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509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docx

重庆市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集

201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293、细节决定成败

2015年05月13日15:

29

 一朵美艳无比的鲜花,可能会因为一点瑕疵而失去光泽;一锅美味可口的饭菜,可能会因为一点杂质而失去美味;人生更是如此,可能因一些小的细节而失大。

  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重视细枝末节。

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只因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才会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从而为物理学创下三大定律的重要科学成就。

达尔文也是如此,善于观察每一种生物细微的动作和习惯,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从而创造了伟大的“进化论”。

细节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成败,是否在于细节呢?

答案不言自明。

  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有敏锐的眼光和细腻的心灵。

一家公司招聘时,将一张废纸丢在地上,来来往往的人只是从它上面踩过去或看一眼,并没有什么动作。

但有一位大学生,走过去捡起废纸,扔进垃圾箱,结果这位大学生被录取了。

这家公司的老板看中的就是这位大学生细腻的心灵,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善于观察,做好身边的细小的事。

一个人只有将小事做好,才有希望成大气候。

  做好细小的事,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并且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

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弱小,但长年累月竟可以穿透石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些都是细小的事物,却有着巨大的力量,可见,细小的力量不可忽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要想成功,需要经过三种境界,其中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成大事者要经过不懈努力,就算衣带宽人憔悴也无所谓,这就是一种持之以恒。

蚂蚁虽小,却可以毁了整个大堤,这也是它们的坚持。

所以,细节不是随便说说的。

重视细节,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也许,成败就在于此。

               ~345~

没有瑕疵的鲜花才是最美的,没有任何杂质的饭菜才是最可口的,没有因细节而失误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所以细节决定成败。

不要让细节成为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多注意细节,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2013年重庆高考优秀作文

294、方式改变命运

2014年06月03日19:

08

周国平说:

“人生由命运和对待命运的方式决定。

相同的命运,方式不同,就成了本质上不同的命运。

”正如营养丰富而又廉价的大豆,煮好的豆子让人肠胃胀气,而当豆子换一种方式,做成美味豆腐,它的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方式改变命运,方式成就命运。

信哉,不虚言也!

  最初,人生之为人,受造化的揉搓捣炼而万代延衍,革故鼎新,存续不断。

千百年以来,代代相承,正因为有一群人不放弃寻找最佳的方式。

  犹如最初的陶器,被用作水器、米器,卑微不过如此,但经过烈火拉坯,终至成型成器。

点点色釉,就使脚下的黄泥焕然而成瓷器,被奉之庙堂,受千万人追捧。

仅因方式不同,命运便重新洗牌,让人不禁感慨:

方式改变命运。

  然而,有多少人囿于平凡惨淡,终此一生?

是的,不可否认,改变方式自有它的危险性,如跋山涉水或易坠入更黑暗的深渊,但是,仅因畏惧,我们就该墨守成规吗?

纵使寻找最佳方式需要背负百座十字架,需要戴上荆棘冠,但只要心中有光,坚信方式铸就命运,我们就能心怀坚毅,奋力前行,无惧无畏,终至那绚烂辉煌之境。

  不论寻找的过程有多么艰辛,也一定不可放弃,就算找到天之涯、海之角,找到生命的终结,也一定要坚信最佳的方式才是生命的金钥匙,是它让陈旧别开生面,让希望蓦然绽放,让未来豁然在眼前。

如果有人问:

“一滴水可以穿越沙漠吗?

”墨守成规者一定哑口无言,然而试着将一滴水化为冰,那么,用冻成冰的水跨越沙漠,如何?

