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484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docx

关于某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总体部置,切实做好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帮扶工作,我行组织人员对我行帮扶的新开乡华掌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1.自然条件华掌村位于新开乡南部,距乡政府公里,全村共个村民小组334户17口人,其中男651人,女566

人,其中回族282户,1038人。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亩,其中山地亩,梯田1100亩,人均占有耕地亩。

海拔1050米,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年日照2440小时。

2.劳动力资源全村共有劳动力726人,其中男366人,女360人。

从年龄看,16—35周岁194人,36周岁—45

周岁3人,46周岁以上220人。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54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初中文化程度174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4%,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劳动力大多从事传统种养业。

3.农村经济发展情况2011年底,华掌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收入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万元,年人均收入986元,占经济总收入的%。

总体来看,华掌村经济收入来源为种植业和外出务工收入,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以牛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收入占总量比重小。

种植业:

华掌村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亩,产量668吨,其中夏粮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种植面积3005亩,产量吨,平均亩产量495斤,亩产收入元秋粮作物为玉米、谷子、糜子、高粱等为主,种值面积亩,产量吨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2400亩,产量900吨,平均亩产量750斤,亩收入750

元。

全村种植业收入万元,人均元。

养殖业:

2011年末大家畜存栏429头,其中牛存栏300

头,羊存栏9只当年存栏鸡678只,当年出栏鸡245只

当年出栏牛157头。

全村畜物业收入0万元,人均986元。

4.基础设施建设全村主干道1条公里,社道4条15

公里,全部为土路。

完成农电网改造8社260户,占全村农户数的%。

依托全乡安全饮水工程,完成自来水入户33户,

2007年依托整村推进人饮工程的实施,完成华掌社占全村农户数的%,还有21户没有接通自来水。

建成沼气池18

眼,卫生厕所22座。

全村无水利灌溉设施,山地均为陡坡地。

通讯设备基本普及,有移动手机510部,固定电话45

部,电话普及率%。

“村村通”、“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

全村目前尚有5户14人居住在窑洞或者地坑庄子,占全村总户数的总人口的%和%,1户427人居住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土木结构危旧住房内,占全村总户数、总人口的%和%,以上两种情况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和%。

5.公共服务设施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于华掌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村部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无农民培训阵地、便民超市、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

6.文化资源村域文化底蕴深厚,是名胜古迹蛟城庙,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7.贫困现状2011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的贫困户54户,涉及人口156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和%,贫困面居全县偏上水平。

贫困户中,因病因灾致贫的22户66人,分别占%和%,因残致贫的10户29

人,占%和%,缺劳力的5户16人,分别占%和%,缺技术的10户25人,占%和%。

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的39户106人,分别占全村享受低保户数和人口的%和%。

8.社会保障情况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97户205

人,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和%。

全村有五保户1户1人,实行分散供养,每年领取五保户供养金2040元,生活水平基本可维持温饱。

全村共有残疾人38户42人,占全村总户数和人口的%

和%。

其中一级残疾的3户3人,二级残疾的7户7人,三级及以下的28户32人。

残疾人中享受低保38人,占到残疾总人口的%。

全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282户1142人,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100%2011年报销门诊药费68520元,报销住院药费45000元,在民政部门报销大病医疗救助费用20人66000元,分别占全村群众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的%

和%。

全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139名,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每人每年可领取养老金660元。

缴存社会养老保险56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9.基层组织建设现有村干部4名,支委委员5名,村委委员5名,村级后备干部5名。

党员47人,党小组7个,流动党员3人,贫困党员5人25岁以下党员9人,26-35

岁7人,36-45岁10人,46-54风人,55-59岁的1人,60

岁以上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高中文化程度14人,初中文化程度28人,小学文化程度3人,其他1人。

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人,产业带头人8人,收入上万元党员9人,培养果产业定植大户17人2011年发展党员2名,转正2名。

近年来,通过开展有创先争优、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党员三卡管理、四议两公开、双议双评、干部思想作风整顿、

“和谐五星”创评等活动,党员致富能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1.主导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

