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9843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docx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18-19第1章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其分布形式,理解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重点)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方法。

(难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区域的主要特征

(1)含义

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区域的主要特征

界线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的是明确的,也有的是模糊的

内外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那么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特性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关系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特别提醒] 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也存在差异性。

并非内部地理要素绝对一致,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西北干旱区也存在绿洲,即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2.区域空间结构

(1)含义:

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3)区域划分

分类

乡村地域

城镇地域

范围

较小

产业活动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相互关系

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4)区域空间分布形式(连线)

3.区域产业结构

(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产业

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概述

①含义:

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②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①主要表现

②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

产业比重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4)产业结构的演进

①趋势:

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②结果: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自主诊断]

正误判断

(1)区域的界线一定很明确。

(  )

(2)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说明区域具有相似性。

(  )

(3)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  )

(4)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  )

(5)第二产业比重越大,那么经济越发达。

(  )

【提示】 

(1)× 区域有自然区域,也有人为划分的区域,区域有的有明确界线,如行政区,有的界线模糊,如干湿区。

(2)×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3)× 从总体上看,上海市包括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由于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因此上海市今后的发展不应忽略乡村地域。

(4)× 产业结构一般代表比例关系和产业地位,并不代表发达程度。

(5)× 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大,说明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第二产业比重大,说明该区域正加速推进工业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

[合作探究·攻重难]

区域的主要特征

材料 某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全国32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奉献了各自带来的春联。

其中部分春联如下:

【思考交流】

1.这些春联反映了区域(各省)的什么特征?

【提示】 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2.区域都有明确界线吗?

【提示】 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等;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等。

[归纳总结]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基

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征

作用

举例

界线有虚有实

进行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行政区域界线明确,气候区、植被区界线模糊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差异明显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源的依据

热带雨林气候区区内气候基本一致,与热带沙漠气候区有明显差异

区域具有

一定特色

区域发展方向确定的依据

季风气候区的特色和优势是雨热同期

区域之间

相互联系

综合考虑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正确评估区域发展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西北的荒漠化地区以沙尘暴的形式影响华北地区

[拓展延伸] 区域特征的形成

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似性(整体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三大特征,形成分析如下:

[题组对练]

1.读图,完成

(1)~(3)题。

【导学号:

50682019】

(1)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的特征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具有层次性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

(1)B 

(2)C (3)C [第

(1)题,该图所示区域没有表达出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

(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

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

]

2.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

据此回答

(1)~

(2)题。

(1)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青藏高原

B、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C、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2)属于谚语⑤所描述山脉以南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D、②⑤

(1)B 

(2)D [第

(1)题,材料中诗词、谚语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景观多出现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雨季开始早;②〝黄梅时节家家雨〞描述的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现象;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描述的是华北平原地区的〝春旱〞景象;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的现象。

(2)题,谚语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描述的山脉为秦岭,该山脉以北为旱地,以南为水田,秦岭以南区域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酸性、贫瘠,河流众多,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热条件优越,盛产油菜,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

]

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材料 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国家馆主体结构由两个承重的大小圆柱组成,左为〝城市空间〞,右为〝自然空间〞,主题构思为〝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瑞士国家馆模型效果图

【思考交流】

1.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域有何不同?

【提示】 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2.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

[归纳总结]

1.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自然地理条件

如山区城市空间结构呈条带状或组团式,平原地区多集中式

社会经济活动

如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等

人口状况

人口稠密的区域形成城市群,表现为岛状;人口稀少区域,城市表现为点状

城市化水平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表现为岛状的城市群

区域开放程度

东南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区呈岛状

对外联系

沟通发达区域的交通线路呈网状

2.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或【一】【二】三

中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一】三或【二】【三】一

后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三】【二】一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区域产业结构

[题组对练]

3.以下图表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服务联系及其两者的差别,读图完成

(1)~

(2)题。

【导学号:

50682019】

(1)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2)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其主要原因是(  )

A、第【二】三产业不断衰退

B、大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下降

C、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

D、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1)D 

(2)C [第

(1)题,乡村景观简单,城市景观复杂。

乡村功能单一,城市功能多样。

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和丰富多样的服务。

(2)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大城市环境恶化以及老城区地价上涨。

]

4.读我国某省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回答

(1)~

(2)题。

(1)该省可能是(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2)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1)C 

(2)A [第

(1)题,根据上图分析,2019年后,该省第三产业占60%以上,第一产业占10%以下,可知该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

选项所给的四个省中,台湾省经济最发达,所以选C。

(2)题,通过分析该省三次产业结构可知,该省目前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特点,因此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从图中只可以看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知道产值的具体状况。

]

[审题突破·明思路]

产业结构示意图判读

【例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以下图是该市1990~2019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1990~2019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②④

(1)D 

(2)B ①由图名该市1990~2019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该图为产业结构示意图。

②由图例可知不同年份三次产业的比重及变化,注意观察其变化速度的大小;同时抓住主导产业,分析其内部变化。

③由题图可获取以下信息:

