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83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通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Word文档格式.docx

民族交往和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这是江南地方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其它原因有:

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3、北魏孝文帝通过迁都洛阳、采取汉化规格措施,促进民族融合。

(1)北朝政权的更替:

439年(5世纪),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2)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②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

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与汉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4、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的成就;

石窟艺术。

(1)数学:

南朝祖冲之利用“割圆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年。

(2)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介绍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种植,不误年时等内容。

(3)地理:

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全书以著录水道系统为刚,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4)书法:

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5)绘画:

东晋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6)石窟艺术:

以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为代表。

  专题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1、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与北宋并立;

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南宋对峙。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不久,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2)了解辽、西夏与北宋,金、西夏与南宋政权的并立:

契丹族(辽太祖阿保机)建立的辽、党项族(元昊)建立的西夏与北宋并立(北宋与辽曾达成澶渊之盟);

女真族(金太祖阿骨打)建立的金与南宋对峙。

(右图)

(3)女真族的崛起及金灭辽和北宋:

12世纪初,受辽控制的东北地区女真族在阿骨打领导下起兵抗辽。

接着,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金先灭辽,后灭北宋。

(4)南宋建立:

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

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2)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农业:

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手工业:

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在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商业:

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杭州)成为著名商城;

广州、泉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1)娱乐与节日:

随着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内出现娱乐兼营商业场所“瓦子”。

(2)宋代元旦(今春节)最受重视。

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成为传统节日。

4、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忽必烈建立元朝;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元朝时回族形成。

(1)“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他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先后灭西夏和金。

(2)忽必烈的主要活动:

忽必烈继承蒙古国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今北京,《马可·

波罗行纪》中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灭南宋(南宋文天祥成为著名的抗元将领)。

(3)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元朝时,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4)宋元时期,我国民族融合得到发展,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

最重要表现是:

元朝时,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与汉、蒙等族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四大发明及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资治通鉴》的作者及体例;

宋词的主要成就。

(1)科技: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做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比欧洲早了400年);

北宋时制成了用于航海的指南针(南宋时被广泛用于航海);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史学:

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3)文学:

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词,杰出的词人有豪放派词人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婉约派词人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豪放风格,主要内容是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元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曲,元曲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4)绘画与书法:

两宋绘画特色是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是赵孟頫,他的画被当时人称为“神品”;

宋代著名书法家有被称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专题三近代化的探索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及创办的企业;

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①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口号:

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②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包括: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

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局。

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包括: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B.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③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①维新派: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

②百日维新:

1898年6—9月。

内容:

①政治上: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经济上: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文化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军事上:

训练新式军队。

失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等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3、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的内容;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成立兴中会: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成立。

创建中国同盟会:

1905年在成立。

性质: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提出“三民主义”:

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

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

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地点:

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北洋军阀统治的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旗帜:

“民主”与“科学”。

③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经历了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到学政治制度到学思想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专题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地点、主要过程、结果;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要求(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运动爆发: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

发展:

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参加罢市。

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还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历史意义: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他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他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第一次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一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

国共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

1926年开始,对象:

北洋军阀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7月,北伐军10

万人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湖南、湖北是主战场。

叶挺独立团:

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北伐军乘胜攻占武昌,基本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

北伐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1927年4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4、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不久,革命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途中,革命军遭到失败。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一建军节来源于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1927年9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5、遵义会议;

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胜利经过:

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1936月10月,甘肃会宁,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胜利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不怕苦,不怕死”;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博,艰苦奋斗。

专题五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①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②影响: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西安事变:

①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抓伸向华北。

②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遭到拒绝。

目的: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发动“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经过中共的努力,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①时间:

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②借口:

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国守军拒绝。

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悍然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

③影响: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④英雄壮举:

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4、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人数、被害者的身份和残忍暴行;

1937年12月。

概况: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

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

在占领南京六周内,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日军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

认识:

南京大屠杀反映出日军侵略成性,灭绝人性是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的体现。

5、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参战部队: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山东省,李宗仁指挥。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最重大的胜利。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为了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敌后战场)。

三次重要战役的胜利,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和意义;

日本投降的史实;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②地点:

延安,

讨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

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主要原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中国军民的顽强作战,如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胜利。

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如美国、苏联。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抗战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供了一个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侵略的经验和范例,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六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基本任务:

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成就:

重工业: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青藏高原上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工业基地:

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华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及其性质。

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三大改造”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形式:

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

首先采取公私合营,再创举性地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1958年党中央提出总路线,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使“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

5、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20世纪50—60年代英雄人物:

①“铁人”——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

②“两弹元勋”——邓稼先;

③人民的好干部——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

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不怕吃苦、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精神。

6、“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与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

其主要教训有: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

要健全民主与法制,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专题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

思想上: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的地点、主要内容。

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

其主要内容是:

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

意义: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3、五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作用;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在(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其中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对外开放的扩大:

1984年,国家开放了广州、上海、江苏的南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