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8750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docx

断层解剖学z重点复习资料

断层解剖学复习资料

1.在横断面上,识别距状沟前部的标志

B.侧副隆起C.侧副沟D.海马E.海马傍回

A.豆状核B.壳

3.在横断层面上,小脑延髓池两侧的脑组织

A.小脑扁桃体

4.半卵圆中心以上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额叶B.顶叶C.枕叶

5.胼胝体压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内囊B.外囊C最外囊D.第五脑室

6.胼胝体压部横断层面上的结构

A.胼胝体嘴B.胼胝体膝C.胼胝体干D.海马E.海马傍回

A.尾状核B.豆状核C屏状核

8.鞍上池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交叉池B.大脑纵裂池

A.小脑上池B.小脑扁桃体C.小脑上脚D.小脑中脚E.小脑下脚

A.内囊

A.内囊前肢B.内囊膝

12.在横断层面上,上矢状窦的常见形态

 

A.背侧丘脑

A.大脑动脉环B.吻合血管

A.颈内动脉系B.大脑前动脉C.大脑中动脉D.大脑后动脉

A.岩骨段B.海绵窦段C.膝段

A.岩骨段B.海绵窦段C.膝段D.床突上段

18.行程长且管径细,易发生栓塞的脑血管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脉络丛前动脉E.脉络丛后动脉

A.第6-1B.第6-2

A.近代型B.原始型C.过渡型D.混合型E.发育不全型

A.大脑上静脉B.大脑中浅静脉C.大脑下静脉D.大脑大静脉E.大脑内静脉

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

A.面积B.体积C.前后径D.左右径

A.横断层面B.矢状层面

A.视交叉B.颈内动脉C.蝶窦D.海棉窦E.Meckel腔

26.“空蝶鞍”征多出现于鞍膈的类型

A.Ⅰ型B.Ⅱ型C.Ⅲ型D.Ⅰ、Ⅱ型E.Ⅱ、Ⅲ型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

A.迷路段B.水平段C.垂体段

A.前庭导水管B.前庭C.后骨半规管

A.鼓室上隐窝B.乳突窦C.内耳道

A.腮腺B.咽旁间隙

A.喉口B.喉前庭

A.舌骨B.会厌软骨C.喉咽D.甲状软骨上角

A.甲状软骨B.甲状腺C.颈总动脉D.颈内静脉

A.甲状腺B.喉咽C.咽后间隙

A.喉前庭B.喉中间腔C.声门下腔

A.气管B.食管

39.在横断层上,胸骨上间隙内的结构不出现

A.胸锁乳突肌B.颈前静脉C.颈静脉弓D.颈前淋巴结

40.在横断层上,锁骨上间隙内的结构

A.锁骨下动脉B.锁骨下静脉C.颈外静脉

41.在横断层面上,甲状腺侧叶的后外侧不出现.

A.颈总动脉B.颈内静脉C.迷走神经D.颈交感干

A.颈内静脉B.颈外动脉

43.在横断层面上,斜角肌间隙内的结构

A.椎动、静脉B.前斜角肌C.颈长肌D.胸膜顶

45.在横断层面上,环状软骨平面不出现

A.第6颈椎B.咽与食管移行处C.喉与气管移行处D.咽旁间隙

A.椎前筋膜B.

A.头臂静脉B.上腔静脉

A.血管前间隙B.气管前间隙C.气管后间隙D.主肺动脉窗

A.动脉韧带B.心丛C.左喉返神经D.左迷走神经

50.在横断层面上,左肺门出现的标志

A.升主动脉B.胸主动脉

51.在主动脉弓横断层面上,靠近肺纵隔面的肺段

52.在横断层面上,出现于主动脉弓以上层面的肺段

A.右肺上段B.右肺前段C.右肺后段D.左肺前段

54.中间支气管的横断面上不出现

A.叶间动脉B.左主支气管C.奇食隐窝D.隆嵴下淋巴结

55.在肺门横断层面上,其最下部的结构

A.肺动脉B.主支气管C.上肺静脉

A.前段

 

