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7077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docx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二.教学目的:

1.通过专题复习,梳理这一章的有关内容,综合运用本章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2.正确识别线段、角、平行、垂直等有关概念。

准确理解并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

3.并能准确画出平面几何图形,解决平面几何图形问题的推理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线段、角、平行、垂直等有关概念、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

平面几何图形的画图、平面几何图形问题的推理计算。

 

四、本周教学的知识要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把射线反向延长,而线段向两方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区别:

直线没严密的定义,只能说明像一根拉紧无限长的线,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无始无终,没有端点,向两方向延伸,并且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可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写在前面,也可用小写字母表示,有一端点,可向一方向延伸,线段是直线上两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

可用两大写字母表示,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并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角的定义:

①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②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组成的图形。

3.线段的比较、角的比较:

方法一:

度量法

线段的度量工具是刻度尺。

角的度量工具是量角器。

方法二:

叠合法。

4.线段与角的换算:

5.线段的中点:

它是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

6.角的平分线是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并且以这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

7.角的分类:

特殊角:

周角、平角、直角、0°角

关系角:

数量关系的角: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

位置关系的角:

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数、位关系角:

邻补角

范围角:

钝角、锐角

8.角的性质:

①互余的两个角和为90°

②互补的两个角和为180°

③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①点在直线上

②点在直线外

10.平面内不重合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

11.平行线的几个结论:

①平行公理及推论:

公理:

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两直线平行

12.垂直的概念、结论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每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②在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③在平面内,如果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这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条。

④在平面内通过一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⑤垂线段最短。

⑥两平行线的所有公垂线段都相等。

⑦两平行线上各取一点连结而成的所有线段中,公垂线段最短。

 

【典型例题】

例1.(几何图形中的角的简单计算)

如图,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若∠1=32°,∠2=25°,求∠BPC。

分析:

要求∠BPC的大小,先要联想它与已知的∠1、∠2可建立什么联系,及由AB//CD得到什么结论,可尝试过P点引AB的平行线(在∠BPC内部或外部)也可以延长CP交AB于一点E。

此题只要想到辅助线的作法一点都不难了。

解:

方法一:

过P作PL//AB,如图

则∠1=∠3

又∵AB//CD

∴PL//CD

∴∠2=∠4

又∵∠1=32°,∠2=25°

∴∠BPC=∠3+∠4=∠1+∠2=32°+25°=57°

方法二:

延长CP交AB于E

∵AB//CD

∴∠5=∠2

∵∠2=25°,∴∠5=25°,又∵∠1=32°

∴∠BPC=∠1+∠5=32°+25°=57°

说明:

此方法二里涉及三角形一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的和,还可尝试过C点作PB的平行线。

 

例2.(线段长度的计算)已知AB=11cm,C为AB上一点,M、N分别是AC、CB的中点,求MN的长。

分析:

这道题要根据已知准确地画图,理解中点的含义,观察MN与已知线段的联系。

解:

根据已知画出草图如下:

∵M、N分别为AC、CB的中点

答:

MN的长为5.5cm。

 

例3.如图A、B、C、D在一条直线上,那么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图中共多少条线段?

分析:

这是一道根据线段的定义按照一定的顺序归纳线段的条数,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去数线段的条数,分别以A、C、D为端点,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譬如,AB与BA是同一条线段,不能重复。

解:

如图中以A为端点,从左往右数有线段AC、AD、AB共3条

以C为端点,从左往右有CD、CB共2条

以D为端点,只有DB1条

所以A、B、C、D在同一直线上,共有3+2+1=6条线段

如果图中有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方法一样。

对于左边起第一个点它与后面(n-1)点构成(n-1)条线段

对于左边起第二个点,可构成(n-1-1)=(n-2)条

……

对于右边起第二个点,可构成1条

所以n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图中有

 

例4.(角的换算)

①把18.18°化成度、分、秒的形式。

②把59°31’30’’化成度的形式。

③当钟表的时间为12点30分钟时,时针与分针构成多少度的角?

