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0870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docx

课题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

 

教学目标:

课题:

幼儿园大班班级的管理

1.了解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2.了解大班幼儿生活和教育管理的基本要求

3.了解大班幼儿一日常规管理的方法

4.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5.利用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调动幼儿管理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1.理解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幼小衔接的内容与方法

2.在幼儿园大班管理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学难点

具备较为先进的幼儿园管理理念以及对大班幼儿管理的方法教学时数:

2课时习题:

1.简述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2.讨论并总结如何引导幼儿园小班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3.讨论并总结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的方法

4.讨论并总结入园前家访应该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

小管家

新班级的孩子缺乏自控力,常把玩具材料到处乱扔。

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物品管理责任到人的做法。

把活动区分成几个区,并设计了徽标,每周一上午评选“小管家”。

具体方法落实为“建筑区”小管家负责带领该区幼儿整理积木;“毛巾区”小管家负责检查毛巾收挂情况,如发现毛巾没挂好,及时提醒;“图书区”小管家负责检查图书损伤取放情况,及时制止撕书行为并要求修补破书等等。

面对一双双热情的小手,共选出了七个岗位的小管家。

孩子们都很高兴教师分配的工作,并把它看作是一个荣誉。

到了周五,再和幼儿共同评出优秀的小管家,奖励大红花。

然后重新评选七个岗位的新管家。

这么一来由于小管家常清扫整理,本班在任何时候都很整洁,物品也有了明确、标准的位置。

所以无论幼儿还是老师存取东西都成了一件轻松简单的事,而且由于物品摆放合理,使班上的事故也明显降低。

组织学生对本案例进行讨论。

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大班孩子经历了幼儿园的两年历练,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孩子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发展,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孩子们都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阶段。

大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即将由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

[新授]

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幼儿园大班的管理,我们有必要再回顾一下大班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一、大班幼儿的特征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中已经学习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复习,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一)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1.语言发展迅速

2.抽象思维能力萌发

3.开始掌握学习的方法

4.情绪情感的发展

5.社会性开始发展

(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中已经学习过,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学生复习,上课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6.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7.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二、大班的班集体特征及引导

(一)大班班级集体的特征1.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集体感增强

3.责任感增强

针对幼儿园大班班集体的特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大班班集体的建设呢?

(二)大班班集体的引导

1.大班幼儿集体意识的发展与引导

2.责任行为的发展及引导

3.合作行为的发展及引导

三、幼儿园大班的常规管理

(一)大班生活常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晨间入园: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见面。

2.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内外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3.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4.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进餐常规:

1.正确使用筷子吃饭,左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碗,培养独立进餐的习惯。

2.养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浪费,不弄脏桌面和衣服等行为习惯。

3.用筷子将饭桌上的饭粒、残渣弄进碗里,放好椅子,送回餐具。

4.力所能及地帮助保教人员做好餐前准备工作。

睡眠常规:

1.不带小玩物上床。

迅速铺好被子,不东张西望。

闭上眼睛,安静入睡。

2.养成正确的睡眠姿势。

3.按时起床,按顺序穿衣服。

4.学习自己整理床铺。

盥洗常规:

1.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秩序和方法。

2.动作迅速,认真,不打架,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面。

3.每天早晚刷牙,刷牙时要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刷,最后用水漱干净,用水把牙刷洗干净。

排便常规:

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不憋尿。

喝水常规:

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活动后或口渴时随时饮水、不浪费开水,不喝生水。

行为习惯:

讲文明,有礼貌,遵守各项行为规则;友好地与人交往,同情、关心并乐于帮助他人;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流,并专注地倾听别人谈话等。

安全意识:

了解饮食起居方面的安全常识;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内;玩大型玩具注意安全。

(一)大班教育常规管理的内容与要求集体教育活动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上课:

1.注意力集中(能稳定15-20分钟)。

有兴趣地参加集体学习活动。

2.在活动中手脑并用,能独立、认真地思考问题。

在老师的启发下培养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道要说话先举手的道理,得到老允许后再发言。

能用较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问题,大方自然、吐字清楚,声音响亮适宜。

能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讲话。

4.能安静地听老师和同伴讲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不插嘴。

5.愿意协助老师准备学习用具、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和爱护各种学习用具、材料;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具、材料。

6.在活动中能保持正确的坐、写、画的姿势,在老师或同伴的提醒下能自觉纠正不正确的姿势。

7.掌握正确的与同伴交往的技能,能和同伴商量或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学会和同伴共同使用学习用具、材料。

8.知道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活动成果,学习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的作品。

参观:

1.参加各种参观活动,有兴趣了解周围生活中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事件、设施等。

2.在去参观的途中注意安全,知道离开集体的危险。

不掉队,不大声喧哗。

3.会按老师的要求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去思考。

学习参观的方法。

4.会用言语、绘画或其它形式表现参观的内容、感想和收获。

劳动:

1.学习独立地做自己的事,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

2.愿意做爱劳动的孩子,能积极愉快地接受成人和集体的委托,并努力认真

地去完成。

3.能认真地做好值日生工作,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乐意帮助大家,培养初步的责任感和任务意识。