[方法技巧] 在判读产业结构示意图时,一般要把握三点:

即三〝要〞和三〝看〞

无论是哪一类示意图,在某年份,某地区(市)三次产业各占比重之和一定为100%。

假设比较不同年份,某个产业比重上升了,另两个产业比重之和肯定下降,而且上升的比例等于下降的比例。

另外对产业结构示意图,在判读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结合三次产业的构成,分析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高。

(2)结合不同年份产业的构成,分析产业的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业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第二产业的比重一般是先上升,达到一定阶段后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

[对点训练]

以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对近三十多年来新疆产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第一产业的产值持续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C、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

D、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2)影响新疆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

A、政策导向      B、科技进步

C、气候变化D、资源开发

(1)D 

(2)C [第

(1)题,由图可知,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先增加,到1984年最高,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先下降,1990年达到最低,然后上升;第三产业的产值先增加,到2019年达到最高,再下降。

本图是产业结构变化图,反映不出从业人员比例的变化,应选D。

(2)题,新疆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与资源、政策、科技、交通等因素有关,气候变化属于自然条件的变异,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很小,应选C。

]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区域的主要特征

我国许多古诗词中描述了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请根据图甲、图乙及其中的古诗回答1~2题。

图甲             图乙

1.甲、乙两图反映出的地理环境分别是(  )

A、甲:

山高水深,常绿阔叶林茂密 乙:

河口地带,鱼米之乡

B、甲:

春寒料峭,野渡无人 乙:

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

C、甲:

北雁南飞,叶落草枯 乙:

一种喀斯特地貌

D、甲:

丘陵春深,溪水奔流 乙:

江南水乡,丘陵广布

2.形成甲、乙两地区域特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不同   B、气候和地质作用不同

C、海拔不同D、人类活动不同

1.C 2.B [第1题,利用古诗词及相关景观图考查学生对区域地理环境特点的掌握,图甲诗为«送兄»,诗中描述〝离亭叶正稀〞及雁飞可判断为秋季树叶稀疏,北雁南飞的景象;图乙诗为«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诗中描述的为桂林山水的景观,桂林山水为我国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

第2题,考查影响区域差异的因素,图甲反映的为深秋季节的景观,主要受气候影响,图乙反映的为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受流水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影响,即受地质作用影响。

]

题组2 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3~4题。

3.该流域新垦区(  )

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4.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

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

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

3.C 4.D [第3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是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4题,图中行政中心沿河流呈点状分布,新垦区呈面状铺展开。

]

以下图中A、B、C示意某区域空间结构变化,①②③示意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

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图中表示的时期先后顺序依次是(  )

A、B—A—CB、A—C—B

C、B—C—AD、C—A—B

6.该区域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A、A—①、B—②、C—③B、A—③、B—①、C—②

C、A—②、B—③、C—①D、A—③、B—②、C—①

5.A 6.B [第5题,根据城市数量由少到多的变化、交通网络由疏到密的变化即可得出答案。

第6题,B时期最早,应以第一产业为主;C时期最晚,以第三产业为主。

]

读甲、乙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产业结构图,回答7~8题。

【导学号:

50682019】

7.甲为西半球某国,那么其可能是(  )

A、巴西B、墨西哥

C、美国D、英国

8.乙为东半球某国,那么其可能是(  )

A、日本B、印度

C、法国D、阿根廷

7.C 8.B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国的产业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例最高,第二产业其次,第一产业最低,因而应属于发达国家。

题干要求为西半球国家,应选C。

第8题,乙国三次产业的构成,其比例大致相当,各占1/3左右,应为发展中国家。

题干要求为东半球国家,应选B。

]

[教材活动点拨]

教材P2~3活动

1、2.略

3.图1-5以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有农田、山地、河流,人口稀少,以农业为主。

图1-6主要有道路、楼房、工厂等人文景观,人口较密集,以工业为主。

图1-7主要以高楼大厦等人文景观为主,人口密集,以第三产业为主。

教材P4~5活动

1.交通运输线路由线状渐变为网状,交通运输方式由早期的河运渐变到中、晚期以陆路交通为主,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原因: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渐趋均衡的特点。

动力: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对外联系不断加强等。

教材P7活动

1.A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A、B地区工业相对发达;C、D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区域发展早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上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

2.

农业地区

工业地区

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

分散

相对密集

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

面状

点状

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

以第一产业

为主

以第二产业

为主

第【二】三产业

都发达

对外经济联系

不太密切

密切

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

3.

(1)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原因:

最开始是自然经济时期,科技不发达,工业几乎没有,主要以农业为主附带部分服务业。

(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工业比重增加逐渐超过服务业。

但是农业仍然是占最大比重。

(3)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发展到最高峰,完全替代了农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这个时期差不多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

(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原因:

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科技已经很发达了,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随着科技发展,第三产业兴起,成为全新的发展点,第三产业超过农业。

(5)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原因:

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到高峰,生产力过剩,工业无法消化,大量的资源转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超过工业成长为产业结构比重最大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