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62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

27.8%

35.8%

45.6%

(1)分析上表,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

(2)仿写句子。

原句: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

一本书像________。

(3)请你为大家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书,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答案】

(1)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2)略

(3)略

(1)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读书现状调查”为陈述对象。

找到“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项目,通过比较可分析出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结论。

(2)仿句,要求有三。

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

抓住前例句“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句式为一个明喻句,后面的分句是一个兼语句。

内容要与前一句相谐。

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3)一般推荐名著,推荐的是名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格列佛游记》一书,深刻剖析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这就是思想价值。

运用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这就是艺术价值。

本题的开放性较大,可根据自身的日常阅读积累,阐释自己的观点。

符合经典阅读的主要思想,合情合理即可。

推荐一本经典。

要么关注于经典有价值的思想内容,要么关注于精彩的艺术形式。

要找你读过且最为熟悉的经典来推荐,推荐缘由要准确无误。

⑴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⑵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⑶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图表材料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结合题干的要求,抓关键信息进行回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理解例句,注意例句的结构特点,修辞运用。

在内容上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与句子的主题一致。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掌握一般的推荐方法,注意平时的积累,语言的表达。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解决散步时的分歧中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

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

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tān

zhù

分歧

________痪

________蓄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

(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答案】

(1)qí

瘫;

(2)应合;

应和

(3)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分歧”:

意愿或想法发生争执。

注意据义定音。

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瘫”“贮”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如“应和”: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注意据义定形。

(3)整后语序(句子结构)。

注意上文的“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是的字短语做主语。

所以下句应改为“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这样就与上句的句式结构一致了。

⑴qí

瘫;

⑵应合;

⑶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点评】⑴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⑶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品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所给句子,写两句话。

春天其实是个好季节。

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生机勃勃;

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

下面这剖对联来自武汉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红 

画廊 

映 

山枫 

上联:

楼月共随江浪白

下联:

【答案】

(1)音乐家;

就要做出一首乐曲,来讴歌它的红情绿意;

画家;

就要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描绘出它的鸟语花香

(2)山枫长映画廊红

(1)本题要求仿写,仿写的关键是要找到仿点,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生机勃勃,这句话的内容是赞美春天。

这句话假定是一个诗人,诗人用诗歌颂春天。

可以把自己假设成画家,画家用画笔描绘春天的美;

还可以把自己假设成音乐家, 

音乐家用乐曲来讴歌春天。

(2)根据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的原则,上联楼月共随江浪白,意思是皎洁的月色洒下来,黄鹤楼和长江都是一片洁白。

其中“白”是因为“月”。

那么下联的“红”是因为“枫”,就要把这两个字放在相应位置上。

因为“红”只能放在句末,“山枫”只能放在句首,画廊应在红的前面,“共”是限制“随”的,那么,“长”和“映”也应该是长映。

根据以上分析,这首对联的下联应为:

山枫长映画廊红 

⑴音乐家;

⑵山枫长映画廊红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

①话题:

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②修辞:

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③句式:

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

④内容:

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

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

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综合性学习。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为此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46.5%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3)班级开展名为“爱心城”的读书活动,请你从下列图书中任选一部,结合该书具体内容写上“推荐寄语”,以引起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

《西游记》、《三国演义》、《繁星春水》、《骆驼祥子》、《名人传》、《格列佛游记》

所选图书:

推荐寄语:

【答案】

(1)示例:

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读书让学识变得渊博。

(2)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3)《三国演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光芒,犹如沉淀在河里的金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的灼热而坚定的目光,《三国演义》就是矗立在文学巅峰的一本书,它值得你一看。

(1)本题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如,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

好书让阅历变得丰富;

好书让人生充满智慧等等。

(2)此题就抓住读书时间、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的数据比较得出结论。

(3)首先选择一部名著,然后结合这部作品内容,可以从历史地位,艺术成就,先进思想,人物描写等概述。

写出推荐语。

如,《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作品通过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小白龙(就是那匹白马)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刻画了孙悟空的形象,表现了他蔑视权威、不畏强暴,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可以说,整部书就是孙悟空的战斗史,小说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闹天宫》。

⑴示例:

⑵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⑶《三国演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东西泛着光芒,犹如沉淀在河里的金子,细小却珍贵,吸引着无数人的灼热而坚定的目光,《三国演义》就是矗立在文学巅峰的一本书,它值得你一看。

【点评】⑴解答此题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拟写标语要紧扣活动主题,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材料的反映的主题,要对图表仔细阅读,横向、纵向比较,围绕主题回答、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查的形式是填空题,考点是重要的情节,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要认真仔细,要尽量阅读原著。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传(ché

ng)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yù

n)藏着先人所恪守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pǔ)素的为人准则。

良好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昔,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dià

n)。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传递、沿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

ng

n

dià

传________

________藏

________素

积________

(2)上面的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

(1)承;

蕴;

朴;

(2)昔;

夕;

沿;

(1)传承:

泛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

蕴藏: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朴素:

意思是质朴,无文采(衣着);

俭朴,不奢侈(生活)。

积淀:

①长期积累沉淀(多指某种思想、文化、经验等);

②积累沉淀形成的思想、文化、经验等。

(2)一朝一夕:

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

形容很短的时间。

延续:

照原来样子继续下去。

注意区分字形。

故答案为:

⑴承;

蕴;

朴;

⑵昔-夕;

沿-延

【点评】⑴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

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把握。

7.阅读下面图片,完成小题。

(1)阅读图片内容,说说该图片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来说,灭火器比较轻便,皆可单手操作。

B.使用灭火器和消火栓都需要按照一定操作步骤。

C.消火栓水压较高,可以用来洗地、洗车等。

D.校园消火栓箱的玻璃箱门易碎,应当在其前放张隔离桌。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的理解,对材料中两位同学的做法加以评析。

2017年11月9日“消防日”,某校展开消防灭火演练,七年级甲同学拿起灭火器面对风向,距火源5米开外,对准火焰顶部喷射,未能灭火;

乙同学迅速打开消火栓灭火成功,快速收起消防水带恢复原状态。

在最后演练点评中,这两位同学都受到批评。

(4)该图片设计者是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所表达的意思?

