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7140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docx

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普罗米修斯》(片断)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

“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绝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把文中缺少的标点符号补充完整。

(4分)

2、根据意思写词语。

(3分)

①敬重佩服。

()

②(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不动摇。

()

③呼吸急促,十分狼狈。

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

3、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代表人类对普罗米修斯说几句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回答问题。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3分)

2、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2分)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

观看()黑暗()

4、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2分)

5、用“~~~~”画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

(2分)

6、结合短文内容,你能说说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吗?

(2分)

7、洞内石钟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颜色各异,你能想象其中的两种也将它们比作什么吗?

(2分)

第一种:

第二种:

三、阅读《迷人的海滨夏夜》,回答问题。

(15分)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ǎnyǎn)成

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ǒngrǒng)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起)明星。

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分)

2、“”一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作者面对这美景,感到

和。

(2分)

3、用“”划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2分)

4、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5、把文中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一个句子摘抄在横线上,并说说你认为优美的理由,然后仿照着这句你也写一句吧。

(4分)

 我摘抄的句子:

                            

我认为优美的理由:

我仿写的句子:

6、用自己的话来赞一赞海滨的夏夜。

(2分)

四、阅读短文《知了学飞》,并回答问题: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

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

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

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

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几句就不耐烦地说:

“知了!

知了!

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地嚷道:

“知了!

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知了跟想跟着大雁一齐展翅高飞。

可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

可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

“迟了!

迟了!

1给下面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自满():

A形容充实B感到已经足够C骄傲

2不耐烦()A心情不畅快B多而杂乱C厌烦

2读句子,用划线的词造句。

2分

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

一会儿……一会儿……

4文中具体描写知了学飞的是第自然段。

2分

5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五、我爱荷叶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

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

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朵朵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如果没有荷叶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

久旱初雨,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它们一点一滴不沾唇。

它们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儿。

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

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绿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不怕水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争地位。

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荷叶是美的,我爱它的外表,更爱它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

(1)孤单而没有依靠。

()

(2)形容味道清新而且爽口。

()

3、填空。

(1)“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下一朵朵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这说明荷花虽好看,但还得靠

(2)荷叶的作用有:

①②

4、短文第四自然段内容歌颂了荷叶的精神是()。

A、助人为乐的精神B、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C、吃苦耐劳的精神

六、处处留心:

《感冒灵说明书》。

(4%)

[作用与用途]用于治疗感冒及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痰多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日三次;每次1至2片,婴儿减半或遵医嘱。

[储藏]密封保存

[有效期]一年

读了说明书后,请判断小明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①小明的表弟(不满周岁)感冒了,他让姨妈给表弟一次服用了2片感冒灵。

()

②小明着凉了,咽喉发痛,服用了感冒灵,一日三次,每次1-2片。

()

③爸爸摸着脑袋进来,说不小心撞痛了,小明说:

“爸爸,感冒灵可治头痛,您服两片吧!

”说着就给爸爸拿了两片。

()

④瓶盖不见了,小明将剩余的感冒灵用纸包好,放在柜子里,以备今后使用。

()

 

课内阅读;《爬山虎的脚》文段选读

(一);爬山虎刚长(chángzhǎng)出来的叶子是的;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2、我会给文段补充完整;3、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均匀()拂过()引人注意();4、给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A、数量一;B、一律,没有例外;C、满、全;D、;

(1)叶尖一顺儿朝下;(3)一阵风拂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阅读训练题

课内阅读

《爬山虎的脚》文段选读

(一)

爬山虎刚长(chángzhǎng)出来的叶子是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的。

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那此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cháozhāo)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ch?

ngzh?

ng)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

ngkōng)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

2、我会给文段补充完整。

(4分)

3、我会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3分)

均匀()拂过()引人注意()

4、给句子中的“一”选择正确的答案。

(4分)

A、数量一;B、一律,没有例外;C、满、全;D、表示最少。

(1)叶尖一顺儿朝下。

()

(2)不留一点儿空隙。

()

(3)一阵风拂过。

()(4)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

5、长大后的叶子有三个特点:

一是();二是();三是()(3分)

《爬山虎的脚》文段选读

(二)

以前,我只(就是说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③茎上长叶柄(bǐn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jī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ùchù)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

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áo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文中的括号里给出了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请联系句子用“√”选出正确的解释。

(2分)

2、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4分)

3、我能写近义词。

(3分)

痕迹()牢固()逐渐()

4、我能写反义词。

(3分)

弯曲()仔细()萎谢()

5、“能”字有几种解释:

①有能力的;②能力,才能;③能够。

下列句子应各选哪种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3分)

(1)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

(2)小红的爸爸是一位种田能手。

()

(3)我们应该多方学习,掌握多种技能。

()

6、第一自然段中①~~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7、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请你在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用“—”画下来。

(2分)

8、用曲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

(2分)

9、选择关联词填空。

(3分)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

(1)()我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不知道它怎么能爬。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不能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3)()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萎掉了。

10、把描写爬山虎怎样爬墙的动词抄写下来。

(3分)

