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26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精品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测试内容及要求]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1.了解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

2.了解“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

(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2.秦汉时期——艰难发展

(1)政策:

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

(2)特点:

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不高。

3.隋唐时期——发展

(1)发展原因: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2)表现:

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时期——繁荣

(1)原因: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继续繁荣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晋商和徽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思维点拨] 虽然隋唐到明清商业不断发展,但政府重农抑商的压制政策一直存在,因此其发展一直是艰难的,在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里居次要地位。

[概念阐释] 

1.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2.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时期

宋朝以前

宋朝

政策

严格控制

放松控制

商业地点

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政府管理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经营时间

按时开市、闭市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2.城市的发展

(1)原因: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表现

①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的局面形成。

[图解识记]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易错易混] 正确辨析“市”“草市”“夜市”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草市”不是“市”。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1)西汉: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4)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清朝

①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②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特许“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1)官府控制。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易错易混] 正确认识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并非取消一切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清朝开放广州一处口岸与外国通商。

主题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先秦时期的商业

材料 白圭,周人也。

……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

出售)。

……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

故曰:

“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

——司马迁《史记》

[史料解读]

白圭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关键词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若猛兽挚鸟之发”“犹……之谋”。

[问题思考]

据材料,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及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理念: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特点:

战国时期出现大商人。

2.唐朝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材料二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史料解读]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商业经营的状况。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商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原因。

提示 概况:

唐朝时,商品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了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出现不受时间限制的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原因:

唐朝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繁荣。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

(1)商业市场的形式多样:

如城市中的市,有早市、夜市等,城郊和乡村有草市等。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

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

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4)货币种类丰富:

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

到明清时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业地位低下: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主导地位。

主题二 古代城市的变迁

1.西汉至宋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一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材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史料解读]

材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材料二中划线部分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明清城市的发展

材料 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史料解读]

由划线部分“向农村延伸”和“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这两个关键信息得出其特点。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归纳明清城市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史论总结]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从城市的功能看,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自先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宋代以后经济功能增强,明清时期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景德镇等。

(2)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到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城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3)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宋代打破了坊、市的界限,都市商业繁荣,政府对市的限制有所放松。

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从城市经济发展看,明朝中后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某些城市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从地区分布看,古代城市的发展呈现不断南移的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特别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

1.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

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

下列对图片中集市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交易时间不受限制

B.受到政府严格监管

C.交易场所遍及城中各处

D.起源于农村的“草市”

答案 B

解析 在画像砖中,由“北市门”“南市门”可见交易必须在指定的地方进行,故B项正确。

2.美国学者查尔斯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

中国“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因素”。

其依据是(  )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早市夜市普遍且昼夜相连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答案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含有近代商业因素的表现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它是商业发展的媒介,故B项正确。

3.(2016·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者吴晓波的《浩荡两千年》指出:

宋代之后,市集禁令取消,非官营的“草市”、墟市以及庙院集市日渐扩张,不过它们的功能都非常传统,无非为方圆几十里的农户提供日常消费品。

此材料揭示了宋代的市(  )

A.突破时间限制

B.没有官府管理

C.服务设施完备

D.功能没有本质突破

答案 D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时间界限被打破,故A项错误;宋代市集受官府控制减少,但不是没有官府管理,故B项错误;从材料“不过它们的功能都非常传统”,可知材料没有体现市集服务设施完备,故C项错误;从材料“不过它们的功能都非常传统,无非为方圆几十里的农户提供日常消费品”,可知反映出宋代市集禁令虽然取消,但功能没有本质突破,故D项正确。

4.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

答案 B

解析 商标侵权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2017·江苏盐城期末)明代由于大部分文人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因而出现了大量文人为商人写墓志铭的现象。

这说明(  )

A.明代政府不再实行抑商政策

B.八股取士堵塞文人仕途

C.商人成为明代社会主流群体

D.文人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答案 D

解析 文人甘心给商人写墓志铭,与传统观念对商人的评价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文人价值观的变化,故D项正确。

6.(2017·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测试)商业是古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宛、周、齐、鲁,商遍天下。

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

——《盐铁论·力耕》

材料二 马行街铺席:

马行北去旧封丘门外祅庙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纵横万数,莫知纪极(终极)。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置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东京梦华录·卷三》

材料三 (嘉定县南翔镇)“四方商贾辐辏,廛市蝉联”,但自明至清,“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

——摘编自《南翔镇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殷富大都”的特点,判断其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指出其对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商业有哪些新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城市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特点:

位于交通便利处;商业繁荣;出现富商大贾。

朝代:

西汉。

(2)表现:

出现瓦子(专门的娱乐场所);服务业发展;夜市繁荣。

影响:

打破坊市界限。

经济功能增强。

(3)新发展:

商业市镇繁荣;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

关系:

互相促进。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郡国”可知是郡国并行制,这是西汉初期实行的。

(2)问,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影响,布局上打破了坊市界限,功能上经济功能增强。

第(3)问,第一小问新发展,根据材料三“多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关系,综合材料不难看出城市与商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基础达标]

1.(2017·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扬州在唐代“雄富冠天下”可知其商业发展繁荣,故C项正确;“交子”是在宋代出现的,商帮是在明清出现的,故排除A、D两项;“坊市界限严格”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

2.(2017·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有史料记载,汉代“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

因而出现一些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

此现象说明当时(  )

A.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需迫切实行盐铁官营

C.商人地位高且势力大

D.实行阶段性惠商政策

答案 D

解析 从战国至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盐铁官营与材料“纵民”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财或累万金”,不能表明汉代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高低,故C项错误;材料“纵民”,体现了汉文帝时期对商人采取放任的态度,故D项正确。

3.(2017·嘉兴期末)杜牧曾说,“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由此可见唐代(  )

A.“市”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

B.经济重心转移到了江淮地区

C.都市中形成了繁荣的商业区

D.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

答案 D

解析 “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反映出草市繁荣且多设于交通便利之处,故D项正确。

4.宋代出现了“交子”。

“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

据此可知“交子”(  )

A.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B.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

D.源于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可知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5.(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下侧宋石刻反映了苏州古城的城市布局。

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

《吴郡志》记载,此处的跨街楼是最热闹的酒楼,通宵达旦。

图文信息说明当时的苏州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

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

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答案 A

解析 “西北角的‘平权坊’和‘西市坊’一带,只有坊名,没有坊门、坊墙”表明市坊界限已被打破,故A项正确;草市是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便利的乡村,城市里没有草市,故B项错误;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出现的,故C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6.(2016·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明朝著作《五杂俎》中说: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这一现象表明(  )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答案 B

解析 “新安”指徽商,“山右”指晋商,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故本题应选B项。

7.(2016·广东湛江期末调研)2000年前后,多位学者到徐闻县考察,发现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结合古代文献记载,你认为徐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早可以从哪个朝代开始(  )

A.夏朝B.西汉

C.宋朝D.清朝

答案 B

解析 在徐闻县发现了汉代“万岁”瓦当、汉墓等文物遗存,说明汉代就已经有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所以最早可以从西汉开始,故B项正确。

8.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

C.以政治目的为主

D.以经济目的为主

答案 C

解析 朝贡贸易是在开放的政策下以赏赐与朝贡的方式进行的,突出了对国威的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能力提升]

9.(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

“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

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

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答案 D

解析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D项正确。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史实的是(  )

A.流通铜贝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答案 B

解析 解题可用排除法。

流通铜贝出现于西周时期,大量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清时期。

11.(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

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州城”与“镇场”基本持平,故A项错误;材料中“镇场”是“县城”两倍多,说明镇场兴起很快,故B项正确;宋代抑商政策不突出,也不会只针对县城,故C项错误;坊市界限打破不会只刺激镇场,故D项错误。

12.(2017·江苏扬州三模)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

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该碑刻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答案 B

解析 区域之间的商贸,符合材料“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并非商业中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C项表述符合材料中“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3.(判断题)汉朝打破了“市”的空间界限,宋代取消了“市”的时间限制。

(  )

答案 B

解析 打破“市”的空间界限是在宋朝,所以题目错误。

14.(判断题)唐朝在金融领域产生了柜坊和交子,便利了商业活动。

(  )

答案 B

解析 交子是宋朝产生的纸币,所以题目错误。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

“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

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

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答案 

(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2)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

(3)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解析 第

(1)问,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

(2)问,要注意从整体上归纳概括。

第(3)问,明确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从根本上看,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6.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发展上,还反映在货币的演变和商人组织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代长江流域最繁华的城市有哪些?

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格局演变的什么趋势?

(2)宋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请指出此时城市发展的重要表现。

宋代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什么?

(3)明清时期出现的商业地缘组织实力最强的有哪些?

它们的出现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哪些突出现象?

(4)综合上述问题,你如何认识城市、货币和商人组织的发展与商业的关系?

答案 

(1)城市:

扬州、益州(或成都)。

趋势:

经济重心南移。

(2)表现:

市的发展突破时空限制,出现专业市场和饮食娱乐服务场所。

名称:

交子。

(3)组织:

徽商、晋商。

现象:

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白银等货币经济作用增强。

(4)关系:

城市、货币和商人组织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解析 第

(1)题,第一小问注意时间和地点,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题,熟记基础知识,宋代的商业发展概况。

第(3)题,第一小问注意时空,第二小问注意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或者是商帮兴起的原因。

第(4)题,综合所学知识,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