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659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4 大小:10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4页
亲,该文档总共20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20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课题1观潮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1、2)个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4、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5、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重点难点

1、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2、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师: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生:

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生: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生:

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

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正音。

生:

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师:

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四、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和图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

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听!

这是什么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

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师: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们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生:

(1)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吃惊、惊喜)

 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

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由远及近)

 师:

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

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师:

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

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生:

学习第二段,体会:

平静、人山人海)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师: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

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放录像)

 师:

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进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进行介绍。

 (3)介绍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

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由远及近)

       潮来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课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学习收集资料。

3、经历自主探究,多层次阅读交流过程,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4、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2、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一、导入

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

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料,都带来了吧!

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1.教师放歌曲《喜马拉雅山》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

2.学生汇报(会出现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等)

3.教师出示图片,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跟随作者一同去游览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思考:

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呢?

今天我们一起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看一看作者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什么人文景观?

3.整体感知

(1)读读想想,雅鲁藏布大峡谷,她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2)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课文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4.学生根据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5.交流汇报,自读疑难。

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吗?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并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问题泡泡”。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7.下面就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段落来分组自学。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

1)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同桌听。

2)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学生按提纲分组自学,教师指导。

8.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教师放一段风光雅鲁藏布大峡谷录象片,要求学生自由配加导游词,适当加进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无愧于“世界第一壮丽景观”这个美称。

三、拓展

1.尝试练笔。

师:

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其中的一个景观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吗?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点拨。

2.班级交流。

3.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雅鲁藏布大峡谷”风光片,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大拐弯(神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深、窄(数字)

(世界之最)

自然博物馆(举例)

秘境(处女地)

 

 

课题3鸟的天堂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4、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5、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

你知道吗?

(一棵大榕树)

师:

2、这棵大榕树在哪儿?

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交流资料)

师: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读生字。

重点指导:

梢:

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

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师:

默读课文,思考: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生:

汇报交流:

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师:

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

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小结

分组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就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巴金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第一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大榕树),第二次看到的是(学生接:

鸟)

二、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快速阅读课文,体会一下榕树给你什么感受?

鸟儿又给你什么感受?

(榕树:

大、茂盛;鸟:

多、欢快)

(一)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二)汇报交流。

1、指名读表示榕树大的句子,并谈体会。

而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表示榕树的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而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看课件:

榕树的大与茂盛。

   4、请学生反复朗读这部分内容,突出重点词句,体会榕树的特点,在读中表达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受。

师:

播放课件录相:

“群鸟纷飞”的场面。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师: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生:

汇报。

师:

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师:

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个鸟的天堂有引号,而第二个则没有。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吗?

(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指的是真真正正鸟的天堂。

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过着幸福的生活。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师:

再读课文这一部分,体会热闹欢快的场面。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四、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师:

请你以导游或小鸟儿的身份,向游人介绍这里的景象。

 

生:

学生分头准备。

生:

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汇报交流。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

作为人类也要保护动物。

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

大榕树鸟

大茂盛多欢快

 

 

课题4*火烧云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6)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5.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2、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一、情景导入,激活思维。

播放PPT火烧云的情景图,让学生边看边听老师的解说:

在日出日落时,天空会出现五光十色的云霞,早上的云霞叫朝霞,晚上的云霞叫晚霞,课文中写的是“晚饭过后”的云霞,就是晚霞,作者萧红把晚霞称为什么?

她为什么把晚霞成为“火烧云”?

二、通读全文,解读课题。

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顺句子。

读后从课文中找个句子解题。

三、浏览课文,理清条理

请浏览课文,捕捉课文中的三个句子,分别用其中的三个词来概括本文的写作顺序。

四、研读课文,质疑探究。

1、提出问题,引领探究

本文就是按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的顺序写的,重点部分是写火烧云的变化;看到“变化”这个词,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2、通过读、找、画、想、背、说,探究第三自然段围绕中心句,用不同颜色词语写具体的方法。

⑴听老师朗读第三自然段,注意:

边听边把表示颜色的词语找出来。

⑵推荐班上读书最好的同学美美地读一读,教师示范引导孩子们用心体会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⑶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这段话读熟并背下来。

⑷我会仿照课文说话。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

②一会儿绿,一会儿,一会儿半半……

③黄、白……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3、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4、5、6自然段,重点研究学习作者是如何构段的。

⑴让老师来引读课文4、5、6自然段,注意老师的提示语。

⑵老师领着大家这么一读,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请小组讨论交流。

⑶请自己选择最喜爱的一段读一读,边读边像看电视一样想象动态的画面,用心体会刚学到的构段方法。

⑷天空里还会变些什么来?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几句话。

(①天空里出现或来了什么?

②是什么样子的?

③后来如何变化、消失的?

火烧云如此美丽,如此神奇!

它是如何上来的,又是如何下去的,自由朗读课文1、2和最后自然段就清楚了。

五、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以“礼花”为内容。

想像它的形状,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颜色:

五光十色

火烧云变化多端

形状:

千姿百态

 

课题语文园地一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7-11)个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5.经历口语交际、习作、对联积累、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五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师: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

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要言之有序。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

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三课时(习作)

1.师: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提醒:

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1.选择不同内容习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3.起草成文。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

(1)在小组内展示

(2)在全班展示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第五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

(2)指名读,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

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

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

(6)抄写诗句。

3.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2)读读记记

(3)听写词语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课题5古诗两首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12、13)个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题西林壁)

一、导入

教师:

以前同学们都学过哪些故事?

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

(出题解题)  

简介诗的生成背景。

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这首是最后一首。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2)指名读,师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3)全班齐读古诗。

2、再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

A、根据“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B、在学习过程中,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教师巡视,对各小组的学习作必要的指导。

(2)反馈小组学习情况

师:

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老师想听听来自各小组的汇报,告诉老师你们读懂诗意了吗?

小组运用了什么好办法理解诗意的?

(指名各小组代表说,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及时表扬、推荐好的方法)

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

让学生运用简笔画描述。

3、出示练习1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_______,在近处______,在高处_______,在低处______,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庐山的变幻莫测)

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指名读这句诗,并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慨的语气。

4、复读古诗,结合实际体会诗中所含的哲理

(1)师:

同样的一件事物,可是在不同的角度却有着不一样的样子,你们有过和作者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吗?

(生结合实际举例说说)

那么,你们认为作者仅仅只是在说庐山吗?

你们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了吗?

(2)出示练习2(悟出的道理)

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_________,因此,我们要_________就要__________。

4、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 小结。

第二课时(游山西村)

一、谈话引入

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

(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知作者。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陆游的资料。

(二)抓字眼,明诗意。

1.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回报:

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莫笑农家腊酒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真好象已无路可走。

“柳岸花明又一村”柳岸花明处又冒出了一个村庄。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

五、巩固练习、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及

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

陆游

首联叙事

二三联写景对淳朴自然生活的赞美

尾联抒情

 

 

课题6爬山虎的脚

主备丁洁执教者总第(14、15)个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重点难点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2、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们学习完第6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

(出示课题)

2.请大家就自己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交流有关爬山虎的知识资料。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插图,重点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

(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

读出叶子的美来。

5.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请自学第三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