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495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docx

小学四年级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实施方案四年级二班

第一单元

单元关注:

感受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读出诗的韵味;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

1、老师,您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区分生字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辨析形近字“编”和“偏”、“哀”和“衷”,“浸”和“侵”。

结合诗歌理解“崇高、浸透、朝霞”等词语。

2、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反复品读关键词句,感悟其含义,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并能饱含深情地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味,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3、进一步体会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仿照课文,以诗歌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完成小练笔:

“老师,我想对您说……”。

2、但愿人长久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辨析形近字“赏、尝”,“稳、隐”,“官、管”,掌握多音字“埋”。

结合课文、生活实际等说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屈指算来、形影不离”等词语的意思。

2、诗文结合,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采用联系写作背景、图文结合、角色转换、省略号处想象说话等阅读策略反复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怀以及豁达乐观的心态,理解词的内容,能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并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比较第二、三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反衬及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3、古诗两首

1、学会本课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观察识记“螺、溪”。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理解“和”、“未”、“发”、“下”等关键词的意思。

2、借助插图,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词大致理解诗意,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读出对洞庭湖秋夜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出诗人思念家乡和友人的情感,并能背诵。

3、感悟《峨眉山月歌》中地名的妙用。

能体会《望洞庭》中比喻的贴切,诗图结合,展开想象,能将《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4、以诗所描绘的景物或表达的情感为基点进行梳理和拓展,丰厚积累。

4、秋天

1、运用已有的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辨析形近词“恼、脑”,观察识记“肠”、“袍”、“柔”等生字。

能通过结合具体语境、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羊肠小路、井井有条、肥膘、红缨”等词语。

2、细读诗句,捕捉诗歌中描绘的秋天特有的景物,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感受秋天独有的气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用轻快、明丽的语气朗读诗歌并背诵。

3、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后的表达效果,并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恰当地用上一些修辞手法。

习作1

1、读懂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展开想象,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或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3、赏评习作,在交流中学习修改习作的基本方法,并与大家分享心中的美梦和习作的快乐。

练习1

1、通过阅读短文、认识动物标牌等语言实践明白要留心周围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通过修改短文,学会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重复啰嗦的文章。

2、借助提醒自主学写钢笔字“次、缺、珍”,注意右边有撇捺时撇捺的写法,将字写正确美观。

3、读准成语的音,结合课前预习、查字典等了解成语的大意,熟读成诵;诗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大致了解《风》的意思及写作特色并背诵。

4、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感谢别人,并在生活中实践。

5、在反复练习中掌握“木字旁、提手旁”的基本运笔方法。

第二单元

单元关注:

学习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学习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或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天安门广场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10个生字,观察识记“栋、泽、式”等字。

运用工具书、观察插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象征、雕梁画栋、蟠龙花纹”等词语,并积累。

2、借助方位词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的布局;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3、学习按方位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

6、徐悲鸿励志学画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10个生字,观察识记“倦、购、绩”等字。

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励志、嫉妒、陈列、临摹”等词及名言“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体会人物品质,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并有感情地朗读。

3、尝试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抓住课文关键词语的方法,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第二大段的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初步感知文章过渡自然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目标解读

7、虎门销烟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担”,读准“应”在本文中的读音,观察识记“历、史、寨”等字。

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壮举”“嚣张”“销毁”“水泄不通”等词。

2、紧抓“壮”字,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产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3、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课文,突出硝烟场面,建议用上“先……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4、结合看图,观看影片或联系当前现实,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习作2

1、读懂两篇例文,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练习2

1、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通过调查,了解自家附近的地名及其由来,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运用工具书或联系学过的课文,理解并熟记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体会词句中所表达的忠心报国的情感,并熟读成诵。

4、认真读帖,发现“木”的位置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字形变化,在此基础上仔细临摹,写好钢笔字,注意写字姿势。

5、结合生活经验,就“朋友自身情况”,“家庭情况”,“作客原因”等按照一定条理来介绍自己的朋友,力求语言简洁、通顺、连贯。

6、通过仿影“专”和“考”,练习掌握提土旁和王字旁这类字的写法。

第三单元

单元关注:

感受这一组写景文章用词的精准而富于变化;想像的丰富而恰到好处。

8、泉城

1、学会本课生字,观察识记“悬”“崖”。

联系课文语境、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浪翻滚”“晶莹剔透”“虎啸狮吼”等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揣摩品味文本用词造句生动贴切,想象各种泉水的形态和声音,感受作者描绘的真切细致,并有感情地朗读。

3、发现课文二至五自然段相同的构段方式,以此为抓手练习背诵。

9、九寨沟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憨态可掬”、“若无其事”等四字词语。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读懂文章描写的典型的景和物;结合课文插图、多媒体画面,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九寨沟奇丽的原始风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和比喻的贴切,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3、明确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恰当运用。

10、田园诗情

1、读准生字“畜”、“牲”、“笛”;正确区分同音字“顽、玩”,形近字“稳、隐”“抹、沫”,正确书写“肃”等生字。

通过查词典、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悠然自得”、“极目远眺”、“默默无言”、“剽悍强壮”等词。

