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龙城”还是“卢城”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
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
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
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
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
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
为何做此改动呢?
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
“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
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
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
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
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行,故曰龙城”。
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汉代史籍往往采用音译,分别写成“龙城”“笼城”“龙庭”,“龙城”可能是音近而误讹为“卢城”,两词实为同义。
西汉初年,匈奴连年犯境,汉朝无力抵御,直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起来,才命卫青、霍去病等实施反击。
元光六年的龙城一战,首战告捷,一扫汉朝70多年的屈辱,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
龙城之战成为汉朝军民心目中扬威敌境、雪耻大胜的象征。
李广是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的英雄,是汉家大将的杰出代表。
因此,王昌龄将大捷的象征――龙城,冠于西汉名将的象征――李广头上,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王昌龄取“龙城”一词,还出于音律的需要,而且字面又瑰奇雄丽,选用了他,使诗句达到了音、义、色具佳的境地。
1.《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宋朝王安石在《唐百家诗选》中将“龙城”改为“卢城”。
B.李广曾做右北平太守,右北平在唐为北平郡,治所卢龙县就是“龙城”。
C.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编写者们认为“卢城”就是今河北卢龙。
D.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
2.从体会“但使龙城飞将在”寓意的角度看,以下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的一项是()
A.唐人边塞诗中所用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B.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C.“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陵。
D.将卫青和李广的业绩糅合在诗中,表达杀敌制胜、扬威敌境的意思。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沈德潜认为,“龙城飞将”是把卫青的事迹加到了李广身上,不能过于拘泥。
B.无论汉朝还是唐朝,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被称为“卢城”。
C.张际认为,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的地方,因其地点并不固定,故而在匈奴内统称为“龙城”
D.王昌龄用“龙城”一词,除着眼于诗句的深刻寓意、字面的瑰奇雄丽,也是出于诗歌音律的需要。
【答案解析】1.D2.C3.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该题中考核对文本的筛选能力。
解答此题,紧抓题干要求——《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的依据,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
D项是张际的观点,题干信息(“汉代史籍采用音译,“龙城”与“卢城”音近而生误讹,两词实为同义”)在原文中的第五段,而《唐诗选》依据的是王安石和阎若琚的观点。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唐诗选》不取“龙城”而用“卢城”的依据”,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依据的一项。
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
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比如选项D项为张际的观点,并非是《唐诗选》所选取的依据。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
C项是考证而没有象征意义,“龙城”是指姑藏城,这里是具体所指,不含象征意义。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易错警示】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本题属于判断类题目解答,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如该题中题干“表述中不含象征意味”,回到原文中第二段分析判断即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A项原文是“乃合用卫青、李广事”,并非加到李广身上;B项“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说明有一个城市叫龙城;C项匈奴叫龙城的原因不是“因其地点并不固定”,强加因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题干强调的是“表述内容”,所以在理解有关“龙城”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符合原文意思”,正确理解在语境中的内容。
如A选项中,张冠李戴,根据文意判断即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对文中下列词语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鲰生:
意思是浅陋无知的小人。
鲰,浅陋、卑微。
B.得兄事之:
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
兄,名词活用为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C.籍吏民,籍:
官吏、百姓的户籍。
D.约为婚姻:
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
婚姻:
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答案解析】4.D5.C6.C
7.