④一个角∠α的余角是∠β的补角的

,且∠α:

∠β=2:

3,求∠α与∠β的度数。

分析:

①把度化成度、分、秒形式,要用度的小数乘以60,化成分,再以分的小数部分乘以60化成秒,秒的小数部分四舍五入。

记住以大化小要乘60。

②把度、分、秒化为度的形式,以小化大要除以60,或3600,

每小格对应6°。

④根据∠α、∠β的关系列出方程组来解,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解:

∴18.18°=18度10分48秒

③12点30分钟时针位于钟表上12与1的中间位置,分针位于6的位置。

它们之间有5格半的差距,∴它们所构成的角=5.5×30°=165°

答:

时间为12点30分钟时,时针与分针构成165°的角。

④根据已知得

答:

∠α为60°,∠β为90°。

 

例5.如图,已知∠A=∠F,∠C=∠D,求证,BD//CE。

分析:

这道题要利用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方法,通过分类转化,在证明或计算过程中,使大家在对各类图形及性质、判定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已知结合所学的概念、公理、定理一步一步转化出结论,此题要证明BD//CE可想办法证得∠D=∠CEF或∠D+∠CED=180°,

因此只需证得∠C=∠CEF或∠C+∠CED=180°,

这要先证得AC//DF,这里只用一种情况来证明,余下由同学自己证。

证明:

∵∠A=∠F(已知)

∴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C=∠D(已知)

∴∠D=∠CEF(等量代换)

∴BD//C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6.如图,在△ABC中,BD⊥AC于D,FG⊥AC于G,ED//BC,求证:

∠1=∠2。

分析:

这道题要用到化归和比较的方法,解题时要把生避的问题化归为简单的熟悉的几何知识,从而轻易解决。

同时通过比较的方法找到一个中间量,从而更熟悉各类几何知识。

此题可以找一个中间角∠3与∠1、∠2加以比较。

证明:

∵BD⊥AC,FG⊥AC(已知)

∴BD//FG(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ED//BC(已知)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0分钟)

一、填空

1.∠A与∠B互为邻补角,∠A=124°,∠B=________。

2.如图,OA⊥OB,∠1:

∠2=2:

1,则∠1=________,∠2=________。

3.如一个角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为________。

4.小明沿南偏东60°方向到某地,然后又沿路返回,其返回方向为________。

5.如图所示,∠1=∠2=100°,∠5=65°,则∠3=________,∠4=________。

6.如图所示,∠1=∠2,再添条件________,可使AB//CD。

7.如图,AD//BC,BD、AC交于O,且OC=2OA,△AOB的面积为

,则△BDC的面积=________。

8.①5.18°=________度________分________秒。

②9°30’12’’=________度。

③3点钟时,时针与分针所构成的角=________。

9.AB=16cm,点C为AB中点,点D为CB中点,则AC=________,AD=________。

 

二、解答与证明:

1.如图所示,直线AB、CD互相垂直,垂足为O,直线EF过O点,∠DOF=36°,求∠AOE的度数。

2.如图所示,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M为AC上一点,AB//CD,∠1=∠B,∠2=∠D,那么BM与DM的位置关系怎样?

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一、填空

1.56°

2.60°30°

3.互补或相等

4.北偏西60°

5.35°,65°

6.∠EBD=∠FDN或∠MBE=∠MDF或∠EBD+∠BDF=180°

7.

8.①51048②约9.503③90°

9.8cm12cm

 

二、解答与证明:

1.解:

2.解:

可判断

理由如下:

(对顶角相等)

(已知)

(等量代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已知)

(等量代换)

∴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解:

BM⊥DM

理由如下:

过M作ML//AB

 

第3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1课时

教学课题:

3.1.1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及直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2、直线的性质3、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线,认识直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如电线、电话线、电视天线、广播线、电话机的话绳、跳绳的绳子,写字的时候铅笔尖移动会画出各种各样的线。

小结:

这些线有的是直的,有的是弯曲的。

1、两团毛线中间是一条曲线,能不能把它变成一条直线呢?

(把线拉紧,就成一条直线)

2、假设线球的线是无限长的,这样就形成一条直线。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性质及有关知识。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那么它有没有端点?