2、能从总体入手,抓住重点句子朗读、想象,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文章层次,掌握总---分---总的文章结构,感知“选取典型景物、画面”表现地域风情的写法。

4、选择几幅文章中的画面,结合文中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兰的田园风光。

11、桂花雨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10个生字。

辨析“捡”和“拣”的不同意义,能运用联系生活,换词等方法理解“笨笨拙拙、尤其、撮、浸”等词语。

2、通过对文本的细细品读,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桂花给童年时代的“我”带来的欢乐。

3、能根据补充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母亲说的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习作3

1、读懂例文《王磊的一封信》,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写信的要点。

2、调动自己的观察储备,就迷人风光、古老的习俗两方面交流家乡特色。

3、按习作要求,选择家乡与众不同的一两个方面,给远方的友人写一封信,学习书信格式,把握写信的要领。

练习3

1、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重要性。

通过看图表,熟悉常用读书记号的作用、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说勤奋》的实践活动加以练习,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领会名言内涵,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2、读准字音,结合插图,联系生活,大致了解8个写景成语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认识歇后语的形式特征和表达技巧,背诵书上的五条歇后语并交流课外收集的歇后语。

4、学会钢笔字,发现上下结构的字的“帽子”大小变化,认真描红临帖,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习根据不同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真诚赞美别人。

6、通过仿影“时”“胜”,练习掌握带日字旁、月字旁的字的写法。

教材优化

一、充分体现国家意志,追求多维的精神营养,选文品位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在五干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语文课程标准》在新修订版“前言”第二段中,增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学段语文实验教材的选文起点高,要求严,努力打造文化精品,除了追求语言、文风的质量外,还力求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精神食粮。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特别是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

在今年6月1日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就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了明确地强调:

一是“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二是“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三是“创新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也从这三个方面来审视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的选文质量。

1.关于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语文课程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语文教育体现国家意志的根本表现。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十分鲜明地突出了这个主题。

如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天安门广场》;有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泉城》、《九寨沟》、《雾凇》等;有传扬民族文化,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春联》、《元日》、(《古诗两首》)等。

2.关于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这些伟大的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动力。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实验教材选编的课文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这一主题。

如有颂扬英勇捐躯,献身人民的《开天辟地》;有表现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的《虎门销烟》;有赞扬诚实笃信、厚德载物等高尚品德的《诚实与信任》、《九色鹿》、《珍珠鸟》等;有歌颂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徐悲鸿励志学画》;还有进行孝亲敬友,情感教育的《但愿人长久》。

3.关于创新精神教育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强调指出: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从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

”用这一理念作指导,我们来剖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材创新精神教育的内涵,就会发现其编排理念的前瞻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引领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世界。

如《田园诗情》让学生领略了异国的风情;《普罗米修斯盗火》等则让学生吸收了外国的优秀文化。

——进行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如《老师,您好!

》、《一路花香》使学生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加强爱科学、爱学习教育。

如通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课文,对学生进行新的科技成果教育,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通过《说勤奋》、《李时珍夜宿古寺》等课文,对学生进行留心生活,勤奋学习教育,以培养学生求知上进,不断进取,注重实践探究的品质。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维生素C的故事》告诉学生发明创造的方法。

语文学科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是灌输,不是贴标签,不能游离于语文学习之外,而是要寓于语文学习之中。

即主要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借助文本中丰富情感的熏陶和语言文字的感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精神的激励和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切忌搞形式主义的“刮风”运动。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因课设练

《语文课程标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小学一、二、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明确的阅读学习的要求。

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是与《语文课程标准》配套的教材,理所当然地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设计的目标体系和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

那么,苏教版(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系有什么特点呢?

主编张庆先生作了如下表述:

“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

“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文的“序”宜粗不宜细。

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学段语文实验教材的阅读训练序列是怎么安排的呢?

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要求来考虑的,即除了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主要安排了四个重点学习项目: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是如何在各册教材中安排落实的呢?

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提出的编排原则是:

“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

所谓“三维整合”,就是在语文学习中整合“三维”目标,特别是通过这四个重点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既获取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文学习的能力,又经历、探究了语文学习的过程,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并陶冶了学生情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所谓“统筹安排”,就是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不是一个单元安排一个知识点,而是合理地分散安排在两个学年各册教材之中的。

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练习,四年级上册安排的读写词语练习198个;背诵课文8篇;精彩片段15段;春联5副。

涉及背诵的篇目占本册课文总数的50%以上。

另外,关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在本册教材中,涉及的篇目也占课文总数的50%以上。

所谓“因课设练”,就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练习。

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年级上册有近10篇课文安排了这类练习。

但是,这些练习绝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角度训练。

《诚实与信任》的课题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中心,课后的练习设计就从课题人手:

“默读这篇课文,想想看,为什么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还能换个题目吗?

