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517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第五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省南昌三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叨教(tāo) 恁地(rèn) 青骢马(cōng)开门揖盗(yī)

B.踹水(chuài) 盥洗(guàn)冥王星(mín)纤毫毕现(xiān)

C.旋涡(xuán)勖勉(xù)贺岁片(piàn) 数九寒天(shǔ)

D.懵懂(méng)玄虚(xuán)干细胞(ɡàn)果品酒馔(zh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通牒谛听涎皮赖脸曲突徒薪

B.人寰金坼义愤填膺椎心泣血

C.乖剌沉湎鬼鬼祟祟融会贯通

D.笑靥颓圮稍安毋躁瑕不掩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B.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言论。

C.由于气温低,又下着小雨,晚上打的的人很多,在南昌财富广场外,寒风中的人们搓手顿脚地取暖,一见到有空车就蜂拥而上,场面十分混乱。

D.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

B.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课题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1.7﹪的人认为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会影响婚姻,60.2﹪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

C.马基雅维利在16世纪初失去所有的政治地位后,将多年在共和政府中任职的感受化为文字,完成了惊世骇俗之作《君王论》,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

D.从医学角度看,早餐在供应血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吃或少吃早餐,会使血糖不断下降,造成思维减慢、反应迟钝,出现低血糖休克的症状,甚至精神不振。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

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⑤④⑥①③C.①②⑤⑥④③   D.③①②⑤④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道教不仅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发现者,而且是江南山水之美的培育者,或者说,江南山水能够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道教在其中发挥的塑造与培育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六朝时佛、道勃兴,道教在他们审定的那些洞天福地旁边修建了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在这些道观的衬托下,朴野的江南山水开始弥漫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获得了高贵、卓越和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

如元嘉末陆修静在庐山构筑精庐,居处修道,号太虚观。

由于陆修静崇高的威望,太虚观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达官贵人和皇家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太虚观屋宇宏丽,倚崖濒泉,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古松,这些都为提升庐山的审美品质、丰富其审美意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庐山如此,整个江南山水都因六朝时为它布上的浓郁的道教色彩而让人们产生更多美的想象和回味。

六朝时期,道教领袖们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通过吟诗作赋、弹琴绘画,将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

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

如郭璞的“游仙诗”就颇具道家特色。

这些游仙诗往往着力于描绘类似于“青溪千余仞”“绿萝结高林”的江南山水美景和“静啸抚清弦”“仰思举云翼”的逍遥的神秘道士,它们共同组成的和谐意境既是道教的理想生活,也是供世人把玩江南山水精神意味的动人乐章。

六朝开放的社会心态促进了儒道释三家的融合,使得众多儒士深入江南山水之中,与佛僧、道士们论道谈仙,并在此过程中创作了大量吟咏赞美江南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藉山水以体道,如孙绰《游天台山赋》中的“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竦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

有的俨然把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成了自己安身立命的现实。

如对司马氏政权不满而又感到世事不可为的阮籍在其创作的多首《咏怀诗》中都表达了不屑于世俗欢乐,而愿到江南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

可以看出,道教将道和仙置入江南山水中,构成了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进行文艺创作的十分重要的诱因。

总之,作为一种重自然、重养生的本土宗教,道教在六朝时期成为推动对江南山水进行审美,确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以此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的玄奥、精妙命题便都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选自2月28日《甘肃社会科学》,作者吴海庆。

有删改)

6.下列对“道教对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培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教在江南山水审美品质的塑造与培育方面功不可没,其审美追求使江南山水在六朝时成为一个千古不朽的审美形象。

B.六朝时兴盛的道教在山水美景旁修建的具有较高美学品质和神圣气质的道观,将朴野的江南山水赋予强烈的人文气息。

C.吟诗作赋、弹琴绘画是道教常见的审美活动形式,这些活动将人们对人与山水环境关系的思考与体悟生动地表达出来。

D.道教的审美实践使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蕴含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从而不断地影响和塑造了人们的审美意识。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修静在庐山修建太虚观,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以至于到了北宋时,太虚观仍然是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B.郭璞的“游仙诗”能体现出将觉醒的自我意识、道家的自由精神与正在崛起的山水审美相结合的风格,颇具道家特色。