知道为集体做事光荣。

4.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学会整理玩具,打扫活动室卫生,布置活动室环境。

会简单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抹桌椅等。

5.学会简单的种植和饲养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

会照料动植物的生长。

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关心爱护动植物。

操作:

1.有兴趣参加操作活动,能按老师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去操作。

2.在操作过程中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在操作中学会与同伴正确友好地交往,有事可与同伴协商、讨论。

4.操作活动中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别人。

5.爱护操作材料,活动结束后能收拾、整理操作材料。

体育活动:

1.主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对体育活动有兴趣。

2.在教师提醒下,活动前后整理服装,系好鞋带,知道适时增减衣服。

3.学习基本动作走、跑、跳、爬、攀登、钻、投掷和拍球。

学会听口令做动作和变换对形。

能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

4.逐步懂得自我保护。

掌握玩运动器械,体育玩具的玩法和要求及玩时的一些安全常识。

爱护运动器械、体育玩具。

锻炼时身体若有不适会及时告诉老师。

5.正确对待体育游戏竞赛中的胜败和输赢。

6.积极参加远足活动,不怕累、不怕苦,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游戏活动常规:

1.喜欢参加各项游戏活动,逐步按规则要求开展游戏。

2.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3.学习和同伴商量着玩,一起玩。

不经别人同意,不随便翻拿别人的东西。

4.爱护玩具,轻拿轻放,学习整理玩具。

5.根据游戏的需要,能用多种材料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丰富游戏内容。

6.会按照图片和根据自己的想象,用结构材料进行造型,掌握一定的拼搭技术,并能用言语表达。

7.明确角色意识,并会逐步开展角色间的交往。

8.在游戏中能较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

9.遇到困难,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纠纷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商量解决。

其它教育活动:

1.喜欢参加阅读、散步、观察等其它教育活动。

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方法,爱护图书;懂得按顺序观察画面;尝试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3.散步时初步懂得用感官去观察周围事物;喜欢动脑筋。

能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4.学会用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5.参加升旗仪式时立正、行注目礼。

认真专心地听“国旗下讲话”。

(三)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的方法1.幼儿园大班常规管理的方法

大班幼儿已从“主观自我”向“社会自我”转化,大班幼儿从对自己的关注、认识发展到对他人、对自己社会角色和所属集体的认知。

(1)引导幼儿成为规则的制定者。

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中只有让他们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才能从意识上帮助他们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

引导学生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

有一位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在看到幼儿玩滑梯时出现的违反规则的行为,这位老师不是直接指出某某幼儿这样玩不对,而是组织幼儿参加一个讨论会,内容是“户外活动时应该怎么做”,让幼儿集体发表自己的意见。

孩子们都很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玩滑梯时应排队,不拥挤”“不能从下往上爬滑梯”“要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玩”“不能倒着滑滑梯”……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有的方面连老师自己都没有想到。

在肯定了孩子们的发言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引导,请他们说出,如有同伴出现这些行为时,该怎么样做?

孩子们又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取消玩滑梯的资格”“提醒他不要这样做……”老师们及时地把孩子所说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张贴在墙上。

从那以后,户外活动时都不用老师说,孩子们之间就会相互提醒“这样很危险”“刚刚吃完饭不能乱跑”等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让孩子提前了解一日活动安排。

教师在每天早晨可向幼儿介绍一日活动内容的安排,并引导幼儿为一日活动做好准备和计划。

(3)利用“值日生”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大班开展“值日生”工作,不仅能让幼儿自身获得成就感,体验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也能让幼儿提前熟悉,为应对将来小学的值日生工作做好准备。

值日生工作还能从意识上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使班级变得活而不乱。

(4)生活常规管理中要重视常能训练。

例如,天气时常有变化,幼儿在幼儿园时都是由老师提醒他们什么时候该脱衣服,什么时候该穿上衣服。

但是进入小学后会要自己把握冷热的程度,自己决定该不该增减衣服。

2.大班教育常规管理的方法

(1)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求讨论案例:

教师在开展叠词“花花绿绿、蹦蹦跳跳”的教学活动时,丹丹却在自己的座位上画啊画,根本没有在意老师在讲些什么,等到下课以后,老师问丹丹幼儿“你

上课为什么不听老师讲呢”,丹丹依旧专注于自己的作品,小声说道:

“明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要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

老师恍然大悟,原来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是丹丹幼儿今天最大的、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老师讲的事情她一点也听不进去,也吸引不了丹丹幼儿的注意力。

于是老师抓住这一机会,组织班级全体小朋友和丹丹一起制作生日礼物,并将叠词的学习渗透其中,每一位小朋友都表现出极大地兴趣,在孩子们的集体活动中,丹丹的个人需求得到了满足,老师的教育要求同样也得到了实现。

请你评价这位老师的做法。

单纯的教育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单纯的说教往往起不到预期效果的,在教育常规运作的过程中,大班幼儿已经能够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有时会对教师的严格管理产生逆反,有时无论教师如何提醒甚至喊叫,幼儿对此都无所谓,装着听不见,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教师的想法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是就需要教师将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的需求。

