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0680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docx

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doc

01环境自律体系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

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公司在生产与经营活动中,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使公司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要求。

第三条本办法采用如下定义:

清洁生产:

是指通过不断应用先进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第二章管理组织与职责分工

第四条管理组织

(一)各单位党政一把手是本单位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产业链应设置产业链、工厂和车间三级环保管理体系,产业链、工厂层面设置环保管理机构,产业链层面须设置专职环保管理人员。

各级管理机构应有明确的环保职能、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

(三)未纳入产业链的各子分公司,应设置公司级和车间两级环保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应有明确的环保职能、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

(四)各产业链及未纳入产业链的各子(分)公司,应对应公司管理制度建立自己的环保管理办法。

第五条职责分工

(一)环境保护部

1.负责编制公司环保管理制度、环保规划,并监督实施;

2.负责总量污染统计、减排与核算;

3.负责对各类环保统计报表的审核、建档工作;

4.负责制定环保专业宣传、培训计划并实施,污染治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5.负责对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重点环措项目实施情况、危废处置等方面的合规性监督检查和环保审计,并考核;

6.负责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7.负责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8.负责指导各单位环保管理工作。

(二)产业链环保管理部门

1.负责办理本产业链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验收;

2.负责本产业链的政府环境信息填报与初审、排污许可证办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与验收、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负责审查本产业链环保费用预算、环措项目实施、对所辖工厂管理与考核、提交环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参加公司级环保培训教育、组织产业链内部环保培训教育;

5.负责监督管理各自的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各自的排污口及在线监测设施管理,在线监测仪器的比对监测、环保局季度考核监测;

6.负责一般环境污染责任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7.配合政府管理部门到本产业链的执法检查及调研、处理本产业链相关的政府事务。

(三)未纳入产业链的各子(分)公司环保管理部门

参照产业链环保管理部门职责执行,管理好本单位的各项环保事务。

第三章排污申报登记

第六条各单位应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工作。

须按照表格要求如实填报,不得瞒报或谎报,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必要时提供有关监测报告和技术资料。

第七条各单位排污申报登记内容须经环境保护部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上报上级环境主管部门。

第八条各单位在排污申报登记后,如排污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填报《排放污染物月变更申请表》上报市环保局,同时在环境保护部备案。

具体要求按《排污申报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排污许可证管理

第九条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水、废气、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和固体废物的单位,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申领排污许可证。

第十条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

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者,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种类指标和规定的方法排放污染物。

第十一条排污许可证由正本和副本构成,有效期最长不超过五年。

各单位排污证的申办、管理按《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执行。

第五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第十二条公司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部对各单位新、扩、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污染治理措施“三同时”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一)启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前,需要向审批项目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建议书、备案证或核准登记表,确定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文件的类型。

(二)项目单位必须委托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

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报告表,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三)被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中所规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应作为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管理依据,要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逐一落实并做到“三同时”。

(四)建设项目投产前要向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机关(省、市、县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投入试生产。

(五)建设项目试运行3个月内,要向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机关提出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由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现场验收。

第十五条建设项目的产品性质、规模、建设地点或采用的生产工艺等发生重大变化时,项目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的程序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重新报批。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核。

第十七条各单位建设项目所有涉及的环评文本、环评批复、试运行及批复、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都应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十八条新建项目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备案、在线监控设备联网与验收、工程环境监理报告已列入“三同时”验收必备条件。

第六章环境监测管理

第十九条各单位要制定年度排污监测计划,包括内部常规监测和委外监测两部分。

年度监测计划要明确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时间、负责人。

年度监测计划经公司环境保护部审核后实施。

第二十条各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口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出口,应进行内部常规监测。

一般情况下车间的污染物排放口要求每月至少监测一次,污染治理设施出口及公司总排口每天至少监测一次。

并建立环保监测台帐;没有监测能力的单位可委托集团公司环保公司或省、市环保监测站监测。

第二十一条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一)环境监测的内容一是按照《环评报告书》中监测计划及所列监测项目制定,二是按照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对各企业进行监测的各项常规指标及其他特征污染物。

(二)环境监测的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大气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中规定的方法。

(三)对某些不具备监测手段和条件的污染物,也可采用物料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第二十二条凡建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必须配套建有能够监测本单位特征污染物的监测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人员,持证上岗。

第二十三条各项监测必须做好记录,数据准确、可靠。

环境保护部对各单位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十四条排污口在线监控设备及环境监测设备要定期进行校验并保存校验记录,在线设备每季度自行比对工作按照公司《水污染源在线监控设备运行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对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监测或公司环境保护部的抽测,各单位要积极予以配合,并对照取样分析,将监测结果存档。

第二十六条国控企业自行监测方案及监测结果信息公开要求,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

第七章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

第二十七条各单位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保证设备完好,并维持正常运行。

第二十八条一般情况下污染治理设施要随生产停产检修而检修,不得擅自停止使用,若出现设备损坏不得已必须停用检修时,需要上报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必须说明设施停止使用的原因、天数及停止使用期间采取的其他达标应急措施等。

第二十九条公司环境保护部将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提出批评或处罚。

第八章突发环境事件管理

第三十条识别环境风险,编制应急预案

(一)存在污染物排放、产生或处置危险废物、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对生产运行过程中因突发性事件或自然灾害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它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制定相应处置和预防措施。

(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总则、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附则、附件等基本内容,还包括本单位的概况、周边环境状况、环境敏感点介绍,本单位的环境危险源情况分析、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等内容。

(三)各单位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经应急专家评估后报上级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应急预案备案表复印件报公司环境保护部归档。

(四)各单位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并保存相关演练记录,包括演练计划、演练预案、过程照片和影像资料、演练过程记录、演练效果评估及改进、文件修订记录。

第三十一条各单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应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防止二次污染和污染面的继续扩大。

第三十二条发生重大或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报送工作,按照《突发环境事件

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1

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区域划分合理,内设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有标识。

2、设有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使用一次性液体皂,干手设施符合《手卫生规范》要求。

3、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药前应洗手配戴口罩。

4、无菌物品柜每日清洁,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和类别依次放入柜内,摆放有序,每日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过期物品不得使用应重新灭菌(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除外)。

5、一次性物品去除中包装分类摆放,不能有过期及包装袋有破损的物品。

6、灭菌物品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7、无菌干燥使用的镊子罐4小时更换一次,镊子罐上要标明启封时间,使用中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应密封保存、容器每周更换2次灭菌;使用安尔碘开瓶后应注明开启时间,使用期限7天;500ml酒精、碘酒、碘伏开启频率较多的,使用期限建议不超过两周;500ml生理盐水开启后使用期限24小时。

8、换药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房的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用后推回换药室应进行清洁与消毒。

9、用无抗菌能力包装的无菌物品,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如:

常用的无菌敷料罐、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纱布、棉球等)应每天更换并灭菌。

10、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符合各类要求标准,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有效浓度有监测记录。

11、换药室每天常规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遇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消毒。

12、各区域有专用洁具,有标记,做到洁污分开。

13、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建立医疗废弃物回收交接记录本,资料保存3年备查。

14、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15、每日清换药室桌面、地面,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空气清洁。

每月做治疗室空气培养一次,如细菌培养超标,应及时采取清洁消毒措施并复检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