”《珍珠鸟》文笔优美,叙事清楚,行文线索清晰,课后的练习设计就从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人手:

“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说明文,为了让学生掌握国际互联网的作用,课后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古诗两首》中的《望洞庭》是一首优美的写景诗,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课后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想像《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学生读后,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更让人回味无穷。

编者准确地抓住了这一动情点,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的金桂’?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以提醒学生的注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妈妈这句话的理解,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所谓“多次重复”,是说一个学习重点不可能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必须通过多次反复学习才能逐步实现内化。

如上文谈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习,不但在第二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而且形式多变。

仍以四年级上册为例。

有的要求学生先解释带点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有的比较一组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用法: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同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

”(1.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2.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有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五龙潭”。

……)“下面句子中两个带点的词能不能互换?

为什么?

”(1.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2.当他得知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便大发雷霆,决定要狠狠惩罚他。

)有的是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句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

”有的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你最喜欢这首诗里(《老师,您好!

》)的哪些诗句?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有的是特殊句式的认识和比较:

“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从课文里找出这种类型的句子吗?

”(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有的要求学生理解特殊用法的词语:

“找出课文中(《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加引号的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有的是要求学生先读句子,再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读一读,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造句。

”(1.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这样,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

所谓“螺旋上升”,就是采取循环往复的方式安排学习重点,绝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重复,而是逐步提高要求,螺旋式上升。

这四个学习重点虽然在本学段的四册教材中反复出现,但其练习的要求不断提高,诸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都能明显地看出其学习的要求梯度。

下面仅以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例,谈谈其要求上升的梯度。

四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九次默读练习。

这一册的默读练习与三年级上册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一是由把握重点段落的内容上升为把握篇章的内容。

如《九寨沟》的“默读课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田园诗情》的“默读课文,说说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二是由把握事件的简单发展过程上升为把握事件的复杂发展过程。

如《珍珠鸟》的“默读课文,说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三是由把握童话体裁文章的中心上升为把握说明文章的中心。

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的“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四是增加了两项新的练习内容:

第一,感悟文章的结构和写法。

如《诚实与信任》,要求学生“默读这篇课文,想想看,为什么用‘诚实与信任’作题目?

还能换个题目吗-?

”这是从文章构思的角度引导学生默读思考,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感悟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既受到了感情的洗礼,又得到了写作方法的启迪。

第二,想象文章的空白,进行扩写练习。

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第四段,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这是一项由读到想,由想到写的综合性练习。

学生要完成这项扩写练习,不但要对课文第四自然段进行深切的感受,而且也要对第一自然段有深切的感悟。

这些默读要求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瞻前顾后”、“思考批注”、“探究发现”等良好默读习惯的形成。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发育成长”的关键期。

而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又是第二学段小学生阅读能力“发育成长”的“黄金”期。

因此,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这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的意图及其联系,认真研究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特点,优化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措施,保证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质量,是避免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小学的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学内容由“胖”变“瘦”

当前阅读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普遍存在“胖”的问题。

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时合并,两课时的任务安排在一课时完成。

初读时间短,认读训练不落实,匆匆忙忙地进入表情朗读训练,其结果是各个教学环节都不落实,“夹生”现象太多。

二是过分追求多学科综合。

三是热衷于开放探究。

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升国旗》一课时,讨论国旗上的五角星表示什么,国旗都在哪些地方升起,国歌的全称是什么,什么时候唱国歌等等。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大禹治水》一课时,讨论大禹的爸爸是谁;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哪九条大河,劈开了哪九座大山,这个“九”是不是确数;大禹是不是个好爸爸等等。

让学生讨论这些懵懵懂懂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挫伤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恐怕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收获。

四是求全求美。

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也要有合作性的学习;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阅读,也要有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我们认为,阅读教学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语文的本体地位。

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胖”变“瘦”,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语言文字学习为核心,整合语文教育的“三维”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优化,为学生锻造出语文素养的“合金”。

至于其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只能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应该是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服务的。

二、教学环节由“碎”变“整”

“碎”是近20年来阅读教学的通病。

20世纪80年代“问得碎”,90年代“读得碎”,后期又发展为“练得碎”。

进入了新世纪,小学阅读课堂教学这三碎的现象仍然程度不同地普遍存在着。

请看一位老师《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学片段——师:

请同学们读第三段,看看有几句话?

生:

(读后答)两句话。

师:

哪两句,说说看。

(学生分别读原文)师:

第一句是写小松鼠每天都去看什么?

生:

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师:

第二句是写的什么?

生:

是写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师:

第一句话应该怎么读?

生:

应该用高兴的心情读。

生:

应该用愉快的心情读。

生:

应该用希望的心情读。

师:

不对,应该用焦急的心情读。

焦急是什么意思?

谁能表演一下。

(生表演)师:

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先练练“从那以后”,说说怎么读。

生讨论、试读、评价。

师:

再练练“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

想想“每天”怎么读。

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仅50字的一段话,教师提出了10多个问题,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讨论了6分多钟,而用于读课文的时间仅1分钟左右。

课文被肢解碎了,学生读得七零八落,一头雾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