【答案】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B

(3)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乙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灭火后没有将消防水带晾干就恢复原始状态。

(4)①图文结合;

②分步骤介绍;

③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

(1)本题考查概括图表的主要内容。

要尽可能地准确把握把画面的信息全部介绍出来,组织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

两幅示意图分别是“灭火器使用图解”,4个步骤;

“消火栓使用图解”,6个步骤和3个注意事项。

据此归纳为:

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A、使用灭火器时,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管,不能单手操作,此项错误;

B、说法正确;

C、消火栓在非火灾时不能使用,更不能洗地、洗车等,C项错误;

D、消火栓前面两米不许堆放任何物品,“放张隔离桌”的说法错误。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评价做法。

仔细读图,明白图表显示的各个信息,理解准确把握灭火器、消火栓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评价做法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甲同学主要问题在于站在下风向,应当站在上风向距火源3米左右,对准火焰根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4)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的设计思路。

设计者运用图片,宣传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方法,目的是是让人们能够更容易看懂图片,明白操作规范正确使用。

为了达到这个设计目的,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

分步骤介绍,详细列举,通俗明白;

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有使用步骤的图解,也有保存的注意事项。

(1)教会人们(如何)操作灭火器材。

【点评】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考生答题时注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析,把握图画的本质一要扣题旨,二要找规律,三要简洁表达。

要点: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把握各个选项内容,把各个选项和相关常识进行比照对比,字斟句酌辨析正误。

B项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消防器材使用和保存的安全要求。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灭火器使用图解”第4个步骤的规范要求,指出甲同学操作的错误。

根据“消火栓注意事项”第3条,指出乙同学的错误。

答题时应注意,从图文结合;

分步骤介绍;

分类型介绍(灭火器、消火栓)几个方面分析。

8.近日,某市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1)

【老师在行动】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

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请你拟出下联:

(2)

【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网络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答案】

(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微课”。

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

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主谓结构,谓语部分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联动结构,内容写老师辛勤工作的奉献精神,下联可以是:

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

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等。

(2)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

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不能偏离劝说主题。

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和原因:

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微课”。

(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家一起学习“微课”。

【点评】

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

(2)本题考查劝告类口语交际,答题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

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本题注意要用礼貌用语,详细解释达到劝说的目的。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

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

“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

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

超过80英里,欢迎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

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1)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30英里

B.60英里

C.80英里

D.100英里

(2)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续正确的一项是(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

D.热爱生命

(3)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家乡交通情况的看法或建议。

80字左右。

(2)C

(3))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都在十万左右,中小学生的比例接近20%以上,这些每日数次往返于家庭、学校之间,以步行、自行车为基本交通方式的中小学生,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所以我建议应该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

(1)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言外之意是,只要不超过60英里,就不会触犯法律,也就是驾车的最高时速是60英里,故选B。

(2)录音中的整句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

如果慢行,可以观赏风景,如果超速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甚至有生命危险,这就是提醒驾驶员谨慎慢行。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学生应该严格按照题干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

我发现家乡的司机在开车的时候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增加事故发生的机率。

所以我建议不开斗气车。

任何时刻都不开英雄车和斗气车,特别是避免和当地车辆斗气,礼貌行车,心平气和地驾驶车辆,,减少意外发生的机会。

⑶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都在十万左右,中小学生的比例接近20%以上,这些每日数次往返于家庭、学校之间,以步行、自行车为基本交通方式的中小学生,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所以我建议应该加强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结合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补写语句的能力。

要求考生读懂文段,理解材料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进行作答,注意主题一致,内容上要紧密衔接。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读懂要求,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10.感受文化之美。

班级开展“‘和’文化”专题学习,请你参与。

(1)下图是“和”字的甲骨文,据此推测“和”字的最初意思。

(2)下列句子中与“我和老师打球”中的“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加二的和是四

B.和衣而卧

C.猫和老鼠

D.我和他说清楚

(3)今天,是爷爷八十大寿,有很多亲戚朋友到我家贺寿。

下列四句对话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和有礼”的一项是( 

A.有亲戚一进门就向爷爷拱手道:

“祝老爷子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B.爷爷连忙还礼说:

“感谢贤侄大驾光临!

C.邻居曾爷爷也来道贺:

“祝您老当益壮!

花甲重生!

福寿满堂!

D.爷爷开怀大笑说:

谢谢贤弟垂爱。

【答案】

(1)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3)A

(1)“和”的甲骨文是“龢”。

左边是形旁“龠”,其字形像一排竹管合拼而成的乐器,“乐之竹管”指吹奏乐器。

“以发‘和’声”指这些乐器一齐吹奏,声音悦耳动听,显得很调和、和谐,所以“和”字的本义是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

(2)“我和老师打球”中的“和”意思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A.数学名词。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所得的总数;

B.动词,和:

连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