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0341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支架监测记录.docx

高支架监测记录

 

T8商务综合楼等7项

(A18地块商务综合体项目)

超限模架支撑工程安全监测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北京城建远东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6年11月

T8商务综合楼等7项超限模架支撑工程安全监测施工方案

一、概述

工程概况

本项目整体位于北京市亦庄新城路东片区北部Ⅲ-2街区A18地块,东起经海路西侧绿化带、西至经海四路、南起科创五街北侧绿化带、北至科创四街;共由A18C-1、A18C-2两个规划地块组成。

本公司承包范围为A18C-1地块(一期),总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30733m2 ,其中包括T8#、T9#办公综合楼;Q5#、Q6#楼商业裙房;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T8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结构;T9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Q5#、Q6#楼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

±相当于绝对标高。

地库共地下三层,-1层层高米、-2层层高米、-3层层高米。

南北向轴线为T91轴至Q63轴,东西向轴线为1/T8A轴至T9E轴,地库外围尺寸为110米×米。

因T8A轴与南北向轴线未成正交,与正交有o偏差所以地库呈西侧窄东侧宽的梯形。

筏板顶标高为米,最深基础部分挖深米。

地下三层结构层高为米板面标高为米、地下二层结构层高为米板面标高为米、地下一层结构层高为米板面标高为米。

T8#楼地上14层,首层6米、二层4米、标准层4米,建筑高度米。

南北向轴线为T81轴至T86轴,东西向轴线为T8A轴至T8F轴,建筑外围尺寸为米×米。

因T8A轴与南北向轴线未成正交,与正交有o偏差所以T8#楼呈西侧窄东侧宽的梯形。

为满足立面效果T81轴西侧各层尺寸均有较大变化。

T9#楼地上12层,首层6米、二层4米、标准层4米,建筑高度米。

南北向轴线为T91轴至T82轴,东西向轴线为T9A至T9E轴,建筑外围尺寸为米×米,为满足立面效果T9A轴南侧各层尺寸均有较大变化。

Q5#、Q6#楼地上2层,首层6米、二层4米,建筑高度为米。

Q5#楼南北向轴线为T91轴至Q51轴,东西向轴线为1/T8A轴至T9A轴。

因T8A轴与南北向轴线未成正交,与正交有o偏差所以Q5#楼呈西侧窄东侧宽的梯形。

Q6#楼南北向轴线为Q61轴至Q63轴,东西向为Q5B轴至T90轴,建筑外围尺寸为米×米。

编制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01-21-95);

超限模架支撑工程安全专项施工规范

工程施工图纸;

施工组织设计。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测量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超限模架支撑工程安全监测施工方案。

监测的主要目的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压可能发生一定的沉降和位移,如变化过大可能发生垮塌事故。

为及时反映高支模支撑系统的变化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对支撑系统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

二、测量准备

人员组织

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有关工作单位交待清楚。

表001人员组织分配表

设备配置

对所有进场设备重新检定,确保仪器精度指标合格,仪器运转正常。

仪器设备配置表

编号

设备名称

精度指标

数量

用途

1

电子经纬仪

2”

1台

2

S3水准仪

2mm

2台

标高控制

3

50m钢尺

1mm

3把

施工放样

4

对讲机

------

4部

通讯联络

三、测量数值及布置点设置。

1、监测项目:

支架沉降和位移。

2、测点布设:

梁400*750均设一个监测剖面(梁中位置),每个监测剖面布设一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两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

3、监测频率:

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施监测,监测频率不超过30分钟一次。

4、变形控制值:

400*750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10mm,梁水平位移为8mm。

?

5、变形监测报警值:

400*750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8mm,梁水平位移为5mm。

四、监测频率

浇筑前观测二次,浇筑时,每隔20-30分钟观测一次;浇筑完成后观测三天每天观测一次。

第六天观测一次,监测浇筑段观测次数约10次。

五、监测技术和方法

基准点的布置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的布置

基准点的位置,对水平位移监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建筑物轴线控制线为依据,施工前先测量轴线至要监测的梁板位置,用红漆标注,作为基准点。

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布置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取远离监测区域以外塔吊上引测的标高控制点作为基准点。

监测点的布设

根据经评审的高大模板支架方案,每个监测剖面布设3个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和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支架监测点布置在支架顶部,监测点一旦确定后,一般情况下不得任意改变,以免造成混乱和增大误差。

支架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

水平位移监测点拟采用高支模板支架。

在支架立柱上部固定监测标志,并用红漆编号。

支架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支架沉降监测点一般选在截面积较大的大梁中部,且为汇交梁受力较大的位置。

在最顶上的支架,由施工单位用短钢管横担垂直引下一钢管,钢管上端固定,下端不落地不固定。

再在钢管下端固定一段约1米长的钢尺作为观测尺。

沉降点的布点位置见图6

五、监测点布置图

 

 

 

六、监测工作计划和措施

我项目部计划监测同种工况前三次浇筑段,按正常工程进度每监测个浇筑段需观测约10次。

每次观测前必须对使用的基准点和工作点进行稳定性检查。

前二次观测的数据是以后各周期观测的起始值,应比以后各周期的观测结果更准确可靠,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精度。

观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该经过法定部门的检定并在有效期内。

各次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同观测设备和观测方法,尽量采用相同的水准观测线路。

基本固定的作业人员,基本相同的环境下施测。

监测工程作为现场施工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场测量人员必须遵守现场施工人员安全守则。

若支护结构因位移、变形过大而出现险情时,现场测量人员应立即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通知甲方和施工方等单位,在不影响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监测情况的发展。

同样工况下施工区段连续3次监测无异常,可不再进行监测,但浇筑后要复测结构尺寸。

 

高支模工程检查记录

工程名称:

T8商务综合楼等7项工程

序号

监测名称

检查(监测)结果

备注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

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

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偏差是否超出规范要求。

5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2016年月日

 

高支模工程监测记录

工程名称:

T8商务综合楼等7项工程楼轴线2016年月日

序号

监测名称

检查(监测)结果

备注

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

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

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

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偏差是否超出规范要求。

5

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

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

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8

顶板模板位移监测数值

9

顶板模板沉降监测数值

1、监测频率

浇筑前观测二次,浇筑时,每隔20-30分钟观测一次;浇筑完成后观测三天每天观测一次。

第六天观测一次,监测浇筑段观测次数约10次。

2、变形控制值:

400*750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10mm,梁水平位移为8mm。

?

3、变形监测报警值:

400*750梁、板底(钢管立杆)沉降为8mm,梁水平位移为5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