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373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节我在成长

1、测量体重的工具是:

体重称。

2在成长中,我们的身体长高了,体重变重了。

3我们出生时没有牙齿,最先长出来的牙齿是乳牙,乳牙脱落后长出来的是恒牙。

★4、出生后,我们经历了了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出生后的一年内,第二个高峰期是进入青春期后

5、时期年龄(岁)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危险期)11、12—14、15青年期14、15—17、18成年期20~25中年期40岁老年期65岁以后★学龄期6、7—12、13

6、我们现在所处的生命周期是少年而不是成年。

7、测量身高时,我们应该脱鞋,身体站直,目视前方.

8、测量体重时,衣物越少,测量结果越准确。

9、人刚站在体重称上时,体重称的指针会不断变化,所以应该等体重称指针稳定后读数。

10、成长的标志有很多,比如:

身高和体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懂事了、鞋子变得挤脚了。

11、测量身高时,下面三角板放置方法正确的是(A)。

判断1、体重并非每年匀速增长。

(√)2、我们的成长就是指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3、测量身高时,必须脱掉衣服。

(×)

第二节悄悄发生的变化

1、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2、我们正处在青春期,身体形态和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女孩一般是10岁入青春期,男女孩一般是11岁入青春期.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4、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男孩在青春期时会出出变声、遗精等生理现象,这些都是青春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6、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7、少年健康的大敌:

吸烟和酗洒。

8、拔胡须会损伤毛囊,会使细菌侵入身体。

9、青春期对待异性的正确做法是:

保持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方式。

而不是讥笑、杜绝、禁止异性的交往。

10、穿高跟鞋的坏处:

穿高跟鞋容易使足前部受到挤压,引起脚趾外翻造成扁平足,还会加重骨盆负担,造成盆处狭窄给日后生育带来困难。

11、我们所处的阶段是:

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

12、体育课上,老师要进行1500米跑步测试,而小红正处于月经期,对此,她应该将实际情况告诉老师。

13、每个孩子都是10岁进入青春期。

(X)

14、进入青春期,我们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努力学习,培养独立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孝敬长辈,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等等。

15、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性意识骤然增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并能作出自己的判断,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

(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情绪不稳定,容易与老师家长对立;(5)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依赖性。

第三节人生之旅

★1、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

2、根据父母身高预测:

男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人后身高=(父亲身高×0.928+母亲身高)÷2

3、人的一生中身高最高的时期是成年时期。

4、能给自己一生留下美好回忆的是:

每年的同一时期同父母合影留念。

5、爱因斯坦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

★6、人一生中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是成年期(×)应是青春期。

7、预测出来的身高不一定就是自己将来准确的身高(√)

8人的一生只能划分为婴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还有中年期等

9、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为社会和家庭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很大贡献。

人老老后,体质变差,记忆力减退,听力和视力下降,容易生病,所以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顾;而幼儿非常小,不懂事,没有自理能力,也需要得到大人的照顾。

10、连线十月怀胎—胎儿期牙牙学语—婴幼儿期勤奋求学—学龄期生长迅速—青春期努力工作—青年期抚育后代—成年期颐养天年—老年期

第四节踏上健康之路

★★1、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

(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进餐次数和时间)(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注意采光和照明)(4)加强体育锻炼(游泳、跑步、踢球)(5)保证充足的睡眠(小学生1-2年级10-11小时3-6年级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5小时、成人7-9小时)(6)不迷恋电脑(适当使用丰富业余生活,并不是坚决远离电脑,当能尽情玩网络游戏)(7)科学用脑(★科学用脑五要素:

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体格发育增长显著,20年间7---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量,男生为6.9厘米,女生为5.5厘米;体重增长更为迅猛,男生增长为6.6千克,女生增长为4.5千克。

伴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也不断提高。

3、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书写姿势,做到三个第一:

胸离桌一拳、眼高书本一尺、握笔的手与笔尖一寸;注意正确的阅读摆姿势,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以减轻疲劳;坚持按时做眼保键操;注意书写时采光与照明,不在强光或弱光下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在行走时或行驶的车辆上看书。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1、遗传:

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遗传。

★2、遗传和变异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3、孟德尔是著名的遗传学家,也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4、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就是遗传现象。

5、变异:

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不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变异。

6、生物除父母的结合会出现变异外,生物自身也会产生变异,有的变异对生物有害,有的变异对生物有益,有的变异对生物即无害也无益。

7、有关变异的谚语或俗语如:

一颗之果,有苦有甜;黄鼠狼生鼠辈,一代不如一代;一母之子,有愚有贤;龙生九子,个个不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8、三叶草通常有三片叶子,但也有极少数是四片,这是因为变异现象。

★9、变异现象的两种形式: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可遗传的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如:

高茎碗豆和矮茎碗豆播种出新苗。

可遗传的变异:

是在不同环境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如:

用眼不当造成近视。

★10、袁隆平是我国著名水稻专家,他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杂交水稻新品种,2001年2月,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用人工的方法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比如用X射线照射种子。

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

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椒、瘦肉型猪。

12、“丰田十号“的玉米种子种植出来的玉米都是穗suì大粒饱的,这是遗传。

13、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14、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是个别存在的(×)

15、生物的后代不会也不可能与祖先一样(√)

第三单元《进化》第一节消失的恐龙

★1、第一块恐龙化石是1822年被人们发现的,发现并认识恐龙的是欧文。

★2、恐龙已经灭绝了,人们主要通过化石来了解恐龙。

恐龙的模型、图形和影片是根据化石复制出来的。

3、恐龙属于爬行动物,它生活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是卵生的。

4、地球上大部分地区都曾有过恐龙的分布。

5、科学家推测:

小鸟、鳄鱼、蜥蜴可能是恐龙的后代,但大熊猫不可能是恐龙的后代。

6、恐龙的体型大小不一,有的有几层楼那么高,有的只有母鸡大小。

7、会飞的恐龙如:

翼龙,水里游的恐龙:

鱼龙;吃肉的恐龙有霸王龙,吃植物的恐龙有梁龙。

第二节恐龙告诉我们什么

★1、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残骸)或(遗迹),如:

骨骼、外壳、叶子、脚印等。

2、大自然中的化石如:

恐龙化石、植物化石、三叶虫化石、鱼化石。

3、如果把不同年代的地层比作一本书,那么(化石)就是书页中特殊的文字。

人们对各种化石以及生命进化感到困惑已有数百年

4、有些生物在地球已经不存在了如:

恐龙、奇虾、渡渡鸟。

5、现在一些生物与远古的生物很相似,变化不太,我们称为“活化石”如:

大熊猫、银杏、蟑螂、白鳍qí豚。

6、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而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则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中才出现。

7、化石的形成过程。

(注意顺序)

动物死亡→被沉积层包围→矿物化→地壳运动→接近地表

8、脚印化石属于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属于外壳化石,鱼化石属于残骸化石。

9、现代人类通过发现奇虾化石知道地球上曾有过奇虾这种动物。

★10、科学家做出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11、所有的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都会形成化石(×)

★12、现代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已经知道了恐龙灭绝的原因。

(×)只是推测.

第三节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1、达尔文是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他出版了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著作《物种起源》,他认为生物是由非生物发展起来的,现在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经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发展着,进化着。

达尔文的观点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经典理论。

2、自然选择:

在生存竟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是在利用生物的过程中,人们为了获得好处或利益而采取的选择。

自然选择是客观的,人工选择是主观的。

3、云南澄江动物化石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祖先的化石。

★4、云南澄江生物群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5、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的原因是减少热量的流失,有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保暖。

6、动物的形态与动物生存环境有关。

(√)

7、不类改变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

8、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缓慢渐进的过程。

(√)

9、不同地层的化石代表动物是不同年代的。

(√)

10、动物的血液不能形成化石。

(√)

★11、不同年代地层之间的生物是没有联系的。

(×)

12、随着时间的推移,末来的生物将变得越来越少。

(×)

★13、关于恐龙灭绝的各种假设都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但对全球性的恐龙灭绝问题至今还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14、自然界在其进化和发展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变化,为什么有些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逝了?

