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27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导学案教师版文档格式.docx

(2)缺乏沟通的技术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1.时间:

14、15世纪。

2.原因:

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手工业

①以风力和水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始部分取代人力和畜力。

②手工工场出现,劳动分工更加细密。

③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2)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①三圃制广泛流行,休耕轮作等先进耕作制度出现。

②农村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地方市场逐渐向区域市场、全国市场发展。

③出现专门生产手工业原料和食品的农业区。

3.推动因素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

4.表现

(1)商人参与生产,商人与工匠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出现了面向市场的集中的手工工场。

(3)随着社会经济交换活动的增加,出现了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文明的链接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发展,西欧各国迫切希望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

(2)直接原因:

土耳其的扩张阻断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2.经过

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

3.影响

(1)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

①许多新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成倍上升。

②市场的扩大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③英、法、荷等国特权贸易公司的活动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④商业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

(2)引起了“价格革命”。

①西欧市场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②加速了社会的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同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

(4)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权威,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

(5)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演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

阅读教材P82、P83【学习思考】:

1.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以及安土重迁。

你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提示】 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

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引起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

中国人的观念导致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故步自封,最后落后于世界潮流。

2.如果这一测算基本符合事实,那么为什么中国在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下没有实现工业化呢?

【提示】 中国在明清之际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极为缓慢的。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严重束缚和阻碍,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少市场、资本原始积累及政策的扶持和保护。

特别是后来西方列强的侵略,摧毁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打乱了中国自身的发展步伐。

3.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一下美洲印第安人培植的作物对人类的影响。

【提示】 丰富了人类种植的作物种类;

给人以美好的饮食享受;

烟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容易使人上瘾,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

【判断回扣】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目的是掠夺黄金。

(×

【提示】 开辟的新航路实际是“新商路”,目的是使世界贸易成为可能,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迫切要求。

2.“商业革命”就是商业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

【提示】 “商业革命”是指商业经济经营方式、商贸中心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经营方式向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复杂的经营模式转化,商贸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新航路的开辟者是迪亚士。

【提示】 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只能是探索新航路,并不能称为开辟出新航路。

新航路是由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开辟的。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史料一 《马可·

波罗行纪》的真实性是不容抹杀的。

……《行纪》对十五世纪以来的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

著名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年)曾熟读此书,并在其所读拉丁文《行纪》中加了45处的标记。

他对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富庶极为艳羡……

——杨志玖《马可·

波罗在中国》

(1)问题:

史料一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冒险家们对东方财富的贪欲。

史料二 西班牙人自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阿拉伯、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只是不如现在的数量多。

他们到这些远地去寻求香料,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但是由于不久前征服者帝国的土耳其人而立即使贸易停止了。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2)问题:

史料二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西欧国家与东方的贸易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的影响,西欧迫切希望另辟一条新航路。

史料三 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在造船技术方面,葡萄牙人走在最前面,能建造多桅大船,在中间主桅上挂上更多的帆,适应不同的风向及海流。

到1500年为止,西欧人已经能建造结构结实、船身更大的海船。

强大的龙骨、坚实的肋骨、双橡木船壳板——这一切足以经受住重炮发射时的反跳。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上)

(3)问题:

史料三表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航海技术的改进,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史料四 1383—1385年的革命确立了阿维什王朝的统治地位。

该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上表示认同,并认识到从葡萄牙对海外扩张的势力中所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卡斯提尔和阿拉冈的统一,也足以使基督教的西班牙摆脱以前长期内部分裂的阴影,并使这个国家积蓄了采取扩张主义政策的能量和精力。

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决定资助哥伦布进行大西洋远航,正是这种新发现的自信心的一种体现。

——戴维·

阿诺德著《地理大发现》

(4)问题:

史料四表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崛起和统一,为他们开辟新航路的探险活动奠定了政治基础。

 

新航路开辟的四个原因和两个条件

(1)原因

①经济根源:

15世纪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②社会根源:

《马可·

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③商业危机:

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

④精神动力:

传播天主教。

(2)条件

①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②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解析】 材料指出了西欧“向外猛冲”,并且具备了“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等要素,这些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答案】 A

【备选史料】

15世纪初,亨利王子沿西非沿岸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该骑士团拨出大量钱财供他用于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

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传播基督教成了探险家们强大的精神来源之一。

——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史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史料一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什么影响?

【提示】 地理大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起点。

史料二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的遗言》(郭守田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史料二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什么影响?

【提示】 新航路开辟为海外掠夺和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

史料三 欧洲人从把旧大陆的牛、马、羊及他们的农作物(麦子、葡萄、甘蔗、洋葱等)带到了新大陆;

而美洲的农作物也传播到了欧亚大陆,如高产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还有花生、豆类、西红柿等,这些食物极大地丰富整个世界的食物资源,到现在仍然是人类的基本食物;

原产美洲的烟草、可可等农作物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XX百科

史料三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什么影响?

