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410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docx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

康复治疗技术主管技师基础知识-30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1/A2型题(总题数:

30,分数:

60.00)

1.下列哪项不是关节的辅助结构

(分数:

2.00)

A.支持韧带

B.关节盘

C.关节软骨V

D.关节唇

E.滑液囊

解析:

[解析]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有关节的支持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液囊及滑液鞘,是为适应特殊功能的需要而分化出的一些特殊结构。

2.下列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中,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

B.心率加快,脉压减小

C.大动脉硬化,脉压减小V

D.每搏输出量增加,脉压增大

E.回心血量增加,脉压增大

解析:

[解析]大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回缩力减小,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

3.下列有关锁骨下动脉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是上肢动脉的主干

B.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

C.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

D.右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V

E.主要分支有椎动脉

解析:

[解析]上肢动脉的主干是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直接起于主动脉弓,右锁骨下动脉起于头臂干,起始后经胸廓上口进入颈根部,越过第一肋,续于腋动脉。

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穿经颈椎的横突孔由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脑。

4.血管系统的失健现象,表现为安静状态下

(分数:

2.00)

A.心率加快,每搏量增大,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B.心率减慢,每搏量增大,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C.心率减慢,每搏量减小,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

D.心率增快,每搏量减少,运动时以加快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V

E.心输出量明显减小

解析:

[解析]任何人减少运动或卧床休息超过2〜4周以上,均不可避免地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失健现象,

表现为安静心率增快,每搏量减少,心肌收缩做功效率降低,从而使亚极量运动不以增高每搏量而是以增快心率来保证运动中足够的心输出量。

5.以下哪项不符合静态平衡

(分数:

2.00)

A.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B.物体没有线加速度

C.物体没有角加速度

D.合力为零

E.合力力矩可不为零V

解析:

[解析]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态平衡。

所以E答案错误。

6.下列哪一神经损伤可岀现“垂腕症”

(分数:

2.00)

A.正中神经

B.腋神经

C.肌皮神经

D.尺神经

E.桡神经V

解析:

[解析]桡神经的肌支支配上臂和前臂背面全部伸肌,损伤后,上臂及前臂伸肌功能消失,故出现“垂

腕症”;皮支支配臂、前臂背面及手背桡侧两个半手指皮肤。

7.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

«A.K

+

«B.Na

2+

・C.Ca

«D.CI-

2+

«E.Mg

(分数:

2.00)

A.

B.V

C.

D.

E.

解析:

[解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即为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项表现为较多量Na+通道开放造成

了较大的去极化,且此去极化不能被K+外流所抵消。

8.下列各项中不是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分数:

2.00)

A.闭锁性与交往心理的矛盾

B.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C.求知欲强与识别能力低的矛盾

D.多种角色、心理冲突增多V

E.性生理与性心理的矛盾

解析:

[解析]多种角色、心理冲突增多是中年期的心理发育特征,不是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征。

9.影响内呼吸的因素是

(分数:

2.00)

A.细胞的能量需求

B.肺泡的功能V

C.全身循环状态

D.组织微循环状态

E.血液气体状态

解析:

[解析]内呼吸指体内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即氧气进入细胞,参加有氧代谢,产生能量、二氧化碳和水,再将二氧化碳排出细胞的过程。

内呼吸取决于细胞能量需求和代谢状态、全身循环状态、组织微循环状态和血液气体状态。

10.内踝是下列哪一骨的部分

(分数:

2.00)

A.腓骨

B.股骨

C.髌骨

D.胫骨V

E.跟骨

解析:

11.因骨折固定或牵引而长期卧床的儿童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可达

(分数:

2.00)

A.10%

B.30%

C.50%V

D.60%

E.90%

解析:

[解析]高钙血症是制动后常见而又容易忽视的水电解质异常,在因骨折固定或牵引而长期卧床的儿童中,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可达50%。

12.腹上区、左季肋区及脐区三区内、中心点在锁骨中线与肋弓的交点是

(分数:

2.00)

A..胰

B..胃V

C..脾

D.十二指肠

E..肝

解析:

[解析]脾、胰位于上腹区,其中心点在两肋弓最下缘连线之中点。

腹上区、左季肋区及脐区三区内、中心点在锁骨中线与肋弓的交点为胃。

十二指肠球部中心点在两肋弓最下缘连线中点右侧约3cm处。

13.儿童的全面身心发育不包括

(分数:

2.00)

A.认知

B.小儿情绪

C.交流V

D.言语

E.社会心理

解析:

[解析]随着身体的成长,小儿情绪、认知、言语和社会心理也随之发育。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全面了解儿童的发育。

14.骨膜

(分数:

2.00)

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B.骨的表面都有骨膜被覆

C.富含血管,神经稀少

D.浅层中含有大量的骨原细胞

E.对骨的再生有重要作用V

解析:

[解析]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

骨膜富含血管、神经。

骨膜的内层和骨内膜有分化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能力,可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15.心动周期的特点是

(分数:

2.00)

A.持续时间与心率无关

B.收缩期大于舒张期

C.舒张期大于收缩期V

D.房室舒张时间相同

E.房室收缩时间相同

解析:

[解析]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

一个心动周期中,两心房首先收缩,持续0.1秒,继而心房舒张,持续0.7秒。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舒张期,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随

后进入舒张期,占时0.5秒。

16.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同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一致

・A.K+的平衡电位

・B.Na^Cl-的平衡电位

«C.Na+的平衡电位

«。

.^与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A-的平衡电位

(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解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即为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此项表现为较多量Na+通道开放造成

了较大的去极化,整个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的幅度也只决定于原来静息电位的值和膜内外的Na+浓度差。

17.关于体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

B.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C.小儿的脂肪较少,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较高

D.14岁以上儿童的体液量所占体重的比例和成人相仿

E.成年女性体液量比成年男性多V

解析:

[解析]成年男性体液量一般为体重的60%成年女性的体液量约占体重的55%所以E答案错误。

18.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有

(分数:

2.00)

A.二尖瓣和三尖瓣

B.主动脉瓣和二尖瓣

C.肺动脉瓣和三尖瓣

D.主动脉瓣和三尖瓣

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V

解析:

[解析]三尖瓣借腱索与右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

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合拢关闭右房室口,以防止血液从右心室回流右心房。

肺动脉瓣位于肺动脉口,其作用是当心室舒张时,防止肺动脉的血液反流至右心室。

二尖瓣借腱索与右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

当心室收缩时,瓣膜合拢关闭左房室口,以防止血液从右心室回流右心房。

主动脉口的周缘附有主动脉瓣。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形状、结构及作用与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的基本一致。

19.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分数:

2.00)

A.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V

B.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前部

C.缘上回

D.顶上小叶

E.额下回后部

解析:

[解析]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旁中央小叶后部(3、1、2区),接受背侧丘脑腹后核传来的对侧

半身痛、温、触、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

缘上回和顶上小叶主要为区分刺激强度的部位。

颞上回后部是听觉性语言中枢。

20.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肌肉是

(分数:

2.00)

A.原动肌V

B.拮抗肌

C.固定肌

D.协同肌

E.对抗肌

解析:

[解析]原动肌是指发起和完成一个动作的主动作肌。

拮抗肌是与原动肌功能相反的肌。

固定肌是固定原动肌起点的肌。

协同肌是配合原动肌,随原动肌一同收缩,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诸肌。

21.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它是四碘甲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V

B.不能进行自我调节

C.抑制物质与能量代谢

D.抑制生长和发育过程

E.甲状腺功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解析:

[解析]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主要受下丘脑与垂体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个水平紧密联系,组成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此外,甲状腺还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自身调节。

22.构成细菌毒力的是

(分数:

2.00)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侵袭力和毒素V

D.分解代谢产物

E.侵入机体的途径

解析:

[解析]构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是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包括细菌的胞外酶和荚膜与其他表面结构物质。