生物灭绝的原因有两种:

一种是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被自然淘汰,如恐龙;另一种是被人为消灭,如渡渡鸟。

15、“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那些适合并主动适应周围变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其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第一节寻找生物的家园

★1、蓝色的地球是生物共同的家园。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

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栖息地。

★3、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一起生活,有些可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有些却可能成为敌人。

合作伙伴:

小丑鱼和(海葵)、蜜蜂和(花)、啄木鸟和(树木)、鳄鱼和(鳄鸟)、鸟和(果实)敌对关系:

熊吃鱼、小鸟吃昆虫、捕蝇草吃昆虫

4、生物依赖(环境)生存,生物离不开合适的(环境)。

5、(森林)是小鸟的家,(草原)是牛羊的家,(河流)是鱼虾的家,(大地)是植物的家……(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家,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它!

6、企鹅生活在(南极冰雪中),狮子生活在(草原),海龟生活在(大海)。

第二节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1、仙人掌的表面有许多刺,这是它的叶子,它把易散发水分的(叶子)长成细小的(针状),以减少水分散发的面积;它的茎表面生(蜡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

★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能在沙漠生存是因为它有抗捍、抗风沙的本领。

蝎子也在沙漠生存。

3骆驼脚掌(宽大)、脚垫(厚实),有利于在滚烫的沙漠行走;鼻孔可(关闭)、睫毛(粗长)可抵御风沙;驼峰可贮存(水分)和(能量)等适应沙漠行走的特征。

4、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这是适应海洋环境的结果,背部颜色浅可以使水面上的天敌难以发现。

5、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的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

答:

可以加强对自己的保护。

斑马的条纹可以让它在草原上不易被敌人发现,以保护自己,免受更多的攻击。

6、大雁随着季节迁移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环境。

7、狐狸狡猾又奸诈,人类应该把它消灭光(×)8、凶恶的野兽没有伙伴(×)

9、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说的是食物链现象。

10、大象的耳朵是用来帮助它有效散热的。

(√)

第三节有趣的食物链

★1、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的源头是(植物),终点是(凶猛的动物)。

3、大自然的清洁工-----分解者。

分解者:

地球上有一类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废弃的食物,同时还留下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物质,它们有一个荣誉称号----大自然的清洁工,即分解者。

★4、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就在许多食物链。

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通过食物网,就可以发现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5、构成食物链的群体: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

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来自光合作用。

如:

玉米、枊树、小麦、白菜、小草。

消费者:

以其它食物为食。

如:

蜘蛛、老虎

分解者:

如蔴菇、细菌、蚯蚓、霉菌。

6、“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各种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7、食物链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植物。

8、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9、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

★10、食物链总是从动物开始到植物结束。

(×)

11、食物链画法:

稻子→蝗虫→青蛙→蛇→鹰

第四节生态平衡

★1、生态系统:

生物链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保括人类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3、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灾难。

人为破坏生态平衡,如:

过度放牧、过度捕捞、喷洒农药、围湖造田等。

4、★要保护生态平衡,应该建设生态工程。

5、生态工程包括:

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生态农业包括:

桑基鱼塘、稻田养鱼、立体农业。

6、顺其自然,保护环境才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7、我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化的国家之一。

8、蓝色农业就是蓝色植物。

(×)

9、人类活动是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

10、保护动植物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面(√)

11、保护生态平衡最终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

12、沙漠居民有:

鸵鸟、蝎子、骆驼。

1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反应了食物链的特点。

14、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蜜蜂花中跑,反应了生物间的伙伴关系。

15、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

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

16、善待每一种动物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

17、如果自然界没有植物,人和动物就不能生存。

(√)

18、人类破坏食物链所引起的生态平衡最后遭秧的还是人类自己。

(√)

