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9355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docx

整理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

大豆品种及高产栽培

   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民科学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根据农业部《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我部组织遴选了2010年15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80项主推技术,现予推介发布。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0年黄淮海主导品种

皖豆28、中黄13、菏豆13、郑92116、冀豆17、晋遗30,皖豆28

审定情况:

2008年国家审定

审定编号:

国审豆2008004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03-106天。

株高80厘米,主茎17节。

卵圆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

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无光泽,脐褐色,百粒重22.11克。

品质:

蛋白质45.83%,脂肪19.94%

皖豆28历年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

皖豆28在黄淮海联合鉴定中

安徽8个试点汇总结果

皖豆28在潘村湖农场示范现场

中黄13

品种来源:

豫豆8号×中作90052-76。

审定情况:

分别通过安徽、天津、陕西省、北京市、辽宁、四川、山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30~135天,夏播生育期100~105天。

半矮秆,有效分枝3~5个,椭圆形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

椭圆粒,黄种皮,褐脐,百粒重23克。

粗蛋白含量43%、粗脂肪含量19%左右。

中黄13

产量表现:

1998~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科丰6号增产12.13%,1999~2000年安徽省区域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16.0%;1999~2000年参加陕西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7.05%;2000~2001年参加北京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增产20.1%。

适宜区域:

适宜在华北北部、山西中部、辽宁南部、四川等地春播,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天津市及陕西省南部等地区夏播种植。

菏豆13

品种来源:

菏95-1×豫豆8号

审定情况:

2005年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夏播生育期105天。

株高53.1厘米,抗倒伏性较好。

叶片椭圆形,灰毛,紫花。

亚有限结荚习性。

籽粒椭圆型,黄色种皮,褐脐,百粒重22.4克。

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高感大豆胞囊线虫病。

蛋白质含量41.84%,脂肪含量19.03%。

菏豆13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山东省区试,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4.8%;2003~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南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1.20千克,比对照中豆20增产9.06%;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26千克,比对照中豆20增产8.35%。

适宜区域:

适宜在山东省西南部、河南省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夏播种植。

郑92116

品种来源:

郑506×郑100-0-4-5。

审定情况:

200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3、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

夏播生育期在106天,在西南山区春播生育期为124天。

株高58.8~72.8厘米,分枝2.5个。

圆叶,灰毛,紫花。

有限结荚习性,成熟荚灰色。

粒形圆,种皮色黄,有光泽,脐色褐,百粒重20.8~21.1克。

中抗花叶病毒病SC3和SC7株系,感SC11株系。

蛋白质43.48%~43.79%,脂肪17.79%~18.62%。

郑92116

产量表现:

2000~2001年黄淮海中片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85.0千克,较对照鲁豆11号平均增产11.97%。

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2.95千克,较对照鲁豆11号增产4.34%。

2005~2006年国家西南山区春大豆组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91.5公斤,比对照增产8.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3.0公斤,比对照增产2.7%。

适宜地区:

适宜在河南全省、山东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地区夏播种植,贵州毕节、云南昆明和红河、湖北恩施、四川凉山地区春播种植。

冀豆17(国审豆2006007)

生育期114天,株高101厘米,主茎17.8节,百粒重18克。

椭圆叶,白花,棕毛,亚有限结荚习性。

种皮黄色,圆粒,黑脐,有光泽。

蛋白质含量38.0%,脂肪含量22.98%。

冀豆17

2004年黄淮海中片区试,平均亩产185.8公斤,比对照鲁99-1增产6.7%;

2005年平均亩产203.3公斤,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4.6公斤,比对照增产7.3%。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8.2公斤,比对照增产5.4%。

适宜在河北南部、河南中部和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和山东济南周边地区夏播种植。

高蛋白大豆--皖豆24

2008-2009年连续两年分别在太和县旧县镇、利辛县纪王场乡建立“皖豆24”的高产连片万亩示范区,2009年9月23-24日,在利辛县召开“皖豆24”高蛋白大豆万亩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由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阜阳市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现场田间测产鉴定,有代表性的三个田块平均亩产215.84公斤,较当地常年种植品种每亩增收75.6公斤。

中黄13、皖豆24、皖豆28、阜豆9765、徐豆10号、徐豆12号、泗豆11、菏豆13、菏豆12、高丰1号、郑92116、周豆17、豫豆25、周豆11、濉科928等

黄淮南部夏大豆的主要用途是作为食用豆制品加工原料,除传统的豆腐、腐竹、豆浆外,新开发的分离蛋白、蛋白肽、豆奶等。

三、大豆能高产吗?