最佳的方式,可以改变一滴水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

哪怕生命是一匹千疮百孔的绸子,有太多的破洞需要缝补,有太多的褴褛需要整葺,只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也可以织出经纬,织出灿烂华章。

  涨潮时,鱼吃蚂蚁;退潮时,蚂蚁吃鱼。

选择退潮时出行的蚂蚁就可以通过抓住最佳的方式从盘中餐变为对手的主宰者,蚂蚁和鱼并无绝对的强大,有的只是思维的强大方式改变命运,方式铸就命运,于斯可见。

  破碎的葡萄可以成为甘醇的红酒,轧碎的甘蔗可以酿出玉液琼浆,……唯有改变,才有醍醐灌顶的醒悟;唯有改变,才有天眼乍开的洞见;也唯有改变,才有命运不败的盛放。

【得分】58

          ~346~

【名师点评】

高考文章的模板化,一直是语文界深恶痛绝的现象,而应试标准化的存在又让人无法彻底阻止一些学生甚至教师的投机行为。

真正愿意主动抛弃范式而写出自己个性的文字,是十分难得的。

本文亮点就在于抛弃应试作文的套路,尊重思维的基本流程,准确选取意象而成文;而且本文不是按并列式的思维建构文章,而是按照层递式的结构行文,循序渐进,更显深刻。

考生紧扣话题重点的能力,远超很多仅以文采取胜的学生,后者常见的问题是在论述时有游离于话题之外的感觉。

另外,简洁的语言中,暗藏力量,这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冠华作文网)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295、钟于平凡拒绝平庸

2012年06月04日13:

04

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

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美丽的人生。

  我们不必去羡慕明星的集万宠于一身;不必去渴望政治家的纵横捭阖;不必去刻意追求荣华富贵。

  只要你把握得好,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

袁隆平一个农大毕业生,到农校任教。

他教学十分认真。

他教授生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边教边学,并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他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在漫长的19年教学生涯中,他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又通过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农业科技成果。

如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破解了中国粮食短缺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平凡的教书匠,不固于三尺讲台,放眼大地,放眼未来,种植梦想和希望,播洒心血和汗水,终于做出了泽惠世界的大事业,收获了沉甸甸的人生。

平凡的岗位,拥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个邮递员会向客户作自我介绍,并请客户也介绍自己,为的是当客户出差不在家的时候,他可以把客户的信件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客户回家的时候再送过来。

这个邮递员就是邮差弗雷德。

弗雷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做到尽善尽美决不罢休。

他的准则是,无论人们怎么慌乱,其他人怎样担心和着急,他都不会因此而敷衍了事。

他从未耽误或误投过任何一个邮件。

他从不投机取巧,追求绝对准确。

他一心一意地为客户着想,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客户提供了不少超值的服务,让每一天都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代表作。

在美国,无论是全球顶尖的大公司,还是一些正在成长的中小公司,邮差弗雷德已经成为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代名词,企业每年都设立“弗雷德奖”,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

             ~347~

创新和尽责上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

  弗雷德改变了2亿美国人的观念。

身处平凡,但拒绝平庸!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看你是否去寻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

一切不平凡的业绩都出于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不平凡。

对待工作,一是不要轻视平凡;二是不要把平凡工作做成平庸。

不要满足于尚可的工作表现,要做最好的,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重庆考生)

满分剖析

文章主题鲜明,只要对工作“情有独钟”,平凡的人生也有别开生面的景致。

  考生采用了例证的方法。

考生对事例把握准确,细节描写真实,极具说服力。

举例论证切忌事实不清,这样会让证明的力度大打折扣。

考生对事例的准确叙述,应该是源于平常的用心积累和广泛的阅读。

这一点值得同学们借鉴。

文章语言明白流畅且富有文采,表达中紧扣主题。

阅卷现场评分:

内容分25分+表达分25分+发展分10分:

总分60分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296、人各有志为志倾情

2012年06月04日13:

11

读过一些历史书籍,便了解了一些历史人物。

向来,我对这些历史人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心想,那么多的古人都被历史湮没了,如果他们没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何以会成为历史名人,然后被载人史册?

有关这些历史名人的书读多了,于是就发现,他们真还是各有各的不同。

或者理想追求不同,或者所建功业不同,或者是品格不同,或者是人生的态度不同。

  曾经,我很迷惑,有人称赞老庄的逍遥,可有人称赞孔孟的激情;有人称赞屈原的执著,可也有人称赞苏轼的洒脱。

他们的是是非非,究竟该如何评判呢?

