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855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docx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浅谈中国酒文化与世界酒文化

摘要:

酒,如同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有时灼热似火,有时冷酷如冰;有时缠绵如梦影,有时狠毒似魔鬼;有时软如绸缎,有时利如剑刃。

它能让人洒脱旷达,无拘无束,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能让人肆行无忌,放浪形骸,堕落到灵魂的深渊。

酒文化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文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信仰及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色,均可从酒文化中得到反映。

纵观中国与世界酒文化,则会使我们领略一幅色彩斑斓、生动活泼的美丽画卷。

关键词:

酒俗名酒差异

1.1中国酒文化

1.1.1中国诗人与酒的故事

东晋的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

他的诗篇与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

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

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

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

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

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

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

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

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

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

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

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

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白:

“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

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白,称他为“诗仙”、“酒仙”。

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

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

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

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1.1.2中国日常饮酒习俗

在我国古代,酒的使用,是用来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的。

到后来逐渐形成了酒事活动的风俗。

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形成了传统的酒文化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

就是其中风俗之一。

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

“寄名酒”:

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

中国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为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子、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上梁酒”和“进屋酒”:

在中国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

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致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喜酒:

婚嫁中是少不得酒的。

《礼记•(上民下日)义》中有“合卺而酭”,就是新婚夫妇以两个瓢,各执一片,盛酒漱口,以表示自此相亲相爱的结婚仪式,后来演化出“合欢酒”、“交杯酒”。

婚嫁饮酒的风习,至今未变,比如向人家去祝贺新婚,还是讲“去吃喜酒”。

喜宴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和来宾敬酒,双方还要喝交杯酒。

三天后回门,女方也要设宴待客,称“回门酒”。

丧酒: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

我国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的习俗。

人死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也有的地方称为吃“豆腐饭”,这就是葬礼期间举办的酒席。

虽然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

死者入葬后,古代的习俗还有在墓穴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饮酒的乐趣。

汉族人在清明节为死者上坟,必带酒肉。

在祖先的灵像前,还要插上蜡烛,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和敬意。

1.2世界酒文化

1.2.1其他国家饮酒习俗

在,喝酒之王国当日本和国莫属。

这两个国家的男人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50%以上。

在日本,酒和个人事业密切结合。

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在国,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

人们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习惯一醉方休。

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计较时间,往往痛饮至深夜。

他们最盛行的酒是一种叫“维诺”的葡萄酒。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

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30%。

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

你到法国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

法国酒店遍布城乡,标志鲜明。

设华丽,营业时间也长。

英国酒店也很多,数以万计,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后来的人没有座位,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英俊的服务员穿梭其间,为你服务。

但英国人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俄罗斯人则喜欢饮不掺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时还要“不醉非好汉”,常常醉得狂欢乱舞。

据新闻周刊报道,现在每名俄罗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仑。

俄罗斯人喝酒时习惯拍喉咙,据说这是彼得大帝时留下来的一个传统。

不过现在的人拍喉咙不是要求免费,而是显示自己的海量豪饮。

希腊人无论午餐和晚餐都饮酒,并且喜好喝酒寻欢至深夜。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开怀畅饮,如痴如狂。

同希腊人谈生意也免不了陪着喝浓厚的希腊咖啡以及希腊烈性酒(ouzo),如果贸然绝,会被认为是对对方的羞辱。

他们还把稍醉微醺作为社交的风。

波兰人通常习惯在饭前饮烈酒,饭后吃甜酒。

德国有啤酒王国之称,所产的啤酒远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喝啤酒也是世界出名的,其规矩是吃饭前先喝啤酒,再喝葡萄酒,若饮酒次序反了,他们会认为有损健康。

世界上最爱喝葡萄酒的国家首推葡萄牙。

在这个国家,人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葡萄酒是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欢用酒招待人。

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十分讲究的饮酒方式:

饭前要饮开胃葡萄酒,饭后要饮助消化的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菜肴配不同的酒,如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喝白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

美国人历史上也以喜欢喝烈酒著称于世,但是后来他们的饮酒习惯发生了变化,即从烈性深色酒转向非烈性浅色酒,更多人则喜欢饮啤酒、葡萄酒和果酒。

据统计,1975年,英国威士忌在美国的消耗量达13.6%,到1985年则降为11%。

相反,近20年来,美国低度酒的销量却上升了约30%。

美国人普遍认为:

“浅色酒比深色酒有益于健康”。

1.2.2世界名酒代表

Absolut绝对伏特加

瑞典酿造伏特加酒的历史可远溯至公元十五世纪。

然而,直至上世纪后半叶才由瑞典的伏特加批发商拉尔斯.奥尔森.史密斯发展出一个完善的酿造方法,酿制出一种前所未见的纯净烈酒,史密斯将之命名为绝对净化伏特加酒。

专家所作的分析显示,其纯度在市场上可谓无出其右,一次绝对的成功!