国外大豆产量潜力与高产记录情况

据美国植物生理学家Johnson(1982)估计,大豆的产量潜力可达15t/h㎡。

在美国的大豆高产竞赛中,产量超过5t/h㎡的记录屡见不鲜。

1983年新泽西州大豆高产竞赛中创造了7.94t/h㎡的最高记录。

Cooper等(2003)选育的半矮杆新品种Apex在高产环境下,多年多点表现出很高的产量水平,其中三年最高产平均达5.98t/h㎡。

意大利的大豆单产是世界上大豆单产最高的国家,全国平均单产在3.6-3.7t/h㎡。

(240公斤)

单株结荚数量多

国内大豆高产记录与高产研究情况

我国“八五”国家攻关提出了大豆高产目标

东北地区4.875t/h㎡东北325

黄淮地区4.5t/h㎡黄淮300

南方地区3.75t/h㎡南方250

西北灌溉区5.625t/h㎡西北375

关于大豆超级种的育种目标

有专家建议仍沿用国家育种攻关模式,全国分为四大生态区,按生态区分别制订育种目标:

东北春大豆区达4.2t/h㎡、面积为6.67h㎡以上(280×100)

黄淮夏大豆区达3.75t/h㎡、面积为3.34h㎡以上(250×50)

南方夏大豆区达3.3t/h㎡、面积为3.34h㎡以上(220×50)

西北灌溉区达4.5t/h㎡、面积为3.34h㎡以上(300×50)

增产幅度为较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5%以上

单株结荚上下均匀

结荚部位不高,亩产270公斤,巴西圣保罗,安那利亚•弗朗哥农场

四、大豆栽培技术

1、宽窄行种植技术

2、扩行栽培技术

3、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4、高蛋白大豆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黄淮南部夏大豆育种及生产思路

基本思路:

¡°主攻单产、提高效益¡±

主攻以精播保苗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

广泛吸收国内外已有技术成果,充分利用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平台,通过多点异地鉴定、试验示范,加快新品种选育推广进程,逐步缩小与其它主产区及国外的差距。

1、大豆宽窄行种植技术

该技术通过调整大豆种植的行间距,采用宽窄行相间种植方式,提高大豆田间的通风、透光率,充分利用边行优势,从而提高大豆产量。

其主要技术要点:

(1)宽窄行种植:

一般宽行行距50cm,窄行行距20-30cm。

(2)及时定苗:

亩留苗1.2~1.5万株。

(3)科学追肥、叶面喷肥:

大豆分枝期至初花期,每亩开沟追施磷酸二铵10~15kg或尿素5~7.5kg,施肥后覆土。

花荚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硼酸100克加水50kg进行叶面喷施。

3、免耕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

麦收后六月份播种大豆,由于时间紧、温度高,播期易发生干旱,整地播种费时、费工,容易跑墒,不利大豆出苗,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免耕(铁茬播种)、少耕(灭茬播种)的种植方式。

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人员结构的改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机具的改进,在总结传统的铁茬播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保护性机械耕作、化学除草、覆盖栽培、科学管理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形成了适合黄淮海平原的省工、省力、节本、增产增效的夏大豆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增产增效情况:

大豆少免耕技术减少了土壤耕翻,节省能源,省工、省力;可以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足墒播种,防止水土流失;可以提早播种,延长大豆生育期,有利于选用中晚熟高产优质大豆良种,提高产量;有利于秸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秸杆焚烧和大气污染。

