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0888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新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  )

A.增大

B.减小

C.增大

D.减小

2.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一段时间后,粉笔保持不变的是

  

A.密度B.质量C.体积D.重力

3.一个薄壁的瓶子内装满某种液体,已知液体的质量为m。

瓶底的面积为S,小明同学想测出液体的密度,他用刻度尺测得瓶子高度为L,然后倒出小半瓶液体(正立时近弯处),如图所示,测出液面高度

,然后堵住瓶口,将瓶倒置,测出液面高度

则液体的密度为(  )

A.

B.

C.

D.

4.2019年5月,无人货运飞船“龙一2”号升空前,工程师使用液态异丙醇清洗电路板上夹杂金属粉末的污垢.升空并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后,站内宇航员很快闻到异丙醇刺鼻的气味用液态异丙醇清洗电路板、宇航员闻到异丙醇气味,表明

A.异丙醇绝缘性好,其分子间有空隙

B.异丙醇绝缘性好,其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C.异丙醇导电性好、其分子间有空隙

D.异丙醇导电性好、其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5.能够作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事实证据的是()

A.手压弹簧,弹簧发生形变

B.向后划水,小船向前运动

C.抛出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

D.转轴处加润滑油,自行车骑行更轻快

6.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一种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同时具有超轻、高韧性等特点这种材料适合用来制造下列哪种物品()

A.自行车的车架B.新型消防服C.输电导线D.便携式水果刀

7.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汽车行驶时车身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B.人行走时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

D.拔河比赛时手与麻绳之间的摩擦

8.关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萘熔化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给铁块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D.航天员把实验仪器带到太空后,其质量变小

9.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10.如果地球上物体所受的重力消失,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水壶里的水很容易倒入人的口中B.河水不会自动向低处流动

C.人轻轻一跳就可能离开地球D.地球上的物体将浮在空中不会自动落下来

11.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减小.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

C.汽车的轮子加防滑链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

12.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13.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酒精度是酒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所含酒精量的毫升数:

(已知ρ酒精=0.8×103kg/m3)

(1)打开酒瓶瓶盖,会闻到酒精的气味,这是__________现象;

(2)瓶盖开启时间长了,酒的酒精度会不会变化呢?

小明认为:

酒精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同,若酒的酒精度发生变化,则酒的密度必定会变化。

因此只要确定酒的密度是否变化,就能作出有效判断。

于是他用天平、烧杯、量杯和白酒等器材,测量酒的密度。

第一次测得白酒的质量为46g,体积50cm3。

过了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测得白酒质量是28.8g,体积是30cm3。

通过计算分析酒的酒精度是保持不变还是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_。

14.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见其具有很好的_______(选填“导热”或“隔热”)性.该陶瓷材料在常温下的密度为1.8×103kg/m3,从常温加热至900℃高温,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此时其密度为_______kg/m3,

15.“足球进校园”推进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的同时,他的脚感觉疼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____的;足球落地后会继续向前滚动。

是因为足球具有_____;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16.超市售卖的瓶装色拉油,标有1.6kg1.8L字样。

则此色拉油的质量是_________kg,体积是_________m3,密度是_________kg/m3。

17.如图所示,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原因是塑料丝带有_____电荷(选填“同”或“异种”),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_____在物体间发生转移。

18.手掌压在桌面上,沿水平桌面向前推,会感到手掌受到桌面_________其运动的力;桌面越光滑,手掌受到的力越小,表明手所受力的大小与_________有关。

19.爸爸用干燥的毯子将小宝的头发来回摩擦,结果小宝的头发都竖了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小刺猜(如图所示)。

这是因为头发由于摩擦带上了__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头发带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在毯子和头发之间发生了转移。

20.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并画出了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跟体积的比值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还可以看出

___

,若将其中一蜡块切去一部分,则剩下蜡块的密度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1.如图所示,盒装牛奶的体积为_____m3.若该牛奶的密度是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_____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在“测定液体密度”实验中,记录了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的数据画出的图像应该为___,由此推断,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线应是__________。

(均选填“A”、“B”、“C”或“D”)

23.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正将泸县产的优质大米从车间运送到粮仓,将重500N的一袋大米静止放到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2倍.米袋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米袋在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24.小明同学测定某液体密度时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则容器的质量为__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当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54.9g时,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cm3

5.8

7.9

16.7

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10.7

12.8

21.6

40.9

三、作图题

25.如图,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你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

(________)

26.如图所示,作出小球在水中下沉时所受力的示意图。

27.如图,把一乒乓球压入装有水的容器中,乒乓球从C点上浮至A点的过程,作出乒乓球在B点时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______)

28.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上O处滚下,经过A、C最后停在B处,画出小球在C处时受力示意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

(______)

29.