就拿庄子来说吧,是个地地道道看破红尘的人,他学问渊博,思想深远,有着很高的名望,就连楚王都慕名遣使请他为相。

可是,他对来使说,他宁愿一生在濮水垂钓,看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哪怕穷困潦倒,也不会去做相国。

  而孔子呢?

恰恰相反,明明知道自己“克己复礼”的主张不会被人采纳,却还要带着一群弟子边行边乞,周游列国,苦口婆心地去游说各国诸侯,让他们停止争战,要为民施仁术。

一个崇尚自然,一个热衷政治,可他们都是人们2000多年来不可忘怀的名人,你说,这是为什么?

其实,不用多想就有了答案:

人各有志。

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志向追求的时候,他就会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独钟于此。

               ~348~

看看杜甫吧,他青年时就赶赴长安,希望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被朝廷重用,然后“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然而他却一生不得志,没有能真正获得过一次报效朝廷的好机会。

但是,他的政治抱负从未因此而衰减。

自己在战乱中逃亡,而心中惦记的却是广大饱受战乱的百姓,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以抒怀;自己困居浣花溪,屋漏无干处,却还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就是杜甫,他心中只有国家与人民,所以无论他自己在怎样的生活环境,他都在忧国忧民。

看看这些古代名人,他们因为自己人生有志,便一生为之倾情。

那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沉迷于某事物者,我们就不要把他们想象成异类了,无论是“香港大学[微博]之宝”的袁苏妹钟情于做一位杂工,还是肢残也不离开讲台的赵世术,前者不以自己的工作为卑,反为做饭扫地投入了真情,后者不认为自己行动不便,只因为他对孩子们情有独钟。

既然钟情于物的人就会留名青史,而袁苏妹与赵世术理当被人们称道歌颂。

如果我们也希望自己在世上能留下点什么,那么,选好对象,钟情于它吧。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297、从蔡伟说起

2012年06月04日13:

12

蔡伟,曾是一位很有知名度的新闻人物,因为他能从三轮车夫跃升为复旦博士。

  这样的角色变换,实在有些天方夜谭的意味。

但这不是天方夜谭,它是一个真实得见人见事的故事。

一位高中生,不甘心自己在高考[微博]中落榜,虽然为了生活,不得不以登三轮车为生,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再度参加高考,能够金榜题名的梦想。

  可是,三轮车夫一当就是近20年,把一个青春少年变成了37岁的中年男子。

但命运就在这时发生了逆转,蔡伟,这位三轮车夫,在2008年8月被上海复旦大学[微博]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不了解他的经历的人,定然感到惊奇,而了解他的人,就觉得这是一个平凡人应该获得的回报。

蔡伟没有文化的家脉,没有贵人的相助,但是,他从读中学时起,就独自钟情于对我国古代典籍,就是这用心倾情的热爱,成就了他后来的博士之名。

高二时的蔡伟在《文史》杂志上偶然看到一篇古学大[微博]师的论文,一下子激发出他对古学的兴趣。

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从此20年,除了吃饭睡觉蹬三轮车,他唯一钟情的事就是研习古文献。

没有导师,甚至没有更多的可查资料,全靠他的的热情与顿悟。

我们经常在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动力。

但只会说,是不会像蔡伟那样去实实在在地做的。

一旦自己钟情于某一事物,就要对它忠贞不二,为它坚持到底,为它呕心沥血。

如果要问每个人,没有人说自己不想走向成功,实现梦想的;如果再问每一个人,往往那些失败者,理想破灭者,多半都没有像蔡伟那样,为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如此用

             ~349~

心倾情的。

  这就是人生的怪异诡谲。

不过,古往今来,有很多像蔡伟这样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与理想情有独钟的人做我们的榜样,无论是失败了1600多次后才发明了灯丝的爱迪生,还是被拒绝了1009次后才找到了合作伙伴的肯德基老板山德士上校。

所以,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因为它可能是你爬上理想峰巅的石级。

当然,在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艰难的时候,也许有人不理解,也许有人对你无信心,也许有人根本不给你应有的支持。

  但是,只要你自己能坚守就好,因为只有坚守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再有,还要具备另一种心理,那就是准备接受彻底失败的可能。

这样的心理其实很容易具备,只要你想到能享受过程,而未必需要得到结果就够了。

  想想看,香港大学[微博]的校工袁苏妹,用心为大学生们做饭扫地,44年如一日,她何曾想到,香港大学会授予她“荣誉院士”的荣誉?