1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请根据这段话,再加上你的想象,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3分)

课外阅读

《长春花》文段选读

(一)

“六一”是我们少年儿童的节目。

节目前夕,同学们把家里最美的盆花搬到学校里来装点校园。

我搬来献给学校的,是一盆长春花。

那是我生日的时候,五叔叔来祝贺,并送给我一株花苗。

爸爸告诉我:

“这是长春花,是用科学方法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有一天天晚了爸爸下班回来边脱外衣边问我小明给长春花浇水了吗哎呀我回家玩都来不及怎么会老记着给花浇水呢我回爸爸的话爸爸什么也没说,就自己舀了一勺清水,向阳台上跑去。

一天夜里,我在梦中被爸爸推醒了。

那时,狂风暴雨正猛烈地拍打着窗户。

爸爸叫我去把阳台上的那盆花端进屋,还特地和我一起去呢!

从此,我不敢疏忽。

我运用爸爸教我的知识,精心地给它施肥、松土、除草、灭虫。

不久,长春花开了,开得多美啊!

同一株长春花竟交映着五六种不同的花色,白的像雪,红的像霞?

?

在它开放的日子里,我似乎一天到晚都闻到它那飘得老远老远,淡淡的清香。

现在,每当人们在校园里围着这盆长春花,赞美它既美丽又有清香的时候,我是多么高兴呀!

“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培育出来的美,并把美献给集体的人,他的心灵是美的,美得像一朵纯洁的花。

”听到大家对长春花的赞美,我回想起辅导员对我们说的这段话。

我懂得了五叔叔和爸爸的心意了。

1、在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疏忽()赞美()祝贺()

3、第六自然段从

4、这篇短文是按

5、用“6、想想辅导员说的话和五叔叔、爸爸的心意是什么?

试着把有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马鞍藤与马蹄兰》文段选读

(一)

马鞍藤是南部海边常见的植物。

它的花介于牵牛花与番薯花之间,但比前两者花形更美、花朵更大、气势也更雄浑。

因此,它盛开的时候就像开大型运动会似(sìshì)的。

马鞍藤有着非常强盛的生命力,在海边的沙滩上暴晒烈日,迎接海风,甚至给它灌溉海水都可以存活。

有的根茎藏在沙中看起来已枯萎,第二年雨季时,却又冒出芽来。

这又美又强盛的花,在海边,竟很少有人会欣赏。

与马鞍藤背道而驰的是马蹄兰,马蹄兰的茎叶都很饱满,能开出纯白的恍若马蹄的花朵。

它必须种在气温合适、多雨多水的田里,但又怕大风大雨。

大雨一下就会淋破它的花瓣,大风一吹又会使它的肥茎摧折。

这两种花名有如兄弟的花,却表现了完全相反的特质(zhìzhī),当然,因为这种特质也有了不同的命运。

马鞍藤被看成是轻贱的花,顺其自然生长或凋落,绝没有人会欣赏、采摘(zhaízhaī);

第4/6页

小学语文三四年级阅读练习题

(2)

第二部分阅读练习题24-54

 阅读二十四   

(一)三棵银杏树

我家屋后有一片空地,十丈见方,前边和右边沿着河,左边是人家的墙。

三棵银杏树站在那里。

一棵靠着右边,把影子投到河里。

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

     三棵银杏树有多大的年纪了,没有人知道。

父亲说,他小时候,树就这么高这么大了,经过了三十年的岁月,似乎还是这么高这么大。

     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支屈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

每年冬天,赤裸的支干上生出无数小粒。

这些小粒渐渐长大,最后像牛的奶头。

     到了春天,绿叶从奶头似的地方伸展出来。

我们欢喜地说:

“银杏树又穿上新衣裳了!

”空地上有了这广大的绿荫,成了最好的游戏场所,我们在那里赛跑,唱歌,扮演戏剧。

经过的船常常停泊在右边那一棵的绿荫下面,摇船的歇口气吸一管烟,或者煮一锅饭,这时候,一缕缕烟就袅袅地升起来了。

     银杏树的花太小了,很容易被人忽略。

去年秋天,我一边拾银杏果,一边问父亲:

“银杏树为什么不开花?

”父亲笑着说:

“不开花哪儿来的果?

待来春留心看吧。

”今年春天,我看见了银杏树的花了,那是很可爱的白里带点儿淡黄的小花。

     说起银杏果,不由得想起“烫手罗,热白果”的叫卖声来:

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炒热了,剥掉壳,去了衣,就是绿玉一般的一颗仁,虽然不甜,却有一种特别的清味,我们都喜欢吃。

     秋风阵阵地吹,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

“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等到黄叶落尽,三棵老树又赤裸裸的了。

屈曲得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不动一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

1.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2.写写三棵银杏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欢乐。

答案 1.空间顺序

2.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秋日的诗意,体验到了生活之美,同时,也使我们忆起那快乐而多姿多彩的童年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任何一艘横渡太平洋的船舶经常会一连好几天有那种较小的信天翁伴航。