(1)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研制的“神奇积木”,长方体积木在圆锥上方水平静止,请画出长方体积木的受力示意图。

(________)

(2)货物如图所示随传送带一起匀速斜向上运动,除图中已画出的力外,货物还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画出这个力、以及货物对传送带压力的示意图。

(_________)

四、实验题

30.用常见物品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所测物品

质量/kg

测得的重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1

金桔

0.02

0.2

10.0

香蕉

0.05

0.5

10.0

苹果

0.08

0.8

10.0

鸡蛋

0.10

0.1

10.0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_____比;

(3)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用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则:

g=__________。

根据实验结果,g=__________N/kg。

31.小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变阻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这样操作的错误是______,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做______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选填“变大”或“不变”).

32.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系列实验,以下是部分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保持长木板水平):

第1次:

把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下表中。

第2次:

把木块侧放在长木板上,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乙),记下相应的示数。

第3次:

把两块相同木块叠在一起平放在长木板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拉木块(如图丙),记下相应的示数:

实验次数

木块对木板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1

20

4.0

4.0

2

20

4.0

4.0

3

40

8.0

8.0

(1)比较_____两次实验,可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

(2)比较第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3.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稳度

平放的砖和竖放的砖都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

但是,它们的稳定程度不同。

竖放的砖容易翻倒,而平放的砖不容易翻倒,显然平放的砖比竖放的砖更加稳定。

我们把物体的稳定程度叫做稳度。

物体的稳度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的研究课题。

他还看到天平等仪器都有较大的底座,所以提出了猜想,稳度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物体的重心;二是物体的底面积。

于是,他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一:

他找了一些形状完全相同但重心高度不同的几个物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重心离地面的高度/cm

10

20

30

稳度

一般

 

实验二:

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给它们安装上不同面积的底座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底座的面积/cm2

200

400

600

稳度

一般

 

通过实验,他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得出了结论,在实验中他还发现,所谓底面积不一定是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而是物体的“底”在地面上所围成的面积,如照相机的三角支架与地面所围成的三角形:

(1)实验现象表明,物体的重心越____,底面积越_____,其稳度越好;

(2)依据结论,卡车装货时应把重的货物装在______层(选填“上”或“下”),可使货物不易翻倒;

(3)试列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此结论增大物体稳定性的物品或例子___________。

3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冰雪运动装备与力学知识

如图所示是冬奥会的三个比赛项目:

短道速滑、单板滑雪和冰壶.参加这些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各有不同的装备,在运动员的装备中都蕴含着有趣的力学知识.

为什么短道速滑运动员要穿紧身衣,而单板滑雪运动员穿的较宽松呢?

其中有与空气阻力相关的原因.空气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空气阻力大小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单板滑雪运动对速度的追求不像短道速滑运动那么高,因此也就不像短道速滑运动那么在乎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单板滑雪运动员并没有穿那种紧身的衣服.

冰壶运动员比赛时脚穿的运动鞋,如图示.冰壶运动员的两脚所穿鞋的鞋底材料为什么是不同的呢?

冰壶运动鞋两只鞋底质地不同:

蹬冰鞋底是橡胶制成的,穿在蹬冰脚上;而滑行鞋的鞋底是由专业塑料制成的,穿在支撑脚上.蹬冰时,地面给运动员蹬冰脚施加静摩擦力,运动员蹬地时蹬冰脚要不打滑.滑行起来后,支撑脚在冰面上滑行,受到冰面的滑动摩擦阻力要尽量的小.因此,蹬冰脚穿的鞋为橡胶底,支撑脚穿的鞋为塑料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相比单板滑雪运动员,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服更________,是为了减少________对运动的影响.

(2)冰壶运动鞋中的“蹬冰鞋”的鞋底是_________底,目的是_________摩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质量不变,密度增大,由

可得

所以冰全部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减小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A

【详解】

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时,由于摩擦,粉笔将变短,即体积会减小,质量会减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力也会减小.

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即质量与体积的比,与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无关,所以粉笔的密度不会变化.

故A正确.

3.D

解析:

D

【详解】

根据

可得,瓶中剩余液体的体积

瓶中未装液体的体积为

则瓶的容积为

根据

可得液体的密度

故选D。

4.B

解析:

B

【详解】

工程师使用液态异丙醇清洗电路板上夹杂金属粉末的污垢,说明异丙醇绝缘性好,否则会造成电路短路,宇航员闻到异丙醇气味,说明异丙醇分子在无规则地运动,属于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B正确.

5.B

解析:

B

【详解】

A.手压弹簧时,弹簧被压缩,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

B.划船时向后划水,给了水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同时也受到水向前的反作用力,小船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符合题意;

C.掷出去的物体之所以落回地面,是因为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落回地面,故C不符合题意;

D.转轴处加润滑油,是通过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

B

【解析】

新型陶瓷,既可以像海绵一样变形,也能像陶瓷一样隔热、绝缘,同时具有超轻、高韧性等特点;A、自行车的车架必须用坚硬的材料来制作,故A错误;B、新型消防服的特点与该陶瓷的特点相同,故B正确;C、该陶瓷不具有电阻小的特点,故不能用来制作输电导线,故C错误;D、水果刀需要一定的硬度,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根据陶瓷的特点分析其用途.

