞,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

或云:

石室,吴王所以囚范蠡也。

僧为余言,其下洼处,为东西画船湖,吴王与西施泛舟之所。

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

山下有石可为砚,其色深紫,佳者殆不减歙溪④。

米氏《砚史》云:

“蠖村石理粗,发墨不糁。

”即此石也。

山之得名,盖以此,然在今搜伐殆尽,石亦无复佳者矣。

嗟乎,山河绵邈,粉黛若新。

椒华沉彩,竟虚待月之帘;夸骨埋香,谁作双鸾之雾?

既已化为灰尘白杨青草矣。

百世之后,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断肠虚无之画屧,矧夫看花长洲之苑、拥翠白玉之床者,其情景当何如哉?

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⑤,仲父⑥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

亡国之罪,岂独在色?

向使库无湛卢⑦之藏,潮无鸱夷⑧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

(取材于《袁宏道集笺校》)

【注】①银床素绠:

指井栏与井绳。

②小奚:

即“小奚儿”,小童儿。

③碧繶缃钩:

青色鞋缘和浅黄色鞋扣。

④歙溪:

地名,所产石砚石质优良。

⑤齐国有不嫁之姊妹:

指齐桓公好色。

⑥仲父:

即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⑦湛卢:

宝剑名。

这里指越王献给吴王的宝剑。

⑧鸱夷:

皮革制成的鸱囊。

这里指伍子胥进谏被吴王所杀,裹在鸱囊扔进江中一事。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腻无驳蚀驳蚀:

因风化而受损害

B.亦区内绝景绝:

绝妙

C.吴王所以囚范蠡也所以:

……的原因

D.刘禅竟为俘虏竟:

最终

1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一圆井,日池也吴宫美人种香处也

B.出没于衰草寒烟之中而已矣色之于人甚矣哉

C.若受具戒乎望之若在山足

D.宛然石

中然在今搜伐殆尽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池曰砚池,旱岁不竭

有一砚池,干旱之年也不枯竭

B.僧瞠目不知所谓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该往哪里去

C.虽复铁石作肝,能不魂销心死

即使是个铁石心肠的人,能不魂飞心死吗

D.幽人逸士犹伤心寂寞之香趺

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美人的足迹而伤心

1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灵岩,别名砚石山,因其出产著名砚石而得名,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宠幸西施而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宫殿——馆娃宫。

B.灵岩半山腰有两口井,因其形状不同而以“日池”“月池”命名,水井周围的石头光亮如镜,泉水四季常清,晶莹透澈。

C.作者从西施洞出发,然后经过囚禁范蠡的石室,又来到东西画船湖,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

一路可谓风景如画。

D.作者记述游览灵岩山的过程,借凭吊古迹,感叹世事沧桑,并以独特的视角来看待常人“女色误国”的思想,颇有新意。

17.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洞中石貌甚粗丑,不免唐突。

18.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亡国之罪,岂独在色”?

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

【答案】13.C14.A15.B16.C

17.洞中的石头样貌特别粗糙丑陋,免不了亵渎了美丽的洞名

18.作者认为,国家灭亡的原因并非只是因为帝王重色。

齐国国君虽然重色却能重用管仲,辅佐他成就霸业;蜀君刘禅并不荒淫却因昏庸而亡国;越王最终亡国,是因为被勾践宝剑迷惑,不听从伍子胥的谏言,并不是因为宠爱西施。

因此,把国家灭亡都归咎于帝王重色是有失公允的。

【解析】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C项,所以,表示工具,方式等,因为“用来……”。

1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题中A项,句尾语气词,表判断;B项,介词,在/介词,对于;C项,代词,你/动词,像;D项,……的样子/连词,表转折。

1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题中B项,应为“山僧瞪着眼睛不知我说的是什么”。

1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又来到东西画船湖,沿笔直的十里采香径前行下山”错误,文中“采香径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吴宫美人种香处也”,是僧人的介绍。

17.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貌:

样貌;甚:

特别;唐突:

亵渎。

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8.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要求概括作者认为“亡国之罪,岂独在色”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夫齐国有不嫁之姊妹,仲父云无害霸”“蜀宫无倾国之美人,刘禅竟为俘虏”“向使库无湛卢之藏,潮无鸱夷之恨,越虽进百西施何益哉”作答。

参考译文:

灵岩,又名砚石,《越绝书》上说:

“吴国人在砚石山上修建了馆娃宫。

”(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山腰有两口吴王井:

一口圆井,叫日池;一口八角井,叫月池。

(并)周围的石头光滑如镜,(石质)细腻没有剥蚀;(井)内有常清的泉水,(井水)晶莹可爱,(人们)所说的井栏和并绳,早已不知道变成什么东西了。

这时候,带着净瓶和饭钵而来的人,只有一两个山中的僧人出没在衰草寒烟之中罢了。

悲哀啊!

