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349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54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6页
亲,该文档总共1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 收藏.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必修123归纳小结收藏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政治

必修123归纳小结

 

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考点01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

注意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2.判断一种物品是否属于商品的方法:

(1)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属性法,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并非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是商品。

(3)根据所处的具体环节来判断。

劳动产品只有处于流通领域才是商品,一旦离开流通领域

而进入消费领域,劳动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

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金银固定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换→货币的产生。

3.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一般等价物品比货币出现得早,不固定;货币出现得晚,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

价物。

(2)联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二者都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注意

①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金银饰品不可以成为货币。

②金银纪念币也是货币。

金银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是一种法定货币,纸币也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但金属纪念币相对于一般纸币而言,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既是法定货币,又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

 

4.货币的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的比较

职能

含义

产生

作用

结果

 

价格

尺度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随着货币的产生而产生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流通

手段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随着货币的产生而产生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

 

 

支付

手段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随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

支付债务、地租、工资、利息、税款等。

清偿债务

贮藏

手段

货币被当作财富的代表保存起来

 

贮藏财富,拥有财富的象征

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象征。

世界

货币

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市场的出现

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有助于进出口交易顺利进行,完成世界市场上的贸易

注意

流通手段即购买手段,在现象上表现为现货贸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是赊账买卖,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表现为商品的给予和货款的支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分离,即“先给货后付款”或者“先付款后给货”。

三、货币

1.纸币的含义、优点

(1)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携带、保管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货币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成正比,与

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注意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面值大小及种类,但无法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发行过多,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往往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4.区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

表现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萎缩。

本质

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成因

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②社会需求膨胀;③生产资料成本,提升;④货币资产投资规模过大

①社会需求不足;②宏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至买方市场;③货币供应增长乏力;④金融危机

 

影响

①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购买力降低,商品销售困难,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①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②但从长远看,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严重影响投资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市场销售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增加政府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减少税收

减少国债发行量

增加国债发行量

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控制货币发行量

增加货币发行量

①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②控制货币发行量和信贷规模;③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增加政府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慎用投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出口;

②调整进出口结构;③转变消费观念,积极消费。

联系

①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由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的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②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是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的经济现象

注意

物价上涨不等于经济膨胀

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

①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②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③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④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有可能会引起商品价格上涨。

⑤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可见,只有因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拓展提升

(1)通货膨胀率和纸币贬值率的计算

①通胀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前价格×100%

②纸币贬值率=(变化后价格-变化前价格)/变化后价格×100%

(2)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与物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

 

考点0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

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对待金钱

(1)要取之有道。

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2)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最有意义的事。

花钱要有节制,

要分清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

一是用现金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支付,二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

收付。

2.结算工具:

信用卡和支票

 

项目

类别

信用卡

支票

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行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材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功能

和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支票的使用能够减少和避免现金交易所带来的诸多麻烦,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同点

都是经济往来结算中经常使用的结算工具,一般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

注意

信用卡分为银行信用卡和非银行信用卡。

因此,信用卡并不都有银行发布和受理,信用卡不具有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它是一种先进的支付工具,是货币支付手段的扩大和延伸。

3、外汇和汇率

1.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

跌落。

2.汇率变化与货币币值的关系

 

外币

本币

外汇汇率

升高

升值

贬值

跌落

贬值

升值

本币汇率

跌落

贬值

升值

升高

升值

贬值

注意

某币汇率与该币币值为正相关关系。

3.影响汇率的因素: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同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影响汇

率的因素主要由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国际收支状况、通货状况、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

大的国际政治事件等。

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与措施

(1)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

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2)措施:

通过对纸币发行量的控制,可以实现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目标。

当物价持

续上涨或者人民币汇率跌时,可以适当减少人民币的发行量;当物价出现持续跌落或者人

民币汇率出现升高时,可以适当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

5.汇率升降的利与弊

 

本国汇率上升

本国汇率下降

贸易

利于该国进口

不利于该国出口

利于该国出口

不利于该国进口

投资

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利于该国吸引外资

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

消费

能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

利于扩大内需

会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财务

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利于该国收回外债

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

地位

能提高该国国际地位

会加大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会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

会降低该国国际地位

结论

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既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考点0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供求影响价格

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价格产生影响。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见右图示)

 

2、价值决定价格

1.比较价值与价格

 

价值

价格

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活动

价值的货币表现

作用

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属性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影响

因素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其成反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其成正比)等

商品的价值量、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地区差异、反季节差价、市场垄断、国家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商品的新鲜度、市场秩序、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如原材料价格变动、劳动力成本变动等