板书:

没有端点

直线没有首尾无法度量,我们就说直线是无限长的。

二、认识线段和射线。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加上两个点,一点A一点B,指出:

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线段。

(1)观察线段,它有几个端点?

两个端点

(2)小结:

它有头有尾,所以它的长度是有限的。

小结:

我们可以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3)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一端端点去掉,这一端就可怎样?

这样我们就得到一种新的线,这种只有一个端点的线叫做射线。

(4)仔细观察射线并和线段进行比较后思考:

<1>射线有几个端点?

<2>它的长度是不是固定的?

<3>能否用直尺度量出它的长度?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直线、射线、线段,谁来举一些例子?

小结:

刚才我们和大家一起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

打开课本38页仔细阅读课文,并准备回答以下几个思考题。

<1>直线有什么特点?

<2>什么叫线段?

<3>射线有什么特点?

<4>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6)同学们不仅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要求学生说出哪些是直线?

哪些是线段和射线?

(7)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三、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

(2)自己画出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3)师生共同举出一些生活上的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例子

四、直线的基本性质

(1)经过一点画直线

(2)经过两点画直线

(3)经过三点画直线,经过n个点呢?

(4)归纳:

经过两点有一条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五、巩固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直线、线段和射线及直线的特点,下面老师考考大家,看你是否真掌握。

1、判断:

<1>一条直线长12CM。

()

<2>直线比射线长。

()

<3>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4>两个端点之间可连成一条直线。

()

2、下面图形有几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1>学生自由数线段各抒己见。

<2>教给学生数线段的方法。

方法一:

以线段的端点为顺序,从左向右观察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AB、AC、AD一共有三条。

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BC、BD一共有两条。

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CD一条。

一共有几条线段?

哪条线段最长?

哪条线段最短?

方法二:

以基本线段的条数为顺序基本线段有AB、BC、CD三条。

线段上有一个分点的线段有AC、BD共两条。

线段上有两个分点的线段有AD一条。

一共有几条线段?

3+2+1=6(条)

<3>小结:

数线段的方法有多种,同学们应灵活运用。

<4>发展: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2+1)条线段;有三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就有(3+2+1)条线段;那么有四条、五条基本线段的图形又有几条线段呢?

课后好好动动脑筋想一想。

3、练习P40

六、总结:

这堂课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七、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册的有关内容

 

第2课时

教学课题:

3.1.2线段长短的比较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会比较线段的长短。

2、会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几倍;会作两条线段的和与差。

3、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

4、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2、按要求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按要求画出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线段的概念,学生动手画出

(1)直线AB。

(2)射线OA。

(3)线段CD。

2、提出问题:

能否量出直线、射线、线段的长度?

二、讲解P40动脑筋

1、怎样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

得出为什么要站在一起,脚底要在一个平面上?

2、怎样比较两座大山的高低?

只要量出它们的高度。

3、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师设计以下过程由学生完成。

由此引导学生发现线段大小比较的两种比较方法:

重叠比较法将两条线段的各一个端点对齐,看另一个端点的位置。

教师为学生演示,步骤有三:

(1)将线段AB的端点A与CD的端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3)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端点B落在D上,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CDCDCD

└─────┘ └─────┴─┘  └─────┴──┘

ABABAB

数量比较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将长度进行比较.可以用推理的写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写法如下:

因为量得AB=5cm,CD=5cm,所以AB=CD(或ABCD),

三、度量线段的长度

1、这里有一条线段,要知道它的长度,该怎么测量?

教师讲解:

把线段的一个端点A对准直尺0刻度线,读出另一个端点B所对直尺的刻度就是线段的长度。

2、同学们已经会度量线段的长度,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画一条3.5CM长的线段,会不会画?

你准备怎样画?

