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295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88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ocx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2-13年三年高考两年模拟系列专题1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定位】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突出考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抢夺海外利益及争夺殖民霸主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着重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等)。

 

【三年高考】

一.2012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8)

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识记。

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20)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

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答案】:

A

【解析】:

题中的“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即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它成为工业革命产生及扩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3.(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21)图8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

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

4.(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14)右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时间,明确英国处在18世纪中后期,即可判断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故排除B项。

再比较一下A、C、D,即可得出C项符合题意,因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导致英国对原棉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5.(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

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6.(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

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B.17世纪中叶C.18世纪中叶D.19世纪中叶

【答案】:

C

【解析】:

据题中关键信息“棉纺织厂管理改革”可见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其开始时间即18世纪中叶。

7.(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18)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

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B.电力与钢铁C.蒸汽与煤炭D.煤炭与钢铁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中时间(1900年)和场景(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判断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物质技术条件创造的,对比之后只能选B项。

8.(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

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

红灯停,绿灯行。

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

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

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

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

(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

(9分)

【答案】:

件(电灯和电力)及控制技术的改进(计算机、实时智能网络)等角度指出主要科技成果,主要应该限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时限内。

(3)应进行多角度分析,比如城市环境、城市整体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角度。

9.(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

卷37)(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

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

“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

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

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

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

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

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

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12分)

【答案】:

关系。

原因:

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科技作用的两重性受到关注;冷战凸显对抗的危险;经济全球化,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导致环境、资源问题;技术革命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

(12分)

【解析】:

本题是以世博会这一热点问题为介入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归纳与对比分析能力。

(1)从英国的工业实力及世界市场的密切联系角度答背景;应从局部(英国)、整体(世界)和新事物(首创世博会)等角度谈意义。

(2)从材料二可知,中国展出的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中华圣母像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说明有西方色彩。

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农业经济繁荣、手工业技术先进、近代工业落后等方面分析,有西方色彩的原因是中西方交流增强。

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生产力发达,其展品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3)19世纪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最为关注的是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到20世纪“通过竞争获得和平”“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成为主题,说明人们更注重和平、人与自然的和谐。

原因可从两次世界大战对和平安宁的破坏、美苏冷战造成的敌对紧张局面、工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新的技术条件等角度回答。

10.(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4)(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

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

(5分)  

材料二 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7分)

材料三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

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

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

(6分)

【答案】: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基础知识即可答题。

(2)归纳、运用材料二的对比数据,可从经济增速、工业实力、贸易份额等方面总结德国经济的特点。

可从政治前提、技术条件、海外利益等角度简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3)理解运用材料三的关键句即可答出意向和准备,如“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从材料三的时间上也可判断出其结果。

11.(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10分)

要求:

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

(4)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但要言之有理,要注意不同时期人类社会对水力的利用(灌溉、织布、发电等)。

12.(2012高考文综广东A卷38)(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

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

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

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

(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

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1)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后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回答。

(2)本题解题关键抓住时间信息,结合当时的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回答。

(3)第一问,结合问题中的时间信息,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第二问,结合中美关系、全球经济形势、中的参与国际竞争的政策与行为等知识点,多角度分析原因。

二.2011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1年全国卷文综18)1603年,以为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

C

【解析】:

联系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早期殖民掠夺,掠夺亚非拉的大量黄金白银,造成钱贱物贵的“价格革命”。

2.(2011年全国卷文综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3.(2011年北京市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145%,地租涨幅远低于物价涨幅。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项“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是在18世纪,②项工业革命也开始于18世纪;题中材料反映的16—17世纪英国物价涨幅远远超过工资及地租涨幅,正是英国从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中攫取大量金银后钱贱物贵的结果。

4.(2011年山东省文综15)图6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B

【解析】:

直到20世纪初(题中1913年),由于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差别,美国人均GDP应超过英国,应是曲线①;西、荷应低于英国,是曲线③、④;剩下只能是英国的曲线②。

5.(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

,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答案】:

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C得0分。

【解析】:

选D准确地揭示了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公司鲸吞全球石油暴利,并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世人的本质;选A对这幅漫画本质的揭示不够完整;选B突出了这幅漫画的主体,但主题(主旨)表述错误;选C对这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的表述都错误。

6.(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2)有历史学家说:

“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工业革命

7.(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3)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

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生产集中,A、B项因果关系错;本题不涉及轻重工业比例,排除D项;只能选C项,其中“电力工业”是新兴工业。

8.(2011年上海市文综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

【答案】:

A

【解析】:

结合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分布(图中深色部分),可知这个国家在北美、非洲、南亚、东南来、大洋洲等地都有殖民地,只能是“殖民帝国主义”英国。

9.(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3—

(1))

近代世界史中,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5分)

10.(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3—

(1))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

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

各自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

(6分)

三.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1.(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8)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

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东农业经济转型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答案】:

A

【解析】:

从题中时间和工厂把“家庭加工”纳入其生产体系,可综合判断为A项。

2.(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

“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

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

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

C

【解析】:

从题中时间及“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这一关键句判断。

3.(2010安徽卷文综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

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4.(2010年江苏卷历史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

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答案】:

B

【解析】: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棉纺织厂数的增长,即表明棉纺业发展迅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究其根源,无非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而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后之所以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故而此题选B。

5.(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37题第(3)小题)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了。

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2分)

【答案】:

(3)变化:

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

促进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解析】:

(3)从整体世界及工业品的地位角度说明变化,从建设性和破坏性双重角度简要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两年模拟】

一.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

1.(安徽省安庆市2012届高三二模文综)以下是小明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两幅地图。

据此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合适的是

A.新航路开辟B.西欧殖民扩张C.世界市场形成D.工业革命

【答案】:

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判断图6新航路开辟航线,图7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航线,二者的共同主题是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初步形成,即选C项。

2.(河北省衡水中学2012届高三下期一调文综)“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

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

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

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