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拖着病残的身体,20年独守讲台,何曾想到会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从蔡伟、袁苏妹、赵世术,乃至更多人的身上,我们不难感悟到,人应该给自己定位一样值得倾心的人或事,然后一生为之钟情,定然会使人生别有意义。

(重庆考生)

满分剖析

此文第一亮点是人物典型,扣题很紧。

蔡伟因为对中国汉字的研究情有独钟而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这与袁苏妹成为香港大学名誉院士、赵世术成为感动重庆人物类似。

  在讲述蔡伟的故事时,考生将他的家境,特别是他登三轮车的职业与他研究文字,最终被复旦破格录取为博士相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文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蔡伟的故事,以及分析他研究汉字的原动力。

而后半部分则作了拓展,联系到古往今来类似于蔡伟的成功名人,不但使全文内容更丰富,更使文章主题更宽泛,对更多的人有启发激励作用。

阅卷现场评分:

内容分20分+表达分20分+发展分20分:

总分60分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298、外婆的糖醋排骨

2012年06月04日13:

14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还是真的,就拿我们家来说吧,老妈喜欢吃清蒸鱼,老爸喜欢吃卤猪蹄,而我呢?

唯独钟情于糖醋排骨。

有人说,钟情于一个人是没有理由的,而我钟情于糖醋排骨可是有理由的。

在儿时的记忆里,老爸老妈生下我就不管我了,找个堂而皇之的借口就是工作忙,然后,就把我送到乡下的外婆家。

所以,在儿时,最喜欢我的人就算外婆

             ~350~

了。

外婆做得一手好菜,据说,她的拿手好菜是红烧猪肉。

我之所以说是“据说”,是因为我虽然也觉得红烧猪肉好吃,但自从外婆做过一回糖醋排骨给我吃了之后,糖醋排骨就是我的最爱了。

  记得那天,外婆说:

“乖乖,今天我们吃啥呢?

”我太小,并不知道为自己点什么菜好,大概在嘴里乱嘀咕了一句,外婆就说:

“乖乖,你说要吃糖醋排骨吗?

好好好,外婆给你做。

  那是我第一次吃糖醋排骨,其他的细节都不记得了,但记得外婆做好起锅后,就挑出一块几乎没有斩过的猪排,吹了吹,又晃了晃,是在让它快快凉下来,然后递给我。

我就这样一手抓在手里,吧叽吧叽地啃起来。

那昧酸酸甜甜的,我就像吃冰棒一样,塞在嘴里舔呀,吮呀,似乎那酸酸甜甜的味永远也吮舔不尽。

  自那以后,我最钟爱的菜就是糖醋排骨了。

  后来我回城里上学了,外婆告诉妈妈,我最爱吃的是排骨。

妈妈当然记住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的,妈妈就是翻开菜谱,糖呀、盐呀、醋呀、姜呀、葱呀,一一配料都按部就班,却还是做不出外婆的糖醋排骨味来,要么显得太酸,要么觉得太甜,即使酸甜适中,也吃不出口留余香的回味来。

  于是,我就特别地思念外婆,特别想吃外婆做的糖醋排骨。

  有一次,老爸老妈带我去出席一个档次很高的宴席,席间,同桌的食客啧啧称道一道道菜品,特别是等一盘大闸蟹上桌后,大家更是掰腿取壳,又动筷子又动刀,吃得津津有味。

可是,我怎么也没吃出有外婆做的糖醋排骨那样的口感来。

  现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吃的品的食物越来越多,但我独独还是忘不了外婆做的糖醋排骨。

