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69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考Word文档格式.docx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3]、夔[4]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㈡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

相君至止,哕哕[5]銮声。

金门[6]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㈢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

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

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

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7]荐至,愿避位以禳[8]之;

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9]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㈣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

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

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

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10]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

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11],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㈤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复有无毁无誉,旅[12]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13]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㈥棘寺[14]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释】[1]品物:

众物,万物。

亨:

通达顺利。

[2]岁功:

一年农事的收获。

[3]咎(gāo):

皋陶(yá

o),相传曾被舜选为掌管刑法的官。

[4]夔:

尧舜时的乐官。

[5]哕哕(huì

):

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

[6]金门:

官署名[7]眚(shěng):

灾异。

[8]禳:

除邪消灾的祭祀。

[9]厘:

改变,改正。

[10]三时:

春、夏、秋三个农忙季节。

[11]慆慆:

纷乱不息的样子。

[12]旅:

俱,共同。

[13]备员:

凑数,充数。

[14]棘寺:

大理寺的别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劳于下,法乎天也法:

效法

B.朝廷自国初因旧制因:

沿袭

C.旧恩未报,思所荣之荣:

荣誉

D.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致:

求取;

获得

 

3.下列句子中,全都能体现“善相天下”的一组是(3分)

(1)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尔

(2)金门未辟,玉漏犹滴

(3)贤人在野,我将进之

(4)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

(5)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6)无毁无誉,旅进旅退

A.

(1)

(2)(5)

B.

(1)(3)(4)

C.

(2)(4)(6)

D.(3)(5)(6)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宰相论”,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

B、朝廷“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的目的主要是供早起待朝的“宰臣”“于焉以息”,以彰显朝廷对“宰臣”的体恤。

C.《待漏院记》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在语言上主要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显得节奏明快而琅琅上口。

D.本文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意在劝诫宰相为政当勤,忠直无私,以保国安民为己任,而不应图谋私利,误国误民,或贪图禄位,庸碌无为。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2)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一阕宋词,完成第6题(6分)

浪淘沙·

云藏鹅湖山

【宋】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

被谁偷了最高山?

将谓六丁

(1)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

与天一样白漫漫。

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1)六丁:

道教中的火神。

6.前人认为,这阕词把鹅湖山被云遮蔽的情景描写得极具情趣,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荪甫异样地狂笑着,站起身来就走出了那书房,一直跑上楼去。

现在知道什么都完了,他倒又镇静起来了。

吴荪甫彻底破产了,绝望得甚至想自杀。

但他告诉丁医生自己没事,随后就叫妻子赶快收拾,晚上就上轮船,他将携着全家人到牯岭避暑。

(《子夜》)

B.觉慧是高家年青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家》)

C.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此后不久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红楼梦》)

D.“堂吉诃德说:

‘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

他们是巨人。

如果你害怕了,此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

’”

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郊野里的三四十架风车当做一群巨人。

他不顾桑丘的劝阻,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想砍断风车的翅翼。

刚好这时起了一阵风,那风车将他连人带马都摔了出去。

(《堂吉诃德》)

E.巴黎圣母院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奉副主教克罗德·

弗罗洛之命去抢吉卜赛姑娘埃斯梅拉达,结果国王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并把他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埃斯梅拉达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巴黎圣母院》)

8.简答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对刘备曾说过一句话:

“大耳儿!

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吕布为什么说这句话?

他说的这句话中“辕门射戟”所指的是什么事?

请简述(100字左右)。

(2)简述葛朗台老头弥留之际仍不改其本性的情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一则《论语》,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路曰:

“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

“野哉,由也!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孔子认为,“为政”首要原则是“□□”,而子路却认为孔子的这种想法显得“□”;

这则《论语》除了有“名正言顺”这个成语外,还有一个成语是“□□□□”。

(2)简述:

孔子为什么那么重视“为政”的首要原则?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不差钱,就缺朋友

⑴“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

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

差钱》中的台词。

“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

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

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⑵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

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

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

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

人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

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

有研究表明,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⑶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⑷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

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

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

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⑸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

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

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则。

如此以来,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

人际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

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也宰制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时间伦理出现异化。

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浪费生命。

由此,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⑹社会的流

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

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陌生的城市,“陌生化”、“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

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交际的唯一目的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

在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除此之外,全是鬼话。

⑺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

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10.下列表述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不差钱》《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的社会“症候”。

B.在陌生的城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成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C.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1.下列理解与作者的观点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物化造成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受到非常严重的遮蔽。

B.之所以会出现“我是谁”的认同危机,这跟社会的流

动性、易变性不无关系。

C.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利”字当头,完全是一句鬼话。

D.虽然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的危机,但只要我们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我们就有希望看到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

12.从全文看,导致交际物化的原因有哪些?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半卷湘帘半掩门

陈丹宁

孔子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此话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和是帆,不同是船。

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与不同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

 

和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燕瘦环肥描出人间美景。

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

不同是一种个性。

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

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不同的风采。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做过这样一个精妙绝伦的比喻: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

居家处室,既少不了客厅,也少不了卧室。

客厅,一个接纳大千世界,与形形色色的八方来客促膝而坐谈笑风生的公共场所;

卧室,一方只住自己灵魂,只供灵魂自由舞蹈自由追求的净土。

从客厅到卧室,从卧室到客厅,总隔着一扇看不见的门,这扇门就是人的心灵之门。

我欣赏的心灵之门的状态是半开半掩的,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诗——“半卷湘帘半掩门”来描绘最恰当。

“半卷湘帘半掩门”就是既要开门求和,去客厅会客,又要掩门存异,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

卷起湘帘开起门,向周围的人和社会敞开自己心灵的一隅,并和谐地融入大千世界之中。

所谓“开门求和”,就是与蹁跹花间的彩蝶一起跳芭蕾舞,也与呕哑嘲哳的乌鸦一起唱咏叹调;

就是与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共荡一只无遮的小舟,也与你恨的人和恨你的人共进一桌丰盛的晚餐。

开门求和,多好的一脉温存儒雅的人文情怀!

