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166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docx

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

2021年高考政治全国卷易错易混试题大全

经济生活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

1.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解析:

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解析: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因而不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

3.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

解析:

通货膨胀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利于生活质量提升。

4.当一国的通货膨胀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

解析:

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过热,生产者投机欲望增强。

5.人民币贬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解析: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6.《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解析:

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正比例

7.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解析:

商品的价格是又价值决定的

8.价格是商品使用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解析:

价格是商品价值在量上的反映,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使用价值不能决定价格。

9.商品的价值总是围绕价格波动。

解析:

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供水价格提高,会使居民生活用水量大幅减少。

解析:

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11.不同位置的球票是替代品,降低普通区(6-20排)球票的价格会增加VIP区(1-5排)的球票的销售量。

解析:

降低普通区球票的价格会增加普通区球票的销售量,减少VIP区球票的销售量。

12.职工工资逐年增长,恩格尔系数逐年提高。

解析:

一般情况下,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会降低。

13.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已由生存资料消费向享受资料消费转变。

解析:

生存资料消费不可缺少

14.机器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社会消费水平。

解析:

机器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不是社会消费水平。

15.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解析:

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质量和水平。

16.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解析:

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直接目的,消费是生产的根本目的。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1.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解析:

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同,公有制是主体。

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解析: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3.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

解析:

土地经营权流转,只是改不了土地的使用权,并没有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

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解析: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6.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解析: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7.互联网应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

互联网应用有利于企业发展,但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8.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解析:

满足市场需求是企业成功的因素之一

9.独特的技术是占有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

解析:

独特的技术有利于增加市场份额,但不一定是占有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

10.价格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

解析:

企业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11.机器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就业率。

解析:

机器人的使用会节约劳动力,不利于扩大就业。

1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增加了人们储蓄意愿。

解析:

居民储蓄存款高,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太完善。

13.股票投资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

解析:

股票投资的收益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

14.我国股票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会使股票价格越来越偏离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解析:

这一改革并不会使股票价格越来越偏离企业经营状况。

15.股市是经济风险的避风港。

解析:

股票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

16.开通“沪港通”意在杜绝两地股票市场投机交易。

解析:

开通“沪港通”并不能杜绝两地股票市场投机交易。

17.国债的风险高于储蓄存款。

解析:

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担保,其风险低于储蓄存款。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1.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是在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解析: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这属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2.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解析:

应该是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

应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析:

财政转移支付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整,而不是初次分配。

5.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解析: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6.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解析:

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7.国家光伏产业补贴政策属于货币政策。

解析:

属于财政政策

8.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

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

9.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能够有效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解析:

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可能会出现财政赤字。

10.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加,能够强化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解析:

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但不是基础性作用。

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旨在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销售量。

解析: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并不意味着“降低商品价格”。

2.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违规经营”等问题,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

解析:

改进互联网安全技术是企业采取的措施,不是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3.为治理空气污染,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解析:

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属于行政手段而不是经济手段。

4.为解决低价药物的供给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生产低价药物企业经营管理干预的力度。

解析:

政府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而非微观干预。

5.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解析:

对种粮农民实行补贴政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6.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解析:

科学发展要求又好又快,好字当先。

7.在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解析:

“扩大城市规模”说法绝对,像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是限制规模的。

8.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

解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农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下降表明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

解析: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10.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解析: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1.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

解析:

治理污染的根本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解析: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和威胁。

13.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解析:

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4.为了缓解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解析:

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会增加政府负担,也不符合世贸规则。

15.我国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是因为我国服务贸易个性化强,容易遭遇贸易壁垒。

解析:

主要原因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竞争力弱。

16.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解析:

我国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取代商品出口。

17.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抑制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

解析:

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会使我国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

政治生活专题五我国的公民与政府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

解析: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享有的广泛民主。

2.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

解析:

在我国,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

3.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解析:

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而不是扩大权利。

4.社区居委会可以对非法张贴小广告和私搭乱建行为酌情罚款。

解析:

居委会是群众自治组织,不能对非法张贴小广告和私搭乱建行为进行罚款。

5.某市区为推进社会治理新格局而实行的特聘委员模式,代行了政府职能,推进了社区基层民主。

解析:

政府职能只能由政府行使。

6.政府可弱化市场监管,增加公共服务。

解析:

政府要强化而不是弱化市场监管。

7.政府解决“人在证途”的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提高行政效率。

解析:

根本方法是简政放权。

8.取消和下放大量行政审批事项,表明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在减弱。

解析:

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并没有减弱。

9.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是提升社会组织地位,弱化政府管理职权的体现。

解析:

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有利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社会组织地位并没有提升,也没有弱化政府管理职权。

10.国务院机构改革旨在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解析:

政府的职权是法律所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

11.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树立政府权威的需要。

解析: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树立政府权威,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

