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443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A.AB.BC.CD.D

2.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列图片中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是()

A.

B.

C.

D.

4.佛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

提倡和扶植。

其根本原因是

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B.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C.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D.有利于统治人民

5.“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

A.夏朝B.商朝

C.西周D.东周

6.西周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政治体系,其中使西周拓展了疆域且维系了其长久统治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7.“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

与此材料相关的人物是

A.黄帝B.周武王C.秦始皇D.汉高祖

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以上观点反映了诸子百家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请说出这一学派创始人的代表作()

A.《论语》B.《春秋》C.《道德经》D.《易经》

9.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仁者爱人B.温故知新

C.诲人不倦D.有教无类

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

“商鞅在秦,亦严行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材料中“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起到的作用是()

A.保护了世袭贵族利益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D.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

这对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A.废井田,开阡陌B.统一度量衡C.设立御史大夫D.实行休养生息

12.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

A.丞相制B.郡县制C.州县制D.县制

13.“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该材料反映了

A.商鞅变法的原因B.商鞅变法的措施C.商鞅变法的性质D.商鞅变法的影响

14.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

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A.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15.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黄帝B.炎帝C.舜D.禹

16.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7.《诗经》中的“千耜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

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

B.技术落后

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料单一

18.西汉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局面史称

A.诸侯争霸B.战国七雄C.百家争鸣D.文景之治

19.《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20.道家的创始人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21.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夏商时期D.西周时期

22.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

①生活在黄河流域②种植水稻③住干栏式房子④挖井饮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下面三字经的内容与北京人无关的项是

A.发现点,周口店

B.头盖骨,猿特征

C.打石器,过群居

D.磨石器,尖锋利

24.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

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

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改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2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此联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汉朝

D.秦朝和汉朝

26.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厦。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这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东巡所作琅琊石刻中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表达的信息是()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思想

C.统一文字D.统一六国

28.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刘邦、项羽

29.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的显著进步表现为

①已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

②已使用铁器

③已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0.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尧、舜、禹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B.投票制C.世袭制D.禅让制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目的关键信息是秦朝的一位商人,秦朝的货币是方孔圆形半两钱,故答案选B。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是已知最早具备了汉字基本结构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故B符合题意;ACD文字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植”、“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

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时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

故答案为D。

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的史实,C符合题意。

ABD项与题干“尽并兼天下诸侯”不符,故选择C。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

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出自春秋战国老子《道德经》。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公平,故D符合题意。

仁者爱人是强调以仁爱之心协调人际关系,与教育无关;温故知新是说学习方法,诲人不倦是说教学态度,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故D符合题意;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表述错误,故A不合题意;商鞅变法内容中建立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故B不合题意;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故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以军功代贵族之新法”是解题的关键,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时期,经历了秦始皇以来连年战争和过重的徭役,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为了维护统治,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重点发展农业生产,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不是面对题干反映现象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及作用。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故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D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4.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成立的稷下学宫,在这里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

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通常所讲的“上下五千年”历史是从黄帝开始的,故答案选A。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生产工具简陋,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得“千耜其耘”状况改变,故C符合题意;劳动力充足、技术落后、农作物品料单一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当时的国力有很大的增强,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文景之治”,D符合题意;诸侯争霸指的的春秋时期,不是西汉时期,A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指的是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B不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发生在战国时期,不是西汉时期,C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B

解析:

B

【解析】

依据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可知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与秦朝的郡县制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故B符合题意;开创考试选官制度的朝代是隋朝,故C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制,故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说法不是郡县制的作用。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认识题干的“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与秦朝的郡县制有关。

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作用是有效地控制地方。

2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不符合题意;孟子是儒家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B不符合题意;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不是荀子,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21.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春秋时期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符合题意;秦汉时期的牛耕已经普遍使用,牛耕的使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B不符合题意;牛耕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是夏商时期,C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主要工具是木制和石制的工具,牛耕当时没有出现,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半坡人;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ABC项内容都是关于北京人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作为诸侯,用了本属于天子才可以用的九鼎,说明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破坏,即分封制遭到破坏,是王室衰微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发生政治改革使诸侯国势力增强,这是出现题干局面的原因,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与诸侯用鼎多少没有直接关系;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分析题干现象的出现原因,首先诸侯用天子的礼制,说明天子地位下降;在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社会发展与改革导致的,与鼎是青铜所铸造,青铜工艺进步无关,即可排除。

2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成为霸主,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古城他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26.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目中爷爷的话“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相互转化嘛!

”可知,这是朴素的辩证法,体现于道家著作中,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关于百家争鸣,学生要重点掌握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及其观点。

如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施行仁政”;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道家庄子提出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

2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是秦王扫六合,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巩固了统一。

故选D。

【点睛】

2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出现了多支起义军。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最后,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因此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9.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开始掌握磨光和打孔技术、骨针。

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春秋时期使用铁器;北京人已开始使用简单的语言。

②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咋知,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舜又用同样的方法传位于禹,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制”,所以D符合题意;选举制是指关于选区划分以及相应的代表方式与投票方式的制度,又称为代表制,所以A不符合题意;投票制度规定了选民表达民意的方式,以及把这些民意转化成结果的方法,所以B不符合题意;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所以C不符合题意;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