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吟咏赞美山水的优秀艺术作品涌现,从而为江南山水成为六朝社会审美生活的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D.阮籍对司马氏政权不满,但又感到世事难以改变,故其许多作品中都流露出到山水中追随神仙、获得永恒慰藉的愿望。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天福地使江南山水获得了更加高贵、更加完善的形貌特征,提升了审美品质,丰富了审美意蕴,给人更多美的感受。

B.游仙诗将江南山水美景和逍遥的神秘道士组合在一起,既表现了道教的理想生活,客观上也引领人们品味江南山水精神。

C.六朝文人吟咏江南山水时,常常将道和仙置入山水自然中,藉山水以体道,将道家所构建的虚灵世界当作自己的追求。

D.以“道教的根底在江南山水”这一观点来审视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许多中国美学中玄奥、精妙命题便可以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

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

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

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

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

骖乘持盖,不顷刻离。

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

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

“元恶已诛,胁从罔治。

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

”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

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

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

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

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

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

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

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

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

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

“贼送死,可唾手取也。

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

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

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

”马嘿然,再三云不应。

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荻辎重、牛畜万计。

率以马病,不能穷追。

事闻,天子大悦。

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

“此社稷之福也。

”上意遂定。

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

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

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

“议不成,公不归矣!

”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

公叱曰:

“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

某思归,某不来矣。

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

”诸酋相目以退。

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

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

“王误矣!

”王不能堪。

世宗责公曰:

“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

”公亦不能答也。

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

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

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

薨于家。

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穷:

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病:

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徇:

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集:

成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均之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请于大将军马尔塞不拘于时,学于余

D.诸酋相目以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现傅鼐为人刚直的一项是

①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②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

③用兵数年,所言验④公叩头曰:

“此社稷之福也。

⑤公愤激,自率所部出⑥辄迎拒曰:

“王误矣!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⑥D.③④⑥

四、(28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4分)

译文:

(2)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

(4分)

译文:

(3)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

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

(4分)

译文: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

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

②洛水嵩云:

洛河之水,嵩山之云。

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4分)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

(4分)

14.古诗文填空。

(5题限选4题)(8分)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3),访风景于崇阿;,得天人之旧馆。

(王勃《滕王阁序》)

(4)子曰:

“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5),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五、(6分)

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诸葛亮将计就计,周瑜非但夺不得荆州,反遭蜀军围杀,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

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

B.迎春嫁给孙绍祖以后,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孙好色好赌,对迎春非打即骂,还说贾赦收了他五千两银子等等。

邢、王二夫人等知道情况后,无不难过落泪,却也无可奈何。

(《红楼梦》)

C.《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

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群周报》,内容仍如《黎明周报》。

他们将之前的周报社改为阅报处,将社员所有的新书报都放在这里陈列出来,免费供人阅览,积极地传播新文化思想。

(《家》)

D.高老头竭尽所能帮女儿们还债,急得中了风,临终前渴望女儿们来看他一眼,但大女儿失去了自由不被放行,小女儿参加完舞会后生病嫌吵,又要补觉,两人都没有去。

最后大学生拉斯蒂涅草草埋葬了高老头,他也完成了在巴黎这个无情大染缸里的学习,并暗自下定了决心。

(《高老头》)

16.简答题(3分)

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片段,回答问题。

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

“说客至矣。

”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

众将应命而去。

周瑜的“如此如此”就是对“反间计”的部署,请简述一下“如此如此”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一百字以内)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

苏童

①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与一个来自北方的朋友在明孝陵漫步,突然觉得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意外首先源自感官对一个地方的特殊气息的敏感,我们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座陵墓的石墙,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