7.A

解析:

A

【分析】

凡是利用摩擦力为我们服务的摩擦就是有益摩擦,那些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或对机器零件有磨损的摩擦大多是有害的摩擦。

【详解】

A.汽车行驶时与空气之间的摩擦阻碍汽车前行,属于有害摩擦,故A符合题意;

B.走路时鞋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能使人行走,属于有益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刹车时橡皮与钢圈之间的摩擦使钢圈停止运动,属于有益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拔河比赛时手与麻绳之间的摩擦使手抓紧麻绳,不会滑脱,属于有益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关键分析出选项中的产生摩擦是对人们的工作有利还是有害,联系生活实际,有利的摩擦要加大,有害的摩擦要减小。

8.B

解析:

B

【分析】

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②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状态、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③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大小决定于密度。

【详解】

A.一块萘熔化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体积变化,密度变化,故A错误;

B.把铜块碾成铜片,形状变化、体积不变,所以质量和密度均不变,故B正确;

C.把铁块加热,温度升高,但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根据

可知密度变小,故C错误;

D.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其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它不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和密度的影响因素,明白两个物理量的决定因素是解决此题的前提。

9.A

解析:

A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10.A

解析:

A

【分析】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详解】

A.水壶里的水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会倒入口中,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则水壶里的水将无法倒入人口中。

故A符合题意;

B.河水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才向低处流;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则河水不能自动向低处流动。

故B不符合题意;

C.站在地球表面的人受到重力作用,使人不能轻易脱离地球;如果地球上的物体没有重力作用,人一跳就可能离开地球。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重力的作用,地球上的物体能够停留在地面上;如果重力消失,这些物体将浮在空中不会自动落下来。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逆向思维能力,运用重力概念可解答。

11.B

解析:

B

【详解】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自行车的车轴处加润滑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B符合题意;

C、汽车轮胎上装有防滑链,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自行车刹车时捏紧刹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12.C

解析:

C

【详解】

A.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等大、反向、共线,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C。

二、填空题

13.扩散降低

【详解】

(1)[1]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2)[2]第一次测出白酒的密度

第二次测出白酒的密度

比较可知,过了一段时间后

解析:

扩散降低

【详解】

(1)[1]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

(2)[2]第一次测出白酒的密度

第二次测出白酒的密度

比较可知,过了一段时间后,白酒的密度增大,说明里面的酒精含量减少,酒精度降低了。

14.隔热2000

【详解】

[1]火箭等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由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知,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2]设陶瓷材

解析:

隔热2000

【详解】

[1]火箭等高速飞行器在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由新型陶瓷材料可用作火箭等高速飞行器的表面覆盖层可知,新型陶瓷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2]设陶瓷材料原体积为V,体积收缩至原体积的90%,质量不变,

m=

V=

90%V,

此时其密度为:

=

=

=2000kg/m3.

15.相互惯性平衡力

【详解】

[1]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运动员给足球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会给脚一个力,所以感觉脚有点疼。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落地后

解析:

相互惯性平衡力

【详解】

[1]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飞,运动员给足球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足球会给脚一个力,所以感觉脚有点疼。

[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落地后的足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在地面上滚动。

[3]当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16.61.8×10-30.89×103

【详解】

[1]由瓶上所标字样可知,一瓶色拉油的质量为1.6kg。

[2]由瓶上所标字样可知,一瓶色拉油的体积为

[3]根据密度公式可

解析:

61.8×10-30.89×103

【详解】

[1]由瓶上所标字样可知,一瓶色拉油的质量为1.6kg。

[2]由瓶上所标字样可知,一瓶色拉油的体积为

[3]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此色拉油的密度为

17.塑料细丝蓬松的散开同种电荷

【详解】

[1][2]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

[3]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

解析:

塑料细丝蓬松的散开同种电荷

【详解】

[1][2]塑料细丝与手摩擦,摩擦起电,由于不同的塑料细丝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导致细丝蓬散开来。

[3]这种使塑料丝带电的方法称为摩擦起电,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电荷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18.阻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手掌压在桌面上,沿水平桌面向前推,会感到手掌受到桌面阻碍其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2]桌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说明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解析:

阻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手掌压在桌面上,沿水平桌面向前推,会感到手掌受到桌面阻碍其运动的力,即摩擦力。

[2]桌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说明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19.同种电子

【分析】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

解析:

同种电子

【分析】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详解】

[1]爸爸用干燥的毯子将小宝的头发来回摩擦时,毯子与小宝的头发发生了摩擦起电现象,并且使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出现了小宝的头发都竖了起来。

[2]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之间发生了转移。

所以头发带电的实质是电子在毯子和头发之间发生了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