目前,全村重点发展牛产业,由于近年来,牛市场时好时坏,增收效果不明显,群众养牛的积极性明显下降。

农户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山地、台地、陡坡地居多,机械化程度低,土壤品质差,水土流失严重,广种薄收的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亩产量约700斤左右,小麦亩产量不超过300斤,种植业经济效益微薄。

群众养牛多为役肉兼用,黄牛品质差,黄牛养殖以散养居多,饲养方式比较粗放,年出栏量偏少,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不尽明显。

2.国家政策扶持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

该村近年来基本上未享受到国家较大规模的项目扶持或倾斜,社组道路都还为土路,1030亩山地均为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均未实施梯田建设项目。

现在大多数农户沿沟边居住,住房多数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危房较为普遍。

同时,由于建设时期没有详细统一的村庄规划,致使现居民点比较散乱,道路不通、排水不畅的问题非常突出。

村文休活动广场、农民培训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设施未建设。

全村总户数仅为102户,并且人户分离户居多,人口稀少,项目建设很少涉及,致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因资金短缺而长期停滞不前,目前村社道路全为土路,且沟壑纵横,溪流蜿蜒曲折,地形复杂,阴雨天气群众出行困难群众吃水困难,不安全卫生,自来水入户率为0。

3.社会贫困面大,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目前,华掌村共有贫困人口54户156人,贫困面积达%。

受低保指标影响等因素,现在享受低保的人数仅为39户106人,享受大病救助的人数为20人,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与群众的期望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4.群众发展意识淡漠,安于现状的现象普遍。

受自然环境影响,一部分群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强烈发展的愿望不强。

45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点80%以上,不善于学习,不善于研究国家的政策,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低,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少,地主导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顾虑较多,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全村全面快速发展。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

1.以加强肉牛繁育为重点,增加群众收入。

依托县民族宗教局支持民族群众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抓建下苏养牛示范社一个,培育养牛大户30户,新增基础母牛95头,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牛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此,我们计划建立“纵向包抓到户”的牛产业包抓帮扶机制,即纵向包村干部包抓20个农户、村社干部、计生自管小组长每人包抓10户,党员代表每人包抓5户包片领导抓建一个示范社,支部书记、村主任各抓建50个养殖大户,做到人人都有养牛示范户,户户都有帮扶人。

在管理措施的落实上,坚持走牛、沼互促互支的路子,大力扶持群众发展畜牧养殖业,年内新购基础母牛一头补助500元。

2.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改善通行条件。

围绕全乡地膜双垄沟播种植项目,在华掌、下苏、坷老、东岭四社种植全膜玉米300亩,通过玉米种植,切实增强农民收入。

缴请县交通局技术人员对新开至华掌通村主干道进行全面规划设计,5月份全面拓宽整修并铺砂。

什对新修生产道路2公里,并对全部路段进行砂化,改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3.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提高群众素质。

将培育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位置,通过“村村响”广播、党员远程教育设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接受终端等传媒设备,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弘扬正气。

继续深入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在去年开展创评活动的基础上,将创评活动与产业发展、尊老爱幼、子女教育、道德模范、助人为乐与公益事业的建设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评选内涵、创新工作机制、活化组织形式,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依托村党支部、村调委会、工青妇等村级组织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村干部“一定三有”等管理机制,发挥党员、共青团员、妇女等各层次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创机关报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4.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规划集中居民点2处,力争五年内全村70%以上的农户都建成新房,入住集中居民小区,彻底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住房难、行路难、排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

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健全完备村部、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基础条件提升的目标,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乡最完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5.加强党的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共青团员、妇女等日常教育管理,发挥各方面先进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培养工程,培育党员致富明星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对各类建设项目、计划生育、低保评定、宅基审批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工作,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接受群众监督,推进工作民主决策。

注重从产业大户、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中推选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库,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8月18日至21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正宁、合水、XX县及部分乡镇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采取现场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形式,就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近年来,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把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坚持以农民“五变”为牵引,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力促进了全市苹果、草畜、苗林、瓜菜等主导产业和小杂粮、中药材、杂果、黄花菜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各类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

