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659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docx

全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记叙类作文叙事和描写教案

第34讲记叙类作文的选材和结构

教材版本

全国通用

课时说明

2课时

知识点

记叙文选材鲜活,新颖,有代表性,内容要具体,能体现个性

记叙文结构要求完整、严谨、有层次,思路清晰

复习目标

积累写作素材、掌握选材的基本方法、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复习重点

掌握选材的基本方法、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复习难点

学习记叙文的创新结构、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培养体悟能力

记叙类作文的选材和结构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江苏卷高考试题)

生活中离不开车。

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答案】

从宝马1001到劳斯莱斯一号

无论宝马还是劳斯莱斯,于我这样的穷教师来说,要拥有,只能是永远的梦。

可我有自己的“宝马1001”和“劳斯莱斯一号”。

现在就跟大伙儿讲讲我与它们之间的故事。

所谓的“宝马1001”其实是我的一辆老式的上海凤凰牌自行车,之所以给它取名为“宝马1001”,一是它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二是“1001”具有形似的意义,两个“1”相当于我的两条腿,两个“0”相当于自行车两个车轮。

我的两条腿加上两个自行车车轮,就能让自行车飞动起来。

我的“宝马1001”伴随我们有十六个年头。

当时花了400元,主要是接送女儿。

女儿当时在古蔺城关二幼读大班,距我工作的古蔺中学约有三里多路,“宝马1001”便派上了用场。

每天只要我有空就要接送女儿,我坐在前座上,两手把住“车龙头”,双脚蹬着自行车转轮踏脚板,自行车就动起来,随着蹬的速度,自行车就或快或慢地转动着往前了。

女儿坐在后座上,双手抓住我的后衣角,或俯或仰,就这样我与女儿悠哉游哉地从家到二幼,或从二幼到家。

四年后我们添置了轻骑,就把“宝马1001”擦得干净发亮,放在楼上。

它也心甘情愿地“退居二线”,过着无人理睬的孤寂日子。

直到2002年8月,我们一家从古蔺搬到绵竹,轻骑笨重,我们将它处理了。

“宝马1001”轻便,又想到绵竹处在平原地带,所以让“宝马1001”和我们一块移居绵竹新家。

没想到还派上了大用场。

我们家住天河沁园,距离绵竹中学约一两里路,骑车只要六七分钟,走路要十分钟左右。

女儿读绵竹中学初中部(绵竹实验中学),和我同一地点。

“宝马1001”可载我们父女两人,早上去,中午回来,下午再去,黄昏时回来,吃了晚饭又送女儿上晚自习,10点半或11点半再骑车去接。

“宝马1001”伴随着女儿初中一年,高中三年,伴随我的时间则更长些,一直到地震后我们搬到板房学校添置“劳斯莱斯一号”为止。

风里雨里,烈日下,大雪中,“宝马1001”又为我们奉献了七年的青春。

“宝马1001”再一次退居二线,闲置在家里。

尽管我们很注意爱护它,但它的身上还是有了些锈迹,可它还挺“硬朗”,挺“有力量”。

我曾几次去修车,修车的师傅都直夸“宝马1001”钢材极扎实,不像现在的自行车中看不中用,还让我不用的时候一定要处理给他。

不过,我尽管新添置了“劳斯莱斯一号”,但我还骨子里仍丢不下“宝马1001”。

学生见了我,都还开我玩笑,“龚老,‘宝马’换了,给我开吧!

”我笑笑说,“我的‘宝马1001’已进入了我的‘历史博物馆’,天价啦。

”最终,送给了我的一个好朋友,交给他父亲用于乡下赶路。

家里添置的“劳斯莱斯一号”并非真是顶级款爷级别的汽车,而是“玫瑰之约”电瓶车。

相对于“宝马1001”来说,自然是速度快了很多很多,所以,我骄傲地在妻子和女儿面前叫它“劳斯莱斯一号”。

这辆车和“宝马1001”一样显得精瘦但很强悍(恬不知耻地说,有点像我),枣红色的,比起“宝马1001”的纯黑色来说,英俊了许多。

只要充足电,一开锁,再拧龙头旋柄,它便窜去多远,不像“宝马1001”上一号桥还要下来推,若再搭载妻子回一趟家,不把全身累跨架,也要流一小桶臭汗,因为板房区到城头家里,走要一个多小时,骑“宝马1001”要40多分钟,骑“劳斯莱斯一号”则要近20分钟。

有了“劳斯莱斯一号”,方便多了。

哪怕下雨,满地泥泞,也总算能保住鞋裤的清洁和上身的干爽,因为配了雨衣。

有了“劳斯莱斯一号”,我们不仅可在城里逛,还可到城外玩,只要你给够“劳斯莱斯一号”足够的“营养”就可。

原来“劳斯莱斯一号”也是服务周到的“宝马”呀!