联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值量与价格成正相关。

在供求关系影响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之间的关系

项目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单位商品

的价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

一时间生产

的使用价值量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

社会劳

动生产率

提高

缩短

不变

降低

增加

不变

降低

延长

不变

升高

减少

不变

个别劳

动生产率

提高

不变

缩短

不变

增加

增加

降低

不变

延长

不变

减少

减少

以上关系还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注意

区分两组概念

(1)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商品的价值总量。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是指同质商品的数量,可用商品件数来表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单位商品价值的大小,它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总量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同质商品的数量之积。

(2)劳动生产率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某产业”“某生产者”;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全社会”“某部门”“某行业”等。

拓展提升

用坐标图理解价格问题

项目

坐标图

解释

供给(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供给越多,价格就越多

需求(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价格就越高

价值(x轴)与价格(y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品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x轴)与价格(y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格就越低

需求量(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人们对其的需求量越小

生产量(x轴)与价格(y轴)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生产者越会提高其产量

三、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前者是从生产领域角度讲,是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决定因素;后者是从流通领域分析的,讲商品价值的体现。

2.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1)“等价交换”中等价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出现后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

(2)“等价交换”原则不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只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

(3)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而

且恰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4)不能以特殊现象否定等价交换原则。

如文物、名画、邮票等价格高于价值,但他们的价

格的变化不会引起商品的生产扩大。

同时,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引入政治生活和其他社会生

活领域。

四、有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价值总量的计算

商品价值量的计算是高考高频考点,通常以计算体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假设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高幅度为x%,则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前的单位商品价

值量/(1+x%)。

(2)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

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假设企

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则现在价值总量=企业原商品数量×(1+x%)×单位商品价

值量=原价值总量×(1+x%)。

 

考点0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使消费者增加或减少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二、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

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需求弹性论(不同商品):

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

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一种商品价格

消费者对该

商品的需求量

导致对另一种

商品的需求量

最终会导致另外

一种商品的价格

在可以互为

替代的商品中

上升

减少

增加

上升

下降

增加

减少

下降

在有互补关

系的商品中

上升

减少

减少

下降

下降

增加

增加

上升

 

上表图示如下:

A、B互为替代商品A、B为互补商品

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调节

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调节生

产要素

的投入

当一些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对企业来说,价格变动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竞争力等问题,迫使企业遵循价值规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对国家来说,价格变动会影响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根据价格变动实施相应的调控政策,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生产和投资,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解答关于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函数图象

1.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供给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多,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减小

供给曲线的变动,表达了对相同价格水平下,其他因素变化(如成本、技术水平等)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向左移动,表示供给减小(S0→S1);向右移动,表示供给增加(S0→S2)

 

2.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需求曲线:

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量的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D0→D2);反之,其他因素变化引起需求量减小,则需求曲线向右左平移(D0→D1)

3.需求弹性曲线:

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及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及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考点05消费及其类型

1、居民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4.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降低,数排名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消费水平提高。

2、消费类型

划分依据

消费类型

特点

交易方式

钱货两清的消费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转移

贷款消费

预知未来收入

租赁消费

所有权不变更,使用权暂时过渡

消费目的

生存资料消费

最基本的消费

发展资料消费

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

享受资料消费

身心愉悦,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注意

1.全面把握贷款消费

(1)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

(2)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

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3)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身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

费而影响未来生活。

(4)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时绝对的。

比如,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界限也

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

三、正确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因素

关系

措施

生产

生产决定消费

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收入

收入是

消费的

基础和

前提

当前可

支配收入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未来收入预期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差距

加强宏观调控,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

分配

分配影响消费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续表

消费

观念

影响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

加强政策引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文明、绿色消费

其他

因素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企业信誉等

企业要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考虑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考点0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

特点

评价

从众心理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优点: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弊端:

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

标新立异

优点:

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端:

代价大,不容易获得社会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

夸耀性

盲目性

弊端: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应提倡

求实心理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优点: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

态度:

大力提倡

二、消费行为

1.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要做到量入为出,适

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注意

崇尚节俭不等于限制消费。

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是某种具体消费方式,也不会限制人们的消费。

崇尚节俭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

如果人为地去抑制消费,使消费滞后于家庭消费水平,也不属于适度消费。

因此,不能把崇尚节俭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2.正确理解适度消费

(1)适度消费,即合理消费,就是使消费与我国的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量入为出,既不

滞后,又不超前,既不人为抑制,又不盲目攀比,而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家庭收入的

多少合理进行消费。

(2)适度消费的“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国情,二是个人家庭收入。

人们的消费

水平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才是适度消费。

(3)适度消费避免了消费的盲目性、攀比性,既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也有利于提高社

会经济的发展。

 

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

考点07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

1.准确把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内容

阐释

结论

生产

决定

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消费的对象必须先生产出来,否则就谈不上消费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