(1)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
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对偶、反复等修辞。
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
“秋毫不敢有所近”意思是一点东西也不敢据为己有,意思相对独立完整,前后都要断开。
可以排除AC两项。
“籍吏民”“封府库”是结构相同,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排除B项。
因此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
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C项,“籍吏民”,籍应该是动词,登记的意思。
故选C项。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曲解文意,文中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他极有主张,早已想出了对策。
因为他对项伯有救命之恩,他希望通过项伯来向项羽示好道歉,来缓和下刘项二人之间的剑拔弩张的关系,并非不知如何是好。
故选C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乃,于是、就;之,动词,到、往;具告以事,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中,所以,……的原因;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偏在“入”字,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
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解答文言实词的推断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
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
(1)常识识记法。
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
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
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怅寥廓
(2).问苍茫大地(3).谁主沉浮(4).风萧萧兮易水寒(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6).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怅、寥、廓、苍、茫、萧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语广播讲座”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D.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向全国和全世界集中展示了我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我军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坚定决心。
【答案解析】C
【详解】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
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A项,“之所以”应和“是因为”搭配。
后半句应改为“是因为它具有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的优点”。
B项,“产量成为品牌”主宾搭配不当。
把“产量”去掉,让“内衣”成为句子的主语即可。
D项,“展示”与“决心”搭配不当,在“我军”前面加个动词“表达”。
“捍卫”与“发展”搭配不当,可去掉“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安全”语序不当,顺序调整。
故选C项。
【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句中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的情况;句中出现成套使用的关联词时,要关注主语是一个还是两个,主语的位置是否恰当,如果是表递进关系的,前后分句语序是否恰当;出现两面词时考虑是否存在两面对一面;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出现了固定结构,可能是结构混乱;出现了反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后面分句缺少主语,可能是偷换主语,造成主语省不当;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修饰成分多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
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做题时首先根据自己训练中积累的经验、语感判断,这样可以判断一般难度的语病。
然后语法分析,划分句子成分,先看句子主干是否存在结构问题,然后看句子枝叶是否存在结构问题,句子在结构上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个:
搭配不当、多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混乱杂糅、中途易辙。
最后分析语意,看看是否存在语意上的语病,语意语病有以下几个:
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否定失当、主客观颠倒)。
同一个题中,三个选项中的语病类型一般不会相同,可以用排除法分析下一种语病类型,从而判断正确选项。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己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
【答案解析】【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
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
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
本题中,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话的对象是“马”,前面说的是“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领起的总说,自然过渡到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且⑤是总说,故该句应放在最前,排除A、B两项。
②说“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①③⑥说的都是马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故②是①③⑥的总领句,根据①中的“还”和⑥中的“也”可知,①③⑥的正确排序是③①⑥,组成“它帮人们……还让人们……也深入人心……”的连续语句,且这几句是具体陈述,运货、征战、习俗、故事,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人的认知习惯,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对于排序题,可以采取将排序句子分层次、分类别的方式,根据它们相同或相反的特点归纳成两三个小句群,再在小句群里进行排序,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排序工作的复杂程度;小句群排好后再根据句群之间的关系排序;若是选择题,还可以利用排除法,可观察选项中的排序,确定四个或三个选项均连在一起的句子,再排其他顺序不一致的句子也可减轻工作量;也可自己确定某些句群必须连在一起,排除未连在一起的选项,得出正确选项。
6
依照下面文句中画线句,另写两个与画线句句式一致,内容一致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
你如果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那难耐的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你如果喜爱南国的细雨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难熬的酷暑。
(2).你如果盼望西部的秋风飒爽,就必须包容它那寂寥的落叶。
【详解】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句子仿写的能力。
仿写句子,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
做题时要先审所给例句的句式结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在哪句子里用的,同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几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有机衔接。
该题例句的句式特点是:
你如果……,就必须……。
句子表达的内容必须能体现包容这个特点。
可以仿写为:
你如果喜爱南国的细雨景色,就必须包容他那难熬的酷暑;你如果盼望西部的秋风飒爽,就必须包容他那寂寥的落叶。
【点睛】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
隐性要求考验考生的审题能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写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存在相互联系经、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写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经、相互对应的关系。
2,句式要一致,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
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写与被仿写的结构要一致。
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
例如。
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仿写前要仔细观察,被仿写句子共有几种修辞方法,分别用在何处。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紫藤萝,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
木绵,不借助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而以红硕的花朵,挺拔的身躯展现自己的丰姿。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归纳一个中心论点,也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