龙头企业逐渐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按照现代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全市以庆城驿马、镇原中盛、金龙等五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核心,采取招商引资、项目扶持、政策优惠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资金、资源集聚,实现公共资源共享,提高规模经营和市场竞争能力。

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47户,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5户,年销售收入

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0户,从业人数万人。

坚持品牌培育,注重各类质量体系认证,增强市场竞争力,已通过iso9000、

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50户,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登记的7户,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19户,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17户。

农民合作社增长迅速,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市上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XX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了全市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

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合作社3001个,其中种植类合作社88个,占%畜牧养殖类合作社1415个,占%生产资料购买类合作社68个,占%扶贫基金协会、市场营销、劳务、农业科技等其他合作社230

个,占%。

全市合作社社员88249人,带动农户万户。

为了规范合作社发展,市、县农牧部门采取强化政策宣传、提供信贷优惠政策、选派技术人员蹲点、举办各类培训班、开展品牌认证等方式,推动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

全市共培育各类示范社111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6个,市级75个。

有6

个合作社获得农业部110万元“以奖代补”扶持资金109个合作社获得省级91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市财政连续五年列支专项,为117个农民合作社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及培训桌椅。

2013年,XX县拿出1000万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对达标的80个养羊专业合作社、74个养羊专业村、

1000户养羊大户进行了表彰奖励XX县对种植烟草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给予建设5座烤烟楼的支持。

家庭农场势头良好,规模经营初见成效。

我市家庭农场起步于2013年,通过本地农户承包、农民返乡创业、工商资本介入等三类模式运营,数量和规模初见成效。

为推进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全市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考察学习外地经验、拟定管理办法等措施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从加强项目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强化金融支持、落实优惠政策、强化社会化服务、强化技术培训、鼓励创建品牌等7个方面提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奖励,对家庭农场规模流转土地,建规模养殖场,发展种养且取得明显成效的,安排农业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目前已对XX县鸿兴家庭农场等3个家庭农场进行了扶持。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全市已发展家庭农场36个,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33个。

种养大户蓬勃发展,产业效益大幅提升。

全市依托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等项目,大力培育农村种养大户,努力实现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实用技术或就业技能,掀起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

截止4月底,全市农牧系统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41期,培训农民万人,发放培训资料6万多份。

多层次的培训造就了大批的种养大户,目前,全市共培育种养大户万户,其中苹果种植大户2326户,苗林种植大户1625户,瓜菜种植大户599户规模养羊户万户,规模养牛户万户,规模养猪户万户。

农村种养大户通过承租、转包等方式流转农户土地开展规模经营,在良种选用、防病减灾等方面广泛采用先进农业机械和生产技术,带动了周围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了产业效益。

二、存在问题在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制约着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是基层农经服务指导不到位。

我市按市、县、乡三级设置农经体系,目前县农经专业人员缺少,业务素质不高,业务指导能力不强,特别是乡镇机构改革以后,乡镇农经站全部被撤并,各乡镇没有专职从事农经工作的人员,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服务指导等农经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加之乡镇农技、畜牧、林果等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许多服务覆盖不到村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是政策扶持效果不明显。

近几年市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仅仅局限于农民合作社,扶持资金分散在农牧、发改、财政、林业、农发办、科技、农机、果业、供销社等多个部门,每年100万左右的扶持资金,对于3000多个合作社是杯水车薪。

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市级财政目前还没有农业专门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亟待加强。

三是农民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目前,新型农民的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特别是缺乏对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农民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是松散型的合作关系,没有联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在农产品行情不好时,农业经营主体不愿按订单收购,压价收购或不愿收购行情好时,农户不愿按合同交售农产品,影响了订单种植的效果。

四是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急需提升。

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程度存在着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部分合作社运作管理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运行不透明、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利益联结不紧密,个别合作社类似于“皮包公司”,既无管理组织也无真实社员,只求以合作社名义为个人谋取利益部分家庭农场运行中存在着不符合家庭农场认定条件的问题。

