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616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6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盘县易灾地区草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贵州省盘县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建设项目

项目名称:

贵州省盘县易灾地区草地保护建设项目

项目管理单位:

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委员会

项目建设单位:

贵州省盘县农业局

项目技术支撑单位:

六盘水市草地站

项目建设地点:

盘县7个乡(镇)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摘要5

一、项目名称5

二、建设单位5

三、建设地点5

四、建设年限5

五、建设规模5

六、产品方案5

七、投资估算6

八、效益分析6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

第三章 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10

一、项目区草地生态建设现状及前景分析10

二、项目区草地生态畜牧业调查与分析11

三、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与预测.......................14

第四章  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15

一、项目承担单位人员状况15

二、项目承担单位固定资产、建筑设施与配套设备状况15

三、项目承担单位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情况...........15

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16

一、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条件16

二、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17

三、项目区典型乡镇基本情况..........................18

第六章 生产(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30

一、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30

二、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31

三、主要技术措施....................................31

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45

一、项目建设目标45

二、项目建设的思路和任务45

三、项目建设总体布局45

四、项目总体规模46

第八章 项目建设内容46

一、人工种草46

二、改良草地46

三、草地围栏47

第九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7

一、投资估算47

二、资金筹措48

第十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49

一、建设期限49

二、进度安排49

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保50

一、土地规划50

二、环境影响评价50

第十二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51

一、项目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51

二、项目管理制度55

三、项目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56

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57

一、经济效益57

二、社会效益59

三、生态效益59

四、环境保护评价62

五、风险评价62

第十四章 招标方案62

第十五章 相关证明材料63

一、项目建设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二、项目建设单位最近推广应用成果证书(复印件)

三、项目实施主要人员技术资格证(复印件)

四、申报项目在拟建地点的规划平面分布图

五、县政府配套资金承诺涵及领导小组文件

六、黔发改农经(2009)2530号《关于盘县2009年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批复文件

七、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报告表

第十六章 附表........................................64

附表1: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

附表2: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

附表3:

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

附表4:

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

附表5:

项目实施地点及规模

附表6:

项目产品、产值表

附表7:

项目产品加工损益表

附表8: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附表9:

项目敏感性分析(动态法)

附表10:

项目草地制氧、固碳及固氮生态价值表

第一章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

贵州省盘县易灾地区草原保护建设项目

二、建设单位

贵州省盘县农业局

局长(法定代表人):

桂希统

三、建设地点

本项目在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坪地乡、淤泥乡、珠东乡、响水镇、盘江镇、老厂镇等7个乡(镇)(见附表5:

建设地点和规模表)。

四、建设年限

1年

五、建设规模

盘县易灾地区退化草地面积138.34万亩。

该项目进行草地生态治理面积9万亩(其中:

人工草地8万亩;改良草场1万亩);围栏1万亩(草地建设与围栏相结合实施)。

六、产品方案

1、项目的主产品:

制氧、固碳和氮,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氧5.1万吨,其中:

人工草地年产氧量4.8万吨,改良草地年产氧量0.3万吨;年生产固碳6.88万吨,其中:

人工草地年固碳量6.48万吨,改良草地年固碳量0.4万吨;年固氮0.9万吨,其中:

人工草地年固氮量0.8万吨,改良草地年固氮量0.1万吨。

可以有效的改善易灾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项目辅产品:

优质牧草。

当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在保证生态治理效果不变的前提下,年均鲜草总产量可达26万吨,干鲜比按照1:

4计算,可以产干优质牧草6.5万吨。

其中:

人工草地年产干草6万吨(亩产鲜草3吨,),改良草地年产干草0.5万吨(亩产鲜草2吨)。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3730万元。

用于建设人工草地3200万元;改良草场160万元;围栏40万元,项目管理及不可预见费330万元。

项目总投资中,中央投资80%,计2980万;地方配套20%,计750万。

八、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实现年产氧量5.1万吨、年固碳量6.88万吨、固氮量0.9万吨。

改善了易灾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易灾地区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带动民族地区种草养畜,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带动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项目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根据多年的种草养畜测算,达到项目设计能力后,年均鲜草总产量可达26万吨。

如果鲜草含水量平均按照75%计算,年均干草总产量为6.5万吨。

根据近几年国内禾本科牧草市场1000元吨来算,年均可实现经济总产值6500万元,除去项目草地的养护管理及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年均纯收益可达747万元。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盘县位于贵州省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与云南省富源县接壤,地处东经104°17′46″—104°57′46″,北纬25°19′36″—26°17′31″。

土地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南部隆起,最高海拔2807米,最低740米。

地貌形态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在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82.4%,丘陵占9.22%,坝地占2.43%,山原占5.95%。