后来,每次回老家,第一要告诉外婆的,就是给我做糖醋排骨。

现在,外婆老了,眼花了,背也驼了,手脚也不如原来麻利了,虽然馋虫时时在喉咙里爬来爬去,但不好意思再向外婆要糖醋排骨吃了。

  老妈说,嗯,我儿懂事了,知道心疼外婆了,说明你钟情的不是外婆的糖醋排骨,钟情的是外婆对你的爱呀。

我会心地笑一笑。

  (重庆考生)

  满分剖析

这篇作文以钟情于一物而写钟情于一人,这是借物发挥,写出了外婆对外孙的爱以及外孙对外婆的爱。

这种借用一种道具来写人的手法,比直接写人要有意蕴,有文采。

为了体现对外婆的糖醋排骨的钟情,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开篇用红烧肉与糖醋排骨对比,后半部分又将大闸蟹与糖醋排骨对比,很好地突出了糖醋排骨在“我”心中的位置。

阅卷现场评分:

内容分20分+表达分20分+发展分19分=总分59分

 

               ~351~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299、我就这样钟情于刘若英

2012年06月04日13:

18

  我有一个同学是刘若英的粉丝,准确地说是“英迷”。

她和我说,她其实并不喜欢歌,但唯独喜欢刘若英,她把刘若英的歌词当成口头语,她的音乐手机里的歌曲目录文件夹取名也是刘若英,这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里边全是刘若英的歌,但难以料想的是,因为刘若英是达芙妮的代言人,她这位在校女生,竟然特意买了一双达芙妮的4.5厘米的高跟鞋,我听了之后差点晕倒。

  本来我不是特别喜欢听歌,也就不可能成为哪个歌星的歌迷。

不过,我也曾经喜欢上一首歌,就是《很爱很爱你》,当时,只觉得好听,却并不知道是谁唱的,当同学告诉我说“是刘若英的歌”时,我竟然反问她“谁是刘若英?

”她当即骂我是“白痴”。

我无言反驳,想想当今的中学生,有几个没有做某某明星的粉丝?

直到有一次在长途汽车上看电影《天下无贼》时,听到有人说女主角是刘若英,我这才对刘若英有了第一印象——漂亮。

  既然有了直接的视角感受,于是,在几天内我反复不停地听刘若英的歌,想强化一下对刘若英的印象,但当时也并不是就一下子迷上了刘若英的,因为我依然觉得刘若英像其他一些女明星一样嗲声嗲气的,听起来有点腻人的不适感。

  所以,渐渐地我把刘若英给忘了,但没想到,我与刘若英之缘却并没有了却。

我在看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时,陶醉在萧亚轩“英台”的呼唤声中的我,也深深爱上了影片主题曲《蝴蝶》。

看完电影后,我迫不及待地下载了这首歌,这才知道这首歌也是刘若英唱的。

  一天,另一同学让我与他共听一首歌《很爱很爱你》,不喜欢听歌的我,也没问是谁唱的。

我听后,也没觉得有什么出众之处。

可同学意味深长地问我:

“如果你所爱的人跟着你过得不幸福,你是否会像刘若英一样,‘因为爱,所以舍’?

”我愣住了,又是刘若英。

  生活还在继续,我依旧去买《青年文摘》,看着看着,一个题目赫然映人眼帘-《2011年桂花不飘香》。

看完之后很感动,倒回来看作者时我才发现,作者竟然是刘若英!

原来,演员的刘若英那么漂亮,唱歌的刘若英那么深情,作家的刘若英这么有文才。

相对于听歌来说,更喜欢看书的我,于是特别关注刘若英的作品来,后来读了她的书《我想跟你走》《下楼谈恋爱》,还了解到她主演的《生日快乐》也是由她的小说改编的。

出书的明星有很多,但像刘若英不是靠炒作,而是靠文学功力出书的并不多。

单凭这点,刘若英就在我面前,从一堆雷同的明星中脱颖而出,也单凭这一点,刘若英成了我情有独钟的偶像。

有的粉丝对自己的偶像了解得非常细致,诸如所属星座、喜欢的颜色,甚至日常的一些细节习惯。

可我对刘若英其他的事一无所知,也懒得知道。

她的歌,我也就听《很爱很爱你》《蝴蝶》《为爱痴狂》这3首,然后就是读她我能找到的所有的作品。

对我来说,做一个“英迷”,这也就够了。

(重庆考生)