以前给学生讲吴伯萧先生的《记一辆纺车》,不能深切地明白,为何吴先生要把一辆纺车喻为“战友”“同志”,在经历了与“宝马1001”和“劳斯莱斯一号”相处的日子后,我明白了。

可以说,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东西,在他们(它们)与你同甘共苦的岁月中,你会越来越觉得他们(它们)弥足珍贵,哪怕它们极为的不显眼,极为的不值钱,都是你生命中不可随意丢弃的宝物!

【解析】本作文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从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为材料作文命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车。

第二句话,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学生展开联想。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车,如童车、碰碰车、自行车、三轮车动车等,又如共享单车、网约车、无人驾驶汽车等,车的速度有快有慢,车的容量有大有小,车的使用方式有新有旧,或是寻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进步之成果,体现不同生活理念,蕴藏各自时代记忆。

各种车都能写,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体验的独特,恰恰是写作的宝贵资源。

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

“车来车往”既可以是现实中观察到的车流来往,也可以虚化为与车有关的记忆、思考和体悟。

“车来车往”是本句中四个分句的共同主语,也是不同写作角度的相同出发点。

四个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写作角度:

可由古及今,勾勒时代发展,如过去家庭以拥有自行车而自豪,到现在汽车走入千家万户;可以小观大,捕捉人间真情,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可观往知来,讨论变迁的生活理念,如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转变;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车跑快,全车头带”。

前两个角度侧重感性,后两个角度重理性。

这几个角度,既可以单写,也可以交叉,还可以综合,给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写作才华的空间。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一)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记叙文选材鲜活,新颖,或以小见大,或典型有代表性,内容要具体,能体现个性。

写好记叙文,最关键的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1.强化阅读,积累素材。

扩大阅读,包括教材,名著、时文,甚至每次练习时所用的文本材料。

通过大量阅读,筛选并积累可用作记叙文写作的素材,并将所积累的素材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

2.关注生活,培养体悟能力。

记叙文往往会从平凡小事中反映出大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中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关注生活。

某一次与众不同心路历程,或许就能成为作文选材的亮点;课内课间,教室宿舍,在校假期,居家外出,访友踏青……总会有某个人、某处景、某件事,让人感动,积累起来就会成为很好的作文材料。

3.掌握记叙文对选材的基本要求: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

“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

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3)材料要有初步的形式意味。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

这固然不错。

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

4.加强写作,熟练运用。

加强对记叙文写作的训练,在训练中提高熟练运用各种素材的能力,提升应试能力。

5.熟悉高考,掌握规律。

历年高考作文是目,尤其是适合写记叙文的作文是目仍是复习的重点,通过对高考写作试题(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反复研究,可以了解高考常考写作题型及选材范围,掌握高考试题命制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6.掌握选材的基本方法:

(1)精心筛选

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

筛选时要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也就是要去除低级庸俗的东西,选择有意义的事。

所谓有意义的事,就是有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能给人以启迪和趣味的事,否则作文不能打动人。

选材也要回避熟事,如老师带病上课,妈妈雨夜背我去医院这类题材就应该避开,要写“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事。

(2)平中求新

高中记叙文,所选材料除了真实、有意义、符合主题外,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新颖的材料,确实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小事,以与众不同的“视角”思考,独辟蹊径,挖掘出生活小事中的意蕴,完全可以把很平庸的“破事”、“破材料”写得很有新意。

(3)艺术组合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写作时允许对素材进行艺术加工。

“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即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

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有三个生活原型:

一个是泸县绒线铺的女孩子,翠翠明慧温柔的品性就取之于这个小女孩;一是在青岛崂山看到的女孩子,翠翠的清纯朴实即源于这个乡村女子;一个是作者的师母,从她身上“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