(2)常规要求和探索活动相结合

陈鹤琴先生说:

“幼儿自己能够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去做。

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就让幼儿自己去想。

(3)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教育的根本。

四、入学准备与班级组织

(一)幼儿园和小学的主要差异

这部分的内容在学前教育学里已经讲过,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1.生活环境的变化

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座位,没有自然角、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场地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的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2.活动形式的变化

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节课——6节课,每节课40分钟。

3.社会要求的提高

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机构,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统一要求,系统传授并传达一定质量要求,这就需要一定的一直努力,这将会导致孩子情绪上的恐惧、紧张、压力。

4.师生关系的变化

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和课堂纪律,对学生生活关系的机会较少。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主要在课堂上,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会感到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有些枯

燥,可能会感到压抑和生疏。

5.教学方法的变化

小学以书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等基本技能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入学准备的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发表本组的意见,教师再针对现实中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1.培养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

第一,认识、理解教育环境中的有关规则。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及生活规范;集体教学活动的规则;自选游戏活动的规则。

第二,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

学会自己按规则进行相应的活动;在活动中掌握执行规则的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不同场合的规则的习惯。

第三,养成按指令统一行动的习惯。

学会做事先听清楚教师的要求,不懂的可以问;学会听到指令即做相应的事情,如排队、收拾东西、准备上课,等等。

第四,学习制定活动的有关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知道任何集体活动都要有规则;知道参加活动的人都要遵守规则,才能公平而有秩序地进行活动;学会商定活动规则,并按规则开展活动。

2.培养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能力

第一,认识到教师要求做的事情必须完成。

知道每天之日所要做的事情;清楚地记住各个活动中教师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学会把教师要求做的事情做完,形成责任感。

第二,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

做事情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边做边玩;把一件事情做完了,再做另一件事或去玩耍;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完,不拖拉;养成认真做事的态度,追求良好的结果。

第三,学会一些执行任务的技能。

学会计划或安排做事的程序;学会洒水、扫地、擦桌椅等简单的劳动技能;学会画、剪、贴以及操作各种活动材料的学习技能。

第四,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做事有信心、有毅力。

做事遇到困难会请教别人,并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完;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不半途而废;不怕挫折,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完做好,形成成就动机。

3.培养独立性与生活自理的能力

第一,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自己独立地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遇到困难可以请教他人;自己独立地准备入园、上课需要的物品。

第二,学会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用具。

保持自己的物品、用具摆放整齐,不乱扔;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东西用过后还回原处;爱惜自己的东西,不弄坏、弄丢。

第三,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

养成按时起床、睡觉的习惯;学会自己穿衣、穿鞋、洗漱、入厕;学会计划或控制自己的活动或需要;学会根据气候变化或自己需要穿脱衣服;遇到不利的情境或困难(如身体感觉不适)会向教师报告,请求帮助。

4.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一,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

懂得用礼貌语向人请教、见面打招呼、告别;懂得尊重别人,与人谈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用手或身体碰人;学着耐心听完自己的意见,学会说服别人;和同伴一起玩时,不抢别人手里的东西,得到同意后可以借。

第二,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

学会与人商量,会在同伴之中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情;养成负责任地做完集体分给自己的一份事;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分享成果;在被人需要时,乐意给人帮助,同情和关心伙伴。

第三,学会主动接近教师。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遇到困难或感觉身体不适,敢向教师说,请求帮助;学习中遇到不懂的事情敢向教师提问,请教师帮助弄明白;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如有误会可以向教师说清楚。

(三)入学准备的引导

1.培养准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渴望学习、愿意上学的愿望和正确的入学动机是促进幼儿进入小学以后自觉、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条件。

2.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大班期末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的活动,尽量减少游戏、演示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3.安排好“坡度”,使生活制度和环境布置逐步向小学靠近

幼儿园大班的作业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节延长至35分钟左右),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的次数。

环境可尽量小学化,如课椅可改为课桌,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

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学习常规训练。

如让大班幼儿背着书包上幼儿园,书包装上小学用的学习用具,教师要告诉幼儿这些学习用具的使用方法及功用,帮助幼儿整理书包,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要有一个健壮的体格

大班幼儿必须加强体育锻炼,达到一定的运用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对外界环境和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

具有健壮的身体才能坚持紧张的学习生活。

[本课时小结]

大班孩子经历了幼儿园的两年历练,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孩子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发展,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孩子们都进入了一个飞跃

发展的阶段。

大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即将由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幼儿园大班的特征包括幼儿园大班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大班的常规管理以及大班的入学管理。

[课外拓展与延伸]

1.制定一份“幼小衔接”的实施方案。

2.设计“培养大班幼儿自主自理能力”的系列主题活动,以促进大班幼儿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小衔接”。

3.设计“培养大班幼儿入学意识”的系列主题活动,以促进大班幼儿能够顺利的进行“幼小衔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