在经营主体模式中,虽然创立了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等新模式,但入股要素单一,以现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比较多,以技术、设施设备等其它要素出资极少,加工、销售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组织,发展比较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是继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后新生的、适合我市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大力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本着引导不包办、服务不干预,规范不限制的原则,允许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共同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步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奠定基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人民政府要紧紧抓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实际情况,切实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出台扶持政策,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机制。

一是研究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新形式和新办法,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须要,进而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要尽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消除农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引导农民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土地流转。

二是加大对农村林、田、水、路、电、信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空间。

三是探索开展财政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的,给予购买农业保险的政策性保费补贴,并把农业“四大补贴”新增资金重点向其倾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鼓励社会各业、特别是工商业投资农业、发展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引领带动效应。

四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对信用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优惠和服务便利,以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

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主导的农业经营管理服务体系。

县乡人民政府要理顺基层农经服务体系设置,要依托县乡农经机构建立健全农业承包、农村土地纠纷、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评估“四位一体”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行政村要依托村委会组建村级土地信用合作社,让村民自愿入社,民主管理。

二是加快构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要以基层农技、畜牧、林果等机构为主体,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等多元机构广泛参与、分工协作、专业化、市场化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科技示范户、动物防疫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合作社辅导员等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贮运保鲜、流通营销等专业化服务,实现优势产业及其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

四是建立农业投入新机制,最大化发挥农业投入的比较优势和带动作用。

要整合发改、财政、农牧、金融、林业、果业、保险等部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建立农业联席会议制度,依法依规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杜绝和避免注册登记假、大、空现象,做到发展一个,规范一个,提升一个。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应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

一要大力推行农牧林果等各行的标准化生产、把标准化的指标及技术要求贯穿到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和销售的全过程,以此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制定新型农民中长期培养规划,针对不同类型农民,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扩大覆盖范围,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三要统筹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依托陇东学院、庆阳理工学院、市农科院和各类专业技术协会,不断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出台工资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金融服务、土地流转、职称评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效益。

以上报告,请审议。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用信息流调控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等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农业信息化变革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根据局《关于开展XX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前期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要求,调研组围绕如何提升XX市农业领域全产业链信息化水平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总结分析了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不足,并提出了我市“十三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具备。

至2014年底,据对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主体监测统计显示,计算机覆盖率、网络覆盖率、从业人员手机覆盖率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均达到9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5%左右,农业信息化基础条件较好。

2.生产领域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根据

《XX市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了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开展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特别在设施种植自动控制、肥水一体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鄞州的“康谱园”、“沧海农博园”、“美地农业”和慈溪的“芝怡果蔬农场”等现代农业园区,已实现了对主要生产环节的智能监测和控制象山的宁波枫康公司已基本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水肥一体化,极大提升了石斛种植的自动化水平XX区农林局农业技术服务站主持开发的“测土配方智能配肥系统”,初步实现了个性化配肥。

3.农业信息化建设从生产逐步向全产业链延伸。

针对农业生产中主体缺少农技服务和农产品营销困难等上下游产业衔接问题,我市重点开展了以农技服务、电子商务、农超对接和直营配送为特色的信息服务建设工作。

2014年8月,

XX市农业局和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签订了“推进XX市智慧农业建设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书”,对加快推进农技咨询移动客户端应用等信息服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4年9月,市供销社筹建的淘宝网“特色中国·宁波馆”电商平台开馆上线,有效拓展了农业生产主体的营销渠道。

4.农产品生产监管建设积极推进。

“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围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畜牧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展开工作,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已基本实现对农业投入品质量的全程监管,包括农资经营单位管理、农资产品管理、农资销售管理、网上执法办案、农资自动预警、假劣农资实时稽查以及向公众提供农资相关信息、植保知识、病虫害防治知识查询等。

在畜牧疫病防控方面,已初步建成面向养殖场需求的畜禽养殖生产服务综合监管平台,全市布设信息采集点250多个,并配备了800多台移动智能信息采集识读设备用于采集基础数据,信息化监管与服务覆盖率已达到80%。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主要是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要求积极推进,部分区县也因地制宜进行了相关的前期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例如,慈溪开发了种植业追溯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