(相互讨论一下后交流汇报)

(1)、定点<定位置>画线段

(2)、找点(板书)

(3)、连线

3、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5CM长的线段,巩固画线段的方法。

4、提出数与形的问题:

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线段的长度可用一个正数表示。

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

5、线段的两种度量方法:

(1)直接用刻度尺。

(2)圆规和刻度尺结合使用。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寻找这两种方法)

四、线段的性质

1、阅读P41的动脑筋

2、归纳线段的性质:

连续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画图说明。

3、两点的距离:

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4、线段的中点:

如果B在线段AC上,并且AB=BC,那么B点叫作线段AC的中点。

5、画一条线段,找出它的中点

五、讲解P42的例1和例2

例1已知线段a,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

(启发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

例2已知线段a,b(a>b),1、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2、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a+b。

(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画出图形,并写出作法)

六、练习及小结

1、P42的练习

补充练习:

(1)如图,根据图形填空。

ABCD

┕━━┷━━━━┷━━┛

    AD=AB+______+_____, AC=_____+_____,CD=AD—_____。

(2)如图,已知线段AB,量出它的长度并找出它的中点、三等分点、四等分点。

A B ABA  B

2、小结本节课内容

七、作业:

P43,A组3题

 

           第3课时

课题:

3.2.1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理解角及角的有关概念,巩固平角及周角的认识。

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点:

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对角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课前准备: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冰箱,包装箱上标明:

将冰箱向后倾斜可推动冰箱,但倾斜角不能走过30度。

什么叫角?

什么叫角的度数呢?

二、观察P44的图形

1、讲解角的概念: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时所成的图形叫角。

画图示意

2、角的有关概念

角的顶点、角的始边、角的终边、角的边、角的内部

3、平角、周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到与原来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反时,所成的角叫平角。

当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又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所成的角叫周角。

画图示意

4、角的大小由角的始边绕顶点旋转至终边位置时旋转量的大小决定。

5、角的表示方法

∠BAC ∠A ∠1  等

6、角也可以看成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7、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角

三、比较角的大小

1、画出P46的几个图形,说明角的大小的不同情况

2、P47做一做,折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以一个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如果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3、学生画一个角,然后再画出它的平分线      D

四、练习及小结                     C

1、练习P46的练习1-3                    B

2、补充练习

(1)根据图形填空:

            O        A

①∠DOB=∠DOC+_______②∠DOC=∠DOA-_____=∠DOA-_____

③∠DOB+∠AOB-∠AOC=______

(2)写出图形中的所有的角。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

五、作业

P50 A组 2题

补充:

从一个顶点A引出五条射线,AB、AC、AD、AE、AP,写出所有的角,并说明最大的角。

 

第4课时

课题:

3.2.2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1度的角的概念,掌握周角、平角、直角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余角及补角的概念,并掌握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的方法。

3、掌握角的大小的计算。

教学重点:

测量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余角及补角的概念的理解,角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P48的第一个做一做

1、画出P47的图3-26中的各个角,并用量角器测量它们的大小。

2、1度的角的大小的确定

3、角的换算单位:

1°=60′=3600″  1″=1/60′=1/3600°

4、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的概念

二、P48的第二个做一做

1、测量P48的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并求出它们的和与差。

2、从两个图形的角的大小的计算,可以发现∠1+∠2=180度,∠3+∠4=90度

3、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

两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两角之和等于90度,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互为余角及互为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的或等角的初角相等。

三、讲解P49的例题

例 如图,已知∠AOB与∠BOD互为余角,OC是∠BOD的角平分线,∠AOB=29.66°,求∠COD的度数。

按P49的例题写出解答

四、巩固

1、练习P49 1-3题 

2、小结讲课内容

五、作业

P50的第1题 每3题

 

第5课时

课题:

3.3.1平行、相交、重合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教学难点:

对平行公理及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经过两点呢?

经过三点呢?

2、线段AB=CD,CD=EF,那么AB与EF的关系怎样?

二、讲授新内容

1、观察P51的图形

说出这些直线的不同的位置关系?

相交、重合、不相交也不重合(平行)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能相交,可能重合,也可能不相交也不重合。

归纳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

关键:

有没有公共点

2、平行线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AB∥CD,读作AB平行于CD。

4、用三角板画平行线AB∥CD。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

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5、P52的注意内容。

6、说一说:

生活中的平行线的实例。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