全县辖37个乡(镇),450个行政村,52个居委会,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1.21%,彝、布依、回、苗等2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6.6%左右,是贵州省第三人口大县。

盘县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每年地质灾害造成惨重的人员、财产损失和堵塞交通。

例如,2008年,猪场河刘官镇水洞村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造成320国道交通严重堵塞8小时,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2009年,拖长江坪地乡松柏村,因为长时间暴雨,发生大面积的山体滑坡,不但使212省道终断11小时,而且造成120木草地和56亩基本农田被毁。

盘县山峦重叠,坡陡谷深,沟谷纵横,地形破碎,境内地表资源分散,地域差异明显。

盘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性地理位置,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较大,农业气候稳定性较差,春旱、冰雹、暴雨、秋季低温等自然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较大。

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地区占总土地面积的82.01%,该类地区夏温偏低,年平均气温15.2℃左右,秋季降温迅速,热量资源偏少不稳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作物和产量不高。

盘县土地资源数量虽多,但质量不高,耕层浅薄,土质较瘦,山高坡陡,土质松散,加上暴雨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根据初步调查,盘县易灾地区退化草地面积138.34万亩,主要分布在拖长江、北盘江、猪场河、乌图河等流域,是贵州省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之一。

多年来,由于乱垦和过牧,天然草场植被破坏严重,载畜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将严重危及珠江中下域地区的生态安全。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具有较好的自然优势:

盘县境内拥有115.9万亩宜牧地和100万亩坡度25度以上的退耕还林地可实施林草结合,农作物种植比较困难土地可退耕种草养畜。

盘县天然野生牧草资源也十分丰富,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资源较丰富,较适合多种牧草生长。

所以,盘县发展畜牧业前景十分广阔,这一县情已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是全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也是盘县建畜牧大县和实施本项目的重要依据。

2、具备实施好本项目的技术条件:

盘县畜牧业技术队伍较为健全。

局下设兽防站、品改站、草地饲料站、水产站、执法大队、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共9个畜牧业服务部门。

全县37个乡(镇)均设有畜牧兽医站。

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7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1人、初级职称200人,另有村级防疫员504人,县、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网络体系健全,具有健全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具备实施好本项目的技术条件。

3、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从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费支出成倍增长,反映农村消费结构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今后20年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新局面,在这20年的时间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和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指出:

畜牧业要将提高产量与品种改良并重,积极稳妥地发展养猪产业,充分利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养猪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发展贵州的养猪业。

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

发展畜牧业要以基地县为依托,养殖户为基础,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模式。

加快发展生猪,突出发展肉牛肉羊和奶牛,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

《贵州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贵州省畜牧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均把发展优质肉牛肉羊生产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之一。

目前,全省上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对发展畜牧业极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盘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

县委、县人民政府出台了《盘县建设畜牧大县实施方案》(盘党发[2003]28号)、盘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重要文件,都强调盘县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一致,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

把优质肉牛肉羊产业作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大畜牧业投入,强力推动我县畜牧业发展。

实施本项目与中央、省、市、县加快生态建设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完全吻合。

省、市、县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实施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具有重大项目实施的经验:

2001年-2005年,我单位实施的《国家级秸秆养牛项目》,获得农业应用项目》获得贵州省“丰收计划”二等奖、六盘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肉牛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盘县肉用黑山羊种羊场建设项目”贵州省“肉牛高效养殖科技入户项目”“三百工程项目”“盘县人工种草”等项目,“盘县草原权属划定工作”的顺利完成,为该项目的实施,既积累了丰富的种草养畜经验,又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三章 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

一、项目区草地生态建设现状及前景分析

草地资源是畜牧的基础,更是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畜牧生产和新遗传资源形成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建设与保护草地,是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我国是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国之一,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物种的保护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易灾地区的草地退化,是导致各种地质灾害容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退化草地,从生态学和生产角度讲,就是草地在人为因素(如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与乱砍滥采等)的作用下,草层结构趋于简单,草群中优良牧草生长发育减弱,数量减少,质量变低,生境劣化,生态系统趋于逆向演替中的草地。

而退化草地改良,就是对已经退化的草地实施人工抚育措施,改变草地植物组分,提高草地生产力,促使草地生态系统进展演替的技术措施和生产实践。

 近年各种地质灾害频繁,使我们认识到草地大面积退化的恶果。

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草地,积极采用封育补播、施肥灌溉、草地除杂等人工抚育措施,恢复草地植被,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是保护草地、防止退化、最有效、最经济的实用技术,是减少地质灾害频繁、提高退化草地生产力,是实现草地资源永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二、项目区草地生态畜牧业调查与分析

1、盘县2010年畜牧业生产现状:

大牲畜存栏221959头匹,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5.11%;其中牛存栏184364头,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5.27%,牛出栏44153头,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11.31%。

羊存栏150137只,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24.53%。

羊出栏67421只,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27.73%。

生猪存栏600125头,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11.90%。

家禽存栏年同12.18%;

肉类总产量58183吨,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10.23%;禽蛋产量2513吨,与去年同期比较增加9.02%。

2、饲草饲料市场需求分析:

盘县盛产优质牛羊,在贵州及邻省有较强竞争力,市场需求较大。

近年盘县牛羊出栏与存栏的比例不断增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饮食习惯变化,以草为主要饲料来源的牛羊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销售价格也在不断增加,这必然进一步需要加大草地建设的力度,才能满足以草为主要饲料来源的牛羊市场需求量。

本项目在满足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前提下,还生产大量的草产品,其建设规模既考虑到盘县易灾地区草地生态建设的需要,同时还考虑了以草为主要饲料来源的牛、羊市场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草地生态治理与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需要。

因此,本项目不仅加快了盘县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步伐,也拓宽了农民致富的门路,是盘县“建畜牧大县”的必然选择。

3、草地畜牧业市场分析

从肉食品消费看,我县动物性食品仍然以猪肉为主,猪、牛、羊、禽、蛋、奶、水产品食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省平均水平,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不断改善,人们对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肉食品需求量逐渐增加,对于牛羊肉的消费将大幅增加,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优质肉牛肉羊产品需求缺口越来越大,通过草业产业的带动,草畜产品将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市场竞争来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有利于发挥优质肉牛肉羊的比较优势。

我县易灾地区草地生态环境好,没有工业污染。

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环境,生产和加工“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我县畜牧业相对于发达地区在环境因素上的比较优势,而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慢,农户家庭养牛养羊劳动力成本低,这是我县在劳动力因素上的比较优势。

从销售渠道上看,我县现有牲畜交易市场27个。

其中刘官、红果牲畜交易市场是全省知名的牲畜交易市场之一,吸引省内外众多的“牛羊贩子”进入我县竞价收购,为优质肉牛肉羊及其产品的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空间。

从产品质量上来看:

盘县牛品种改良以培育适宜本地自然环境条件的肉用型牛品种为改良方向。

主要采用推广冻配、鲜配人工授精输配繁殖技术,杂交改良技术,增加杂交个体数量,通过有计划的长期选育,达到培育地方肉牛品种的目的。

全县现有牛品改点79个,新建牛改点8个,其中:

鲜配点61个,冻配点18个。

完成牛人工输配25614头,其中:

冻配改良5198头,鲜配改良20416头,去年配今年产杂交牛18788头。

盘县羊改工作采用引入肉羊品种对本地黑山羊进行杂交改良和黑山羊本品种选育两种方法,提高本地黑山羊的产肉性能和繁殖性能。

盘县现有羊杂交改良点42个,新建羊改点23个,全县全年共输配母羊11594只,产杂交羊15663只,出栏杂交羊5965只。

盘县生产的优质肉牛肉羊因其耐粗饲、适应性强、饲养粗放,牛羊肉及其产品具有瘦肉率高、低脂肪、胆固醇低,高蛋白的特点,其产品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市场空间极大,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长期以来,市场行情较好,产品往往供不应求。

三、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与预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城镇一体化水平的加快城乡差别将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数量逐年增加,居民对畜产品需求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畜产品,市场缺口大,供求矛盾突出。

优质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在南方的需求巨大。

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优质牧草缺口几百万吨。

优质苜蓿也是出口创汇的产品,我国台湾、日本和韩国为了奶业的发展,每年从拉美市场进口草粉达250万吨,国内的河北省每年与日本的交易合同也有30万吨。

草粉和干草捆在南方供应十分紧缺,其一是中国养殖业发展,特别是奶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苜蓿干草和草粉,大面积种植在北方,南方因气候条件,适应种植的品种和自然环境有限,产量不可能快速增长,是一个卖方市场。

其二是北方特别是辽宁、山东、河北因出口创汇的需要,发展苜蓿产业主要出口了日本、韩国,供应南方还是紧缺。

其三是本地需求市场发展迅猛,每年需要数万吨的干草。

当前,畜产品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是否高质量、有特色。

该项目实施的初级产品---优质牧草,最终产品--优质种畜(盘县黑山羊)和商品牛羊等,都具有高质量的特点。

建设人工草地的牧草以多年生优质牧草为主,因此,产品不论在生物学上还是在竞争力上都有优势。

优质牛羊加上自有的、无污染的、优质的草场,成为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地。

良好的自然环境,价廉质优的畜产品,必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承担单位人员状况

1、局机关基本情况

盘县农业局下设兽防站、品改站、草地饲料站、水产站、执法大队、兽药饲料监察所等共9个畜牧业服务部门。

其中,事业编制8个,工勤编制1名,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局机关畜牧技术干部94人,其中: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18人(办公室10人,其中:

工人1人;执法大队8人);专业技术人员64人(高级1人,中级28人,初级31人);事业管理人员5人;事业工勤技能人员7人(高级工2人,中级工2人,初级工2人,普通工1人)。

2、全县畜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全县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71人,其中:

高级1人、中级职称71人、初级职称200人,全县37个乡(镇)均设有畜牧兽医站。

405个行政村和52个社区共有村级畜牧兽医人员502人。

县、乡、村畜牧兽医服务网络体系健全,具有健全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具备实施好本项目的技术条件。

通过几年来的生产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完全有能力实施本项目。

二、项目承担单位固定资产、建筑设施与配套设备状况

盘县农业局拥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各类建筑2万平方米,共有各种仪器设备78台(套)。

其中:

车辆13台、电脑46台、动物疫病防控设备2套、土壤检测设备6台,种子检测设备4台,GPS5台。

三、项目承担单位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情况

在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2005年,我单位实施的《国家级秸秆养牛项目》,获得农业部三等奖、贵州省“丰收计划”划”二等奖、六盘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证明我县畜牧兽医技术水平,完全可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年“贵州省肉牛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盘县肉用黑山羊种羊场建设项目”贵州省“肉牛高效养殖科技入户项目”“三百工程项目”“盘县人工种草”等项目,这些项目的设施,既积累了丰富的种草养畜经验,又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盘县草原权属划定工作”的顺利完成,又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

盘县农业局刚刚完成由原农业、畜牧、科技、农机、扶贫、农办、农发办等7个单位整合过程,但是,设立的职能部门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整,职责比较清楚,人员实行“定岗定职定责”,全员竞聘上岗,科技人员实行低职高聘或者高职低聘,有效的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完全可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一、项目实施地点的选择条件

1、项目区必须属于盘县地质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

并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退化草原面积大,生态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2、项目区基本草原权属关系明确,不存在权属纠纷。

3、有较强的产业基础,主要分布在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区,群众有种草养畜的现实需求。

4、项目区有较强的技术干部,群众有一定种草养畜的技术经验。

5、项目区具备一定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6、项目实施单位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种草养畜的积极性。

二、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

1、盘县草地资源基本情况

(1)1988年以前农业统计的基本情况:

根据1988年农业统计,盘县饲草饲料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3.14万亩;林地42万亩,宜牧荒山219万亩,天然草地189.5万亩,其中,万亩以上成片草场27片92.45万亩。

可实施林间种草的退耕还林地14.8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45万吨,块根块茎及藤蔓类等各种饲料50万余吨。

(2)2010年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

草地538754.6亩(有一部分林间草地被划为林地了),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6199.0亩,交通运输用地69869.2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9323.3亩,其他土地703005.1亩。

在538754.6亩草地中,国家所有3824.8亩,集体所有的534929.8亩。

2万亩以上的有8个乡镇(红果,坪地,保基,平关,四格,大山,淤泥,保田);1-2万亩以上的有14个乡镇(两河,乐民,普古,珠东,刘官,新民,羊场,响水,旧营,盘江,柏果,断江,板桥,滑石,水塘);0.5-1万亩以上的有11个乡镇(忠义,松河,普田,民主,马场,老厂,英武,鸡场坪,石桥,火铺,马依);0.2-0.5万亩以上的有3个乡镇(西冲,洒基,城关)。

面积最大的乡镇草原面积分别是红果57997.5亩,坪地36838.7亩,保基33929.4亩,平关25474.8亩,四格25093.1亩,大山23130.3亩,淤泥21080.4亩,保田20533.6亩。

2、项目地点比较选择:

通过对盘县易灾地区项目点的调查比较,最终确定本项目建设地点主要选择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容易发生、天然草地资源比较丰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正在实施“贵州省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贵州省肉牛基地建设项目”的红果镇、坪地乡、淤泥乡、珠东乡、响水镇、盘江镇、老厂镇等7个乡(镇)(见附表5:

建设地点和规模表)。

三、项目区乡镇基本情况

(一)、红果镇基本情况

红果镇是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时成立的,位于贵州省西部滇黔两省交界处,红果镇是六盘水市盘县政府驻地和国家大型国有工业企业(全国500强之一)盘江煤电(集团)公司机关所在地。

红果镇国土面积271.8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人口近9万人,其中非农人口近4万余人,辖14个行政村(2004年11月由36个行政村合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