芽胞与细菌的生存力有关。

23.短波治疗采用电感法时产热最少的组织是

(分数:

2.00)

A.皮肤

B.皮下脂肪

C.浅层肌肉

D.深层肌肉

E..骨V

解析:

[解析]电感法治疗时作用组织以肌肉为丰。

24.从主动脉升部发出的分支是

(分数:

2.00)

A.左锁骨下动脉

B.右锁骨下动脉

C.肋间后动脉

D.头臂干

E.冠状动脉V

解析:

[解析]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全程可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升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营养心脏壁。

正确答案为E。

25.大脑半球额叶与顶叶的分界线是

(分数:

2.00)

A.中央沟V

B.中央后沟

C.中央前沟

D.顶枕沟

E.外侧沟

解析:

26.对骨的X线影像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骨表层骨密质表现均匀致密

B.骨内部松质呈密度较低的网状影像

C.少年骨的骨干与骺之间常显示有带状透亮区

D.骨干表面的骨膜正常时不显影

E.骨干表面的骨膜异常时不显影V

解析:

[解析]骨质:

长骨的X线片上可见骨干中间低密度的腔隙,即骨髓腔。

骨表层骨密质表现均匀致密,

其内面的骨松质呈密度较低的网状影像。

骨干表面的骨膜正常时不显影。

在少年,骨干与骺之间的骺软骨显示为带状透亮区。

27.不属于门静脉属支的是

(分数:

2.00)

A.肠系膜上静脉

B.脾静脉

C.肝静脉V

D.肠系膜下静脉

E.胃左静脉

解析:

[解析]腹部静脉的不成对脏支有起自肠、脾、胰、胃的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等,汇合形成门静脉。

门静脉经肝门入肝,在肝内反复分支,最终与肝动脉的分支共同汇入肝窦状隙,肝窦状隙汇成肝内小静脉,最后形成三支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

正确答案为C。

28.下列关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不正确的说法是

(分数:

2.00)

A.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

B.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

C.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

D.追求自我的形成(6岁)V

E.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解析:

[解析]在儿童个性形成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分以下几个阶段。

①对身体的自我感觉(1岁);②对自

我同一性的意识(2岁);③对自我尊重的意识(3岁);④对自我扩展的意识(4岁);⑤自我意象的形成(4~6岁);⑥理性运用思考的自我形成(6〜12岁);⑦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至青春期);⑧理解自我的形成(成年)。

所以追求自我的形成是在12岁至青春期而不是6岁,所以选D。

29.下列关于石蜡疗法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

2.00)

A.石蜡有很好的可塑性、黏滞性、延展性

B.石蜡有很好的蓄热功能

C.石蜡对人体热量的释放是快速传导V

D.医用石蜡的熔点为50〜60C

E.石蜡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乙醚

解析:

[解析]石蜡与皮肤之间的温度差可使其迅速形成蜡膜,阻止热的快速传导,使热缓慢地由体表向较深组织传递。

30.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椎体融合的节段越多,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变化为

(分数:

2.00)

A.越大V

B.越小

C.无变化

D.先变大,再随病程发展逐渐变小

E.先变小,再随病程发展逐渐变大

解析:

[解析]脊柱强直时,产生的应力集中,增加了的应力能加快脊柱的退变或增加相邻椎体的不稳定,强直或融合的节段越多,邻近未融合节段的应力就越大。

二、B型题(总题数:

8,分数:

40.00)

・A.胸膜

・B.壁胸膜

*C.脏胸膜

«D.胸腔

*E.胸膜腔

(分数:

4.00)

(1).贴在肺表面(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2).呈负压(分数:

2.00)

A.

B.

C.

D.