12.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旨在推进依法行政,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解析: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不是旨在保障国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而是国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要维护宪法权威,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3.“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表明行政机关不再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解析:

该规定表明政府要依法行政,但行政机关仍有制定行政法规。

14.政府必须切实实行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解析:

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属于司法机关,需要公正司法。

15.发展协商民主属于政府的“阳光工程”。

解析:

发展协商民主,属于决策范畴,“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表现。

16.网络问政是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

解析:

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解析:

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

2.全国人大代表有决定权。

解析:

决定权是人大的权力,而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

3.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解析:

立法权是人大的权力,而不是公民的权利。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审议权。

解析:

审议权是人大代表的权利,而不是人大的权力。

5.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了决定权。

解析:

在这里,人大代表行使了审议和表决权,决定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

6.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当我调查到某工厂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时,可以立即拿出代表证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解析:

人大代表有监督权,但没有执法权,不能要求厂家停产整顿。

7.守底线、讲原则、重法治成为新常态,这有利于广大党员履行国家管理职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解析:

政府履行国家管理职能,依法行政。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核心,依法执政。

8.惩治腐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

解析:

经济建设是我国目前的中心工作。

9.惩治腐败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解析:

惩治腐败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改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

10.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利益的政党。

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没有自身特殊的利益。

11.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具有立法权但没有司法权。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既没有立法权也没有司法权。

12.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解析: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质询权。

解析:

人大代表有质询权,政协委员没有质询权。

14.政协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解析: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5.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全部内涵。

解析:

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仅仅是覆盖了民族区域自治权的部分内容。

16.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规定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

解析:

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17.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的立法,保障了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解析: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并没有特殊地位。

18.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解析: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9.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解析:

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意味着,要求宗教界认识和信教群众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要求对宗教教义作出与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解析: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能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能要求其对宗教教义作出也唯物主义一致的阐释。

专题七国际社会与我国的外交政策

1.中国撤离外国公民的国际救助行动,体现了中国的国际权利和国际义务。

解析:

这是在履行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并不是行使国际权利。

2.中法两国把维护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目的。

解析:

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3.经济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解析: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4.我国处理国际问题时主要根据伙伴国的利益制定政策。

解析:

立足于国家利益是一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

由于国家性质不同,国家根本利益存在差别。

6.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解析:

推动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7.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解析: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

8.平等互利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解析: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我国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解析:

我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不通过伙伴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和第三方威胁。

10.独立自主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解析: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不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11.中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解析:

中国没有也不能在东盟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12.中法两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解析:

我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能由此判断法国也走和平发展道路。

13.中国撤离外国公民的国际救助行动,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的转变。

解析:

我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转变,仍然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文化生活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1.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解析:

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2.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3.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解析: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4.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解析: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5.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解析:

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6.古琴音乐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解析:

古琴音乐属于文化,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7.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解析: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8.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解析:

保护文化遗产对展示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9.古琴音乐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解析:

古琴音乐具有世界性,不是因其古老性,而是因为其民族性。

10.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解析:

中法两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

11.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解析:

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12.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解析:

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途径,但并非主要途径。

13.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解析:

现代传媒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并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文化的内涵。

14.《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解析:

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这一说法太绝对。

15.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

16.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7.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解析: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18.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源,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基。

19.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

解析: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并不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20.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1.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解析: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

22.县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3.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解析: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24.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解析: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25.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解析: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6.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解析:

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专题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解析: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2.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解析: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决定文化。

3.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解析: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

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解析:

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5.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6.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解析: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

7.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解析:

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政府不直接提供文化产品。

8.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

解析:

通俗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不应当抵制。

9.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

解析:

对待农村传统习俗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承袭。

10.文化建设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解析:

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11.剧目创作应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解析:

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2.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

13.公益广告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解析:

公益广告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只强调社会效益,不强调经济效益。

14.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解析: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15.科学文化修养越高则思想道德修养越高。

解析:

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未必高。

16.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基础。

解析:

两个修养都有其客观基础。

17.思想道德修养是科学文化修养的表现。

解析:

两个修养分属不同领域。

18.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解析:

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相互促进。

生活与哲学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1.世界观揭示了物质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解析:

哲学揭示了物质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解析:

哲学来源于实践。

3.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解析: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4.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解析:

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

5.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解析: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6.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解析: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7.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解析:

雾和霾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体现。

8.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解析: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9.科幻文学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解析:

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源于客观存在。

10.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既可能是正确也可能是错误的。

11.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

解析:

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12.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解析:

意识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意识自身不能改造世界。

13.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解析: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14.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而是社会发展规律。

1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解析:

这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16.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解析:

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17.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解析:

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利用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

18.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解析:

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

19.在我国古代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

解析:

人们顺应自然节律进行生产和生活,而不是对自然的征服。

20.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1.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解析:

直接经验不一定比间接经验更可靠。

22.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解析:

只有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

23.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