58.右肺动脉横断层面上不出现的肺段

A.前段

A.第2肋骨B.第3胸椎C.第2胸肋关节

A.支气管B.肺动、静脉

61.肺段支气管、血管出入肺段处

A.肺门B.第一肺门C.第二肺门

A.B12456

A.第5-6胸椎B.第7胸椎C.第8胸椎D.第6-8胸椎E.第5-8胸椎

121+234

A.肋膈隐窝B.肋膈窦C.肋纵隔隐窝

A.右肺下叶B.左肺下叶C.左肺上叶D.胸主动脉

67.三大肝静脉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食管B.胸导管

68.第三肝门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腔静脉沟

A.十二指肠降部B.钩突C.肾皮质D.肝右叶

A.肝尾状叶B.网膜孔C.网膜囊

A.下腔静脉

73.胰头、颈、体分界的标志结构

A.下腔静脉

A.左肾上腺B.右肾上腺

A.左内叶B.尾状叶

76.门腔间隙的横断层面上不出现

A.肝尾状叶B.网膜囊C.肾上腺

77.在横断层面上,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血管

78.在横断层面上,肾窦内的结构不包括

A.肾盂

79.在胰的横断层面上,一般先出现

A.胰头B.胰颈C.胰体

80.在横断层面上,确认胰头的重要标志

A.肾B.肾上腺C.肾脂肪囊

A.肾锥体

83.在横断层面上,可作为右段间裂的标志结构

A.肝门静脉分叉处

84.在横断层面上,最行出现的汇合(分叉)点

A.肝左、右管B.肝门静脉C.肝固有动脉D.胆囊管与胆总管

 

A.肝门静脉左支B.肝门静脉右支

ⅧB.S8ⅦD.S7Ⅵ

87.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左前壁与胆囊窝中点的连线为

88.在横断层面上,镰状韧带左侧约1cm处为

A.正中裂

89.在横断层面上,下腔静脉右前壁与静脉韧带裂右端所作的弧形线为

A.正中裂B.左叶间裂C.右叶间裂

IB.SⅡⅢD.SⅦⅧ

IB.SⅡⅢD.SⅤⅥ

92.在横断层面上,正常胰头的前后径不应超过同一层面上椎体的

 

A.肝右动脉B.肝左动脉

94.在横断层面上,出入肾门的结构自前向后为

A.肾静脉、肾动脉、肾盂B.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C.肾静脉、肾盂、肾动脉D.肾动脉、肾盂、肾静脉

E.肾盂、肾静脉、肾动脉

A.回肠B.肠系膜C.乙状结肠D.乙状结肠系膜

A.骶骨B.髂骨

A.坐骨神经B.直肠C.回肠

A.膀胱前隙B.膀胱后隙C.直肠膀胱陷凹

A.尿道B.射精管C.直肠静脉丛D.前列腺静脉丛

A.前列腺B.膀胱C.直肠

101.在横断层面上,位居耻骨联合前方的结构

B.股动、静脉C.肛提肌D.闭孔内肌E.闭孔外肌

102.在横断层面上,位于髂腰肌前内侧的结构

A.髂内动脉

A.骶髂关节

104.在横断层面上,子宫底与子宫体的分界标志

A.输卵管B.卵巢

105.在横断层面上,正常子宫颈的最低平面

A.髋关节

106.在横断层面上,子宫体两侧横行的韧带

A.子宫圆韧带B.子宫阔韧带C.子宫主韧带D.骶子宫韧带E.耻子宫韧带

107.在横断层面上,子宫腔子宫颈管的分界标志

A.子宫体B.子宫颈C.子宫底D.子宫峡E.子宫角

A.21个B.22个

109.第5腰骶关节关节面的方位呈

A.水平

110.在椎间盘构造中,含胶原纤维,无软骨基质的结构

A.髓核B.纤维环

111.椎间盘内呈半透明、凝胶状易突出的结构

112.覆盖于髓核表面,与上、下椎体相连接的椎间盘结构

A.髓核B.纤维环C.sharpey纤维E.椎体软骨面.