【提示】 引起了广泛的物种交流。

新航路开辟的五个影响

(1)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2)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

(3)引起了“价格革命”。

(4)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导致亚非拉地区的贫困与落后。

(5)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

(2013·

江苏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 黄金的大量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的黄金贬值,物价上涨。

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教师用书独具)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5卷

正确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要点提纲

名师讲解

商业革命

1

世界市场扩大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上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2

商品种类增多

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3

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4

人们认识改变

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价格革命

商品价格变化

随着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生产关系变化

加速了社会分化和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价格革命”使西欧的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必然导致劳动人民的日趋贫困和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故C项符合题意;

“价格革命”期间,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购买能力大不如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C

【备选训练】

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的贸易中心在(  )

A.大西洋沿岸B.地中海沿岸

C.太平洋沿岸D.印度洋沿岸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注意题目问的是“新航路开辟前”,故选B项。

【答案】 B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相关史实及其影响

殖民扩张和掠夺与建立世界市场的关系

戈雷岛上的黑

 人奴隶雕塑

案例一——图片导入

戈雷岛是位于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一个小岛。

15—19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占领。

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使它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途中。

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

要了解罪恶的奴隶贸易,我们学习第二课——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案例二——文字导入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国家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以暴力在国际舞台上称霸达百年之久。

继起的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活动依然凭借野蛮残酷的暴行进行扩张。

它们是怎样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的?

对世界历史进程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相关史实及其影响。

(重点)

2.殖民扩张和掠夺与建立世界市场的关系。

“海上马车夫”

1.条件

(1)经济发达: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属地尼德兰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进入大发展时期。

(2)政治独立:

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部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

(1)国内经济发达

①安特卫普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荷兰省是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②荷兰的造船业发达,北方的农场大多属于租地农场。

(2)对外贸易发达

①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②1588年,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权,商业资本发达的荷兰起而代之。

(3)对外殖民扩张

①荷兰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

②在北美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成为纽约市的起源。

3.地位

17世纪的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阅读教材P86【学习思考】:

请思考尼德兰革命的性质。

【提示】 尼德兰革命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是一次带有宗教色彩的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的崛起

1.商贸繁荣

①地理位置:

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经济政策: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占领殖民地。

③军事手段: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④外贸手段:

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印英间的贸易。

(2)表现:

伦敦、利物浦成了繁荣的港口城市,商业贸易飞速发展,国家财富增长很快。

2.农业商品化

(1)原因:

从15世纪晚期起英国进行圈地运动。

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

(3)影响

①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

②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贸易的发展。

3.殖民掠夺

(1)主要表现

①16世纪末开始参与殖民掠夺。

②1607年,英国在北美洲获得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

③在印度设立商站,逐渐向印度内地渗透。

(2)扩张方向(17世纪上半叶)

①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

②在北爱尔兰进行拓殖活动。

殖民霸权的角逐

时间

特点

表现

15、16世纪

班牙领先葡萄牙、西

①葡萄牙:

15世纪初开始,在非洲西海岸建立殖民据点,后又垄断与东方的贸易。

②西班牙:

16世纪中叶,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建立起殖民大帝国

17世纪

荷兰崛起

①16世纪末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霸主。

②在英荷战争中战败,失去海上霸主地位和北美殖民地

英、法殖民扩张

①在北美、非洲、印度和西印度群岛积极开拓殖民地。

②在国际贸易领域内同荷兰商人展开激烈竞争

18世纪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1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掌握海上霸权。

2②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经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3③1763年,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不仅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还确立了在印度的优势

阅读教材P88【学习思考】:

英荷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 英荷战争是一次争夺世界市场的商业战争,是一次争夺殖民地和世界殖民霸权的战争。

强盗的贸易

1.手段

(1)野蛮的掠夺:

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获得的财富达10亿英镑。

(2)凶残的屠戮:

在美洲,大规模的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使土著居民人口锐减。

(3)罪恶的黑奴贸易

①目的:

满足美洲劳动力市场需要。

②结果:

18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

(4)不平等贸易

①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的国内贸易。

②葡萄牙人在通商地沿岸建立据点,骗取土著居民的宝石、珍珠、象牙等贵重物品。

2.影响

(1)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这些地区相继卷入了世界近代化进程。

(3)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材P89【学习思考】:

为什么殖民者要进行贩运黑奴的活动?

【提示】 为了牟取暴利,满足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

1.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因为造船业最为发达。

【提示】 荷兰以其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奴隶贸易是许多殖民主义者致富的途径,也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方式。

【提示】 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活动包括掠夺、不平等贸易、奴隶贸易等,都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

3.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重要途径是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

(√)

【提示】 新航路的开辟和随后的殖民扩张,在此后二三百年时间里,使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荷兰、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比较

史料一 到17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海军几乎超过英、法两国海军总和的一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

挂着荷兰国旗的船舰游弋世界各大海洋。

荷兰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这个马车夫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

挪威是他们的森林;

莱茵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

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

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

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海上争霸史话》

史料一中“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地表明了荷兰殖民扩张的结果是什么?

【提示】 17世纪荷兰成为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等各方面拥有殖民霸权的国家。

史料二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

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史料二表明英国殖民扩张的方式是什么?

【提示】 英国通过组织商业公司如东印度公司的方式进行殖民掠夺。

史料三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和征服英国,于1588年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

……1588年9月,西顿尼亚率领仅剩的43艘残舰回到西班牙。

这次英西海战一役以“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

——李永采主编《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史料三表明英国建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有何特点?

【提示】 通过战争打败竞争对手建立霸权。

国家

区域

结果及影响

荷兰

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新大陆”的贸易

建立大型垄断性商业贸易公司;

发展银行信贷业;

抢占殖民地

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英国

在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占领殖民地和建立贸易公司

政府支持下的海盗掠夺;

一系列的商业战争;

商业活动和殖民掠夺;

黑奴贸易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 ①②均是在18世纪60年代,皆与题干中的“16—17世纪”这一时间信息不符,因此排除含①②的选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

荷兰……经营殖民地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