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8542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docx

高考文综全国卷大纲版解析解析

2011年高考真题文综及解析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D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C

A.喷出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解析:

第1题考察地球内部圈层构造。

通过景观图判断为火山,其形成是岩浆喷发,岩浆来自于软流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

第2题考察岩石圈物质循环。

构成火山的岩石类型为岩浆岩,在地表,岩浆岩只能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间,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D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B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

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案例,考生需要对整个案例进行阅读分析,结合做学知识进行解题

第3题根据材料: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选D。

A、B、C都是正确的,但与材料不符。

第4题根据材料:

这段时间,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选A。

B、C、D是芝加哥进入20世纪后,逐渐扩大的服务范围。

第5题根据图像信息可排除D,很显然芝加哥资深并不是一个铁矿、煤矿产地。

A项是在钢铁工业发展之后,芝加哥才拥有了良好的工业基础,根据3、4题可知,20世纪前芝加哥并不是很发达,服务范围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大。

C项并不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所以也可以直接排除。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

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B

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

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方式,主要是为了B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

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

解析:

从高速铁路热点切入,考察交通运输和学生地理素养。

第6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背景知识。

高速铁路由于速度快,安全要求极高,地质就是影响其安全性的主导因素。

第7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背景知识。

第8题高速铁路的优势主要是中长途运输,特别是中途运输。

杭州——上海太短,高速公路就可以解决问题,也不是航空的强项;杭州——上海、成都——上海属于线路较长的航空线路,高速铁路会有影响,但没有对武汉——广州的影响大。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图。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D

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B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C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解析:

本题对图像的解读能力要求极高,在给足了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的前提下,要求考生能够“雾中看花”、“隔障取物”、“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准确把握图像中所反映出来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原理。

本题也把地理学科的图像美、科学美、能力美展示到了极致。

如果考生只关注气温的垂直分布状况,则很有可能会判断出该题是考察大气运动的知识。

实际上题干中“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以及图像中横坐标距离等隐含信息,都在不断地提示考生,图中表示的应该是一个天气现象、天气过程,再根据“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像中等温线的弯曲状况等信息,可初步判定从甲地开始,随着高度的升高,沿等温线弯曲度最大的地方,有一个倾斜的锋面,只要能判断出这个锋面,则试题迎刃而解。

第9题甲地正处于锋面控制下,乙地比丙地更靠近锋面,所以丙地最稳定。

第10题从8点到正午前后,正好4个小时,根据“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可以判断出此时锋面已经移到乙地,所以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根据锋面两侧的气温及锋面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出该锋面是一个冷锋,则甲地处于冷风过境后,温度降低,甲地的风向应为西风、丙地的风向应为东风。

第11题可根据海拔高度做出判断。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处于第二阶梯,平均高度2000米,华北平原平局高度在200以下。

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

【答案】D

【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

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

“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16.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以孙中山、章炳麟(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展开了一场论战。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本题直击热点,同时又特别强调了革命或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彻底的重要性,对于今天我们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攻坚克难,也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17.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年探索中经济建设。

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通过调整,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到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8.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

“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

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

19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

该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并根据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执掌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三者之间分权与制衡。

20.19世纪30年代,印度书店中的英文版书籍畅销,教科书社在两年内售出英语书籍达3.1万册。

这表明当时

A.印度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印度传播

C.欧洲启蒙思想在印度影响广泛

D.英语已成为印度人的主要语言

【答案】B

【解析】本题以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起义为背景,考查西方文化伴随着殖民侵略向世界尤其向东方国家地区的扩张和传播。

2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中国际关系。

“二战”中遭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大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是由于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冲突,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等方面既合作又斗争。

B、C、D属于经济和政治问题,与题目强调的军事无关。

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氏改革重点是重工业,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执政后期,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启示我们今天的改革必须坚持进行,不可半途而废。

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其他三项发生时间与1985年不符合。

24.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

消费。

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

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

(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A.6%B.10%C.12%D.15%

【答案】C

【解析】首先算出去年的利润率2÷20=10%;今年的所有资产(包括借的资金10万元)是20+10=30万元,因为利润率和去年的一样,今年的利润是:

毛利润30万元×10%=3万元,还要扣掉利率10万×6%=6000元;今年的纯利润应该是2.4万元。

那么今年甲自有资金利润率为2.4万÷20万=12%.本题选C。

25.2000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如图6:

从图6可以看出我国

1进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②进出口对GDP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②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根据图表,解读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2000年都有大幅增长,可以得出我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比原来更加合理和优化,①正确;②与题目无关,图表并没有说明进出口与拉动GDP的作用,不选;③正确,因为是体现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策略;④与题目无关,这里是进出口产品的结构问题,不是对外开放的格局问题,所以本题选B.

27.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

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

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首先要读懂材料的中心。

菜贱伤农,是菜价低,销售不畅。

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是稳定蔬菜的价格,另外是解决蔬菜的销售问题。

①不选,因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是蔬菜价格的下降;②正确,这样能让农民了解市场的需求,科学合理的种植,能解决销路问题;③不选,减少流通环节和提高产品附加值都无法让农民真正获益。

④正确,这是政府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农民的权益进行保护。

本题选D。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

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回答29一30题。

3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2.从2005年开始,一个名为“公共预算观察”的志愿者团队每年向若干中央部委和许多地方政府提出查看预算案的申请。

近几年每到“两会”期间,社会公众都会对政府预算公开问题给予极大关注。

2009年底,国务院提出争取3年内实现向社会公开全部部门预算。

社会公众要求政府预算公开体现的公民权利是

①了解公共事务的知情权②对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③管理公共事务的参与权④分享公共服务的平等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3.根据全国人大标准的中央预算,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将提高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中央财政为此安排7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7%。

上述财政安排所体现的政府职能是

A.平均分配国民财富B.提高医疗卫生服务C.完善医疗卫生体制D.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5.2011年4月,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在中国三亚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的第三次会晤,就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①以成员国利益完全一致为基础②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③是当今时代主题发展变化的产物④是新兴市场国家对话合作的平台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应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

见贤焉,然后用之。

“《荀子》中说: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

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

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

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14分)

【答案】

(1)主要内涵:

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4分)

理想政治:

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4分)

(2)异:

王韬:

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

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4分)

同:

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6分)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

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

(6分)

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8分)

【解析】本题以先秦、晚清时期中国社会转型为切入点,涉及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早期维新派和孙中山等革命派民主思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史料研读、综合分析和阐释论证等能力。

古今结合,政治、文化结合,既体现文明史观,又体现整体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平中见奇,淡中有浓,学科特征明显。

本题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中国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政府的执政理念、管理社会理念都需要创新和转型。

所谓“古为今用”,“读史明志、以史为鉴”,“铭记历史、照亮行程”等,历史学科的核心价值通过本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

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

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过12%。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

(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8分)

(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

(12分)

【答案】

(1)根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作用:

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世族的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

(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

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生产发展。

 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调动了其积极性。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一

周、秦、汉、唐定都关中且国势强盛,并非只因为关中农业经济繁盛、四周险塞,关中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同样重要。

西周末年,王室失去了山地中“戎”族的支持,被赶出了关中平原。

秦国控制了山地,“遂霸西戎”,积聚起雄视“山东”的力量;视死如归的战士与关中繁荣的农业经济,同是支撑秦统一全国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山地、高原中“善骑射”的“六郡良家子”组建的军队,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

隋及唐前期,关中在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山东”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仍足以控辖全国;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国势便一蹶不振。

在历史学家吴于廑看来,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互动,构成世界范围内农业时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就中国历史来说,唐以后草原与中原农耕地区的互动更为广泛而深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

(8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唐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

(12分)

【答案】

(1)北面、西北面山地、高原形成关中的地理屏障;输送了长于骑射的骁勇战士;提供了战马。

(8分)

(4)契丹、女真、蒙古族、满族等游牧民族先后建立跨草原与农耕地区的政权;草原地区与农耕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日益深入;形成广泛而深入的民族融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逐渐形成。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