A.颈段B.胸段C.上腰段

A.上颈髓

116.在横断层面上,颈段椎管前后径的最宽处位于

A.颈椎

118.在脊柱正中矢状面上,犹如横置花瓶的椎间盘

A.颈段B.胸段

119腰椎管狭窄时,其椎管与椎体矢状径的比例为.

A.1∶2B.1∶3C.1∶4D.1∶5E.1∶6

A.骶神经根B.尾神经根C.终丝

121.在肩关节横断层面上,肱二头肌长头腱居肱骨

122.在横断层面上,构成腕关节的结构不包括

123.在横断层面上,股骨头位于股骨颈的

A.内侧

1眶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2Reid基线:

眶下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

3岛盖:

额叶,顶叶,颞叶掩盖岛叶的部分称为岛盖

2基底核的位置:

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内,有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4纹状体:

尾状核与豆状核合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壳为新纹状体

胼胝体:

位于大脑纵裂底部在正中矢状面上呈弓形宽厚的白质带,自前向后分为嘴,膝,干,压部胼胝体嘴向下连于终板,胼胝体纤维呈辐射状向前后及两侧分别形成额釬,枕gan,半卵圆中心的主要纤维联系左右侧大脑半球的额叶,枕叶,顶叶,颞叶

5前连合:

位于穹窿柱前方的终板内,呈“X”形,构成第三脑室前臂的一部分

6穹窿:

自海马至乳头体的弓状纤维束,分为脚,体柱三部分

内囊:

投射纤维通过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聚集成宽阔致密的白质带,为。

7辐射冠:

投射纤维中大部分纤维呈辐射状投射至大脑皮质,此部分称为辐射冠

8半卵圆中心:

横断面上大脑半球内呈半卵圆形的白质区,主要由胼胝体的辐射线和经内囊的投射纤维组成

3间脑分布:

位于大脑半球与中脑之间,外侧临内囊,内侧面形成第三脑室的侧壁,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1松果体位置:

位于胼胝体压部的下方,以柄附着于第三脑室后部

临床意义:

松果体偏离正中线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信号

9侧脑室三角区:

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呈三角形的腔隙称--

10小脑延髓池:

又称枕大池,位于颅后窝后下部的小脑与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侧部,向前连通第四脑室,向下连通脊髓蛛网膜下隙,内有小脑下后动脉经过

11桥池:

又称脑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与枕骨斜坡之间,扁且宽阔,向上连通脚间池,向后连通小脑延髓池,内有基底动脉通过

12大脑大静脉池:

位于第三脑室后方,向上至胼胝体压部,内有松果体和大脑大静脉等

21中脑周围的脑池有脚间池,四叠体池,环池,鞍上池

13鞍上池:

位于蝶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

14大脑外侧窝池:

又称大脑侧裂池,为额叶,顶叶,颞叶,岛叶之间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隙,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和大脑中,浅,深静脉通过

15虹吸部: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为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16空蝶鞍:

在Ⅱ型或Ⅲ型蝶鞍,若蛛网膜下隙异常扩张并突入鞍内,使鞍内充满脑脊液,则垂体被压与鞍底,CT或MRI图像上出现空蝶鞍

17蝶鞍:

位于颅中窝中央部,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节,垂体窝,鞍背和后床突

20大脑深部的白质包括联络纤维,连合纤维,投射纤维

4下丘脑包括的结构:

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5脑室系统组成:

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室间孔,中脑水管

6侧脑室分布:

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

8视交叉与蝶鞍及垂体的关系:

①正常型(87%)视交叉直接位于垂体和鞍膈中部的上方②前置型3%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或及前方③后置型10%视交叉的后缘位于鞍背上方或后方

2侧脑室中央部境界:

顶壁为胼胝体,内侧壁为透明隔,下壁是穹窿,背侧丘脑,侧脑室脉络丛和尾状核

3第四脑室位置:

位于脑桥,延髓与小脑之间,形似帐篷

连通:

向上借中脑水管连通第三脑室,向下连通脊髓中央管

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近似五角形,前方为脑桥,后外侧是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呈五角形,可见三角形或新月形;下部常呈棱形或三角形,前方是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4海绵窦的位置:

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在垂体窝前后方各有海绵间窦相连,形成彼此交通的环状窦

海绵窦内有颈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外侧壁上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穿行

