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094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肇源县高三7月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6分)(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王道”,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

孟子所说的“王”,就是“以德行仁”,让人“中心悦而诚服”;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讲“民本”,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

他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

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

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

两千多年来,《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为民呐喊,忧国忧时。

要讲“仁政”,就要以民为本,这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

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

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

孟子说: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丢拼命。

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盂生畏,《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

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

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

“性善论”,简言之就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

他说“道性善”,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本性之中。

这样一来,“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

他“称尧舜”,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

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

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

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将“王道”作为最高政治理想,他把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B.孟子反对“霸道”,他借助诠释圣王的历史与业绩来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的走向。

C.“民本”是孟子政治思想体系的基础。

而“君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政治传统的基础,二者之间尖锐对立,势同水火。

D.孟子认为“霸”就是“以力服人”,其结果是“非心服”,如朱元璋废黜孟子祠、下令删节《孟子》的行为就是典型的“霸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一书虽然能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但因为对专制政治有很大的冲击力,后世不少帝王对孟子其人其书是厌恶和排斥的。

B.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主张,是对春秋以来“以民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C.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传统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D.孟子认为,民心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政权是否稳定,君主如果能够行仁政,就会得到臣民的拥护,从而赢得民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仁政”说以“性善论”为哲学基础,有严密的思想体系,但在当时‘普遍崇尚“霸道”的形势下,提出这样的学说是毫无意义的。

B.孟子把自己的“仁政”说托制于人们理想中的尧舜禹等圣王,既迎合了人们渴望理想政治的心理,也增强了自身学说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C.孟子追求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的“王道”理想,因此,他的言心言性与谈君谈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D.孟子认为,仁爱基于善性,而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如能将其不断扩充和推广,那么,“仁政”学说就能植根于人的本性之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27分)

2.(11分)(2017高一下·南宁期末)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士辛评、郭图曰: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遂去之。

彧荐嘉。

太祖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

“真吾主也。

”表为司空军祭酒。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

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

众闻皆惧,嘉料之曰:

“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

诸将欲乘胜攻之,嘉曰:

“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乃南征。

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

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

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

太祖将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

“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太祖遂行。

至易,嘉言曰:

“兵贵神速。

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

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

大破之。

(选自《三国志菁华·郭嘉传》有删节)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欲引军还                    引:

率领    

B.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    趣:

追求    

C.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            敌:

敌人    

D.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        济:

渡河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之所以离开袁绍,是他认为袁绍只是学了周公一点皮毛,诡计多端而做事抓不住要害,喜欢谋划而缺乏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难,太难了。

B.孙策准备乘曹操官渡作战时袭击曹操后方的许昌。

郭嘉判断孙策树敌众多而又为人轻敌,缺少戒备,一定死在刺客手里。

孙策果然被许贡的宾客刺死。

C.郭嘉善于分析敌人内部矛盾。

大破袁绍之后,他分析袁绍由于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所以必定发生内讧。

曹操静观其变,很快就平定了邺。

D.曹操准备远征袁尚及三郡乌丸,部下大都担心刘备袭击许昌。

郭嘉分析了刘表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认为即使倾全国的兵力远征,也用不着忧虑。

果如其言。

(3)

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点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B.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C.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D.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

(4)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②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

3.(8分)(2017·桂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泊①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②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②堞:

城上的短墙。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开篇用了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人蜀的原因,引出了后文写自己的心情。

B.本诗构思巧妙,颈联才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正式人题写“晚泊”。

C.颔联实写了蜀地“万死一生…‘千峰百嶂”的恶劣环境,侧面烘托诗人的心情。

D.即使是夜泊,邻舟乞火、船夫祈风,渲染出热闹的气氛,烘托诗人愉悦的心。

隋。

E.尾联“空”字用得妙,以景结情,渲染出萧索的气氛,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结合。

(2)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8分)(2017·镇江模拟)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总角之宴,________。

(《诗经·卫风·氓》)

(2)

春冬之时,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3)

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

钉头磷磷,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

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7)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________。

(孙中山)

(8)

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8分)

5.(18分)(2017高三上·兰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天火

阿来

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

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

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

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

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

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

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梁。

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

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

他口诵祷词。

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

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

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

他在心里默念:

“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

”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

多吉说:

“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

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

”他侧耳倾听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

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

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

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

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

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

“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

”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

“神灵啊!

让铁与石相撞,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让火星燎原成势,让火势顺风燃烧,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山神!

溪水神!

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

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

撞击处,一串火星迸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

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

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

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

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

“开始吧。

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

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

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

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引燃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

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

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

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

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

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

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都可以看到了。

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

(节选自《天火》,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庄严而神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以多吉的祈火、引火、点火为主线,主线清晰,情节富于变化,笔法老练,凸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C.第四段多吉在心里的默念,既展示出他对新的世道的强烈不满,更展示出他对旧神的虔诚信奉。

D.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设置、景物特点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让小说蒙上了神秘、庄重的色彩,并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温暖气息。

E.作者擅长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重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摹,并且注重了景物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使人物个性鲜明。

(2)

小说主人公多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析。

(3)

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看似荒诞的细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4)

小说结尾处,多吉和村民一起“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一场山火蔓延,但小说的题目是“天火”,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题;共12分)

6.(12分)(2016高三上·汕头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严耕望:

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余英时

1973—1975年,严耕望是哈佛燕京社的访问学人。

那时他已在中古政治制度史的领域内卓然成家。

但在这期间,他仍然孜孜不倦地苦读。

每天早晨在图书馆前面等着开门,下午图书馆关门,他才离开。

1979年春,严耕望应聘到耶鲁大学历史系担任访问教授。

和哈佛时代一样,他天天早到晚退,伏案用功。

哈佛和耶鲁两度共学,我亲身体认到耕望是将全副生命献给学问的人,真正达到了“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境界。

他自己曾明白说过,他一生从不求多赚一分钱,也不想增加一分知名度,因此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以免浪费宝贵的光阴。

1979年他在耶鲁的期间,正值大陆社会科学院代表团前来访问,我在家中接待代表团,邀请耕望与会,但他婉辞了,因为他坚守其“避开任何不必要的活动”的原则。

这种“澹泊自甘、寂寞自守”的性格和他治学的勇猛精进、锲而不舍,恰好互为表里、刚柔相济。

耕望的生命虽然彻底地与学问合一,但他既不是不晓事的书呆子,更无世人想象中那种专家学者的傲僻。

相反的,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最通情达理并且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的人。

无论是对他的家人、师友、学生或同事,他都抱着一份诚挚的情意:

任何人曾对他有过一点帮助,他都永志不忘。

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读他那些大著作的序跋,便可以获得生动的印证。

在学问方面,他一向持严格的标准,决不稍有假借。

然而他在摘发别人的失误时却从无例外地隐去失误者的名字。

他曾说,他一向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这是恰如其分的自我解剖。

他从不争浮名和权位,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低到无可再低,宾四师说他的性格“似为柔退”,这些确可以说是近于道家的,然而也未尝不与儒家相合。

他平常表现在外的是“柔逊”,但在大原则上却持之甚坚,内心自有不可逾越的尺度。

耕望的研究领域是制度史和历史地理。

他的著作无一不从规模浩大、笼罩全面的研究中产生。

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而言,表面上看来似为一种概括式的专史,但认真的读者一定会发现,书中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精密考证的创获。

不过他所做的是地毯式的全面考证,而不像多数考证那样,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全面考证必须建立在两个先决条件之上:

第一、事前有周密的通盘计划,第二、从计划到执行需要长时期的持续努力。

据我的大略估计,《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完成先后越二十年;《唐代交通图考》更是惊人,几乎是半个世纪了。

耕望的著作初看好像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其实由于他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不是传统史学所能范围。

他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卷》便已参考了一部《各国地方政府》的中译本,《唐仆尚丞郎表》从传统一方面看固可说与清代徐松《登科记考》同属一类而精密过之。

耕望论现代中国史学家,特别推崇陈垣、陈寅恪、吕思勉和宾四师为“四大家”。

他于四大家的优点则能兼收并揽:

他的规模弘大承自宾四师,辨析入微取诸陈寅恪,平实稳健尤似陈垣,有计划而持之以恒则接武吕思勉。

他在史学上终能达到通博与专精相反相成的境界绝不是幸致的。

苏东坡说: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现代中国史学界没有人比耕望更能自用其才的了。

陆象山说:

“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

一途朴实,一途议论。

”耕望木讷寡言,终其身与“议论”无缘,他走的是彻头彻尾的“朴实”的道路。

(选自《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敬悼严耕望学长》,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耕望一直注意现代社会科学的新观点,他的论断已超出了传统史学所能达到的范围,他的著作也不只是中国传统考证史学的延续。

B.严耕望终身致力于学问研究,他的每一项研究都经过精密、全面的论证,因此,他的著作问世大多要经过多年甚至半个世纪的努力。

C.作者引用苏东坡的话、陆象山的话,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恰当地评价了严耕望的成就、精神,能引起读者的深度思考。

D.本文弘扬严耕望做学问的朴实精神,反衬出当下学术界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社会现实以及在学术上贪图终南捷径的学者的浅薄。

(2)

如何理解严耕望“以道家自处而以儒家待人”?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

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严耕望在史学研究上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5题;共14分)

7.(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魏麟权家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名贵吉他,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B.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这一仗打得真是艰苦卓绝,直到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才算功败垂成,取得小胜。

8.(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

B.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

D.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

9.(2分)(2017高一下·张家口月考)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次大赛组委会宣布从2017年开始将先后__________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③周朴园:

(指身侧)你站在这儿,(向大海)你这么只凭__________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A.起用       即使/也       义气    

B.起用       尽管/但       义气    

C.启用       尽管/但       意气    

D.启用       即使/也       意气    

10.(3分)(2016高三上·唐山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清晨太阳未升,植物光合作用不足,①________,且经过一夜的城市废气积累,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差,因此建议②________。

另外,太阳未升之时,人体阳气初升,还很娇嫩,进行剧烈运动不利于人体的休养生息,因此,③________,如散步、慢跑、做早操、打太极等。

11.(5分)下面是全国妇联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的一个图表。

请阅读此表,并概括出结论,不超过50个字。

六、写作(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高三·重庆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月1日,广东茂名信宜市一男子手持砍万,在街头逼迫保健品诈骗团伙成员10多人当场退款。

在团伙迟疑的情况下,该男子两次砸烂团伙运送保健品的面包车车窗,为被骗老人当场追回10万元巨款。

网友戏称其为“好汉哥”。

此事被媒体报道后,迅速登上各网站头条。

网民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于法于理,众说纷纭。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1-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