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研方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1004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中医科研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科研方法.docx

《中医科研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科研方法.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科研方法.docx

中医科研方法

中医科研方法学复习

绪论

1、科学: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的特性:

客观性、普遍性、可重复性、系统性、逻辑性

科学的本质—认识世界;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存在形式—知识形态

2、技术:

技术是知识技能和操作技巧的统称。

技术的本质—改造世界;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存在形式—物质工具、技术设备等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

技术

起源

实践

成果

知识形态

知识形态、物质形态

社会结构

事业

企业

价值观

不能直接产生社会经济效益

现实的社会经济效益

与生产力的关系

第一生产力

4、现代科学的分类: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

(1)基础科学——研究客观世界的基本规律。

如天文学、地质学、力学等

(2)技术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规律,其对象大部分是技术产物,即人与自然。

如应用数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

(3)工程科学——研究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

如农业工程学、冶金学、矿山工程学、水利工程学等。

5、现代技术的分类: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三类

6、现代科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1)物质科学、系统科学和生命科学加速发展。

(2)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

(3)数字化。

7、现代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高新技术为现代技术体系的带头技术。

(2)综合性技术群的形成和应用。

(3)以软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社会技术的形成和应用。

(4)技术创新综合化。

8、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1)加速发展和急剧变化;

(2)高度综合化;(3)国际化;

(4)科技发展中心的多极化;

9、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1)863计划: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和海洋技术八大领域。

(2)973计划: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研究基地。

包括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六大领域:

10、现代科学的认识方法

(1)现代科学经验层次方法的特点:

①观察;②实验;③调查;

(2)现代科学理论层次方法的特点:

①理想化方法和公理化方法;

②新的逻辑方法——现代逻辑;③还原论和整体论方法的综合;

(3)现代科学的综合性方法:

①系统科学方法;②黑箱辨识和功能模拟;

11、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特点)

(1)古代科学思维——直观猜测性、朴素整体性、模糊综合性。

(2)近代科学思维方式——分析性、静态性和机械性。

(3)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系统综合性、动态开放性、自觉创造性。

11、中医药的现代化

(1)中医现代化:

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满足时代的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和发展优势和特色,使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都产生新的变革和升华,成为具有当代科技水平的医学理论体系的过程。

(2)中药现代化:

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

(3)医学领域出现的巨大转变:

a.疾病谱的变化:

感染和营养失调→代谢和调控失常;b.老龄化社会的形成;c.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d.健康观念的转变;

(4)中医学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目标):

超越传统、规范表述、建立标准、融会新知;

(5)2006-2020年我国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12、中医药学的优势:

(1)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

中医学的生命观、健康观、整体观、“以人为本”;

(2)个体化的诊疗体系:

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3)整体综合调节的医疗手段和方法:

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调节;非药物疗法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

(4)丰富系统的养生保健理论和实践:

天人合一、法于自然、形神共调的养生保健理念和实践经验;

(5)浩瀚的古典医籍文献信息资源:

8000余种古代医籍文献,蕴藏着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6)融自然、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学科特色:

富含中华民族的古代科学深厚底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3、制约中医药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

(1)技术手段落后,现代科技含量较低;

(2)缺乏现代社会可以接受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标准;(3)学科的现代科学基础薄弱;

(4)“以病为本”的办院观念和模式的束缚

14、中医药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任务

(1)基础研究:

重大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研究、现代中医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2)临床研究:

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疑难病证的中医药防治、情志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养生保健康复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念、分类、程序和方法

1、☆科学研究:

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利用已知,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实践活动。

·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

探索性和创新性

2、医学研究分为:

调查研究(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大类。

·基本问题是:

防止健康向疾病转化(预防医学);促进实现疾病向健康转化(临床医学);恢复健康所应有的功能(康复医学);认识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基础医学);

3、21世纪我国医学基础研究的重大课题:

(1)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础研究;

(2)人类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3)基础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研究;(4)人类重要病原体基因组工程和分子致病机理研究;