但是,人的心灵之门不能总是完全向外敞开,总该留出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半掩起来。

所以我们要学会掩门存异。

所谓“掩门存异”,就是灵魂能够独行。

每个有信仰、重视精神生活的人都是一个长途跋涉、辛苦而快乐的教徒,越过一座座高山,蹚过一条条大河,走自己的路,寻找并朝拜只属于自己的上帝。

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篇章,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

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

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己见,可他也去四处游历,把所想撒播人间。

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流之外。

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古语有云:

“鸟择木而栖,人择邻而居。

”世间万物和谐匹配,其实并不在于它们的同一性,而在于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且能够相得益彰,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朋友相处,与人交往,并不在于交往双方个性相同,而在于具有不同个性的人能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与彼此合作,在交往过程中展示出人性的多姿多彩以及人性的至善至美。

大智者之间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

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

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

这样的人进步很快,也容易与人相处。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

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选自《时文选粹》)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对于孔子“和而不同”中的“不同”,本文作者显然将它理解为“相异(不一样)”,本文正是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行文而成的。

B.在作者看来,钱钟书先生以居家处室必须有客厅有卧室的搭配这个例子,意在说明人在社会中要敢于坚持自己的偏见。

C.作者以为,道家推崇的真善美完全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流的大众的道德规范之外,能对真善美做出全然不同于大众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

D.作者以“半卷湘帘半掩门”为标题,意在表达保持对自己独立人格的状似半开半掩的心灵之门的欣赏。

E.作者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描述了“和而不同”在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妙状态,使文章于理性的思辨中氤氲着散文的意境。

14.作者为什么要将阿基米德的例子、尼采的例子和道家例子并举?

(4分)

15.对于“和而不同”,朱熹以为“和者,无乖戾之心;

同者,有阿比之意。

”所谓“阿比”即“奉承、曲从、迎合”,也就是说“和而不同”即“和谐而不盲目附和”。

这是朱熹的观点,与作者的观点相比,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简要分析。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5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

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

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

水火可以同源吗?

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

  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大女婿戏称他为“小巨人”。

女儿姗姗说:

“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

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

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

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

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

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

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

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

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

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

  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

“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

”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

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

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

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

珊珊说:

“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

”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3.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这在余光中身上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黄国彬说余光中“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是因他本来就说话不多,同时要在公共场合要保持一位诗文大师的风度。

D.“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这句话说明了余光中不喜欢别人在他用餐时和他交谈。

E.文中举余光中听音乐正襟危坐,聚精会神的例子,除了表明他对音乐家的尊敬外,更是为了表现余光中不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

14.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

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

15.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人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

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材料】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

为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帮助玉树人民重建家园,地震发生后,中宣部、民政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等部门,拟联合主办一场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并决定本次募捐活动由中央电视台承办。

从接到承办任务那一刻起,中央电视台便积极筹备,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务求本次募捐活动圆满成功。

请你为本次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词(字数限在8-15字之间)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2003年,四川南充考生张非考上北京大学,后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他被北京大学退学。

2005年高考,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今年,张非又参加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高考,并考出677分的成绩,名列南充理科第二名。

他有意再次报考名校,但却担心学校会因为之前的“劣迹”而“嫌弃”他。

张非参加了三次高考,每次高考都能取得高分,这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是,佩服之余也有遗憾,他连续两次都因为深陷网络而错失了在名校深造的好机会。

现在,第三次机会来了,名校应该再给他一次机会吗?

(1)请你给张飞发一条短信,指出深陷网络的危害性。

(20字左右)(3分)

(2)你认为清华、北大该不该再给他一次深造的机会?

(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70分)

【材料】:

在4月20日中央电视台举行的玉树赈灾晚会上,著名书画家、南开大学教授范曾慷慨捐款1000万元,成为全场捐款最多的文艺界个人。

72岁的著名艺术家范曾,曾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捐款1000万,这次他又向玉树人民捐出1000万元。

对艺术家来说,这样的捐助已经是相当大的一笔金额了。

当现场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捐这么多,范曾很坦然地说:

“我讲过,祖国,我分担你的痛苦和伤痛,我分享你的光荣和尊严,因为我的名字叫中国。

你对“分担”有什么经历或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④不得套题;

⑤不得抄袭。

2012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1)虚室有余闲

(2)沧海月明珠有泪(3)枫叶荻花秋瑟瑟

(4)驽马十驾(5)用之如泥沙(6)举袍樽以相属

2、C(使……荣耀)

3、B【

(2)时辰早;

(5)奸臣之思;

(6)庸臣之表现】

4、B(“设宰相待漏院”意在“示勤政”)

5、

(1)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2)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

【参考译文】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

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

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

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夔到房玄龄、魏征,是屈指可数的。

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

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

当朝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