JohnnieWalker尊尼获加

1820年,格兰人JohnWalker开始了第一杯调配威士忌的尝试。

他将调制混合茶叶的经验运用到威士忌的调配中,并发现这种经过调配的威士忌有着更深邃而精致的口味。

JohnWalker过世后,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子承父业,并调制出一种全新的调配威士忌,命名为“老高地威士忌”,即JohnnieWalker【黑牌】的前

Chivas芝华士

享誉世界的芝华士威士忌是最具声望的格兰高级威士忌。

创始人詹姆斯.芝华士和约翰.芝华士兄弟开当时调配艺术风气之先,创造出芝华士这一代表了醇和、独特、出众的威士忌品牌。

MoetChandon铭悦香槟

拥有250年酿酒传统的MoetChandon,曾因法皇拿破仑的喜爱而赢得“Imperial(皇室香槟)”的美誉。

到目前为止,铭悦香槟已成为法国最具国际知名度的香槟。

RemyMartin人头马

人头马是世界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个由干邑省本地人所创建的品牌。

它创立于1724年,以创始人RemyMartin的名字命名。

人头马也是四大白兰地品牌中唯一一家自己种植葡萄的公司。

一切都从水土“Terroir”开始,这一很难确切翻译的词包含着特定地区的土壤特性、降雨、日照、风向、气温等所有能够影响葡萄风味的因素,挑剔的调酒师甚至能辨别出每个地区每种葡萄的细微差别。

Bacardi百加得

早在18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的海盗们就已经被同样野性十足霸气扬的朗姆酒征服,朗姆酒因此获得“海盗酒”的绰号。

BacardiBreezer色彩鲜艳、口味清醇的朗姆预调酒会令你瞬间神魂颠倒。

独饮一杯,唇齿间纯正进口的洋酒精髓混合新鲜水果原汁的怡人口感让你成为最独特最诱人的时尚人士。

Cardhu家豪威士忌

在十九世纪末,尊尼获加公司购入了家豪,当时家豪所出产的单一威士忌,已成为调制红方和黑方的主要成分。

酒质能保留原有特色,因而享有盛名。

中国名酒:

酒千杯诗万首,且从茅台唱起头——茅台。

蜂醉蝶不舞,美哉柳林酒——西凤酒老窖放光彩,衔杯“好”——老窖。

相共举杯酹汾酒,腾为霖雨润林田——汾酒。

卧薪尝胆立志复国,以酒酬军破吴雪耻——老酒。

弼士酿酒振国威,裕美酒夜光杯——金奖白兰地。

谁能品此胜味,惟有老杜东诗楼——五粮液。

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古井贡酒。

酒花仙女酿美酒,醇香清冽五味醇——董酒。

齐鲁多甘泉,青啤甲天下——啤酒。

剑南飘香春送暖,太白在世忘归还——剑南春。

山水甲天下,三花美酒誉——三花酒。

1.3中西方酒文化差异

中国人主“人造酒说”:

仪狄、杜康。

西方一贯主“神造酒说”。

如古埃及人认为,酒是由死者的庇护神奥西里斯发明的;古希腊人则认为酒是酒神狄奥尼斯带到人间来的。

上酒的规则、饮酒种类不一样:

在西方,餐桌上一般都很很多种类的酒,葡萄酒、香槟酒、鸡尾酒、威士忌、白兰地等等。

在上葡萄酒时,如有多种葡萄酒,哪种酒先上,哪种酒后上,有几条国际通用规则:

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酒,后上酒;先上淡酒,后上醇酒;先上干酒,后上甜酒。

在中国,一般只饮一种酒,认为同时饮几种酒比较伤身。

而且也没有什么上酒的规则。

酿酒原料、工艺的差异:

西方的酒大都以水果为原料酿的。

中国大多以粮食酿酒。

在酿造工艺上,中国讲究料、水、曲三者统一。

西方重在料为核心、桶和窖为保障。

中用固态与半固态、复式发酵方法;西方采用液态、单式发酵方法。

酒的味型差异:

西方酒的味型远比中国多。

中国酒香型多样(清香、浓香、酱香、米香、兼香,但仅止于甜、辛两味。

西方酒则有甜、酸、苦、辛、咸、涩、怪味七种味型。

外国人独酌,中国人群饮饮酒方式不一样:

在中国,主“饮”。

酒杯在手,边品边饮,浅斟低唱,慢慢的喝。

在西方,主“喝”。

通常是一口喝光。

中国人注重小酌,西方人更倾向于牛饮。

中国很早就有劝酒的历史,但西方人并不在酒桌上相互劝酒。

酒与艺术的结合力不一样。

酒在中国的“微醺”和在西方的“醉昏”的差别,让酒与艺术的结合产生了天囊之别。

西方人以牛饮但求一醉,所以他们的酒文化很难向外层渗透。

而中国的“酒中有深味”与“醉翁之意不在酒”让酒文化广泛的渗透到文学、艺术、社会等众多文化领域中。

对酒的区别:

外国的天主教是酒的传播者,修道院一般都有当时最好的酒。

传教士有一项任务就是传播酿酒的方法。

但从马丁路德新教改革之后,很多清教徒开始旷日持久的禁酒运动。

认为酒是和神沟通的,葡萄酒认为是耶稣基督的血。

中西酒文化的核心差异:

在中国,中国人把酒当作工具,意不在酒;在西方,西方人把酒看作艺术品,意就在酒。

结语:

酒的属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乐,但乐极生悲。

酒是人际交往中的催化剂,人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调剂生活,振奋精神,增添喜庆情趣,和谐人际关系,没有酒的人生该是多么枯燥乏味!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

不醉、不困、不暇、饮酒有节,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天龙《民间酒俗》

[2]王鲁地《中国酒文化赏析》

[3]《2007中国葡萄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