(还)有一处泉水叫砚池,干旱的年岁泉水也不干。

有人说这就是玩华池。

登上琴台,看见太湖一带的几座山,好像成百上千的发髻,在银色的波浪中出没,也是区域内的绝妙景色。

山上原来有响屧廊,满山谷都长满了松树,响屧廊下的松树最为茂盛,每当疾风刮来,声音像浪涛一样。

我笑着对山僧说:

“这是美人环颯钗钏出发的声音,你禁受得住(僧人的)戒律吗?

应该躲避离开(这里)。

”山僧瞪着眼睛不知我说的是什么。

石头上有西施的足迹,我让小童用袖子拂拭它,小童都迟疑着变了脸色。

(西施所穿的)青色丝鞋缘浅黄色的鞋扣的(鞋子),好像在石头上忽隐忽现,即使是用铁石作心肝的人,(此刻)能不魂销心死吗?

美色对于人来说真是太厉害了啊!

灵岩山侧有一个西施洞,洞中石头的样貌特别粗糙丑陋,免不了亵渎了美丽的洞名。

有人说:

这座石洞,是吴王用来囚禁范蠡的地方。

山僧对我说,石洞下面的低洼处,是东西两座画船湖,是吴王与西施泛舟的地方。

采香径在灵山前面十里远的地方,望过去就像在山脚下一样,这条小路像箭一样笔直,是吴国宫中妃嫔们种香草的地方。

山下有石头能够制砚,那些颜色深紫的石头,好的大概不比歙溪出产的差。

米氏(米芾)的《砚史》上说:

“蠖村的石头文理较粗糙,发墨(的时候)不会散落。

”就是这种石头。

得名砚石山,大概是因为这一点,但是,现在快要搜求采伐完了,石材也不再有质地好的了。

唉,山河久远,美女容颜还像新的。

椒花的香气已经淡去,最终让待月的香帘虚开;被赞为美女者都已离开人世,谁能成为薄雾中的双鸟呢?

(这些)都已经化为灰尘白杨和青草了。

百代以后,(那些)幽居之士和隐逸高人,仍然为寂寞的美人的足迹而伤心,为虚无的彩绘的木板鞋而断肠,何况那些在长洲苑看花,拥有翠白玉床的人(想到这些),那情景会怎么样呢?

齐国有不嫁的姊妹,管仲说这不损害齐国称霸:

蜀国宫中没有使国家倾覆的美人,刘禅最终沦为俘虏。

亡国的罪责,难道只是在女色吗?

如果府库没有湛卢那样的收藏,潮水中没有(伍子胥)鸱夷(裹尸)的仇恨,越国即使进献(吴国)一百个西施又有什么用处呢!

19.名句名篇默写。

(1)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

(《卫风·氓》)

(2)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小雅·采薇》)

(3)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离骚》)

(4)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

环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答案】

(1).

(1)其黄而陨

(2).自我徂尔(3).

(2)杨柳依依(4).雨雪霏霏(5).(3)伏清白以死直兮(6).(4)采之欲遗谁(7).长路漫浩浩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陨”“徂”“霏”“遗”的写法。

五、诗歌鉴赏

20.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

出嫁。

②蕡(fén):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zhēn)蓁:

草木茂盛的样子。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题干明确了要求分析的具体的手法,主要结合诗句找到这种手法,然分析效果即可,诗中“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

以桃设比,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吴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

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2.后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案】21.B22.要点一:

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

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诗句: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这是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综合考查,答题关键词“不正确”,选项中B项“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表述错误,“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情感”“分析”。

分析情感抓住关键词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点睛:

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

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

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

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

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

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

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

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

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

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

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

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六、名著鉴赏

2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湘云虽豪爽、憨厚,但终究摆脱不掉好男儿应金榜题名建功立业走仕途经济之路的封建思想。

B.元春送宝钗、宝玉同样的礼物,明确表态赞成“金玉姻缘”;宝钗“羞笼红麝串”,表露出内心的对这份姻缘的接受。

C.贾珍点了三出戏:

《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

贾母听了便不言语,因为触到了贾母的隐忧一一贾府从创业到兴盛再到衰败的宿命。

D.“清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杨妃指唐朝的宠妃杨玉环,飞燕指西汉的赵飞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