5大脑中动脉行径:

在视交叉处下方向外横过前穿质进入大脑外侧沟,再向后外,在岛阈附近分支

分干类型:

单干,双干,三干

6大脑中动脉中央支分布范围:

分为内外穿动脉两组,穿前穿质分布于豆状核壳,尾状核头与体及内囊前肢,后肢的三分之二

7基底动脉行径特点:

基底动脉在脑桥腹侧直行的为多,也有单弯,双弯甚至三弯

8大脑内静脉位置:

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线两侧的脉络从内

合成:

由丘脑纹状体静脉,透明隔静脉,脉络丛上静脉汇合而成

9大脑大静脉位置:

一条短粗的静脉干,壁薄而脆易破裂出血长10-20mm在胼胝体下方弯向后上,在直窦形成向下开放的锐角放在横断面上可出现两个血管断面前方时大脑大静脉后方时直窦沿途还有胼胝体后静脉,枕静脉,基底静脉等注入大脑大静脉,

53简述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段及主要分支

颈内动脉依其行程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

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眼动脉

10垂体毗邻:

上方隔鞍膈与视交叉,视神经相邻,下面隔鞍底与蝶窦相邻,两侧与海绵窦相邻

11海绵窦异常:

①大小不对称②形状不对称,尤其外侧壁③窦内局限性异常密度或信号区

12鼻旁窦位置:

额窦位于眉弓深部,蝶窦位于蝶骨体内,筛窦是筛骨迷路内的腔隙,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

13中央沟的识别方法:

①沟的深度:

中央沟较深,自外侧向内侧延伸,可有一条或两条沟与之伴行②中央前后回的厚度:

前回较后回宽厚,两回之间的沟即为中央沟③沟底位置:

以眶耳线为基线的横断层面上,中央沟均位于大脑半球的上外侧面的前方与后五分之三交界处

14外侧沟识别方法:

①岛叶皮质:

横断面出现岛叶皮质后与岛叶皮质呈垂直位的脑沟即为外侧沟②蝶骨大翼:

颅前中窝交界处的颅侧壁上,伸向颅腔内的突起为蝶骨大翼的断面,与该突起相对应的脑沟即为外侧沟

颈部结构分为4类:

支持性结构,颈部脏器,颈部大血管和神经干,颈肌

24颈部横断层面分为四个区域:

正前方的内脏格,正后方的支持格,两侧的血管神经格

18斜角肌间隙:

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之间的潜在性间隙,有臂丛神经根,锁骨下动脉通过

19椎动脉三角:

介于颈长肌,前斜角肌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之间的区域,内有膈神经,胸导管,颈动脉鞘及其内容,椎动脉,颈静脉,颈交感干,胸膜顶等。

20咽鼓管圆枕:

位于下鼻甲后方越1cm处鼻咽侧壁上略呈三角形的咽鼓管咽口前,上,后缘的弧形隆起,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9骨迷路分为:

耳蜗,前庭,三个骨半规管位置:

颞骨岩部

10喉腔解剖学分布:

①喉前庭②喉中间腔③声门下腔

11喉腔影像学分布:

①声门上区②声门区③声门下区

15喉软骨名称,位置:

①甲状软骨:

组成喉的前外侧壁②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下方③杓状软骨:

位于环状软骨板上方④会厌软骨:

构成喉前庭前壁

16甲状腺分为:

侧叶和峡部,侧叶紧贴甲状软骨板,环状软骨和第1-6气管软骨环的前外侧面,峡部位于2-4气管软骨环前方

断面表现:

侧叶横切面近似呈三角形,前面为舌骨下肌群和胸锁乳突肌所覆盖,内侧面与气管,食管,喉上神经喉外支,喉返神经,和咽下缩肌,环甲肌毗邻,后面与甲状旁腺,颈总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等结构毗邻

17胸骨角平面:

①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②后方平对第四胸椎椎体下缘③平对主动脉弓的起止端④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⑤该平面恰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⑥两侧为第二胸肋关节及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⑦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⑧食管在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相交叉形成食管第二个狭窄⑨胸导管在此平面以下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⑩肺动脉分杈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21纵隔:

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8上纵隔从前到后胸腺层静脉层动脉层气管层食管层

胸腺层内主要有胸腺或胸腺遗迹,静脉层内有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动脉层内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气管层内有气管及其周围的气管旁淋巴结,食管层内有食管及位于其左侧的胸导管,左喉返神经,胸交感干,纵隔后淋巴结

19中纵隔结构:

心,出入心的大血管,心包,心包腔,心包膈血管和膈神经

后纵隔结构:

第一层是气管杈及左右主支气管,第二层是食管迷走神经食管丛,食管周围淋巴结,第三层是胸主动脉及其周围淋巴结,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第四层是胸交感干及内脏大小神经

22主动脉肺动脉窗:

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侧为气管下段和食管,左侧为左肺,高度为1-1.5cm,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以及脂肪组织,淋巴结等

23气管杈下间隙:

从气管杈开始向下至右肺动脉下缘,高约2cm,前为右肺动脉,后为食管和奇静脉,两侧为左右主支气管,内有隆嵴下淋巴结等

24支气管肺段:

简称肺段,是每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域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上都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25第一肺门:

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神经进出之处

54肺根内结构的排列:

从前向后依次为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肺下静脉。

从上向下,左肺根为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静脉,肺下静脉。

右肺根:

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静脉和肺下静脉

26肺根:

出入肺门的结构将肺与纵隔连接在一起并有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肺根

27第二肺门:

肺叶支气管,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叶之处

12肺内管道:

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20肺动脉结构特点:

右肺动脉较长而低,向右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进入右肺

左肺动脉较短而高,向左经主动脉前方入左肺

21纵隔前淋巴结位于上纵隔前部和前纵隔内,大血管和心包的前方

纵隔后淋巴结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内,沿食管和胸主动脉排列

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管:

位于中纵隔和上纵隔中部

28肋膈隐窝:

又称肋膈窦,由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折返形成,呈半环形,容量最大,位置最深,胸膜腔内的积液常先蓄积与此处

29奇静脉食管隐窝:

是右后纵隔隐窝位于奇静脉弓下方食管与奇静脉之间的纵隔胸膜反折形成

13肺段静脉分布:

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

14壁胸膜分布:

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肝的膈面:

前部有矢状位双层腹膜形成的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左三角韧带膈冠状韧带右三角韧带

22肝的脏面结构:

H形沟,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部是腔静脉沟,左纵沟前是肝圆韧带裂,后是静脉韧带裂。

横沟为第一肝门,右肝左右管,肝左右A,肝门V,内脏N和淋巴管通过。

横沟前围成方叶,其脏面基本朝向下方,后部围成尾状叶,呈上宽下窄,由于下腔V肝内段和V韧带裂近似上,下位。

故其脏面一般朝向下方。

23两半肝五叶八段:

正中裂:

下腔静脉左臂至胆囊切迹中点连线,脏面由胆囊切迹经胆囊窝中份,越横沟入腔静脉沟。

分开右前叶(SⅤ和SⅢ)和左内叶(SⅣ)

左叶间裂:

镰状韧带左侧1cm处与下腔静脉左壁连线,脏面则为肝圆韧带裂。

左半肝分左内叶(SⅣ)左外叶(SⅡ和SⅢ)

左段间裂:

下腔静脉左壁与肝左缘中上三分之一交界处连线,转至脏面再横行至左纵沟。

将左外叶分为上段(SⅡ)和下段(SⅢ)

背裂:

上起肝左,中间,右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处,下至肝门的弧形线,将尾状叶(SⅠ)与右前叶,左内叶分开

右中间裂:

下腔静脉右壁与胆囊窝中点的肝下缘中、右三分之一的交点的连线转至脏面连于横沟右端。

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SⅤ和SⅧ)和右后叶(SⅥ和SⅦ)

右段间裂:

横沟右端与肝右缘中点连线,转至膈面连于正中裂分开右前叶下段(SⅤ)和上段(SⅧ)和右后叶下段(SⅥ)和上段(SⅦ)

24肝门静脉组成:

由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而成

位置:

在第二腰椎椎体右侧胰颈后方

主要分支:

坐支,右支

25肝静脉分为肝左静脉,肝中间静脉,肝右静脉

肝左静脉:

主干位于左段间裂,由上下根合成

肝中间静脉:

主干位于正中裂上半部

肝右静脉:

位于右间裂内

26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

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右前方胆总管,后方的肝门静脉

16胰:

在第1-2腰椎水平横位于腹腔后上部,分为头,颈,体,尾

22胆总管可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

27肾上腺位置:

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脊柱两侧,平对11胸椎高度,肾的内上方,与肾共同包裹与肾筋膜内

形态:

左肾上腺呈半月形,右肾上腺呈三角形,除常见形态还可出现纺锤形,蝌蚪形,楔形和半月形

28脾的位置:

位于左季肋区,第9-11肋深面,其长轴与第十肋方向基本一致

26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

自前向后分别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自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30网膜囊:

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的前后扁窄间隙,为一盲囊,其上壁是肝尾状叶及膈下面的腹膜,前方与胃后壁相邻,后方与横结肠,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相邻,左侧与脾相邻,右侧有网膜孔

31肝肾隐窝:

位于肝右叶后下方与右肾之间,仰卧时为腹膜腔最低处15肝门静脉左支依据行程分为:

横部,角部,矢状部,囊部

32直肠子宫陷凹:

女性盆腔内子宫与直肠之间的腹膜凹陷,较深与阴道后穹间仅隔薄层的阴道壁,为站立或半卧位时腹膜腔内的最低处

17腹膜后间隙分为:

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

49经第二肝门层面主要有哪些肝裂和肝段?

肝裂:

右叶间裂,正中裂,左叶间裂,左段间裂

肝段:

左外叶上段(SII),左外叶下段(SIII),左内叶(SIV),右前叶上段(SVIII),右后叶上段(SVII)

50经肝门静脉左矢状部层面有哪些肝裂和肝段

肝裂:

右叶间裂,正中裂,左叶间裂,左段间裂

肝段:

右后叶上段(SVII),右前叶上段(SVIII),尾状叶(SI),左外叶上段(SII),左外叶下段(SIII),左内叶(SIV)

51经肝门层面有哪些肝段和肝裂

肝裂:

左叶间裂,正中裂

肝段:

左外叶下段(SIII),尾状叶(SI),左内叶(SIV),右前叶下段(SV),右后叶下段(SVI)

肝门平面在腹部横断层面中的标志意义

1,肝门平面以上的腹腔结构配布较简单,肝门平面下的腹腔结构渐多且配布复杂

2,紧邻该平面的是胆囊,左肾,胰体和网膜孔首次出现的层面

3,肝的断面逐渐缩小肝内管道明显变细

4,右段间裂出现的平面

5,第三肝门的标志平面,肝右后静脉多于此平面或其上,下层面出肝注入下腔静脉

6,识别肝左右管的重要平面,肝门静脉分叉处的前方可见于肝左右管,常用来判断肝内胆管是否扩装

胰各部的识别

1,胰头,横断层面上的呈圆形或椭圆形,胰头右侧的十二指肠降部及后方的下腔静脉是确认胰头的标志

2,钩突,其前方的肠系膜上动脉(左侧),肠系膜上静脉(右侧)及后方的下腔静脉是确认钩突的解剖标志

肾的横断层面

1,肾门以上的层面多呈卵圆形,偶见近似三角形的圆形,其前外侧可有侧迹,局部隆凸或脾切迹

2,肾门层面断面多呈卵圆形叶可见圆形。

前外侧可有切迹,隆凸或脾切迹

3,肾门以下的层面多呈卵圆形也可近似圆形。

横断结构由周围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组成,前内侧有呈卵圆形的

脾的横断层面

1,脾门以上呈新月形,其外侧面沿腹壁形成一平滑的凸面,脏面明显凹陷,且与胃底相邻

2,脾门特有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为其特征

3,脾门以下横断面减少,其前侧与左肾相邻。

33盆膈:

由肛提肌和尾骨肌覆盖于其上下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