19、许多昆虫都用与环境相似的体色来保护自己。

(√)

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第一节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量:

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

(1)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它;

(2)空气流动也是自然界中的能量;

(3)能量中的能不是能够的意思;

(4)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地球绕太阳转也需要能量。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生活中常见能量的作用:

风能:

可以使植物生长。

热能:

可以将水烧开,能使热气球飞上天。

电能:

可以使电灯发光

声能:

可以使纸片振动

食物中的化学能:

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运动。

★5、人类和自然界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人类可以运用各种能量,也可以控制各种能量的大小。

7、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踏使力加速的能量是机械能。

8、开关关了后,灯就不亮了,所以能量不能被存贮。

(×)

9、连线

光能----光合作用机械能---汽车飞驰化学能---马匹拉车

第二节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生活中,能量的转换如:

A、打开电视,电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

B、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

C、我们吃的食物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我们运动所需要的动能。

D、电风扇是把电能转换成风能。

E、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F、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G、锯木头会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换成热能

H、阳光下的植物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I、电脑工作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机械能

★3、能量转化是无法人工控制的。

4、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第三节能源

★1、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如: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3、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的如:

太阳能、风能、水能。

4、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5、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点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6、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

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

7、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第四节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2、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灶。

★3、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

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4、核能也叫原子能。

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5、生物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6、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7、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

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8、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9、地球存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0、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11、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化。

(×)

12、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

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13、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水

14、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光对我们不是能量。

(×)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

★1、拓展:

就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某些现象。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讲的都是拓展能力,”下知天文,下晓地理“不是拓展能力。

3、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

A、在同样生长的小草上盖上一个瓶子,小草会长得高些,是因为小草周围的温度和湿度会升,有利于小草生长。

B、苹果成熟后落地是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

★C、“气垫汽车“利用空气动力的原理前进。

D、让瓶子吹泡泡和用热水把瘪乒乓球汤圆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4、学习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冬天白天长而夏天白天时间长了(×)

★5、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

★6、应用就是制作一些物品(×)

7、懂得科学知识是一种本领,能把学到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有了这些本领,不但能提高我们做事情的效率,而且有可能实现我们的梦想。

8、下面是一些把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A、张衡利用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发明了地动仪;B、18世纪的英国发明家瓦特根据蒸汽产生动力的原理,制造出蒸汽机;C、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磁感应生电的原理。

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D

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的科学原理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的科学原理

夏天扇扇子感凉爽液体蒸发原理剪刀杠杆原理

制冷空调装在高处冷热对流原理救生圈浮力原理

制作空气动力小汽车空气反冲的原理不倒翁重心低不易倒原理

9、经常制作物品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能力(√)

10、制作一个物品往往要很多原理,这不是一个学生能完成的(×)

11、张衡制造地动仪是应用而不是拓展。

(√)

12、应用是一种强大的科学本领。

(√)

★13、科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14、小李想做一辆一空气为动力的玩具小车,他在做之前应考虑一些什么问题:

材质要轻、减小车轮摩擦力、车厢要做成流线型。

15、当一张纸和一个小球同时从同样的高度落下的时候会小球落地,原因是小球受到空气阻力。

把两张同样的纸,一张不变,另一张揉成团再做同样的实验会纸团落地,原因是纸团受到空气阻力。

16、科学原理的应用:

浮力原理:

救生圈、轮船漂浮、木筏、竹排、淘米

杠杆原理:

撬棍、剪刀、起钉锤、杆秤、天平

反冲原理:

火箭飞行、飞机飞行、烟花等。

冷热对流:

风的形成、制冷空调装在高处、超市的大冰柜不用在上面盖上盖子。

重心低不易倒:

不倒翁、台灯、灯塔、铁架台。

补充:

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2、小孩子从出生开始,会沿着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

(×)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太平衡?

答:

禁止过度放牧,保护草原;不喷洒农药,采用天敌防治病虫害;不过度捕捞,让自然休养生息;不乱砍滥伐,多植树造林,不猎杀野生动物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