这些信天翁能陪伴着船飞行一小时之久而看不出翅膀有什么动作,或者只是偶尔挥动一下。

信天翁在滑翔飞行的鸟类中首屈一指。

这类鸟能够驾驭空气,使之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是在空气的阻力面前又不得不屈服。

野鸭、鸽子、鹧鸪等则是以另一种方式飞行的鸟类。

它们具有坚强如钢的肌肉,以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劲扇动短小的翅膀,在精疲力尽之前可以在迎面吹来的大风中顶风飞行很长的距离;但是,一旦精力耗尽了,它们也就飞不动了。

如果海面上的风迫使它们作了长途旅行,你可以从地上拾起那些再也飞不动的野鸭、鸽子。

燕子充分把这两大类鸟的飞行优点兼而有之。

它不会疲倦,也不会夸耀自己的力量。

它是天生的空中之物,从这里飞往北方营建家园,又从那里飞回来,一路上可能飞行几千公里,并且沿途喂着它们已经会飞的雏燕。

   1、结合句子,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   )  夸耀(   )  首屈一指(   )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这篇短文按内容可分成几个自然段来叙述,请用“‖”标明。

                                   

 阅读二十五   

   一、古时候,橄榄坝人的祖先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多想找一块富饶美丽的土地,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啊!

   一天,突然从天上传来一阵叫声:

“到橄榄坝去吧,那里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

   大家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绿孔雀。

绿孔雀说完,就展翅向远处飞去。

人们欢欢喜喜地跟着绿孔雀向前跑。

   跑啊,跑啊,历尽了艰难困苦,终于到了一个大坝子。

但是,那里到处都是沼泽,成群的蚊子黑压压地飞来飞去,毒蛇缠在树上吐着芯子。

有的人看了,说:

“绿孔雀不是骗大家吗?

   但是一些坚强的人留下来了,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来建设橄榄坝。

   一年年过去了,橄榄坝变了样。

一片片整齐的竹楼;竹楼周围是数不清的竹丛和果树,有芒果、木瓜、荔枝、椰子、柚子、芭蕉……一树树、一枝枝挂满了累累果实;远处是葱郁的树林、成群的牲畜、金黄的稻田……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绿孔雀没有骗人。

   后来这个寨子就起名叫绿孔雀寨。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

   2、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3、画出描写橄榄坝原来的样子的句子。

   4、作者写橄榄坝现在的样子是按由(   )到(   )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具体写了哪些事物,用“——”画出。

   5、你从这篇短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二、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

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

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

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用短文中的句子给文章加上标题。

2.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3.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中把(         )比作(         )。

4.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

5.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6.三段之间的关系是(         )。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         )   的精神,抒发(         )的感情,所以作者把(         )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阅读二十六   

   一、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她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的沙盘。

大家边玩边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

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

”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

“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

“椭圆的。

   生物老师胸有成竹,并不急于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她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标本。

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

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锯齿形的、针状的、扇形的……什么样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像“树叶是绿的”那么简单,因而自己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你要认识它,就要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异口同声:

   

(2)胸有成竹:

   2.给短文分段,概括各段段意。

3.本文主要叙述了(                   ),告诉我们(                   )。

国民党主席拜谒(yè)中山陵(ling)

据新华社电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27日上午拜谒了南京中山陵。

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

上午8时50分。

连战一行抵达中山陵博爱广场。

早早来到这里等候的市民、游客热烈鼓掌。

一位中年男子振臂高呼:

“炎黄子孙欢迎你”“我们都是中国人”。

连战微笑着向两侧的欢迎人群不断挥手。

从广场到祭(jì)堂共有392级台阶,连战一行拾级而上。

穿过上刻孙中山手书“博爱”二字的牌坊,连战一行踏上墓(mù)道,来到陵墓的正门。

仰视着门楣(méi)上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墨迹,连战若有所思。

穿过陵门,到了碑亭,连战凝视着亭内矗(chù)立的大石碑,神情严肃。

从碑亭继续拾级而上,连战一行来到祭堂。

面对孙中山石刻坐像,连战和访问团全体成员肃然而立。

1.找出能概括短文主要意思的一段话。

用“--------”划下来。

2.写出连战从博爱广场到达祭堂前需要走过哪些建筑。

 

3.“一位中年男子振臂高呼:

‘炎黄子孙欢迎你’‘我们都是中国人’。

”从这位中年男子的言行中,可以理解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阅读二十七   

彩虹

①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②爸爸,如果我提着你那把水壶走到桥上去,把水洒下来,不是我在下雨了么?

我把雨洒在山上的果园里,你就不用挑水去浇了,你高兴吗?

③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么?

我拿着月亮照你梳头,你高兴么?

④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拿去挂在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我的花裙子不是变成一朵彩云飘来飘去么?

你看见了,高兴么?

1.第1自然段中的“桥”指的是                    。

2.第3自然段中的两个“月亮”意思一样么?

如果不一样,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3.模仿2、3、4自然段,以“妹妹”开头,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