②所以我说,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③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

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

八百年前,一个做过乞丐做过和尚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江湖奋斗多年以后,选择了应天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风华绝代,可惜风华绝代不是这城市的命运,很快明朝将国都迁往北京,将一个未完成的首都框架和一堆王公贵族的墓留在了南京。

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广东的“拜上帝会”的不成熟的基督徒洪秀全,忽然拉上一大帮兄弟姐妹揭竿而起,一路从广东杀到南京,他们也非常宿命地把这个城市当作太平天国的目的地,可是这地方也许有太平而无天国,也许有天国就无太平,一个湖南人曾国藩带着来自他家乡的湘军战士征伐南京城,踏平了洪秀全的金銮梦。

④多少皇帝梦在南京灰飞烟灭,这座城市是一个圈套重重的城市,它从来就不属于野心家,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

似乎很难说清楚这城市心仪谁属于谁,但是它不属于谁却是清楚的。

⑤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

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

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

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

由于不做皇帝梦,不是什么京城,所以城市不大不小为好,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徒步代车。

这类人对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观察,然后对比着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智商超群,而他们淳朴厚道容易相处。

这类人如果是鱼,他们发现这座城市是一条奔流着的却很安宁的河流。

无疑地,我就属于这样的人。

我身边还有很多朋友,他们的职业几乎都是一种散漫的自我中心的职业,写作,绘画,他们在这里生活得非常自得,这局面似乎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胜利,皇帝们无奈放弃的城市,如今成为这类人的乐园。

⑥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普遍的埋怨,外来者们几乎不忍心用言辞伤害这个城市平淡安祥的心。

中山陵在游客的心目中永远处于王者地位。

当你登上数百个台阶极目远眺,方圆十里之内一片林海,绿意苍茫,这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

在和平年代里,紫金山与长江不必是御敌的天然屏障,它们因此心情愉快,尽职尽力地孕育着身边的城市,也使这个城市的上空蒸腾着吉祥的氤氲之气,而东郊的森林好像一只枕头,一个城市靠在这枕头上,以一种自得的姿势开始酣畅的午后小憩。

⑦20世纪末急剧推进的全球化浪潮使每个地方的日常生活都趋于雷同,但南京却能提醒你,一个城市自有一个城市的缅怀和梦想。

⑧直到现在,许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胜之地我还没去过,但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会耐心地发现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丽。

以前还算年轻的时候,每年夏天我会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是八月将尽的时候,一群朋友骑着自行车闯到了湖边。

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见是黑蓝色的夜空和满天的星斗,耳边除了水声,便是四周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湖边的草木和树叶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多好!

⑨这份感动至今未被岁月抹平,因此我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个历史书上的凄凉之都,感受一个普通人在这座城市平淡而绚烂的生活。

我仍然执着于去发现这座城市——但众所周知,这座城市不必来发现我了。

(选自《作家读城》有删节)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始,作者写自己在明孝陵散步,由石墙青苔引发了对南京城灵魂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明孝陵主人朱元璋的缅怀。

B.南京这个城市,因权力者的钟爱,历史上曾屡次风华绝代,尊贵荣耀,但荣耀总像露珠一样短暂,风华绝代不是它的命运。

C.由于未能预先识破南京城的命运,朱元璋、洪秀全这些权倾一时的野心家们注定只能在这个城市走向自我人生的悲剧。

D.紫金山和长江不仅孕育着南京这个城市,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吉祥的氤氲之气。

和平年代的南京显得休闲而且自得。

E.文章将南京光荣与耻辱并存的历史与现代南京的平淡安详进行对比,使文章既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生活气息。

18.本文语言优美,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从文章前三段中找出两处不同的手法加以赏析。

(4分)

19.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对“南京的灵魂”的理解。

(4分)

20.文章第5段末尾说“皇帝们无奈放弃的城市,如今成为这类人的乐园”,这类人有什么特点?