4、☆科学研究的分类: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三类

(1)基础研究:

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和发现新的探索领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探索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即分析事物的性质,结构和关系,以提供和检验设想、理论或定律。

·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内容:

(1)以认识自然现象,揭示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基础研究。

(2)围绕重大或广泛应用目标探索新原理,开拓新领域的定向性研究.(3)对基本的科学数据系统进行考察、采集、鉴定,并加以综合、分析、探索基本规律的工作。

·基本特点:

带动性、探索性、系统性、创造性和国际性。

(2)应用研究:

是为了增加新的科学知识,并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主要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中的共同规律。

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特点:

a.与基础研究相对而言,其研究对象为具体对象的特殊运动规律,其规律可应用于开发研究中去。

b.与生产实践的关系较为密切,发展极其迅速。

(3)开发研究:

是将具体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工程技术和工艺流程的原则和方法,以供形成产业之用的创造性活动。

·主要内容:

运用基础性研究或应用研究所得到的知识,经过系统地试验,创造新技术、新工具、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方法,或对之进行重大的、实质性改进。

·基本特点:

a.研究目标明确,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b.与生产领域关系最为密切,解决产业中的生产技术问题;c.具有保密性,其成果往往以申请专利的形式得到保护。

5、☆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立题、设计、实践、整理、分析、成果六个步骤构成。

(1)立题:

1、提出问题;2、查阅文献;3、建立假说。

(2)设计:

科研设计是在科学研究开始之前,根据专业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而制定出的完成科研课题的科学的实施方案,是科研计划的核心。

·内容:

a.专业设计:

主要是确定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察指标、实验方法等。

b.统计设计:

主要是确定样本含量、分组对照、误差控制、统计处理等。

(3)实践:

科研实践是按照科研设计方案进行观察和实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感性材料的科学活动。

有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三种搜集感性材料的方法。

(4)整理:

是指对通过观察和实验等科学实践所搜集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归纳和加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为最后进行科学分析和科学抽象做好准备。

·整理包括:

对资料进行分类、检查、分组、拟表、汇总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5)分析:

是对所搜集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以建立概念,再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科学结论,或建立科学假说,甚而形成科学理论。

·科学分析阶段包括:

提出结论、完成论文和提取成果等总结性工作。

(讨论、结论、论文)

(6)成果:

结题、鉴定、报奖、转化

6、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经验层次的方法、理论层次的方法)

(1)方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中所运用的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包括主体、客体、中介三个结构要素。

(2)科学方法的一般特征:

明析性、操作性、移植性。

(3)方法学:

在整体上探讨认识世界一般方法的特征、运用规则和操作程序的学问。

方法论:

在哲学层次上探讨方法的一般理论,称之为方法论。

(4)科学方法的分类:

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特殊科学方法。

a.哲学方法包括哲学方法及逻辑方法。

b.一般科学方法包括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抽象、科学概念与假说。

c.特殊科学方法包括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管理科学方法、技术科学方法。

7、☆科学假说

(1)概念:

是根据已知科学规律和科学事实,对于一定范围内的事物、现象和本质、规律或原因的一种推测性说明的一种科学方法,又称科学工作假说、假说方法。

(2)特性:

a.来源的科学性;b.解释的系统性;c.说明的推测性;d.结论的可验证性。

(3)建立假说的基本原则:

哲学原则、理论性原则、解释原则、

可检验性原则、可预见性原则、逻辑简单性原则。

(4)假说形成的一般方法;1、类比推理—取类比象;2、归纳推理

(5)假说建立的步骤:

初始意念(灵感、直觉、思维火花)

├(事实论证、科学思维)

建立假说(类比、归纳、演绎推理)

├(立足中医、实践)

完善假说(应用假说、解释事实)

(6)科学假说的检验:

a.理论检验(逻辑分析)b.实践检验(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c.假说——演绎法(检验结果的分析)(4种结果:

符合、部分符合、不符,也不否定、相反)

(7)科学假说的方式:

假说——理论——新假说——新理论

8、科学理论:

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反映世界本质的、系统的、理论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

·基本特征: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严密逻辑性。

·基本原则:

逻辑简单性、内在完备性、可检验性。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方法

--------------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第三章中医学的逻辑方法

1、逻辑方法:

人们根据事实材料按照逻辑规则进行判断、推理的一类思维方法,又称逻辑思维方法。

分为广义(泛指一切逻辑思维的形式、规则和规律)与狭义(形式逻辑方法的专称)。

2、逻辑方法与直觉思维方法的区别

直觉思维方法

逻辑方法

1不严格遵守逻辑规则

严格遵守逻辑规则

2跳跃性

稳定性

3非规范性

规范性

4非模式化

模式性

3、逻辑方法的分类:

a.从总体分:

形式逻辑方法、辩证逻辑方法。

数理逻辑方法(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b.按思维形式分:

判断方法、推理方法c.按推理特点分: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4、中医学的形式逻辑方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演绎、

①比较:

认识对象之间差异点和相同点的逻辑方法。

(撰度奇恒、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②分类:

是把具有共同特点的个体对象归为一类或把具有共同特征的子类集合成类的逻辑方法。

(穷尽性原则、排他性原则、标准统一原则;小到大:

归类;大到小:

划分。

③分析:

把整体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逐一加以考察研究,从而认识事物的构成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因果分析、结构分析、历史分析、系统分析、矛盾分析);(原则:

分析要达到最基本成分;基本成分要相互独立;寻找各部分间的本质联系;同综合、实验及其他逻辑方法密切结合。

)(应用:

同中求异、因果分析)

④综合: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结合和统一起来加以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逻辑方法。

(原则:

客观性、整体性)

⑤归纳:

归纳从个别、特殊知识概括或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

·归纳类型:

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求同法、差异法、求同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概率归纳法。

⑥演绎:

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从若干命题(前提)直接引出一个命题(结论)的推理方法,即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方法。

(三段论)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5、中医学的辩证逻辑方法:

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

第四章中医学的一般科学方法

1、观察法:

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于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研究方法。

·原则----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

·特点:

(1)在自然条件下,直接观察;

(2)不施加任何因素;(3)不改变人体内外环境;

直接与间接统一,以直接为主;宏观与微观统一,以宏观为主;

定性与定量统一,以定性为主。

·要求:

客观性、系统性、全面性、精确性

·局限性:

(1)感觉器官的生理局限性;

(2)对观察客体的依赖性

2、实验法:

通过科学仪器和设备有目的地干预、控制或模拟客观对象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的研究方法。

·三要素:

主体及其科学活动、实验手段、实验客体

·特点:

能动性、干预性、高效性;·原则:

确定误差范围、可比性、重复性

3、调查法:

为了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考察。

分类:

全面调查、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

4、科学抽象: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形成科学概念和范畴及揭示其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原则:

实践性原则、间隔性原则、普遍性原则)

5、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特征:

一般概念特征、可确定性、可检验性、可变性)

6、定义:

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逻辑方法。

通过给概念下定义,揭示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明确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质的区别,即明确概念的内涵。

·规则:

a.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b.定义项一般不用否定概念;c.义项必须清楚明确,不能用隐喻、含混的概念或语词;d.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

7、判断:

判断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判断由概念组成。

8、论证:

引用已知为真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思维过程。

9、科学发现:

经过研究探索而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没有找到的事物或规律谓之发现。

第五章中医科研的选题与申报

1、☆中医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

选题方向(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杂病、中医基础理论关键问题、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行动)

(2)创新性:

研究内容,创新是科研的生命线。

(3)科学性:

科研选题和设计;(4)可行性:

是否具备实施的条件;(5)效益性:

科研投资与预期研究成果的综合效能。

2、程序:

①提出问题:

反复思考,谨慎分析。

②文献查阅:

了解动态,评估创新。

3假说形成:

事实依据,思路新颖;理论基础,水平较高;逻辑思维,意义重大。

④确定方案:

科学构思,确立题目,拟定方案。

⑤专家论证:

选题报告。

⑥确定课题:

概括三要素,体现假说,限定成分。

⑦课题申报:

部门对口,学科正好。

(选题程序:

1提出问题;2文献检索;3建立工作假说;4确定选题名称)

第六章科研设计的基本知识——★三要素、五原则

一、☆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因素、实验效应

Ⅰ.研究对象(受试对象):

是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研究因素所作用的对象。

(一)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研究目的规定研究对象的性质与范围

1.诊断标准:

能够正确诊断一个疾病或证候的现行公认的标准。

其来源有:

(1)国际统一标准:

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2)国内统一标准:

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全国性学术组织制订的诊断标准;

(3)地方性学术组织制订的诊断标准。

2.☆纳入标准:

合格受试者所应具备的条件。

(结合专业特点)

·被纳入研究的对象,除应符合诊断标准外,研究者还必须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及实施的可行性,对纳入研究的对象的其它条件同时作出规定。

一般包括:

(1)对于病情、病型、病期、病程的规定;

(2)对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规定;(3)对职业、居住地、个人嗜好状况等的规定。

3.排除标准:

不应该被纳入研究的条件。

(1)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

(2)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同时患有其它病、证或合并症者;②已接受有关治疗,可能影响对效应指标观测者;③伴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它生理或病理状况,如月经周期;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体内代谢者;④某些特征人群如被纳入研究则有悖于医疗道德者,如孕妇、婴幼儿、未成年人、高龄患者、过敏体质、病情危笃或疾病的晚期患者;⑤不合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研究措施或因患有精神病未能合作者;⑥其它:

如住地过远,未能随访者。

4.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纳入者。

②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曾服药者。

(二)实验研究

1.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1)相似性:

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证候。

例如,SHR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2)可靠性:

特异地、可靠地反映某种疾病,或机能、代谢、结构变化应具备该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3)重复性:

①限定实验动物的条件②实验动物的样本数

(4)适用性和可控性:

例如,疏肝利胆法——大鼠无胆囊

(5)易行性和经济性:

例如,灵长类动物的使用

2.注明实验动物对象:

(1)选择实验动物的标准:

无菌动物、SPF级、清洁级、普通级

(2)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实验环境(温度、湿度)、季节、昼夜节律等。

(3)实验动物的来源:

实验动物合格证号

3.样本含量的估算法:

动物实验:

大动物5-10只;中等动物10-20只;小动物10-30只。

·临床研究:

常见病、多发病100-500例,其主要证候不少于100例;·恶性肿瘤100例;

·急重病(如休克)30-50例;·特殊病例(如眼底动脉栓塞)60-100例;

·难治病(目前尚无有效办法者,如艾滋病)5-15例;·计划生育(如避孕药)1000例以上;

·流行病调查1000例以上;·正常值探索1000例以上;

4.研究的真实性:

研究对象(代表性和一定数量)

代表性:

(1)质量=>疾病的诊断标准(中西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

(2)数量=>病例的样本数(根据统计学计算,综合判断)=>常用估算法。

(三)中药研究

1.中药名称、拉丁名2.中药基源、品种来源、种属区别

3.中药形态、外观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指纹图谱鉴别4.中药购入来源、批号

Ⅱ、研究因素(受试因素或处理因素)

·广义的研究因素是指自然存在的,或受试者本身所具有的,或自外界给予研究对象的各种因素。

·狭义则是指研究者所要研究的、作用于研究对象身上可能产生效应的因素。

(一)被试因素的数目和水平

单因素研究---每次研究,只观察一个类别的作用。

多因素研究---同时观察多个类别的作用,如方药疗效研究中,给予研究对象的不同的方药、不同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用药间隔等均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不同的效应。

同一类别的因素,有不同的水平,如不同剂量、作用时间与方式等。

不同的因素,不同的水平,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方药疗效研究中,给予研究对象的不同的方药、不同的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用药间隔等均可能对研究对象产生不同的效应。

