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577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九年级 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docx

天津市九年级中考二模语文含答案

中考二模(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折戟沉沙铁未销,                    。

     (杜牧《赤壁》)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只恐双溪舴艋舟,                    。

    (李清照《武陵春》)

(4)关关雎鸠,             。

                    (《诗经·关雎》)

(5)                 ,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6)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7)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及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炽痛(zhì)  污秽(huì)    气冲斗牛(dǒu)

B.剽悍(piāo)  庇护(pì)     鳞次栉比(zhì)

C.殷红(yīn)   绮丽(qí)     叱咤风云(chà)

D.惬意(qiè)   缄默(jiān)   相形见绌(chù)

3.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D.④②③①

4.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喜欢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B.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

C.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

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D.彭德怀边走边说:

“少奇同志,快问问那个睡着的小同志,周团长去什么地方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阔”表现了“潮平”的结果,突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和“风正”相呼应,突出了春风的和顺.

B.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里写出了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大场面,同时也写出了太守亲自挽弓射虎的高超武艺,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此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很长时间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儿的思念.

D.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角依然完整”的土地,是指没有被日寇践踏的解放区.此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解放区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3题。

    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

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

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最终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东吴丞相顾雍,早年遭奸臣吕壹的陷害。

后来吕壹罪行暴露,被捕下狱,恰逢顾雍受命审理他。

此时吕壹穿一身囚服,再无昔日风光。

照理说,顾雍面对曾经迫害自己的小人,是有充足理由和底气对其嘲弄一番的。

然而,他没有那样做,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的与之交谈。

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

“你的意愿都表达清楚了吗?

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无话可说。

此时,站在一旁的尚书郎怀叙可没有顾雍那般客气,忍不住怒气冲冲地辱骂起吕壹来。

顾雍回过头来责备道:

“国家有法律惩罚他,何必这样骂人呢?

”足见一代名相的气度和境界。

   ③当一个人占理的时候,据理力争,讨回公道,固然无错。

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顾及别人尊严,恣意教训、奚落他人的理由。

试想,当别人得势时,你敢怒不敢言,唯唯诺诺;别人一旦落魄,你便指东道西,不依不饶,看似理直气壮,实际与小人又有何区别?

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④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

当时用钱,要把银元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元换460铜币。

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元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

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

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

“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

”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

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

”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⑤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道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制人。

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

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他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

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⑥所以说,君子理直气不壮,理直气和,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化解纷争的至高境界。

                                                                                (选自《京郊时报》)

7.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理直气壮,往往失了君子风范.

B.君子应该做到理直气不壮.

C.落井下石非君子,幸灾乐祸真小人.

D.润物无声,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8.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列举两个事例,一个是古代事例,一个是现代事例,这就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B.周作人的做法既表现了他的君子风范,又突出了他为人善良的性格特征.

C.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举例确凿,说理充分,因而说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文章②④两段是举例论证,③⑤两段是道理论证.

9.对文章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朗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

B.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博大胸怀,表达了敬重之情.

C.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周作人的做法,令人敬重和信服.

D.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1-3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

同时

B.蹴尔而与之          蹴:

踩踏,用脚踢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施加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向”,从前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义”,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3.今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的重要一年。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3月下

发的《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各地将开展各类阅读活动。

你所在学校的文学社要把“走近图书馆讲座”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介绍给同学们。

你是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下面是对南京图书馆讲座的调研材料,请你综合两则材料,概括主要信息,并得出结论。

【材料一】

   南京图书馆讲座内容场次比例情况统计

【材料二】

在南京图书馆“听众对讲座内容需求”的调查问卷中,讲座内容共设置了文史哲、艺术、自然科学、时政热点、教育、金融经管和医药卫生七个选项。

每位受调查者可以选择多个项目。

统计显示,有87.4%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文史哲方面的讲座,56.3%的受调查者对艺术类讲座感兴趣,而对自然科学类、时政热点类、教育类、金融经管类和医药卫生类讲座的选择均在37%以下。

主要信息:

                                                                         

结   论:

                                                                              

请你根据同学们找到的两则材料,简要说出公共图书馆讲座的两个显著特点。

【材料一】

南京图书馆举办的“明孝陵遗址公园”“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等讲座,突出本地特色,加深了听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

明故宫资深研究专家开设的“走进故宫”大型系列讲座,推出了“光凝秋水寒”“盛世琢华琼”“紫气贯京华”等专场,给广大“明故宫迷”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明故宫的平台。

【材料二】

上海图书馆讲座紧贴时代脉搏,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开设大型时政讲座“转型•创新•发展”,倾力推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以文化方式创新”“上海转型的进行时与将来时”等系列讲座。

由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主讲的“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的百年文脉”,让人们了解了代表城市文化记忆的石库门在旧城新建中的价值,强调了保护地域特色古建筑的重要性。

特点:

(1)                            

(2)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14.下面是从“团队组合”角度对《西游记》中人物的点评,请阅读后填写与之对应的人物。

(只填序号)

①孙悟空    ②沙和尚     ③猪八戒

A.他率直而又风趣,是活泼型性格的象征。

他情感外露,热情奔放,懂得如何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处处受欢迎。

但是,过分地对乐趣的追求使他显得随意,耐心不足,不切实际,常常陷入信任的危机。

B.他低调、和平型的性格,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

他非常在意人际关系的和谐和团队生活的稳定,容易相处,冷静耐心。

但是,过分地强调和谐,事实上就可能造成过分的妥协,逃避冲突,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C.他是力量型性格的杰出代表,他永远在超越自己的极限,总是能够不屈不挠地实现目标,能够取得令人叫好的工作绩效。

但是这种类型的人只关心工作的结果,对过程和人的情感却不大关心。

喜欢控制一切,不善于合作。

A.                 B.                C.             

15.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力量取胜的人。

而仅仅因其心灵伟大的人。

”请结合这句引言,以贝多芬为例分析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孟尝君养士

   孟尝君在薛①,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

孟尝君舍业②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

食客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④等。

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⑤,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

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刭⑥。

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

①孟尝君:

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

②舍业:

舍弃家业。

③食客:

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

④文:

指田文,即孟尝君。

⑤存问:

慰问。

⑥刭:

jǐng,割脖子。

   

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孟尝君已使使存问使:

         

(2)辍食辞去         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

客惭,自刭。

译文:

                                                                                                                      

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蓝瓦松   

 鲁枢元

 

(1)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2)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

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3)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4)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

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5)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

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

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

天空为什么如此蓝?

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

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

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

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6)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

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

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

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7)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

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

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

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

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

“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

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8)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

蓝天离我太遥远。

    

 (9)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

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10)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

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

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

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

我的那些蓝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岁月无情人有情。

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早先由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

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

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摘自2012年第4期《青年文摘》

完成下列表格,梳理作者将自己和瓦松所作的比较。

结合语境,欣赏下列语句的精彩之处。

①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②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

                                                                        

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