            ~352~

满分剖析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人们对作者这个“英迷”的印象更为深刻。

作者这一“英迷”与别的“英迷”虽然也是从明星的歌接触明星的,但作者并非因为刘若英的歌而喜欢上她的,而是她发表在杂志上的作品,是她出版的书。

这最后一点尤其出彩,因为只喜欢一个歌星的歌,有时会显得很肤浅,甚至有只停留于娱乐这一浅层次,而作者因为明星的作品而成为她的迷,这从追求的境界上来说,就要高深得多了。

阅卷现场评分:

内容分20分+表达分20分+发展分20分=总分60分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300、人与书的关系

2012年06月04日13:

20

  我爱读书是有我的理由的。

  人与书的关系,就像庄稼与泥土的关系。

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地,庄稼将生长在哪里?

而秋后的丰收又从何而来?

书就是人的泥土,人的灵魂就是泥土上的庄稼。

灵魂是需要生长的,要想自己有一个有品位的灵魂、崇高的灵魂、伟大的灵魂,那就必须把书当成它的泥土。

  人与书的关系,就像飞鸟与翅膀的关系。

如果没有羽毛丰满的翅膀,蓝天就不属于鸟儿,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就只能是一个幻梦。

如果你想像鸟儿一样,可以在追逐流云中享受欢乐,可以站在高高的树巅向高空引吭,那么,你就得把书当成自己的翅膀,在阅读中让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然后,志立高远,展翅高飞。

  人与书的关系,也如琴与弦。

虽然世上有梧桐这样的制琴佳木,虽然世上有伯牙这样好的琴师,如果琴张而无弦,谁能听到高山流水般美妙的乐曲?

如果你正是一把用上好佳木制成的好琴,请多读书吧,在自己的心灵上安上也是上好的琴弦。

于是,美妙的乐曲就会从你的心灵中流泻出来。

  还需要更多爱读书的理解吗?

  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无处生根,灵魂就找不到归宿,犹如农夫,空把一筐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看似一生奔波忙碌,却总是看不到好的收成;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找不到方向,犹如一个越洋的航海者,手里没有一只罗盘,就会丢失目标,迷失在汪洋里…。

  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

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累了网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

             ~353~

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杯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烦杂,灵魂很劳累。

爱读书的人,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这样一个心灵花园,放纵心灵,回归原始。

读书,将是我一生的最爱。

希望我以上的陈述,也将成为更多人爱读书的理由。

 

2011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

301、就是喜欢残月

2012年06月04日13:

22

  夜,沉寂。

风卷残云般肃静……

  深邃的天幕,神秘而苍茫。

一轮残月孤自悬空。

不知风在动,云在流,不审残月的轻梭在云雾里穿织。

  夜空,那么苍茫,那么幽远。

残月发出淡淡的清辉,衬得远近的树影鬼一样阴冷,很多人,在这样的夜景下,会不寒而栗。

  可是,我喜欢。

我喜欢在这样的月夜下放飞思想。

  传说中,被天狗吞噬着的月亮也不过如此,同样支离破碎的,伤痕累累的,没有人爱怜,更没有人抚慰,只有人为之悲伤,甚至,诅咒它是邪恶的象征。

不祥的预兆,和着那变异的形状,如冷剑胆的残锋,逼得人毛根悚惧。

  可是,我喜欢。

我喜欢面对这样的自然之观反省人生。

  满月以它的圆和光辉深得人宠,残月却因它的“残”和“冷”被世俗遗弃。

其实残月之残是一种创伤,同时也是一种成熟,更是一种饱经风霜的傲慢。

  残月,斜劈于天际,魂断于迷茫,细长弯曲利爪似的造型的确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邪恶之气。

自古以来,花好月圆总会出现在甜蜜的时光,然而花终有凋,幕总有谢,坎坷之神不会因为同情和可怜而给你长久舒服的机会,真正万事万物、万顺百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