研究对象本身具有的特征,如病情的轻、中、重,因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在这一意义上,也可视为“研究因素”。

(二)研究因素的标准化与稳定性

·标准化---构成研究因素的诸组分均应有明确的规定。

如方药的疗效评价,构成处方的药物及其种属、产地、炮制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指标、服药方法、剂量、疗程等,均应作明确、具体的规定。

·稳定性---构成研究因素的诸组分及有关条件在研究全过程的恒定性,同一组别的不同个体,其研究因素应该一致。

可能影响实验效应的非研究性措施,必须处于均衡状态。

(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和因素的强化

Ⅲ、实验效应(观察指标、结果)

1、实验效应是研究因素作用于研究对象所呈现的结局,或是研究对象对研究因素作用的反应结局。

2、指标的要求(原则)

(1)关联性临床试验的关联性指标是关于疗效和安全性的指标。

注意不仅从常规的解剖学、病理损害、生化指标出发,更要重视关于功能调整、生存质量提高的效应。

(2)客观性——减少、克服研究者本身的观测性偏倚。

①指标本身具有的客观特性

1)定量指标或硬指标:

该指标能通过适当的手段和方法被客观的度量和检测,并以一定的量表述其观测值;

2)定性指标:

指标本身,虽具有客观表现,但检测的结果,只能定性的描述;

3)自觉症状:

受试者的主观感觉如眩晕、乏力、疼痛、短气等难以被客观的度量和检测,即软指标。

②度量、观测的客观性即观测、度量的结果应是恰如其份的,能真实的表述健康或疾病的状态和程度。

临床研究中,应努力做到:

1)选择本身具有较强客观性的指标;2)应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对定性指标、软指标观测的量化体系;3)减少、克服研究者本身的观测性偏倚。

(3)精确性——包括准确性与可靠性

1)准确性反映观测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2)可靠性表示观测同一现象时,多次观测结果取得一致或接近一致的程度。

(4)灵敏性又称反应性。

灵敏性高可以提高观测结果的阳性率,但要注意,过高的灵敏性容易造成假阳性。

(5)特异性特异性高的指标反映病证及效应的专属性,且常不易受其它因素干扰。

·临床研究的结论,主要是从效应指标的数据分析,推导出来的。

因此,一项研究的效应指标是如何选择和确定的,就成为评价该项研究结论真实性和价值的重要的部分。

3、根据应用目的将指标分为三类:

1、判别性指标判别性指标常用于区分个体或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在临床研究中,常用于对疾病的诊断。

2、评价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常用于评价研究对象接受研究因素前后的状况比较或组间比较,如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

3、预测性指标预测性指标则主要用于个体临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估计,和疾病的发生或预后状况的事前估测。

4、根据统计分析将指标分为二类:

1)定量资料(数值变量);2)定性资料(分类资料):

①计数资料(无序分类资料);②等级资料(有序分类资料)

二、☆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均衡

(一)对照的原则

1.概念:

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

(除了被试因素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它条件尽量相同。

2.目的:

是为了抵消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确认处理因素的真实效应。

3.常用方法:

①同期随机对照(平行对照):

实(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同步,诊断标准一致;年龄、性别、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一致;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同条件、相同观察期限。

②历史对照:

将新的干预措施的结果与过去研究结果作比较。

③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的“空白”条件下进行观察。

④安慰对照:

空白对照的特殊类型。

常用无明显药理作用的制剂,克服对照组病人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偏倚。

⑤标准对照:

以正常值或标准值作为对照。

⑥阳性药物对照:

研究药物的疗效时,使用公认的常规有效疗法作为对照。

⑦组间对照(相互对照):

各实(试)验组相互为对照。

⑧自身对照:

受试对象自身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用两种不同的干预措施,最后对比两种干预措施的疗效。

⑨配对对照:

根据实验目的,把对实验结果(或效应指标)有影响的有关条件(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相近似的研究对象配成对子,再把每一对子中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比较组中去。

(二)随机的原则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