E.V

解析:

[解析]胸膜是一层光滑的浆膜,分别覆被于左、右肺的表面、胸廓内表面、膈上面和纵隔外侧面,贴在肺表面的胸膜叫脏胸膜,贴在胸廓内表面,膈上面和纵隔外侧面的胸膜叫壁胸膜,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互相延续,形成左、右侧两个完全封闭的胸膜腔。

腔内含少量浆液,其内压低于大气压(负压)

*A.生化反应

*B.免疫系统反应

・C.躯体反应

*D.心理/行为反应

*E.内脏反应

(分数:

4.00)

(1).慢性疼痛引起一系列器官、组织的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是属于(分数:

2.00)

A.

B.

C.

D.

E.V

解析:

(2).慢性疼痛和剧烈疼痛可出现酶和代谢系统的紊乱,是属于(分数:

2.00)

B.

C.

D.

E.

解析:

[解析]内脏反应:

是以自主神经症状为表现,引起一系列器官、组织的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等。

生化反应:

慢性疼痛和剧烈疼痛可出现酶和代谢系统的生化紊乱。

«A.中脑

«B.脑桥

*C.延髓

«D.旧小脑

«E.新小脑

(分数:

6.00)

(1).调节肌张力并维持身体姿势的是(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2).对随意运行起主要协调功能的是(分数:

2.00)

A.

B.

C.

D.

E.V

解析:

(3).吞咽功能的初级中枢是(分数:

2.00)

A.

B.

C.

D.

E.V

解析:

*A.疼痛形式的变异

*B.疼痛传导的辐散

*C.疼痛传导的聚合

*D.疼痛传导的辐散和聚合

*E.疼痛的病理改变

(分数:

4.00)

(1).多种神经冲动集聚在一个神经元,使非疼痛信号易化为疼痛信号,从而出现痛过敏或疼痛增强的称为

(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2).因传递疼痛信号较强,可同时兴奋感觉、运动或内脏等神经元,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异常变化的称为(分数:

2.00)

A.

B.V

C.

D.

E.

解析:

[解析]辐散指的是因传递疼痛信号较强,可同时兴奋感觉、运动或内脏等神经元,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异常变化。

聚合指的是多种神经冲动集聚在一个神经元,使非疼痛信号易化为疼痛信号,从而出现痛过敏或疼痛增强。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后电位

(分数:

8.00)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2).能够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称为(分数:

2.00)

A.

B.V

C.

D.

E.

解析:

(3).可兴奋细胞安静时,其膜内外的电位差称为(分数:

2.00)

A.

B.

C.

D.V

E.

解析:

(4).刺激神经纤维时,可产生一次扩布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分数:

2.00)

A.V

B.

C.

D.

E.

解析:

[解析]静息电位是安静状态存在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又称为膜的极化,可兴奋细胞受刺

激后,首先可岀现局部电位,当刺激的强度达到阈电位时,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引起兴奋产

生动作电位即峰电位,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局部电位。

«A.舌神经

«B.舌下神经

«C.舌咽神经

«D.面神经鼓索支

«E.下颌下神经

(分数:

6.00)

(1).支配舌的运动(分数:

2.00)

A.

B.V

C.

D.

E.

解析:

(2).支配舌后1/3一般感觉和味觉(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3).支配舌前2/3味觉(分数:

2.00)

A.

B.

C.

D.V

E.

解析:

[解析]面神经的鼓索支管理舌前2/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舌咽神经管理舌后1/3的味觉和一般感觉,舌神经管理舌前2/3的一般黏膜感觉,舌下神经司运动。

*A.每搏输岀量

*B.心输岀量

*C.心指数

*D.射血分数

*E.心力贮备

(分数:

4.00)

(1).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2).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分数:

2.00)

A.

B.

C.

D.V

E.

解析:

[解析]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

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岀量。

左右两心室的输岀量基本相等。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岀量,称为心指数。

每搏输

岀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电紧张性扩布

・E.“全或无”现象

(分数:

4.00)

(1).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作(分数:

2.00)

A.

B.

C.V

D.

E.

解析:

(2).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作(分数:

2.00)

A.

B.

C.

D.

E.V

解析:

[解析]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则称作复极化。

动作电位不是只岀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

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作“全或无”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