你如何看待这类人?

(6分)

七、语言综合运用(15分)

21.又是新的一年了,“年味”里透露着股股新意,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描写出来。

要求:

(1)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八、(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身为政协委员的郁钧剑先生和赵本山先生对于艺术表演舞台雅俗占比产生过争论,郁先生认为来自草根文化的表演在晚会中不能超过30%,他的理由是,草根文化过度盛行会伤害国家文化实力。

针对郁先生的观点,小品之王老赵却另有观点,他认为草根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来自草根文化的表演可以成为舞台的主体,他参加春晚20年,给自己定位就是个“草根”,即便现在成大腕了,但其表演的内容仍然属草根文化,或叫俗文化。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作文内容不要脱离材料。

(2)自定立意。

(3)自拟题目。

(4)不少于700字。

(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恁地nènB冥王星(míng)D懵懂(měng))

2.C(A.“曲突徒薪”应为“曲突徙薪”B.“金坼”应为“金柝”,D.“稍安毋躁”应为“少安毋躁”)

3.A(A.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空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也可形容人聪明伶俐B.语法搭配不当,“责备求全”不能带宾语,一般只做谓语;C.望文生义,“搓手顿脚”形容焦急不耐烦;D.“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4.B(A“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空间”;C“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学术性”偷换主语;D语序不当,应为“精神不振,甚至出现低血糖休克的症状”。

5.D (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

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

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②⑤④⑥。

) 

6.D(是“道教在对江南山水的审美实践中形成的这些独创性的作品不断地融入人们的审美意识,进一步使江南山水超越了自然的局限性而含蕴了丰富的人类自由精神。

”因果倒置。

7.A(太虚观仍然是“南方”道教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宫观。

范围扩大。

8.A(不是“洞天福地”,而是“在道观的衬托下”。

偷换概念。

9.B(病:

疲惫不堪)

10.B(B.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A.助词,的/指示代词,这;C.介词,向/相当于“被”;D.连词,表承接/介词,因)

11.C(③表现的是他的远见,④只是回答皇帝的问话,⑤表现的是他的勇敢)

12.

(1)傅鼐接受皇上的命令后,背着一箱子书徒步前往,率领家僮砍柴自己做饭。

(大意1分,“闻命”“负”“斧薪自炊”各1分)

(2)恰逢敌人有求降的想法,满朝的大臣都想派遣使者谈判讲和结束战争。

(大意1分,“会”“盈廷”“罢兵”各1分)

(3)雍正帝驾崩,当今皇帝登基,傅鼐升任刑部尚书。

因为错误推举参领明山、疏于督察家人两件事被免职。

(大意1分,“以”“失察”“落职”各1分)

13.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

(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

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

(2分)

(2)①拟人手法,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感伤与留恋。

②借景寄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

③哀景衬托哀情,分外寒瘦的菊花、秋阴浓厚的天空衬托了诗人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

④情景交融,诗人因离别在即而神情黯然,菊花因深秋来临而分外寒瘦,天空因深秋来临而阴云浓密,情景水乳交融。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4.略

15.B邢夫人并不在意,也不问迎春夫妻和睦与家务之事。

16.周瑜先点破蒋干“说客”身份,让蒋干无法“劝降”,而后大摆酒席,佯狂大醉;醉后邀蒋干同榻而眠,以让蒋干有机会偷听机密,并偷走所谓曹军将领蔡瑁、张允的“降书”,逃回曹营。

最后,让生性多疑的曹操中计,杀掉蔡瑁、张允。

(装醉1分,偷“降书”1分,杀掉蔡瑁和张允两人1分)

17.AC(4分)(A.“表达了作者对明孝陵主角朱元璋的缅怀”有误;C.朱元璋走向了人生的悲剧,原文无依据。

18.比喻:

①“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既写出了荣耀的美丽,又写出了荣耀的虚幻易碎和短暂;②“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