如果我们在作文中也借鉴这种方法,把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和经验加以筛选组合,便会提炼出有血有肉富有真情实感的题材,既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又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二)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包括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等等。

它们在体现文章结构的总体设计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安排好结构对写好一篇文章而言极为关键。

记叙文结构要求完整、严谨、有层次,思路清晰。

(1)记叙文常见的结构形式

①逐层递进式

文章各个片段的中心之间形成层递关系,使得文章主旨不断升华或深入。

②片断并列式

对于记叙性作文来说,可以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也可以是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

比如朱自清的《冬天》,全文四段,首段写幼时父爱,第二段写友谊温馨,第三段写夫妻情深,三个片段都发生于冬天这一季节,但时空变换,成为有序的并列式。

③一线串珠式

即根据内容特点选准恰当线索,串起表现主旨的材料。

一线串珠式的基本框架是由实物引起话题——就实物陈述往事——因实物抒发感情。

如写作《我的视线》可以一把蓝色雨伞作为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代表亲情之爱的雨伞,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

④情景交融式

即文章中心确定后,以此为辐射点,广泛展开联想,组合材料,让情与景相映成趣。

比如写作《美好的生活》,作者将今晚月色与盛唐诗歌、星空的浩渺与人脑的精微、小径的幽静安谧与登临送目的瑰丽雄奇、自然界的和谐与亲情的温馨结合起来,让美好之情渗透到生活中的美好之物、美好之事之中,主题突出,意趣盎然。

⑤点面结合式

找准一个切入点,由点及面组织文章内容。

如毕淑敏的作品《回家去问妈妈》由出游敦煌回来偶然听妈妈忆及往事得出“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的感悟,继而写道“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点是面的载体,面是点的延伸,材料排列有序,思路清晰。

另外,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还有前后比照式、悬念设置式、铺叙点化式、虚实相生式等等。

(2)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采用了下面的一些结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①小标题式。

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

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

②日记式。

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

这样以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

当然,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③书信式。

要符合书信体裁,无论生活事件、经历以及感情都要表达得真实、具体、形象,不说空话、套话、以及太过抽象笼统的话,也就是文章要有写真实的生活经历,要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而且感受要敏锐细腻。

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

考点1.选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7年新课标Ⅰ卷高考试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小桥流水人家

十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把你的实力全部发挥,所有关爱你的人,都会为你祈祷、祝福,愿你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绩,进入向往的大学。

潺潺的流水声经年累月地在村边飘起,水边的垂柳挑逗着春风,与春风合谋不时在水面上画上几个圆圆的涟漪。

顽皮的孩童摘下几朵油菜花从小桥中央抛下,流水将花瓣带向远方,也带走了孩子们的目光,却留下了阵阵欢快的笑声……

没错,这正是我要迫不及待地向你介绍的中国乡村。

它们不同于你们有所耳闻的“北上广”等中国的大都市,这里也许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闪烁的霓虹灯。

但这里却葆有传统中国的诗情画意和连接中国人情感的乡愁。

我的家乡是江南的一个小山村,依山傍水,田地里的庄稼用它的色彩铭记着时光的流逝。

江南在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名词,还是一个文化名词。

所谓“杏花春雨江南”,在江南了解中国乡村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小时候,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向村外蜿蜒而去,少数大胆外出务工的村民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寻梦的脚印。

大多数人重复着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今天的小山村,不变的是村名,是村口那棵年年吐绿的柳树。

当燕子衔来春天,它依旧杨柳依依。

变化的是通往村外的道路宽了、直了,路面上多了许多车轮印。

以往村民走出家门看到的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今天可能未出家门便听到一阵“呜呜……”呼啸而过,对,这就是神奇的中国高铁。

它穿青山、跨河流,它过城市、临乡村,在中国大地上演绎着“速度与激情”,将村民带向点燃梦想的远方,也将远方的客人带来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

田野上气势如虹的高铁给了年轻人希望,坐在门前拉家常的大妈们有了新话题。

高铁从门前闪过,几个懵懂的小孩也许会对它出神凝望,思考它到底跑向何方。

如果你来我家乡做客,早上坐上高铁出发,准能赶上这里的午饭。

一路上你可以饱览辽阔的平原上的各种风景:

金灿灿的油菜花、坐落在花海边缘错落有致的村庄、秀美险峻的山峰、星罗棋布的湖泊。

此时,你好比在风景画里面穿行。

临近村口,柳树早已在那里迎接你。

午餐不用担心,一些没有响亮名头或叫不上名字的乡村美食刺激你的味蕾,新鲜蔬果会让你赞不绝口。

留宿几晚也无妨,不必担心乡村夜晚的无聊。

每当夜幕降临,那些响遍大江南北的旋律准时在村广场响起,《小苹果》《最炫民族风》一首比一首热烈。

想必你在网上也许听过,在这个乡村的夜晚再次与它相遇,除了会心一笑,很难想象你有别的表情。

如果你愿意,可以跟随广场舞大妈跳上一段,她们娴熟的舞姿瞬间激活你身上活跃的运动细胞,在这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她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节奏。

美丽的乡村不仅保留了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也因高铁氤氲着现代气息;不仅留存着抬头数星星的童年趣味,也因广场舞挥洒着动感。

在中国,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哪天真的想要来到我的家乡,我希望在春天你坐着高铁来。

在乡村,感受小桥上孩子轻盈的脚步、潺潺的流水声、村边的桃红柳绿和广场上欢快的旋律。

【解析】2017年全国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天,在写作要的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梦,关心现实中国造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从大处着眼,12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

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易错点】选材方面,选择的几个词语之间要形成关联,对这种关联的认识不够深刻,这种关联不是简单的联系。

【方法点拨】紧扣材料:

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对文体:

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预设对象:

“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

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考点2.结构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17年浙江卷高考试题)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读海•做人

海,辽阔无垠。

在这一顷无地无际的海面上,有时风平浪静,犹如一位温柔的女子,深蓝的海水好像她深情的眸子,含情脉脉,一切是那么美好。

海鸟在海面上歌唱,悦耳动听;小海龟在沙滩上追逐玩耍,其乐无穷。

平静的海,昭示着大自然的和谐。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

做人有时也应当心平气和,修身养性。

不可不管青红皂白就火冒三丈,百害而无一利。

我想凡事都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以冷静的手段去处理,皆大欢喜也。

海,辽阔无垠。

在这一顷无边无际的海面上,有时也会波浪涛天,好似一位发怒的壮汉,澎湃的海水是他心中汹涌的热血,整个气氛也随之激烈起来。

狂风席卷海洋,那些弱不禁风的海龟都回家了;海鸟却依然如故地在海面上引吭高歌,为这首交响乐伴奏;还有那些屹立在海中的礁石,虽然身躯被猛烈的狂流舔得日益光滑,但它们也无怨无悔,因为它们仍能坚定地接受挑战。

澎湃的海,表现出大自然的残酷。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

做人有时也该严厉风行,这可考验某个人的胆略和能力。

若事事都平常对待,草草收兵,这会让人永远知己不知彼,(而)鱼目混珠。

海,辽阔无限。

但你知道是如何造就它的博大呢?

那是因为它能够吸纳众小溪,若它只是故步自封,那它只会成为一顷死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阔的海,提示了大自然的奥秘。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

人应该有着比海更广阔的胸怀,不置他人于死地。

也应当听取他人之言,博采众长,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样,我们自身才会不断完善,充实。

阅读海的过程,也正是人成长的过程。

我们应用一生的时间去读海,学海的精神。

学她的处变不惊,学她的严厉风行,学她的博大深沉,然后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本题材料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踏),“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

【易错点】此题有两个写作任务:

一是对此你有什么思考二是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学生往往会出现完成一项任务的情况。

【方法点拨】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含意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先分析“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什么,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何要读这三本书,如何阅读这三本书,阅读之后会怎样等角度立意作文。

在结构上本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四、举一反三成果巩固

考点1.选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8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李白、岳飞、阿Q、爱丝美拉达(《巴黎圣母院》女主人公)、孙悟空、王昭君、郭靖(《射雕英雄传》男主人公),以上人物有的是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的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感召一代代读者,泽被心灵,化育后世。

看到这些人物,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个人物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答案】

李白的泪水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

“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

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