夏大豆少免耕高产栽培技术比传统耕作技术增产10%以上,亩增收节支60元以上,生态效益也非常明显。

技术要点:

1、选种。

选用高产、优质、耐除草剂大豆品种。

精选种子,保证种子发芽率,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一般每亩1.5万株左右,百粒重20克发芽率正常的种子,每亩播量掌握在5-6千克。

2、适期早播。

麦收后抓紧抢种,一般6月上中旬为播种适期,宜早不宜晚,墒不足可浇水造墒播种。

3、采用适宜的播种方式和方法。

采用机械播种,精量匀播,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一次完成,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一般行距40cm左右,播种深度一般3-5厘米。

技术要点:

4、施肥:

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或大豆专用复合肥30公斤。

注意种子与肥料分开,肥料深施。

也可在分枝期结合中耕培土施肥。

5、杂草控制:

一是播种后出苗前用都尔、乙草胺等化学除草剂封闭土表。

二是出苗后用高效盖草能(禾本科杂草)、虎威(阔叶杂草)等除草剂进行茎叶处理。

6、病虫防治:

做好大豆蚜虫、食心虫、豆荚螟、造桥虫的防治工作。

技术要点:

7、化学调控:

高肥地为防止大豆倒伏,可采用多效唑等化学调控剂在初花期进行调控。

低肥力地块为防止后期脱肥早衰,可在盛花、鼓粒期叶面喷洒少量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硼、锌微肥及其他营养剂。

8、注意及时排灌:

大豆花荚期和鼓粒期遇严重干旱及时浇水,雨季遇涝要及时排水。

9、适时收获:

当叶片发黄脱落,荚皮干燥,摇动植株有响铃声时及时收获。

②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

注意事项:

(四)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免耕覆盖田易于滋生杂草,应重视杂草防除。

可于播种后喷洒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或大豆出苗后用化学除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处理杀灭杂草。

为了有别于传统的忽视环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学家把环境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TEV),包括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个部分。

4、高蛋白大豆保优高产栽培技术

(1)选用高蛋白品种如皖豆28号、皖豆23号、皖豆24号、中黄13、豫豆25、郑92116等品种。

(2)增施肥料:

旋耕前亩施尿素5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6-8kg;或亩施大豆复合肥20kg;可增施有机肥2000kg。

(3)适时早播:

早播可提高大豆单产及蛋白质含量,迟播蛋白质含量容易下降,适播期6月15日前。

(4)合理密植:

高肥田块,多分枝品种亩留苗1.5万株,亩播量5~6kg;低肥田块,分枝少的品种亩留苗1.8万株,亩播量6~7kg。

(1)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应进行全面评价;(5)防旱排涝:

保持花荚期和鼓粒期土壤湿润

展示示范和技术服务

 转基因安全涉及两个方面:

食品安全关注人或动物在食用转基因作物后,会不会发生急性、慢性的毒性、致敏性反应,以及转基因作物的营养成分是否改变;

环境安全关注的是转基因作物大量种植后,会不会对环境、生态造成负面影响,比如转基因¡°漂移¡±进入周围非转基因的同类作物以及其他野生近缘种植物的DNA序列,或者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生物多样性。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

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异花授粉和天然杂交等。

表一:

项目基本情况;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具有两方面的优势:

一是传统育种技术一般只能在同一物种内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可打破不同物种间天然杂交的屏障,扩大可利用基因的范围;

二是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不可能准确地操作和选择具体基因,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具有明确功能,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②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1)非煤矿矿山的建设项目(注:

对煤矿建设项目有单独特别规定);由于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因此,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能培育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大大提高品种改良效率,并可降低农药、肥料投入,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潜力巨大。

1.直接市场评估法农业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遵照中央和国务院的总体部署

按照“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

遵循“强化自主创新,突出战略重点,创新管理机制,培植生物产业”的总体思路

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的区域范围。

以产品和产业为导向,上中下游紧密衔接、多部门多学科联合协作、产品研发与安全评价协调推进和分类分步推进产业化的基本原则,加快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

努力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逆、抗病虫、优质、高产、高效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